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多态性论文_孔凡逵,师玮,尹林克,潘伯荣,赵艳芬

导读:本文包含了果实多态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果实,多态性,短命,异形,植物,表型,草果。

果实多态性论文文献综述

孔凡逵,师玮,尹林克,潘伯荣,赵艳芬[1](2016)在《红皮沙拐枣(Calligonum rubicundum Bge.)果实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皮沙拐枣(Calligonum rubicundum Bge.)果实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在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自然分布区选取了8个居群,进行群落调查、果实收集与室内测量。应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法,对各居群和样株间果实形态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果实的长、宽、大小、形状,瘦果的长、宽、大小、形状,以及果翅深、翅齿深、翅间距、肋间等肋上两翅间夹角14个数量指标均存在显着差异,果实形状、熟果颜色、齿的形状、翅扭曲方向4个质量指标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表明,红皮沙拐枣各居群间果实形态差异显着(P<0.000 1),存在多态性;样株间果实形态也存在一定的多态性。该研究结果为红皮沙拐枣及其相关种类种中下等级的进一步分类提供重要参考,为沙拐枣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马文宝,谭敦炎,薛建辉,刘兴良[2](2011)在《果实(种子)多态性及生态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果实多态性是指同一植株产生不同形状或行为种子的现象。多态性种子植物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和盐渍土地区等干扰强烈的环境,在菊科和藜科中最为常见,主要出现在一年生植物中。果实多态性在避免密集负效应、减弱同胞子代间的竞争、采取两头下注策略以适应时空异质性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进化生态意义。该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果实多态性的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1)果实多态性的概念,2)果实多态性物种的科属分类,3)多态果实的形态结构和生态学特性,4)果实多态性的生态意义。在综述文献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1年06期)

马文宝[3](2010)在《两种鹤虱属植物果实多态性和表型可塑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形果鹤虱(Lappula duplicicarpa)和异形狭果鹤虱(L. semiglabra)是分布于准噶尔荒漠的两种紫草科鹤虱属短命植物。本文对其异形小坚果形态结构及微形态特征、组合式样、扩散能力、休眠和萌发特征、表型可塑性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形态与扩散能力:两种植物的异形小坚果在形态上存在极显着差异。异形小坚果具有不同的扩散能力,表现为长刺小坚果比短刺小坚果扩散距离较远。(2)休眠与萌发特性:长短刺小坚果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0/10℃,萌发率并受到种子类型,温度,光照条件的显着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萌发速率随着干藏时间增长而增加。野外埋藏后的两种植物异形小坚果具有相同的休眠周期性变化,长短刺小坚果的萌发温度范围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逐渐变窄。在相同条件下,长刺小坚果的萌发率要高于短刺小坚果的。(3)表型可塑性变化:两种植物的异形小坚果均存在秋、春萌现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异形小坚果所形成的植株,其大小和形状、果实和小坚果特点和生物量分配特点这些指标都发生了可塑性变化。小个体(不可预测环境下)增加不扩散的果实类型(4SN,3SN/LN和2SN/2LN)和短刺小坚果(SN)的输出,占领原有的生长空间,保持种群稳定;而大个体主要产生易于散布、快速萌发的果实类型(SN/3LN和4LN)和长刺小坚果(LN),有利于种群的迅速增长和扩张,提高物种适合度。(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0-06-01)

杨耀文,刘小莉,普春霞,杨加龙,钱子刚[4](2009)在《草果果实和种子数量性状多态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行草果果实和种子数量性状多态性的初步研究,探寻果实发育的规律及影响果实重量的因素,为草果优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观测草果果序、果实、种子的数量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果实和种子数量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都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胚珠受精率(种子数量/胚珠数量)与果序结实率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在两个居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反映出不同植株间遗传素质的不同。果实重量主要取决于种子团重量,种子数量越多,种子团重量越大,果实就越重,产量也越高。果序果实重量、种子数量的变化按果实发育顺序呈峰状分布,与发育顺序没有相关性。结论:草果果实和种子数量性状丰富的遗传多态性为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优良品种的选育不仅要考虑居群内的差异,还要考虑居群间的差异,提高草果产量不仅要选择结实率高、胚珠受精率高的品种作为优良种源,还要充分重视传粉对产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09年08期)

赵学杰[5](2007)在《两种鹤虱属短命植物的繁育特性及果实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形果鹤虱(Lappula duplicicarpa)和异形狭果鹤虱(L. semiglabra)是分布于准噶尔荒漠的两种紫草科鹤虱属短命植物,两种植物同一花中均能产生两种形态、脱落及扩散方式明显不同的小坚果,且同一花序上不同部位的花中产生的异形果实比例不同。本文综合运用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两种植物的萌发时间特征、物候特征、繁育系统、繁殖分配、结实结籽特性以及果实形态与扩散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其特殊的生殖对策和生活史策略与荒漠环境之间的适应机制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物候特征:在自然生境中,两种植物的同胞种子均存在春、秋萌现象。形成春萌株时,种子一般在3月下旬开始萌发,5月下旬果实完全成熟,生活周期分别约为75d和78d。2)繁育系统:①二者花均为两性,植株上同一花中以及花序上产生不同比例异形果实的花之间在花各部的数目与形态、单花花粉量、胚珠数和P/O值上表现均很稳定,与异形果实的产生没有直接联系。②单花花期一般在24h左右,开花时间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③两种植物的花粉育性均很高,可育率分别为91.0±4.7%和93.2±4.3%。④散粉时二者的花粉活力均不高,散粉后花粉活力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最佳授粉期分别在2h和3h以内,柱头的最佳可授期均在3h以内,花粉的最佳授粉期与柱头的最佳可授期高度吻合。⑤两种植物的P/O值分别为1222±197和3419±426,属于混合式繁育系统,这与不去雄套袋实验及自花授粉的荧光显微观察结果相一致。3)繁殖分配与结实结籽格局:两种植物的繁殖分配均较高,分别为53.45%和50.67%,繁殖输出与植株大小关系密切,随着植株个体增大,繁殖输出也增大,且单株生物量越大,果实产量也越大。两种植物的果实产量较高,其结实率分别为97.56%和97.94%,结籽率分别为91.35%和86.94%,且结4粒种子的花所占比例最大。4)果实形态与扩散对策:异形果实在花序上不同部位花中存在多种不同的组合式样,两种小坚果在刺长、千粒重等数量特征上存在极显着差异,均是长刺果的大,其表面形态及微形态同样存在显着差异。短刺果的果皮明显比长刺果的厚,在果实发育后期长刺果与雌蕊基及果梗的连接部位产生离层,而短刺果则不产生此结构。两种果实在脱落及扩散方式上均存在明显差异,长刺果易脱落,适合借动物或风力长距离传播,短刺果不易脱落、随母体扩散。(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吴雪莲[6](2006)在《短命植物异果芥的果实多态性及其生态适应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果芥Diptychocarpus strictus (Fisch.ex.M.Bieb.)Trautv.是十字花科异果芥属DiptychocarpusTrautv.唯一的一个种。在我国,该种植物仅分布于新疆北部,是准噶尔荒漠中常见的早春短命植物。该植物具有紫红色花和白花两种不同花色的植株,且每一总状花序上存在着两种形态及开裂方式完全不同的果实,其中花序上部的果实扁平、背腹压扁、开裂;下部果近圆柱形、不开裂,因此该种是十字花科中为数不多的具有异形果实的种之一。本论文综合运用生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首次对该植物的萌发对策、物候特征、生殖分配、繁育系统与结实结籽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准噶尔荒漠生态环境中的适应对策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 种子萌发对策与物候特点:种子萌发具明显的时空差异,同胞种子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存在着明显的春、秋萌现象;生活周期均较短,其中春萌株仅为70d左右,秋萌株实际生长期在100d左右,且春、秋萌株均在6月上旬完成生活周期。 2) 繁育系统:①紫红色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基本上接近1,且其花色是稳定遗传的;②两种植株花序上、下部发育成不同形态果实的花在花部形态(如花瓣、子房、花柱长)上存在显着差异;③两种花色植株的花序上、下部花之间的长、短雄蕊每花药花粉数、单花花粉数、胚珠数均存在极显着差异,均是上部花比下部花的大;同一花中短雄蕊花粉量比长雄蕊的多;④两种植株花中长、短雄蕊花粉活力动态变化曲线相似,花粉寿命与柱头可授期具高度的同步性,其花粉活力最高的时期正是柱头最佳可授期;⑤P/O值、套袋试验、传粉媒介观察和花粉萌发的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该植物是以自交为主、异交为辅,具有兼性自交的繁育系统。 3) 生殖分配:春、秋萌株的生殖分配均达65%左右,远高于其它一次生殖和多次生殖的植物,但紫红色花的春、秋萌株差异显着,白花植株差异不显着。 4) 结实结籽特性:①植株结实率达80%以上,果实产量与植株大小显着相关;②花序上部的果实与下部的果实在长度、结籽量、种子数量特征及生殖包装上存在极显着差异,下部果实的生殖包装比例较上部果实的大;上、下部果实(种子)的表面形态及微形态、粘液种子吸水特性同样存在显着差异;③结籽格局与其胚珠在子房中的位置相关,果梗端胚珠的败育机率较果喙端的高,说明该种存在着选择性种子败育;④两种果实在开裂方式及散布特点上均存在明显差异,下部果不开裂、易脱落,散落在母株周围,其种子具休眠性;上部果开裂,种子翅较宽、散布距离远,无休眠性,条件适宜即可萌发。因此,该种的果实多态性是对荒漠环境不可预测和时空异质性的适应,是一种“两头下注”的混合生殖对策。(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6-06-01)

曲荣明[7](2004)在《两种短命植物的果实多态性及其生态适应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从形态学、物候学、胚胎学、生殖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野外观测、石蜡切片、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和生物统计学方法,对两种具多态果实的早春短命植物异喙菊(Heteracia szovitsii Fisch. et Mey.) 和小疮菊(Garhadiolus papposus Boiss. et Buhse.)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繁育系统、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结实特性及其多态果实的生态适应策略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两种植物植株较矮小,根系浅,能利用早春积雪融水和降水,快速萌发、生长,整个生活期仅60~70天,可分为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存期及以生殖生长为主的叁个时期,生殖生长在整个生活史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在夏季干热天气来临之前果实成熟,植株死亡,为典型的避旱型早春短命植物。(2)异喙菊花药壁的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初级造孢细胞直接发育成次级造孢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雌蕊子房下位,两心皮合生成一室,基生胎座,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珠心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开始解体,珠被绒毡层为一层细胞;大孢子四分体为直线型,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珠孔受精,胚乳的发育为核型。(3)首次报道了两种植物均具有叁种不同形态的果实。头状花序上的花按所形成果实的形态差异可分为外围花、过渡花和中央花,叁者在数量、花瓣大小、柱头裂片长上存在显着差异,从外向内依次减小;外围花与中央花之间的P/O值差异显着;柱头上的花粉数目为单花花粉量的1/3~1/5;花粉败育率为0.2%~5%。头状花序开放的时间一般从8:00到11:30,外围花比中央花早开20~50min。小疮菊不存在有效传粉昆虫,以自花授粉为主。异喙菊为虫媒传粉植物,传粉昆虫主要是蜂类,一天中每头状花序平均被拜访约20次,访花高峰出现在8:30~9:00之间。(4)异喙菊和小疮菊的生殖分配(RA)分别为52.83±2.95%和55.24±2.61%,且在不同年份和个体间波动不大。异喙菊外围花、过渡花和中央花的结实率及果序上叁种果实的数量差异极显着,从外到内结实率下降,而果实数目增加;单株结实1232.60 ±741.36枚,无冠毛与有冠毛果实的比例为6:5。小疮菊的外围花和中央花的结实率差异极显着,中央花的结实率较高,果实数目多;单株可结实648.87 ± 618.06枚。果实产量主要受植株大小、叶片生物量、生殖构件数目的影响,生殖分配与果实产量无关。果实产量大,使植物在荒漠严酷、多变的环境中,能抵消高死亡风险带来的影响,从<WP=8>而保证种群的延续。(5)两种植物同一果序上的叁种果实在形状、颜色、大小、散布结构、果皮微形态及生态学行为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外围果和过渡果具有休眠性,可留在母株上几个月,聚集在果序上整体掉落,散布距离很近;中央果散布距离远,无休眠性,只要条件适宜可随时萌发。外围果和过渡果萌生的植株在生殖生长期的生长发育速度大于中央果萌生的植株,但两者在物候、含水量变化、生殖分配、结实特性等方面均无显着差异,叁种果实萌生的植株均能达到生殖成功。两种植物的果实多态性是对荒漠环境不可预测和时空异质性的适应,是一种“两头下注”的混合生殖对策。(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果实多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果实多态性是指同一植株产生不同形状或行为种子的现象。多态性种子植物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和盐渍土地区等干扰强烈的环境,在菊科和藜科中最为常见,主要出现在一年生植物中。果实多态性在避免密集负效应、减弱同胞子代间的竞争、采取两头下注策略以适应时空异质性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进化生态意义。该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果实多态性的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1)果实多态性的概念,2)果实多态性物种的科属分类,3)多态果实的形态结构和生态学特性,4)果实多态性的生态意义。在综述文献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果实多态性论文参考文献

[1].孔凡逵,师玮,尹林克,潘伯荣,赵艳芬.红皮沙拐枣(CalligonumrubicundumBge.)果实多态性[J].干旱区研究.2016

[2].马文宝,谭敦炎,薛建辉,刘兴良.果实(种子)多态性及生态学意义[J].四川林业科技.2011

[3].马文宝.两种鹤虱属植物果实多态性和表型可塑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

[4].杨耀文,刘小莉,普春霞,杨加龙,钱子刚.草果果实和种子数量性状多态性的初步研究[J].中药材.2009

[5].赵学杰.两种鹤虱属短命植物的繁育特性及果实多态性[D].新疆农业大学.2007

[6].吴雪莲.短命植物异果芥的果实多态性及其生态适应对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

[7].曲荣明.两种短命植物的果实多态性及其生态适应机制[D].新疆农业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引物CH02b10在对比基因池及F1杂交后代...应用PAUP*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所构建多数...两个材料果实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1 引物 CH01c06 在对比基因池及 F7引物V12(A)和引物V17(B...年研究区域降雨量、最高最低...

标签:;  ;  ;  ;  ;  ;  ;  

果实多态性论文_孔凡逵,师玮,尹林克,潘伯荣,赵艳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