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文化人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跨文化人格
跨文化人格论文文献综述
张曦,周睿婧[1](2019)在《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人格发展情况研究——以江苏高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人格的形成,意味着跨文化适应的基本成功。调研发现,江苏高校留学生跨文化人格的总体发展水平较好,但具有成熟的跨文化人格的学生数量较少。其中,情绪稳定性和社会积极性,是拉低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访谈了解到,孤独感、压力感和汉语能力不足,是造成学生在这两方面感觉不佳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1期)
马樱[2](2010)在《走向跨文化人格:林语堂文化身份的动态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是“20世纪的智慧人物”,被誉为集东西方智慧于一身的“文化大使”和“真正的世界公民”,是跨文化人格的典型个案。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要探讨林语堂的文化身份动态构建过程及其文化身份构建的方向是跨文化人格。本文根据Lustig和Koester的文化身份发展叁阶段模块将林语堂的文化身份动态构建过程分为叁个阶段:未审视的文化身份阶段、文化身份探索阶段以及文化身份完成阶段。在第一阶段,林语堂受大山、家庭以及教会学校影响颇深。虽然未与中国文化完全隔绝,但他对西方文化特别是基督教文化有着极大地认同,并且对自己的基督徒身份所隐含的意义并不知晓。在第二阶段,林语堂的文化身份经历了几次转化。本文运用Kim的跨文化适应理论中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去文化化(deculturation)等术语以及压力—适应—成长动态模型(stress-adaptation-growth dynamic),力图在展现林语堂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相关文化思想的基础上阐释其跨文化人格的动态建构过程。第叁阶段是林语堂民族身份和跨文化人格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他在对待本民族文化和他民族文化的倾向上呈现出两大特征:普适化和个体化。这两大特征使他超越了东西文化的二元对立,提出了构建世界文化的设想。(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0-03-01)
曹亦薇[3](2003)在《项目功能差异在跨文化人格问卷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IRT的等级模型调查了中日两组被试关于SHIBA简易人格量表中“环境敏感性”的项目功能差异(DIF)的现状。研究发现 :(1)量表中DIF的项目比例大 (3/ 4 ) ;(2 )DIF与项目内容、阈值有关而与区分度大小关系不大 ;(3)DIF项目间的日方特征曲线较之中方有较强的整合性。该研究利用DIF研究结果对跨文化的人格比较作了新尝试。最后提出了关于深化DIF研究的新课题。(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跨文化人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是“20世纪的智慧人物”,被誉为集东西方智慧于一身的“文化大使”和“真正的世界公民”,是跨文化人格的典型个案。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要探讨林语堂的文化身份动态构建过程及其文化身份构建的方向是跨文化人格。本文根据Lustig和Koester的文化身份发展叁阶段模块将林语堂的文化身份动态构建过程分为叁个阶段:未审视的文化身份阶段、文化身份探索阶段以及文化身份完成阶段。在第一阶段,林语堂受大山、家庭以及教会学校影响颇深。虽然未与中国文化完全隔绝,但他对西方文化特别是基督教文化有着极大地认同,并且对自己的基督徒身份所隐含的意义并不知晓。在第二阶段,林语堂的文化身份经历了几次转化。本文运用Kim的跨文化适应理论中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去文化化(deculturation)等术语以及压力—适应—成长动态模型(stress-adaptation-growth dynamic),力图在展现林语堂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相关文化思想的基础上阐释其跨文化人格的动态建构过程。第叁阶段是林语堂民族身份和跨文化人格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他在对待本民族文化和他民族文化的倾向上呈现出两大特征:普适化和个体化。这两大特征使他超越了东西文化的二元对立,提出了构建世界文化的设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文化人格论文参考文献
[1].张曦,周睿婧.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人格发展情况研究——以江苏高校为例[J].文教资料.2019
[2].马樱.走向跨文化人格:林语堂文化身份的动态建构[D].苏州大学.2010
[3].曹亦薇.项目功能差异在跨文化人格问卷分析中的应用[J].心理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