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许丹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许丹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儿科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西安市某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儿科324例使用静脉留置针和322例常规静脉穿刺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有关资料。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设置观察组以及比较组。观察组为322例需要静脉穿刺的患儿,穿刺方式为常规静脉穿刺;比较组为324例患儿,不同于观察组的是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操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为79.50%,发生液体外渗、静脉炎和皮肤过敏的不良反应共28例,不良反应率为8.70%;比较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1.98%,发生液体外渗、静脉炎和皮肤过敏的不良反应共14例,不良反应率为4.3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科输液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穿刺次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应用

前言

静脉留置针是一项新型护理技术,在临床儿科中被广泛的应用。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不易刺破血管的特点,在护理中意义重大。为了探究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儿科收治需要输液的322例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现将应用效果整理如下,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西安市某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儿科322例常规静脉穿刺的患儿和324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设为观察组及比较组。观察组中,男145例,女177例,年龄为2~12岁。比较组中,男158例,女166例,年龄为1.5~13岁。

1.2方法

对观察组和比较组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的322例患儿均采用常规静脉护理,比较组的324例患儿则选择静脉留置针操作,研究对象均为随机抽取。

1.2.1穿刺前准备。第一,穿刺前准备好乙醇及医用消毒棉签、一支5ml的注射器,注射器中含有2ml0.9%的氯化钠溶液,并将其与留置针尾端连接在一起。第二,对患儿的穿刺的血管进行选择。护理人员取患儿的平卧位,并适当按压患儿的头部,按住其四肢、膝关节等避免患儿的身体在穿刺时发生扭动。最后选择光照、光线明亮的角度进行穿刺。

1.2.2穿刺方法。比较组:选择患儿较为粗直有弹性且血流丰富、易于固定、无静脉瓣的血管,然后应用指切进针方法左手绷紧患儿穿刺点区域的皮肤,使血管充分地显露出来,护理人员用右的手拇以及食指指尖将针柄下端2cm处捏住,使针尖与血管进针点准确对准,此时护理人员的手指尖与患儿头皮的距离保持5cm-10cm,手腕稍后背屈再掌屈,通过此动作进针,且进针的角度一般控制在5°-15°,耳后静脉控制为15°-30°为宜。观察组:护理人员将患儿穿刺处的皮肤绷紧,保持针翼缓慢的进入穿刺点血管,回血之后再进针2mm左右,此时护理人员的左手将留置针Y部的接口按住,而右手配合捏住针翼进行回抽枕芯的操作,并把套管送入血管后彻底将枕芯抽出。然后在软针柄的下方将透明贴粘避免针柄刮破患儿的皮肤,对穿刺点采取防水、无菌的敷贴进行无张力固定。最后借助5U/ml0.9%的氯化钠溶液肝素钠液可进行封管,进针方向角度为患儿手背与上臂静脉30°-60°为宜。

1.3效果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及家长的护理满意率情况、首次成功穿刺的几率,其中家属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90分-100分为穿刺满意,60分-90分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4数字统计及分析处理

用SPSS20.0软来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为“(±s)”、计数资料为“X2”、计量资料用用“t”来检验,若(P<0.05)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静脉穿刺次数及成功率

观察组322例研究对象里,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有256例,成功率为79.50%;第二次穿刺成功的有52例,成功率为16.15%;第三次才成功的患者有14例,成功率为4.35%。在比较组324例静脉留置针操作患儿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有298例,成功率为91.98%;第二次穿刺才成功的有19例,成功率为5.86%;第三次成功的有7例,成功率为2.16%。通过对比观察组和比较组静脉穿刺次成功率可见,静脉留置针操作的比较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进行常规静脉穿刺的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静脉穿刺后不良反应的情况

出现液体外渗情况的,观察组有5人,比较组有2人,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55%和0.62%;有皮肤过敏现象的,观察组有4人,比较组有1人,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24%和0.31%;患者发生静脉炎的,观察组有19人,比较组有11人,不良反应率分为5.90%和3.40%。从数据对比来看,比较组使用静脉留置针操作,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的护理问题一直是临床整体工作的护理重点问题,由于儿科患儿血管较细、配合能力差,因此,在进行输液时极其困难。由于反复的穿刺输液,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抗拒心理,致使穿刺工作更加困难。传统的一次性钢针穿刺要求输液即需对患儿进行穿刺,不但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还增加了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除此之外,对于传统的头皮针穿刺由于进入血管交浅,因此,当患儿家属护理不周时,易因为患儿的抓挠使其脱落,需要二次穿刺,增加了患儿的痛苦,易对患儿的血管造成损伤。随着医师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与传统的钢针比较,静脉留置针具有套管软、刺激小以及留置时间长等特点,避免了反复穿刺的缺点,减少了临床儿科的护理工作量。相关研究报道显示,一次性钢针穿刺的不良反应较高,其原因是:一是患儿血管细,钢针易刺伤血管导致脱落;二是穿刺部位因为过度的活动导致钢针穿刺血管壁发生渗漏。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低于研究组患儿家属,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由此可见,在儿科输液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患儿的穿刺次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在临床儿科护理中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伟,李子悦,和晓娟等.颅脑外伤患者静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方法的效果评价[J].护士迚修杂志,2015,4(4):293-294.

[2]曹秋花,王书霞.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情况[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8(07):160-161.

[3]蒋巧稚.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5(10):210-211.

[4]曹雪.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9(19):236-237.

标签:;  ;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许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