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页干燥论文_吴定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纸页干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燥,节能,数学模型,过程,传质,多孔,建模。

纸页干燥论文文献综述

吴定梅[1](2017)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纸页干燥过程运行数据可视化平台的架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造纸机干燥过程是整个造纸过程中能耗最大的工段,约占整个纸机的61.9%[4],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实现干燥过程的可视化可以为企业的节能工作提供一定的辅助和参考价值。基于课题组长期以来对干燥部工作的研究,为干燥过程运行可视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另外,单机版的纸页干燥过程的运行可视化需要和大数据相结合。本文基于这两点出发,设计了一套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纸页干燥过程运行可视化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阿里云平台的架构,以及本研究要使用的相关技术:数据采集和传输、数据的存储、数据的计算和可视化技术。并将工厂现场的数据采集和存储到RDS,方便数据的管理和共享。然后基于课题组建立的纸页干燥过程数学模型,搭建了运行可视化系统模型库。该模型库将整个系统划为5个关键子系统和16个功能模块。纸页干燥过程系统功能模块(PDP)、蒸汽-冷凝水系统功能模块(SCS)、通风与余热回收系统功能模块(VHRS)和评价系统功能模块(DAS),以及单独的模拟优化功能模块(Fitness)。最后利用阿里云平台,设计与开发了纸页干燥过程运行可视化系统。系统由参数配置系统、过程模拟系统、过程评价系统和模拟优化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其中参数配置主要是为了针对某一具体对象的简单快捷配置;过程模拟系统实现了对干燥部关键信息的可视化,包括现有监控软件难以获取的:烘缸表面温度、纸页温度、袋区空气温度、纸页湿度和袋区湿度等关键过程参数;过程评价为整个干燥部的运行状态提供了一种简捷的评价方式,从干燥能力、能源效率和运行效率叁方面对干燥部的运行状态做出评价;模拟优化主要是以能源目标最小化为目标,为企业提供优化后的相关操作参数。同时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进行了相关的测试和分析,系统基本符合预期的设计,其模拟计算结果能够真实反映过程变量的变化规律,但在精度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后续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模拟精度。(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0)

尹勇军[2](2016)在《纸页干燥通风系统建模与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持续降低造纸工业生产能耗,提高能效水平是造纸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造纸机干燥部通风系统的能耗占干燥部总能耗的10%-25%,由于通风系统中的空气状态对纸页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过程、纸页水分蒸发速率、纸页干燥能耗和成纸质量都有重要影响,且纸页干燥效率的20%以上由干燥部通风系统决定,在干燥部蒸汽冷凝水系统的技术和研究趋于成熟的前提下,通风系统是纸页干燥过程中存在优化空间最大的部分。因此,优化多烘缸纸机干燥通风系统对于降低干燥过程能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纸页干燥过程通风系统相关理论的研究及相关应用节能技术现状,在深入分析纸页干燥通风系统作用及其对干燥过程及能耗影响的基础上,以优化纸机干燥通风系统提高能效为目标,建立干燥过程各功能模块及其能耗模型,开发一套纸机通风系统能量系统诊断与评价方法,为其节能改造提供技术指导。通过纸页干燥过程通风系统对干燥能耗的影响分析,把与通风系统相关的各子系统划分为纸页水分蒸发模块、气罩模块、热回收模块、风机模块和空气加热等五个模块。结合各物料基本性质,基于传热传质原理建立了纸页水分蒸发能耗数学模型,基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分别建立了气罩能耗数学模型、热回收系统能耗数学模型、风机能耗数学模型和空气加热能耗数学模型;可系统分析某些关键变量对各模块乃至整个纸页干燥过程能耗的影响,并为通风系统的运行优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将干燥能耗分为烘缸蒸汽消耗、送风机电耗、排风机电耗及空气加热器蒸汽消耗四个部分,基于所建立干燥过程各模块或子系统数学模型,根据实际生产通风系统控制逻辑和工艺流程构建了干燥过程系统能耗功能模型。通过这些功能模块的组合而构建的纸页干燥过程通风系统的模拟系统,可实现对干燥能源消耗现状的模拟,为系统分析通风系统各运行参数对干燥能耗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手段。对瓦楞纸机干燥部气罩从半封闭式改造为封闭式前后的模拟。利用现场测量数据以及纸机的运行数据建立该纸机干燥通风系统的能耗模拟模型,采用MATLAB编程求解,得出气罩密闭式改造后各项能耗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其中总蒸汽消耗将节约13.2%;生产每吨纸总风机电耗将下降14.2%,干燥总能耗下降了13.2%。上述案例证明本研究开发的多烘缸干燥系统能耗模拟模型,可为中小型造纸企业普遍存在的半封闭式气罩改造项目的节能评估提供技术方法。研究和制定了纸页干燥过程通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两个方面(能源利用效率及其对干燥过程影响两个方面)和六项性能指标(能耗利用效率、干燥速率、气罩平衡、零位、排风露点及袋区空气状态六项性能指标)。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某箱板纸机进行了系统评价。对该纸机干燥通风系统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测试,定量分析和评价了该干燥通风系统,有效揭示了其运行的能效的不合理之处和薄弱环节,并对发现的薄弱环节提出了系统的调优措施;提出蒸汽节约潜力20%,可通过提高压榨纸页干度,从烘缸的传热、干网张力和虹吸管排水等方面进行核查或调整节约蒸汽用量;建议局部增加送风量以优化通风系统运行,从而实现降低该纸机干燥能耗、优化通风系统运行的目的。上述案例证明,本研究制定的纸页干燥过程通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实现干燥过程通风系统运行优化、降低干燥能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建立了以能耗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干燥过程通风系统优化运行模型。该优化模型基于实际生产过程的气罩通风系统控制逻辑,通过调整气罩典型控制变量(送风温度、排风湿度或露点和可调变量吹风器开度)实现通风系统的运行优化,可预测通风系统优化和调整后的能源消耗,为通风系统运行优化的节能评估提供一种技术方法,为降低纸页干燥能耗提供参考。应用本研究开发的干燥过程通风系统优化运行模型对某瓦楞纸机进行了优化运行模拟,系统分析了优化模型中的主要自变量,即送风温度、排风湿度对干燥过程及干燥能耗的影响。上述案例优化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将送风温度由95℃降低至85℃,前、后干燥排风湿度由100g H2O/kg d.a,提高至134,122 g H2O/kg d.a,将优化前全开的吹风元件开口进行适当的调节,特别是对于干燥后段开口的关小,可节约吨纸标煤耗7.2%;其中蒸汽消耗降低6.9%,电耗降低27%。案例证明,本研究开发的干燥过程通风系统优化运行模型通过调整气罩送风温度、排风湿度或露点和可调变量吹风器开度实现通风系统的运行优化,预测通风系统优化和调整后的能源消耗,有助于生产管理者通过调整通风系统的运行状态节约干燥能源消耗。由于本研究建立干燥过程通风系统优化运行模型中涉及的一些数学模型还需完善,而且模型中涉及的方程或方程组多,模型自变量的维数较大,因此优化运行模型所得的优化结果实为次优解。今后还需要加强在干燥过程通风系统建模、优化建模和选择合理的优化算法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出能计算出最优解的干燥过程通风系统优化运行模型。(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4-12)

陈晓彬[3](2016)在《纸页干燥过程建模与能效模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纸页干燥过程建模、模拟与优化的研究现状,并针对前人研究的不足和生产实际的需求,把解决造纸机干燥部过程状态监控和能效运行优化作为研究目标,重点探索了纸页干燥过程数学模型建立、模拟系统搭建以及过程运行优化的系统方法。深入干燥部纸页干燥过程现场调研,利用能效测试诊断方法对干燥部生产现场能量系统测试,提出了一种基于测试数据的干燥部能效定量评价方法,完善了现有能效测试诊断方法的不足。初步探究了纸页干燥机理。应用新的低场核磁共振测试手段,验证了纸页中的水分有叁种不同存在形式,即存在游离水、毛细管水和结合水,并定量描述了纸页中不同形式水分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纸页在不同干燥阶段的干燥机理。基于干燥曲线设计了一种蒸发热的快速测定方法,可以用于定量描述纸页在不同干燥阶段水分蒸发的耗能水平。基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基本原理,采用序贯模块法的思路构建了纸页干燥过程模拟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干燥部的实际运行特征,将整个模拟系统模型划分为4个关键子系统模型以及15个功能模块,并添加了干燥部评价系统功能模块(DAS)。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功能模块的数学模型,选用实际生产过程中容易获取的变量作为模型输入变量,通过将蒸汽、纸页和空气叁者间的传热传质过程模型联立解耦,解决了纸页干燥过程模型某些边界条件难确定的问题。在MATLAB软件平台上把上述干燥过程模拟系统模型转换成计算机上可执行的程序,开发了纸页干燥过程模拟器PDS.Lab。模拟器PDS.Lab满足以下几点需求:(1)实现对干燥部纸页干燥过程模型的求解;(2)针对某一具体干燥部对象,能够通过便捷的操作,快速搭建该干燥部模拟器,通过配置当前工艺信息能实现对该干燥部的模拟;(3)模拟器的评价系统,可对当前干燥部能量运行状态做出评价;(4)过程关键信息做可视化设计,直观展现干燥部相关参数。应用模拟器PDS.Lab不仅可以实现对干燥部纸页干燥过程的模拟监控,弥补现有监控系统的不足,而且可以为分析干燥部的运行状态(干燥能力、能源效率和运行效率等)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工具,帮助企业科学理解干燥部纸页干燥过程并辅助操作人员对干燥部进行模拟监控和调节。应用SQP优化算法在模拟器PDS.Lab基础上进行了干燥部能效运行优化研究,建立了以能源成本为目标函数,以主蒸汽段蒸汽压力,各段蒸汽压差,送风机的功率负载,排风机的功率负载,送风温度为决策变量的干燥部能效优化模型。与此同时,对能效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作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包括纸页干度、露点、气罩平衡约束、排风湿度、设备能力等约束条件。在模拟优化实例研究中,优化结果对电耗、汽耗、能源成本都有改善。应用上述优化模型,探讨了车速、定量和环境温湿度发生变化时,干燥部最优操作工艺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当定量、车速发生变化时由于产量的变化导致蒸发负荷也发生变化,优化最优条件的变化呈现了一定的规律性,蒸发负荷增加蒸汽压力一般都要增大,反之则减小;而当环境温湿度发生变化时,由于受露点约束的影响,最优操作条件的变化则会复杂很多,特别是送排风机的电机负荷和送风温度,人为很难做出最优化决策,需要经过科学的优化计算。本研究开发的纸页干燥过程模拟器PDS.Lab的上述功能仅可用于离线、“非实时”的过程模拟与优化。虽然模拟结果能够反映过程变量的变化规律,但是数值大小上仍然与实测值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后续的研究可以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提高模型模拟精度的方法以及研发实时在线过程模拟系统。(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4-11)

吴定梅,陈晓彬,李继庚,张燕忠,尹勇军[4](2015)在《干燥部纸页干燥过程关键参数测试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用于评估纸机干燥部运行状况的检测与分析方法。在线测试干燥部运行关键参数:烘缸表面温度、纸页温度和袋区温湿度等数据。找出影响纸页干燥过程传质和传热效率的制约因素,从而优化操作工艺,改善纸机运行效率、减少能耗。(本文来源于《造纸科学与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农光再,陈溢一,邓卓,王双飞[5](2014)在《25tDS/d黑液气化联合纸页干燥工程的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黑液气化气替代天然气作纸页干燥的部分能源,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根据黑液气化联合纸页干燥的技术方案,对该工程的生产效益进行了分析。年成本消耗为698.51万元,年产值为1202.87万元,税前年利润为504.36万元。传统碱回收的税前年利润为266.78万元。因此,黑液气化联合纸页干燥方案的增值效益为每年237.58万元。(本文来源于《中华纸业》期刊2014年14期)

孔令波[6](2013)在《纸页干燥过程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节能减排作为出发点,概述了国内外造纸工业的节能研究现状和相关的节能技术,包括已有商业化节能技术与新兴节能技术;探讨了造纸工业中常用的能效对标与能源审计等节能潜力评估方法,并对其应用做了综述;就此还以某造纸企业为例开展了全面的能源审计,找出了约14%的节能潜力。分析发现纸页干燥是造纸流程中脱水量最少,但能耗与成本却最高,且节能机会最多的单元操作之一,纸页干燥过程性能的优劣对于造纸过程的总能效水平有极大影响,故以纸页干燥过程作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落脚点。首先,本论文对纸机干燥部能量系统进行了诊断分析,应用本课题组设计的系统分析方法以及关键状态参数测试方法,以某瓦楞纸机为例,对其干燥部的运行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诊断出了影响干燥能耗的主要问题所在,提出了有效的节能改造建议。另外,还探讨了能量分析与分析相结合的纸机热回收系统分析方法,以某涂布纸机热回收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余热联合利用的节能措施,预计可使能源利用率提高7.3%。干燥过程节能诊断与热回收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应用实例对于指导纸机干燥部节能降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次,基于质量与能量守恒原则,以烘缸组为建模单元,采用序贯模块法构建了符合纸页干燥工艺规程的静态能量模型和模拟系统。该模拟系统共由八个基本功能模块构成,包含了干燥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某新闻纸机为例,根据其工艺规程搭建了干燥静态能量模型和模拟系统,并在MATLAB上实现了静态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较准确的仿真实际纸页干燥过程。此外,还模拟了进纸温度和干度、送风温度、排风湿度以及环境温湿度对干燥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与工程经验基本相符。该静态模拟系统不仅可以从宏观上模拟干燥过程的物流和能流信息,还可用来分析某些关键操作参数对纸页干燥性能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纸页干燥全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且对于指导实际纸机干燥过程中的节能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随后,根据纸页中水分的不同存在形态及其各自的蒸发机制,分别给出了描述自由水和吸着水传质速率的基本方程。选取纸页接触干燥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其传热传质解析性数学模型的建立,并采用数值技术开展了干燥动力学模拟,得到了纸页温度与含水率以及蒸发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基本符合文献中对纸页理论干燥过程的定性描述。此外,还数值研究了初始纸页干度、热源温度与空气流速对干燥速率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初始纸页干度可降低干燥时间和能耗;提高热源温度不仅会降低干燥时间和能耗,还会改善干燥效率;而空气流速的增加除令干燥时间缩短外,可能会影响干燥效率。该解析数学模型以及所提出的纸页干燥数值研究方法可以作为对现行纸页理论干燥曲线定性描述的补充,且对于进一步开发实际纸机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机理数学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最后,基于静态能量模型对干燥部的整体性理解以及纸页接触干燥传热传质模型对干燥机理的描述,对纸页在纸机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解析性数学模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与初步模拟。对此,分别选取纸页微元体和与其耦合的烘缸微元体作为建模单元,由局部到整体地建立了描述纸页干燥全过程的较为完整的解析数学模型。根据纸页在贴缸干燥区与对流干燥区以及纤维饱和点前后截然不同的传热传质机理对纸页质量和能量方程中的自由项进行了逐一论述,并考虑了不同情况下烘缸能量方程的边界条件。该解析数学模型对纸页干燥过程的描述最终表现为一个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与一个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相耦合的问题。对此问题涉及的计算区域,采用数值方法进行了网格划分,并对纸页和烘缸控制方程及其边界条件进行了离散化处理,得到了纸页运行方向上和烘缸弦向与径向上各离散单元的有限差分格式。然后,在利用MATLAB编程对构成所有节点的差分方程组采用迭代法逐一节点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整个纸页干燥计算域内的数值解。模拟结果显示:计算得到的干燥过程曲线与理论过程和实际经验趋势基本吻合,尤其是在干燥的前端和末端,但还需深入完善该模型及其计算过程,尤其是模型所涉及的各类传热传质系数和过渡区不同形态水分同时蒸发的机理,才能使其更加接近于工程实际,以达到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指导的终极目标。(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10-17)

林治作,李继庚,周艳明,尹勇军,刘焕彬[7](2012)在《双干网多烘缸纸机纸页干燥过程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特点,建立了双干网多烘缸纸机纸页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纸页干燥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发现,模拟得到的纸页干度接近于实测值,纸页温度模拟值随干燥区的变化趋势也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为纸页干燥过程的设计和操作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造纸科学与技术》期刊2012年03期)

林治作[8](2012)在《纸页干燥过程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燥部是造纸机主要的耗能单元,它的合理设计和运行对于企业降低能耗,节约生产成本有着重大影响。了解纸页干燥过程的机理,是干燥部的合理设计和运行的基础,因此,纸页干燥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多烘缸干燥和杨克烘缸干燥是目前造纸工业干燥类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干燥方式,占有主导地位。本文研究针对这两种干燥方式,结合生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建模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多烘缸纸机干燥部蒸汽冷凝水系统的分析,建立了蒸汽冷凝水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确定模型的相关参数。以某新闻纸机的蒸汽冷凝水系统为计算对象,生产实测数据作为输入进行求解,通过比较模型的计算值与设计值,结果表明模型基本符合实际情况。(2)结合多烘缸干燥部的结构以及纸页干燥过程,根据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采用模块法建立了多烘缸干燥部的纸页干燥模型,并通过传热传质规律的分析,以及气罩空气相关物性的计算,确定了模型的相关参数。在此基础上,以瓦楞原纸在某一国产纸机多烘缸干燥部的干燥过程为模型对象,通过测量烘缸表面温度和纸页周围空气的温湿度,建立了多烘缸纸机干燥部纸页干燥的具体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的ode45函数进行求解。通过比较纸页湿度和温度模拟值和实测值,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适用于模拟纸页在多烘缸纸机上的干燥过程。(3)结合杨克烘缸干燥部的结构以及纸页干燥过程,根据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杨克烘缸干燥部的纸页干燥模型,并根据相应的传热传质定律,确定了模型相关参数。在此基础上,以卫生原纸在BF-12型纸机杨克烘缸干燥部的干燥过程为模型对象建立具体模型并求解。通过比较纸页湿度和温度模拟值和实测值,结果表明模型适用于模拟纸页在杨克烘缸干燥部的干燥过程。(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2-06-01)

张艳华,王涛[9](2010)在《纸页干燥技术--OptiDry干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OptiDry、OptiDry Twin,OptiDry Vertical等先进干燥技术的发展、性能及特点。(本文来源于《湖南造纸》期刊2010年03期)

卢涛,沈胜强,李素芬[10](2003)在《纸页干燥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多孔介质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理论 ,结合纸机工作特点 ,建立了纸页的干燥过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 ,计算了纸页在干燥过程中的含湿量、温度、纸页内气相压力等参数的动态变化 ,分析了过程参数对干燥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 ,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纸页干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何持续降低造纸工业生产能耗,提高能效水平是造纸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造纸机干燥部通风系统的能耗占干燥部总能耗的10%-25%,由于通风系统中的空气状态对纸页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过程、纸页水分蒸发速率、纸页干燥能耗和成纸质量都有重要影响,且纸页干燥效率的20%以上由干燥部通风系统决定,在干燥部蒸汽冷凝水系统的技术和研究趋于成熟的前提下,通风系统是纸页干燥过程中存在优化空间最大的部分。因此,优化多烘缸纸机干燥通风系统对于降低干燥过程能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纸页干燥过程通风系统相关理论的研究及相关应用节能技术现状,在深入分析纸页干燥通风系统作用及其对干燥过程及能耗影响的基础上,以优化纸机干燥通风系统提高能效为目标,建立干燥过程各功能模块及其能耗模型,开发一套纸机通风系统能量系统诊断与评价方法,为其节能改造提供技术指导。通过纸页干燥过程通风系统对干燥能耗的影响分析,把与通风系统相关的各子系统划分为纸页水分蒸发模块、气罩模块、热回收模块、风机模块和空气加热等五个模块。结合各物料基本性质,基于传热传质原理建立了纸页水分蒸发能耗数学模型,基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分别建立了气罩能耗数学模型、热回收系统能耗数学模型、风机能耗数学模型和空气加热能耗数学模型;可系统分析某些关键变量对各模块乃至整个纸页干燥过程能耗的影响,并为通风系统的运行优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将干燥能耗分为烘缸蒸汽消耗、送风机电耗、排风机电耗及空气加热器蒸汽消耗四个部分,基于所建立干燥过程各模块或子系统数学模型,根据实际生产通风系统控制逻辑和工艺流程构建了干燥过程系统能耗功能模型。通过这些功能模块的组合而构建的纸页干燥过程通风系统的模拟系统,可实现对干燥能源消耗现状的模拟,为系统分析通风系统各运行参数对干燥能耗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手段。对瓦楞纸机干燥部气罩从半封闭式改造为封闭式前后的模拟。利用现场测量数据以及纸机的运行数据建立该纸机干燥通风系统的能耗模拟模型,采用MATLAB编程求解,得出气罩密闭式改造后各项能耗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其中总蒸汽消耗将节约13.2%;生产每吨纸总风机电耗将下降14.2%,干燥总能耗下降了13.2%。上述案例证明本研究开发的多烘缸干燥系统能耗模拟模型,可为中小型造纸企业普遍存在的半封闭式气罩改造项目的节能评估提供技术方法。研究和制定了纸页干燥过程通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两个方面(能源利用效率及其对干燥过程影响两个方面)和六项性能指标(能耗利用效率、干燥速率、气罩平衡、零位、排风露点及袋区空气状态六项性能指标)。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某箱板纸机进行了系统评价。对该纸机干燥通风系统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测试,定量分析和评价了该干燥通风系统,有效揭示了其运行的能效的不合理之处和薄弱环节,并对发现的薄弱环节提出了系统的调优措施;提出蒸汽节约潜力20%,可通过提高压榨纸页干度,从烘缸的传热、干网张力和虹吸管排水等方面进行核查或调整节约蒸汽用量;建议局部增加送风量以优化通风系统运行,从而实现降低该纸机干燥能耗、优化通风系统运行的目的。上述案例证明,本研究制定的纸页干燥过程通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实现干燥过程通风系统运行优化、降低干燥能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建立了以能耗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干燥过程通风系统优化运行模型。该优化模型基于实际生产过程的气罩通风系统控制逻辑,通过调整气罩典型控制变量(送风温度、排风湿度或露点和可调变量吹风器开度)实现通风系统的运行优化,可预测通风系统优化和调整后的能源消耗,为通风系统运行优化的节能评估提供一种技术方法,为降低纸页干燥能耗提供参考。应用本研究开发的干燥过程通风系统优化运行模型对某瓦楞纸机进行了优化运行模拟,系统分析了优化模型中的主要自变量,即送风温度、排风湿度对干燥过程及干燥能耗的影响。上述案例优化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将送风温度由95℃降低至85℃,前、后干燥排风湿度由100g H2O/kg d.a,提高至134,122 g H2O/kg d.a,将优化前全开的吹风元件开口进行适当的调节,特别是对于干燥后段开口的关小,可节约吨纸标煤耗7.2%;其中蒸汽消耗降低6.9%,电耗降低27%。案例证明,本研究开发的干燥过程通风系统优化运行模型通过调整气罩送风温度、排风湿度或露点和可调变量吹风器开度实现通风系统的运行优化,预测通风系统优化和调整后的能源消耗,有助于生产管理者通过调整通风系统的运行状态节约干燥能源消耗。由于本研究建立干燥过程通风系统优化运行模型中涉及的一些数学模型还需完善,而且模型中涉及的方程或方程组多,模型自变量的维数较大,因此优化运行模型所得的优化结果实为次优解。今后还需要加强在干燥过程通风系统建模、优化建模和选择合理的优化算法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出能计算出最优解的干燥过程通风系统优化运行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纸页干燥论文参考文献

[1].吴定梅.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纸页干燥过程运行数据可视化平台的架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2].尹勇军.纸页干燥通风系统建模与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3].陈晓彬.纸页干燥过程建模与能效模拟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4].吴定梅,陈晓彬,李继庚,张燕忠,尹勇军.干燥部纸页干燥过程关键参数测试与分析[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5

[5].农光再,陈溢一,邓卓,王双飞.25tDS/d黑液气化联合纸页干燥工程的效益分析[J].中华纸业.2014

[6].孔令波.纸页干燥过程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7].林治作,李继庚,周艳明,尹勇军,刘焕彬.双干网多烘缸纸机纸页干燥过程建模研究[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2

[8].林治作.纸页干燥过程建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9].张艳华,王涛.纸页干燥技术--OptiDry干燥技术[J].湖南造纸.2010

[10].卢涛,沈胜强,李素芬.纸页干燥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参数分析[J].中国造纸学报.2003

论文知识图

纸页干燥过程示意图烘缸蒸汽压力与纸页干燥过程成曲...单排烘缸造成的纸页干燥差异纸页干燥过程实际曲线与优化曲...纸页干燥过程的烘缸数学模型2 试验用纸页干燥系统示意图

标签:;  ;  ;  ;  ;  ;  ;  

纸页干燥论文_吴定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