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题音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音调,主题,舒曼,音乐,纳西族,纳西,晋剧。
主题音调论文文献综述
张沛霈[1](2018)在《舒曼《童年情景》的主题音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音乐常被称作浪漫主义音乐,这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时期,也是和声高速发展的时期,更是音乐结构创新的时期,这个音乐大师云集的世纪,钢琴音乐发展至巅峰。它来源于作曲家,受影响于文学的浪漫主义运动,与古典主义音乐不同,更加关注个性细节与想象。而舒曼则为德国浪漫主义打下了深深烙印,被称为"最文学化的德国作曲家"。本文主要围绕《童年情景》的主题音调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不论在旋律或织体上,演奏者应尽力诠释音乐,强调主题句及主题间的呼应。(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17期)
张沛霈[2](2018)在《舒曼《童年情景》(Op.15)的主题音调分析及其演奏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man,1810—1856)是19世纪中期德国浪漫主义精神的最突出代表。作为作曲家,舒曼的文学造诣颇深,他的音乐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舒曼最突出成就表现在钢琴套曲的创作。主要的钢琴套曲有:《童年情景》(1838)(又称《儿童曲集》)、《林中情景》(1848―1849)、《蝴蝶》(1829―1831)、《狂欢节》(1834―1835)、《维也纳狂欢节》(1839)、《大卫同盟之舞》(1837)等。《童年情景》(Kinderscenen,Op.15)创作于1838年,是众多套曲中很突出的一部。乐曲大部分灵感来自于舒曼对妻子克拉拉幼年时期的回忆,由13首小曲组成。尽管已有研究针对该作品的教学、文本分析,以及演奏风格进行探究,但是尚未有研究将音乐分析与演奏诠释相结合,对该作品进行论述。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在对舒曼《童年情景》音乐主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音乐史学资料,阐述该作品的演奏诠释。本文共叁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通过对于文献的查阅、搜集,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并阐述选题缘由和意义。通过先前音乐会表演以及作品分析,笔者发现,《童年情景》隐含着3个主题音调,且这些音调在该作品中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在第二章中,本研究围绕这3个主题音调进行音乐分析,阐述了主题变形中的扩展与缩减,以及主题交错中的对话与重迭。在第二章基础上,第叁章论述了如何演奏这些音乐主题音调。第四章是结语部分,本文总结了舒曼《童年情景》的音乐主题分析及其演奏诠释。本文认为,在旋律上,演奏者诠释该作品应强调主题句的流畅,注重大线条的旋律;在织体上,演奏者应注意叁种主题呼应的演奏方式以及对答句的自由节奏处理等。(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2-01)
王瑛[3](2015)在《晋剧《红高粱》主题音调创作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晋剧《红高粱》是山西省晋剧院在纪念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胜利70年之际推出的一部抗日题材的大型新编晋剧,该剧在首演之后,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和戏迷朋友的好评,尤其受青年观众喜爱与热捧,同时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红高粱》的故事发生在山东高密,从音乐上来说,山东山西的音乐语言不尽相同,但山西晋剧的音乐语言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适合表现强烈的戏剧冲突。在此次创作中,既有晋剧的母体语汇,又大量吸收了祁太秧歌、河曲民歌等山西民问音乐素材,音乐语言极其丰富,给《红高(本文来源于《戏友》期刊2015年03期)
张萌[4](2015)在《论新编京剧《杜十娘》的音乐创作—特色音调、音乐主题及重点唱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京剧《杜十娘》由着名作曲家关雅浓担任唱腔创作。全剧以古雅的《渔舟唱晚》为音乐背景同时化用评弹音调,并与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主题相结合,确定了全剧凄凉凄美的总体音乐风格。因此,该剧定位为——“民族古典轻音乐诗剧”。作曲家关雅浓运用西方的主题音乐贯穿的手法来塑造人物性格,在现代戏创作当中可以说是较为成功的范例。剧中,以《渔舟唱晚》为音乐背景并化用苏州评弹之曲调所设计的两个不同的人物主题音乐,在不同剧情情节以及人物的不同情绪处理之时,对人物音乐主题的运用也不尽相同。但是,不论主题音乐如何运用,都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唱腔所表达的美感及情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剧中有些唱段,比如“江风吼江涛滚晨钟骤响”、“饮罢醇酒拨琴弦”等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唱腔。而这些唱段的开唱过门往往都是化用了主人公音乐主题变化而来的,可以说音乐主题与唱腔达到了完美的融合,这无疑是曲作者巧妙地运用西方音乐主题贯穿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结果。鉴于《杜十娘》在音乐创作的成功经验,本论文旨在重点分析其音乐、唱腔、西方作曲手法在京剧唱腔中的运用情况,以及其配器研究的分析,使读者对其整体音乐创作思路及风格有大体的了解,更为以后对其的整理分析工作提供浅显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戏曲学院》期刊2015-06-30)
柳进军[5](2013)在《原始与现代的邂逅(一)——《纳西一奇》主题音调之纳西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我国交响作品中的重要文献,着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的音诗《纳西一奇》影响广泛。而云南纳西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是该曲创作的着眼点。青年作曲家柳进军博士围绕"原始与现代的邂逅",以"《纳西一奇》之纳西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为主题,通过系列文章,分别从主题音调、结构布局、"口弦叁音素材"、多调性运用、和声技法、复调形态、音色特征等诸方面对音诗进行分析。这些文章既独自成篇,又相互呼应。从本期开始,本刊特连载该系列文章,以飨读者。(本文来源于《民族音乐》期刊2013年03期)
许民[6](2004)在《歌曲中主题音调贯穿发展的范例——《唱支山歌给党听》旋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题音调贯穿发展是歌曲旋律写作的重要技法。《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的主题由四个可分可合的音调组成,每个音调有其独特的个性和表现力;作者运用机动灵活的手法,创造性地从头至尾高密度地贯穿了主题音调,从多个侧面塑造了准确、鲜明的音乐形象,使这首歌曲具有持久的魅力,并成为主题音调贯穿发展的范例。(本文来源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许民[7](2003)在《戏曲音乐中主题音调运用的典范——评析现代京剧唱段《乱云飞》中柯湘主题音调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柯湘主题音调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既是一个准确、精练、完整的音乐主题,又可分解成若干个具有不同个性和不同表现力的音调片断。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灵活精巧的手法,高密度地贯穿运用于整个唱段中,既保证了剧种风格、唱段风格的高度统一,又凸现了极为鲜明的艺术个性,是一个值得认真借鉴的典型范例。(本文来源于《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S1期)
戢祖义[8](1995)在《浅论歌曲音乐形象的塑造及主题音调的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首受群众欢迎的优秀歌曲,是因为它塑造了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或者称音乐立意好。一般地说,好的音乐形象,总是达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它生动地、准确地体现出歌曲的主题思想。在某个侧面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它能从作品本身的角度提供一定的认识价值(即表达的意境或形象被人理解)。并具有一定(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1995年04期)
主题音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man,1810—1856)是19世纪中期德国浪漫主义精神的最突出代表。作为作曲家,舒曼的文学造诣颇深,他的音乐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舒曼最突出成就表现在钢琴套曲的创作。主要的钢琴套曲有:《童年情景》(1838)(又称《儿童曲集》)、《林中情景》(1848―1849)、《蝴蝶》(1829―1831)、《狂欢节》(1834―1835)、《维也纳狂欢节》(1839)、《大卫同盟之舞》(1837)等。《童年情景》(Kinderscenen,Op.15)创作于1838年,是众多套曲中很突出的一部。乐曲大部分灵感来自于舒曼对妻子克拉拉幼年时期的回忆,由13首小曲组成。尽管已有研究针对该作品的教学、文本分析,以及演奏风格进行探究,但是尚未有研究将音乐分析与演奏诠释相结合,对该作品进行论述。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在对舒曼《童年情景》音乐主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音乐史学资料,阐述该作品的演奏诠释。本文共叁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通过对于文献的查阅、搜集,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并阐述选题缘由和意义。通过先前音乐会表演以及作品分析,笔者发现,《童年情景》隐含着3个主题音调,且这些音调在该作品中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在第二章中,本研究围绕这3个主题音调进行音乐分析,阐述了主题变形中的扩展与缩减,以及主题交错中的对话与重迭。在第二章基础上,第叁章论述了如何演奏这些音乐主题音调。第四章是结语部分,本文总结了舒曼《童年情景》的音乐主题分析及其演奏诠释。本文认为,在旋律上,演奏者诠释该作品应强调主题句的流畅,注重大线条的旋律;在织体上,演奏者应注意叁种主题呼应的演奏方式以及对答句的自由节奏处理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题音调论文参考文献
[1].张沛霈.舒曼《童年情景》的主题音调分析[J].戏剧之家.2018
[2].张沛霈.舒曼《童年情景》(Op.15)的主题音调分析及其演奏诠释[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王瑛.晋剧《红高粱》主题音调创作视角[J].戏友.2015
[4].张萌.论新编京剧《杜十娘》的音乐创作—特色音调、音乐主题及重点唱段研究[D].中国戏曲学院.2015
[5].柳进军.原始与现代的邂逅(一)——《纳西一奇》主题音调之纳西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J].民族音乐.2013
[6].许民.歌曲中主题音调贯穿发展的范例——《唱支山歌给党听》旋律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
[7].许民.戏曲音乐中主题音调运用的典范——评析现代京剧唱段《乱云飞》中柯湘主题音调的运用[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
[8].戢祖义.浅论歌曲音乐形象的塑造及主题音调的创新[J].北方音乐.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