导读:本文包含了根冠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根冠,生物量,根系,平邑,林分,人工林,绿肥。
根冠比论文文献综述
李清[1](2019)在《主要绿肥根冠比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肥在提供植物养分、保水保肥、改善土壤构造、提供牧草饲料、保障粮食安全、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对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冠比对于植物来说,意义重大。当根系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大于地上部分的消耗时,地上部分的生长将得到增强;反之亦然,因此通过周期性地调控,就能促进植物的持续生长。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种绿肥的根冠比,得出了草木樨和绿豆及苜蓿适合保土,苕子适合覆盖土壤的结论,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3期)
查向浩,王泽,刘耘华,李瑞霞,盛建东[2](2018)在《新疆西部天然草地生物量与根冠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疆西部主要天然草地类型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的特征,为草地碳储量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测定新疆西部4种主要天然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析不同草地类型的生物量和根冠比特征。【结果】新疆西部天然草地中,低地盐化草甸和温性荒漠草地地上活体生物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21.27和110.78 g/m~2,是温性荒漠草原的2.21和2.02倍;高寒荒漠草原草地地下生物量相对最大,为2 517.77 g/m~2,分别是其他草地类型的1.39、2.12和3.85倍;高寒荒漠草原草地的总生物量相对最大,达到了2 578.49 g/m~2,草地总生物量最小的温性荒漠为777.92 g/m~2。不同组分生物量中地下根系的生物量分别占到总生物量的89.90%、97.65%、96.77%和84.16%,各类草地中高寒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草地的根冠比相对较大,分别为41.58和32.79,显着高于低地盐化草甸和温性荒漠草地,差异显着(P<0.05)。【结论】新疆西部4种天然草地类型地上活体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低地盐化草甸>温性荒漠>高寒荒漠草原>温性荒漠草原;而其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的特征均表现为:高寒荒漠草原>温性荒漠草原>低地盐化草甸>温性荒漠,各类草地不同组分生物量的占比特征均表现为:地下根系>地上活体>凋落物。(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黄兴召,陶彩蝶,李敬斋,徐小牛[3](2018)在《杉木人工林根冠比与气候和林分因子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冠比是研究森林生物量存储方式和分配策略的基础,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筛选134篇文献608条杉木Cunninghmia lanceolata人工林根冠比(RSR)的数据,分别建立根冠比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林分密度和林龄的最优方程。根冠比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利用结构方程,阐述气候和林分因子与根冠比关联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林分密度和林龄对根冠比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15(P<0.01),0.548(P<0.01),-0.462(P<0.01)和0.201(P<0.01)。年平均降水量和林龄还通过影响年平均气温和林分密度间接影响根冠比,其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308(P<0.01)和-0.082(P<0.05)。影响杉木人工林根冠比变化因素的69%来自气候和林分因子。(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纪拓,杨洪强[4](2018)在《根区控氧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及根/冠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var.pinyiensis Jiang)幼苗为试材,用过氧化钙和还原性铁粉控制根系分布区(根区)O_2浓度,分析根系特征和干物质积累。结果表明,当根区O_2浓度由17.47%~19.35%(对照水平)降至14.03%~15.37%时,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分叉数、根系分形维数、根系活力、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根/冠比显着下降,降至10.51%~11.95%使幼苗在7 d内几乎全部死亡;根区增氧(增至21.24%~22.47%)显着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并显着增大根/冠比;根系对根区O_2浓度的变化比地上部更敏感。(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方临志,马稚昱,年海,吴卓晏,王巧彬[5](2018)在《光质对菜用大豆苗期光形态建成及根冠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光二极管(LED)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温室栽培作物及科研的光源。本研究以上海青、华夏7号和浙鲜豆5号3个品种菜用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LED植物生长灯为光源,研究相同光照强度(180±5μmol·m~(-2)·s-1)下,不同光质对菜用大豆光形态建成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以红光为主的光质处理显着提高了菜用大豆的株高和下胚轴长度,随着组合光中红光比例的增加,植株的复叶面积逐渐增大;蓝光及以蓝光为主的组合光明显促进了根系的生长;相对于单色光组合光能提高菜用大豆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及根冠比;菜用大豆对光质的响应存在着品种间差异。(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张向前,曹承富,陈欢,乔玉强,杜世州[6](2017)在《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小麦根系性状和根冠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长期定位施肥下砂姜黑土区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状况,研究了5种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该区小麦根系性状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M)小麦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总根尖数、总根分叉数、根干重皆高于长期单施化肥(NPK),其中,开花期M处理小麦的总根体积、总根尖数、总根分叉数、根干重显着高于NPK处理,根直径M与NPK处理间差异不显着。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传统施氮量(MNPK)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施氮量(HMNPK)处理间小麦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总根分叉数差异皆不显着,而MNPK处理小麦的总根尖数和开花期的根干重显着高于HMNPK处理。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相对于长期单施化肥和有机肥可以明显改善小麦根系性状,其中,开花期MNPK和HMNPK处理小麦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总根尖数、总根分叉数显着高于NPK和M处理,而MNPK和HMNPK处理小麦的平均根直径与M处理差异不显着。长期不施肥(CK)小麦的根系性状各指标显着低于其他各施肥处理。拔节期CK处理小麦的根冠比最低,其次为HMNPK,NPK、M、MNPK处理间的根冠比差异皆不显着,开花期HMNPK处理小麦的根冠比最低,其次为MNPK。研究认为,在改善根系性状方面,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效果最优,其次为长期单施有机肥、长期单施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下施氮量偏高并不利于根系的改善,增加施氮量会降低根冠比。(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陈德元,谢贻发,刘正文[7](2016)在《生长不同根冠比沉水植物的实验水体对磷输入的响应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沉水植物是维持浅水湖泊清水型生态系统的关键因子.沉水植物可以从水和沉积物中吸收营养盐,但具有不同根冠比的种类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以根冠比不同的两种常见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轮叶黑藻(简称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实验水体,比较不同磷负荷条件下沉水植物生物量、水和沉积物中磷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具有不同沉水植物种群的水体对外源营养盐负荷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随着磷负荷增加,苦草生物量降低,而黑藻生物量上升;苦草的根冠比显着高于黑藻,且两种沉水植物的根冠比都随磷负荷增加而降低.与没有沉水植物的结果比较显示:苦草和黑藻在不同磷负荷条件下,都能显着降低水和沉积物中磷的含量;苦草对沉积物中磷含量的影响大于黑藻,而黑藻对水中磷含量的影响大于苦草.因此,在外源营养盐负荷较高时,黑藻比苦草能更有效地削减水中磷浓度,从而更有利于维持浅水湖泊清水型生态系统;但沉积物扰动较强时,苦草和黑藻对水体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郭炳桥,钟全林,马玉珠,卢宏典,靳冰洁[8](2016)在《林分和气候因子对中国天然林根冠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库和碳汇,其地下-地上生物量分配规律即根冠比(R/S),对于精确估算森林生物量,尤其是对建造森林地下生物量估算模型具有重大参考意义.为探究大尺度上气候、林分因子对中国天然林根冠比的影响,对1 109块天然林样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天然林R/S平均值为0.26,阔叶森林的R/S要显着高于针叶森林,落叶森林的R/S要显着高于常绿森林,年均温、林龄及水分可利用性与中国天然林R/S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年均温是影响中国天然林R/S变化的最主要因子.综合纬度、经度、年均温、降水、林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现,纬度、林分密度是影响R/S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精确估算森林碳储量和森林生物量分配时必须考虑纬度和林分密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朗杰,王军峰,王超,罗安荣,关志华[9](2015)在《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根冠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采用对比方法研究3种处理(SF草浆地膜覆膜处理、PF塑料地膜覆膜处理、CK不覆盖)下玉米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可以提高土壤的湿度与含水量,各处理的土壤湿度与土壤含水量比较PF>SF>CK。覆膜处理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对植株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于PF完全物理阻隔了土壤与空气之间水热交换所以保水保温效果优于SF,所以从植株的生长状况比较发现,各处理植株的株高、茎粗都表现为PF>SF>CK,各处理差异不显着(P>0.05,n=6)。植株根长也表现为:PF>SF>CK,但各处理差异不显着(P>0.05,n=6),各处理植株的根冠比为PF>CK>SF。由于草浆地膜具有保水保温效果,促进玉米幼苗生长,因此在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唐庄生,安慧,上官周平[10](2015)在《荒漠草原沙漠化对土壤养分与植被根冠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对宁夏中北部荒漠草原不同沙漠化阶段草地土壤养分与植被生产力的研究,探讨土壤养分和植被根冠比对草地沙漠化的响应特征,以期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荒漠草原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荒漠草原沙漠化程度的增加,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呈现减小的趋势,但是轻度沙漠化阶段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大于潜在沙漠化阶段。植物根冠比随着草地沙漠化程度加剧而减小,而重度沙漠化阶段植物根冠比比中度沙漠化阶段增加了36%;随着草地沙漠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有机碳、全磷、全氮、速效钾和速效氮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养分的积累减弱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草地生产力下降。(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根冠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新疆西部主要天然草地类型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的特征,为草地碳储量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测定新疆西部4种主要天然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析不同草地类型的生物量和根冠比特征。【结果】新疆西部天然草地中,低地盐化草甸和温性荒漠草地地上活体生物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21.27和110.78 g/m~2,是温性荒漠草原的2.21和2.02倍;高寒荒漠草原草地地下生物量相对最大,为2 517.77 g/m~2,分别是其他草地类型的1.39、2.12和3.85倍;高寒荒漠草原草地的总生物量相对最大,达到了2 578.49 g/m~2,草地总生物量最小的温性荒漠为777.92 g/m~2。不同组分生物量中地下根系的生物量分别占到总生物量的89.90%、97.65%、96.77%和84.16%,各类草地中高寒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草地的根冠比相对较大,分别为41.58和32.79,显着高于低地盐化草甸和温性荒漠草地,差异显着(P<0.05)。【结论】新疆西部4种天然草地类型地上活体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低地盐化草甸>温性荒漠>高寒荒漠草原>温性荒漠草原;而其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的特征均表现为:高寒荒漠草原>温性荒漠草原>低地盐化草甸>温性荒漠,各类草地不同组分生物量的占比特征均表现为:地下根系>地上活体>凋落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冠比论文参考文献
[1].李清.主要绿肥根冠比的初步研究[J].南方农机.2019
[2].查向浩,王泽,刘耘华,李瑞霞,盛建东.新疆西部天然草地生物量与根冠比特征[J].新疆农业科学.2018
[3].黄兴召,陶彩蝶,李敬斋,徐小牛.杉木人工林根冠比与气候和林分因子的关联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8
[4].纪拓,杨洪强.根区控氧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及根/冠比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8
[5].方临志,马稚昱,年海,吴卓晏,王巧彬.光质对菜用大豆苗期光形态建成及根冠比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8
[6].张向前,曹承富,陈欢,乔玉强,杜世州.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小麦根系性状和根冠比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7
[7].陈德元,谢贻发,刘正文.生长不同根冠比沉水植物的实验水体对磷输入的响应比较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
[8].郭炳桥,钟全林,马玉珠,卢宏典,靳冰洁.林分和气候因子对中国天然林根冠比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
[9].朗杰,王军峰,王超,罗安荣,关志华.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根冠比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5
[10].唐庄生,安慧,上官周平.荒漠草原沙漠化对土壤养分与植被根冠比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