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喋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粪便,蛋白,综合征,矽肺,肺泡,疾病,牙周炎。
新喋呤论文文献综述
杨扬[1](2019)在《新喋呤作为潜在血液筛查标志物的意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正常和病毒感染标本的血清新喋呤浓度,探讨新喋呤用于无偿献血者筛查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无偿献血者血液病毒标志物(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经ELISA法筛查结果为正常、单阳性和双阳性的血清标本各50例,检测新喋呤浓度。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均使用不同试剂盒进行双孔检测,单孔呈阳性反应标本为单阳,双孔同时呈阳性反应标本为双阳,均呈阴性反应标本为正常。新喋呤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后进行浓度换算。结果单阳、双阳组血清新喋呤浓度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新喋呤浓度在不同状态病毒感染标本中均明显增高,用于无偿献血者筛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临床输血与检验》期刊2019年05期)
杨扬[2](2018)在《新喋呤作为潜在血液筛查标志物的意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正常和病毒感染标本血清新喋呤浓度,探讨新喋呤用于无偿献血者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无偿献血者血液病毒标志物(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经ELISA法筛查结果为正常、单阳性和双阳性的血清标本各50例,检测新喋呤浓度。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均使用不同试剂盒进行双孔检测,单孔呈阳性反应标(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期刊2018-11-01)
肖俏,张曙影,金哲,刘奇,高阿妮[3](2018)在《血清新喋呤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辅助诊断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 EF)患者血清新喋呤的水平,探讨血清新喋呤对HFp EF的辅助诊断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0月~2017年8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HFp EF患者共90例(HEp EF组),另选取同期入院基本临床资料相匹配的非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非HFp EF组)。采集入选者临床资料并分析血清新喋呤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心脏超声有关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新喋呤对HFp EF的辅助诊断意义。结果 HFp EF组中血清新喋呤、NT-pro BNP、肌酐水平均高于非HFp EF组(P<0.05),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NT-pro BNP与血清新喋呤逐渐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新喋呤与NT-pro BNP、E/E’、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D)呈显着正相关,而与LVEF、LVDD未见明显相关性;血清新喋呤诊断HFp E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0(95%CI:0.600~0.830,P<0.05),NT-pro BNP为0.928(95%CI:0.863~0.994,P<0.05),二者联合为0.932(95%CI:0.866~0.998,P<0.05)。结论 HFp EF患者血清新喋呤明显增高,且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吕永楠,陈晶晶,蒋学俊[4](2017)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新喋呤、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新蝶呤(NP)、D-二聚体(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01-2016-07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ACS患者120例(观察组),包含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55)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65);选择同期健康人群120例为对照(对照组)。采集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N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血浆D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hs-CRP水平,比较各组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NP、DD和hs-CRP浓度较对照组显着升高,分别为NP(2.84±0.05ng/ml vs 1.26±0.07ng/ml),DD(0.51±0.04mg/L vs 0.22±0.06mg/L),hs-CRP(0.52±0.57mg/L vs 0.11±0.5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AMI组NP、DD和hs-CRP水平高于UA组患者,分别为NP(2.89±0.05ng/ml vs 2.76±0.05ng/ml),DD(0.55±0.04mg/L vs 0.43±0.06mg/L),hs-CRP(0.59±0.63mg/L vs 0.37±0.19mg/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NP、DD和hsCRP指标检测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微循环学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任静,陈珊,代静,陈燕斌,周倩冰[5](2016)在《牙周炎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与冠心病患者血清中新喋呤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关系。方法选取受检者共120例,分为4组,每组30例:牙周炎合并冠心病组(C+P)、单纯牙周炎组(P)、单纯冠心病组(C)和健康对照组(H)。记录性别、年龄等一般统计学资料。检查牙周指标,包括全口牙齿的数量、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探诊出血,同时检测血清新喋呤和血脂水平。采用ANOVA法分析以上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Pearson法分析血清各指标与牙周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各组间牙周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组的血清新喋呤显着高于P组、C组和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C组的血清新喋呤又显着高于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者的血清新喋呤水平与PD、CAL呈正相关。结论牙周炎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的关系,新喋呤可能与二者的病理机制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期刊2016年04期)
叶院宁[6](2016)在《粪便新喋呤及钙卫蛋白检测对炎症性肠病活动度的判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IBD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营养不良、癌变及各种肠内肠外并发症。IBD是欧美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但近年来我国IB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IBD也已然成为我国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疾病。我国IBD发病年龄段以青年期为主,多数研究认为IBD是一种终身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疾病不断处于缓解期与活动期的反复交替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IBD患者的治疗目标是达到肠道黏膜愈合,目前临床上评价IBD患者肠道黏膜愈合的金标准是内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然而内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的、耗时的、需要进行肠道准备且可能存在一定潜在风险的检查方法,有时难以为患者所接受,临床实践过程中难以通过反复的内镜检查来对IBD患者进行日常随访,也无法频繁地使用内镜检查来实时动态监测IBD患者的疾病活动状态。因此,临床上一个或多个简便的、可靠的、快速的、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用来替代内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用于评价IBD患者肠道黏膜疾病活动状态,将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从而提高患者诊疗随访的依从性,这将十分有助于临床医生实时动态掌握IBD患者的疾病活动状态,从而及时优化治疗方案,尽早达到肠道黏膜愈合的治疗目标,最终使患者获益。目前临床上常用于评价IBD患者疾病活动状态的临床疾病活动指数或评分,如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和溃疡性结肠炎的Mayo评分等,虽然这些临床指数简便、易行,广泛地被患者所接受,但是这些临床指数往往具有主观依赖性,且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患者表述的症状和医生的主观判断,因此相对缺乏客观性,有时难以真实反映IBD患者疾病活动状态。研究发现一些生物标志物与IBD疾病活动性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判断IBD患者疾病状态。IBD患者临床实践中常用的血液生物标志物,如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临床上评价IBD患者临床疾病活动状态时最常使用的一种血液生物标志物,以往研究发现并证实了血清CRP与IBD患者临床或内镜疾病活动性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检测IBD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来动态评价其疾病活动状态,以便医生动态掌握患者的疾病状态。然而有部分研究发现血清CRP用于评价IBD患者疾病活动性时,其敏感性相对较低,特别是用于评价UC患者疾病活动性时,其敏感性更低,一项研究发现,在处于活动期的UC患者中,至少有50%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未见明显异常。此外,血清CRP缺乏肠道特异性,在其他一些如感染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的外周血中也会出现明显升高,从而限制了其在IBD患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证实IBD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时,其肠道黏膜及黏膜下层存在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至肠腔黏膜,而粪便在途径肠道黏膜过程中可以携带一些来源于这些炎性细胞且能反映疾病活动状态的生物分子,故与血液生物标志物相比,粪便生物标志物能够更加准确和相对特异地评价IBD患者的肠道疾病活动状态。钙卫蛋白(calprotectin)是一种分子量为36kD,与钙和锌结合的具有多功能的复合蛋白。钙卫蛋白是一种与钙结合的蛋白质异叁聚体,主要由两条分子量为14kD的重链和一条分子量为8kD的轻链以共价键形式连接而成,且每条链可结合两个Ca2+,此结构特征使其具有耐水解性和耐热性。钙卫蛋白主要来源于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胞质蛋白的60%,它占细胞总蛋白的5%。研究发现钙卫蛋白可以在血液、尿液、脑脊液、关节腔液、粪便及结肠黏膜组织中被检测出,在肠道炎症性疾病中,钙卫蛋白在粪便中含量最高,是血浆中含量的6倍,且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钙卫蛋白具有抗微生物活性和抗蛋白酶水解特性等,使得粪便钙卫蛋白在常温下能够稳定保存长达1周。Rugiveit等研究发现在IBD患者的结肠病变部位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存在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且要明显高于非炎症部位的结肠黏膜。在其他一些感染性和炎症性疾病中,钙卫蛋白能够特异性地在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中表达,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血液、粪便及特定组织中钙卫蛋白的含量来判断炎症的存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炎症的严重程度。有多数研究发现并证实了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P)能够较真实地反映肠道黏膜的炎症细胞浸润情况,且FCP与IBD患者临床疾病活动指数及内镜下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等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要优于血清CRP和其他血液学标志物。临床上FCP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进行快速定量的检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IBD的日常管理中。新喋呤(neopterin,NP)是人体体液中最重要的一种喋啶类物质,是体内叁磷酸乌苷代谢、四氢生物喋呤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尿液等体液中。NP是主要由激活的吞噬细胞产生和释放的一种低分子嘧啶化合物,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的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刺激单核-巨噬细胞而产生。多数研究发现并证实体液中的NP水平升高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异常激活的一个早期敏感指标。研究发现血液、尿液等体液中的新喋呤在一些免疫系统疾病中会明显升高,如移植物抗宿主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脓毒败血症等疾病。国外有研究发现血液和尿液中新喋呤浓度在IBD患者中也会明显升高,且活动期IBD患者血液和尿液中的新喋呤浓度要显着高于缓解期IBD患者和健康人群,研究还发现血液和尿液中的新喋呤浓度与IBD患者临床疾病活动性评分具有较好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价IBD患者临床疾病活动性的一个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国外有少数研究也报道粪便新喋呤(fecal neopterin,FNP)在预测IBD患者疾病活动性中的价值,研究发现FNP也是评价IBD临床疾病活动状态的一种非侵入性、可靠的生物标志物,且FNP在预测IBD患者肠道黏膜炎症活动中价值与FCP相当,可以较准确地反映IBD患者的疾病活动状态。然而关于FNP在IBD患者中的相关临床研究,目前仍然较少,而国内则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研究目的探讨粪便新喋呤及钙卫蛋白检测对炎症性肠病临床疾病活动度的判断价值,并与常用于评价IBD临床疾病活动度的炎症指标血清CRP比较。研究方法共纳入2014年5月~2015年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行结肠镜检查的IBD患者151例(UC 67例、CD 84例),其中纳入标准为:①经临床表现、内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诊的IBD患者;②性别和年龄相仿的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排除标准:①无法行全结肠镜检查者;②近1月内有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他汀类药物者;③近1月内患有急性感染性胃肠炎病史者或患有上消化道糜烂/溃疡病史者;④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相关疾病者,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移植物抗宿主病等;⑤尿失禁者;⑥孕妇。所有纳入研究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IBD患者的诊断标准参照我国IBD专家2012年广州制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CD患者的临床类型按照蒙特利尔分型,疾病活动度评价则采用Best CDAI(其中CDAI<150分为缓解期,CDAI≥150分为活动期,150~220分为轻度活动期,221~450分为中度活动期,>450分为重度活动期);UC患者的病变范围采用蒙特利尔分类法,疾病活动性评价则采用改良的Mayo评分(其中评分≤2分且无单个评分项>1分为临床缓解期,3~5分为轻度活动期,6~10分为中度活动期,11~12分为重度活动期)。同时纳入了50例结肠镜检查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且于检查前1天提供2g以上的新鲜粪便标本转运至实验室。所有IBD患者在进行结肠镜检查前1天提供2g以上新鲜粪便标本及空腹采取2mL新鲜血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IB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的FNP和FCP浓度,同时检测IBD患者的血清CRP浓度。比较各标志物在IB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有无差异,各标志物在IBD患者各组间有无差异,各标志物与IBD患者临床疾病活动性评分的相关性,并绘制各标志物诊断IBD临床疾病活动性的操作者受试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最佳临界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等。所有资料均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如果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x±s表示,否则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BD患者的FNP、FCP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P<0.05),且处于疾病活动期的IBD患者的FNP和FCP水平均显着高于处于缓解期的IBD患者(P<0.001)。在CD患者中,FNP浓度与CD患者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的相关系数为0.55(P<0.001),FCP浓度与CD患者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的相关系数为0.59(P<0.001)。在UC患者中,FNP浓度与UC患者改良的Mayo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74(P<0.001),FCP浓度与UC患者改良的Mayo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P<0.001)。血清CRP水平与CD患者临床疾病活动性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49(P<0.001),与UC患者的临床疾病活动性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0(P<0.001),且均分别低于FNP及FCP与IBD疾病活动性评分的相关性。FNP及FCP诊断CD患者的临床疾病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和0.80(P<0.001),诊断UC患者的临床疾病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和0.90(P<0.001),血清CRP诊断CD患者和UC患者的临床疾病活动性的AUC分别为0.65和0.74(P<0.001),且均分别低于FNP和FCP。联合FNP与FCP时,诊断UC患者临床疾病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2(P<0.001),诊断CD患者临床疾病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85(P<0.001)。结论FNP是判断IBD患者临床疾病活动度一种新的、可靠的、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其在评价IBD患者临床疾病状态中的价值与FCP相当,临床上可以通过联合检测FNP和FCP水平来综合评估IBD患者的临床疾病活动状态。(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6-05-20)
张素华,张红香[7](2016)在《矽肺患者支气管灌洗液中新喋呤、IL-1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ELISA法测定68例矽肺患者(壹期35例、贰期21例、叁期12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新喋呤(Npt)和IL-12的含量,随机选取20例工龄工种相似但未确诊矽肺的患者作为对照。矽肺各期BALF中N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贰期组高于壹期组、低于叁期组(P<0.05)。BALF中IL-12水平矽肺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贰、叁期组均高于壹期组(P<0.01),叁期组低于贰期组(P>0.05)。随着接尘工龄的增加IL-12与Npt水平呈下降趋势,二者可能具有协调作用并呈正相关。联合监测矽肺患者BALF中Npt和IL-12的浓度对矽肺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李明,张淑文,纪春梅,李林旭[8](2016)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与白天嗜睡度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新喋呤(NP)水平与白天嗜睡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5月于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呼吸科就诊的OSAHS患者80例为OSAHS组,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指标分为轻度亚组20例,中度亚组32例,重度亚组2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测量2组血清新喋呤水平,并采用多导睡眠仪监测其夜间睡眠,记录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以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Tmax),进行Epworth嗜睡度量表(ESS)、躯体疲劳等评分。对OSAHS患者NP水平与白天嗜睡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OSAHS组新喋呤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7.7±0.8)ng/ml vs.(3.3±0.4)ng/ml,P<0.05];ESS评分、AHI、Tmax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6±3.1)分vs.(5.3±1.7)分,(36.6±5.5)次/min vs.(1.1±0.3)次/min,(55.2±11.5)s vs.(2.9±0.3)s,P均<0.05],而LSaO_2低于健康对照组[(79.6±10.9)%vs.(94.5±3.7)%,P<0.05];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25±1.93)分vs.(5.10±1.87)分,(5.87±0.29)分vs.(3.53±0.68)分,P<0.05]。OSAHS患者中,轻度亚组NP水平<中度亚组<重度亚组[分别为(11.23±1.82)ng/ml、(13.35±1.87)ng/ml、(15.50±1.86)ng/ml,F=6.058,P=0.016]。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NP水平与BMI、AHI、Tmax、LsaO_2、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r=0.383、0.207、0.247、0.289、0.507、0.533,P<0.05)。ESS评分与AHI、Tmax、LsaO_2、躯体疲劳评分和脑力疲劳评分存在一定的正相关(r=0.255、0.435、0.380、0.322、0.385,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血清NP预测诊断OSAHS患者的AUC为0.798,cut—off值为6.9 ng/ml,敏感度为84.4%,特异度为86.1%。结论血清新喋呤可以作为评价OSAHS严重程度和疲劳感加重的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叶院宁,余纳,孙文荣,张钰坪,陆恒[9](2016)在《粪便新喋呤及钙卫蛋白对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粪便生物标志物目前已成为评价和监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活动性的一项重要工具。文中探讨粪便新喋呤(fecal neopterin,FNP)及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P)对IBD活动性的诊断价值,并与作为炎症标志物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进行比较。方法研究共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间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行结肠镜检查的IBD患者151例,其中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84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67例。所有IBD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留取2g以上新鲜粪便标本和2m L新鲜血液,通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FNP与FCP浓度,同时检测血清CRP浓度。CD疾病活动性评价采用CD活动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UC疾病活动性评价采用改良的Mayo评分。比较各标志物与IBD活动性评分的相关性,各标志物诊断IBD活动性的最佳临界值,以及敏感性、特异性,并绘制操作者受试曲线。同时纳入50例结肠镜检查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于结肠镜检查前留取2g以上的新鲜粪便标本。结果 IBD患者FNP和FCP浓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IBD患者FNP、FCP浓度均显着高于缓解期患者(P<0.001)。FNP、FCP与CD患者CDA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和0.59(P<0.001),与UC患者改良的Mayo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77(P<0.001)。血清CRP与CD和UC患者疾病活动性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和0.60(P<0.001)。FNP和FCP诊断CD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和0.80,诊断UC活动性的AUC分别为0.85和0.90,血清CRP诊断CD和UC疾病活动性的AUC分别为0.65和0.74,FNP与FCP联合诊断CD和UC疾病活动性的AUC分别为0.85和0.92。结论 FNP是一种可靠评价IBD活动性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具有与FCP相似的IBD活动性评价准确性,临床上可以通过联合检测FNP和FCP来实时评价IBD患者的疾病活动状态。(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田连芳,王欣荣,左江华,孙建,任宏涛[10](2015)在《血清新喋呤在肾炎患者病程中的检测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新喋呤(Npt)在肾炎患者病程中的表达及新喋呤与急、慢性肾炎的预后关系。方法对40例急性肾炎患者(A1组)和30例慢性肾炎患者(A2组)按病期采血,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Npt的水平,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水平。另取50例健康献血者(B组)作为对照组(B组)。结果 A1、A2组血清Npt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5),A1、A2组之间Npt水平也有差异(P<0.05),且A1组、A2组与B组比较,Cr和BUN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pt是肾炎患者病情进展及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16期)
新喋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检测正常和病毒感染标本血清新喋呤浓度,探讨新喋呤用于无偿献血者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无偿献血者血液病毒标志物(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经ELISA法筛查结果为正常、单阳性和双阳性的血清标本各50例,检测新喋呤浓度。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均使用不同试剂盒进行双孔检测,单孔呈阳性反应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喋呤论文参考文献
[1].杨扬.新喋呤作为潜在血液筛查标志物的意义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
[2].杨扬.新喋呤作为潜在血液筛查标志物的意义探讨[C].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2018
[3].肖俏,张曙影,金哲,刘奇,高阿妮.血清新喋呤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辅助诊断意义[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
[4].吕永楠,陈晶晶,蒋学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新喋呤、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J].微循环学杂志.2017
[5].任静,陈珊,代静,陈燕斌,周倩冰.牙周炎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6
[6].叶院宁.粪便新喋呤及钙卫蛋白检测对炎症性肠病活动度的判断价值[D].南方医科大学.2016
[7].张素华,张红香.矽肺患者支气管灌洗液中新喋呤、IL-1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6
[8].李明,张淑文,纪春梅,李林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与白天嗜睡度的相关性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6
[9].叶院宁,余纳,孙文荣,张钰坪,陆恒.粪便新喋呤及钙卫蛋白对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诊断价值[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
[10].田连芳,王欣荣,左江华,孙建,任宏涛.血清新喋呤在肾炎患者病程中的检测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