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论文_黄瑞,吴淑燕,刘晓颖,顾冠彬,万海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限制性,核酸,内切,立克次体,结核菌,质粒,螺旋体。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瑞,吴淑燕,刘晓颖,顾冠彬,万海燕[1](2002)在《伤寒沙门菌质粒pR_(ST98)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以我国特有的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中分离的质粒pRST98为研究对象 ,对其除编码细菌抗药性外还能使宿主菌毒力增强这一独特性状产生的分子基础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核酸酶谱分析。方法 将质粒pRST98用QIAGEN试剂盒提纯并精确定量后 ,选用常用的 9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 ,制作该质粒的酶切图谱。结果 用试剂盒提纯质粒 ,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得到了清晰、准确的质粒酶切图谱 ,其中BglⅡ、EcoRⅤ、PstⅠ和SacⅡ是对该质粒进行分子生物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理想工具。结论 伤寒沙门菌多效性质粒 pRST98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谱的建立 ,为分析该质粒的遗传特征、流行病学追踪和基因功能定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2年03期)

赵文红[2](1995)在《毒力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研究假结核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毒力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研究假结核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赵文红译董兴齐校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研究假结核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不同来源的假结核菌可分为亚洲东部和欧洲两疫源区。野生动物是假结核菌人类感染的重要宿主。假结核菌曾引起人类散在感染和流行,并广...(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情报杂志》期刊1995年02期)

G.Kapperud,叶瑞玉,金根源[3](1992)在《鉴别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菌株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与表型分型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流行病学的检索工具,人们应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鉴别肠炎菌。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乃基于表型特征,如生化特性(生物型分型)、O 和 H 抗原(血清分型)、抗菌敏感性(抗菌分型)以及噬菌体裂解谱(噬菌体分型)等。基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崭新的基于基因型特征的分型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质粒的全貌分析、限制性核酸(本文来源于《地方病译丛》期刊1992年06期)

吴农英,程书秋,李胜富,戴保民[4](1991)在《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钩端螺旋体DNA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选用钩体赖型56601株、017株、秋季型56606株、曼耗2型67020株、1987年分离株87112、87369株,用内切酶EcoR Ⅰ、Bgl Ⅱ、Hha Ⅰ和Hind Ⅲ消化分析其DNA,结果表明:钩体017株的四种内切酶图谱明显不同,在EcoR Ⅰ酶切图谱上,赖型、秋季型、曼耗2型钩体DNA的主要差别在高分子区带,赖型强毒力株017较同型弱毒力株56601在10.5kb处染色较深;叁型钩体的Hind Ⅲ酶切图谱仅有细小差异;分离株87112和87369的EcoR I 酶切图谱与赖型56601和017基本一致。在HindⅢ酶切图谱上,分离株87112与赖型56601株、017株相似。提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可以作为钩体分型和鉴定的手段。(本文来源于《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1年03期)

吴农英,程书秋,李胜富,戴保民[5](1991)在《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钩端螺旋体DNA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选取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赖型017株、赖型56601株、秋季型56606株、曼耗2型67020株;1987年分离的87112株和87369株按本窒方法提取DNA,用BgIⅡ、EcoRI;Hha Ⅰ和Hind Ⅲ20u37C°消化2ug钩体DNA2小时,予0.8%琼脂糖凝胶上100V电泳4小时后照象记录。结果显示:不同内切酶对同一钩体DNA酶切显示不同图谱,EcoRI酶切图谱上,赖型、秋季型和曼耗2型明显不同,主要差别在高分子区带,赖型参考菌株56601与同型强(本文来源于《四川生理科学杂志》期刊1991年Z1期)

赵立成,范明远[6](1990)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国分离株染色体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 Ⅲ、BamHI、Pst Ⅰ及EcoRI,对本研究室从斑点热病人分离的立克次体An-84、Se-85、W-883株,从蜱分离的FT-84、MT-842株、从蜱卵分离的TO-85株及中国参考株JH-74蜱株与7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国际标准株,进行了染色体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片段电泳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国际标准株的DNA酶切图谱不相同,各具特征。7株中国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 sibirica)的DNA酶切图谱完全一致,株间未发现有差异。由此证明中国分离株均属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所致疾病为北亚蜱传斑点热(NorthAsia Tick-Borne Spotted Fever)。(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学报》期刊1990年06期)

楚雍烈,房益兰,刘延娜,董小平[7](1990)在《单纯疱疹病毒基因组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单纯疱疹病毒(HSV)基因组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分析资料和选择合适的RE去研究HSV感染,用11种常用的RE对HSV两个型别的实验室标准毒株的基因组分别作了分析。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BamHI、HpaI和PstI等RE较适于HSV的研究和分型。本研究所采用的小量提取HSV DNA的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和实用的特点,值得在HSV感染的诊断、分型和HSV分子流行病学诸研究中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杂志》期刊1990年02期)

张利宁,高天祥[8](1990)在《人乳头瘤病毒DNA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差速离心和CsCl平衡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收集的寻常疣中分离并纯化了人乳头瘤病毒(HPV),从中抽提病毒DNA,经四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后,其消化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EcoRI,BamHI,HindⅡ,HindⅢ分别将环形的HPV DNA裂解成1、2、3、2个片段,同时以λDNA的HindⅢ片段为标准核酸计算了各HPV DNA片段的分子量。(本文来源于《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0年01期)

朱其太,吴时友[9](1990)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技术在某些动物病毒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述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检测某些关系密切而基因差异微小的病毒,如牛疱疹病毒、猪疱疹病毒、马疱疹病毒、鲑疱疹病毒、犬腺病毒、细小病毒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本文来源于《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期刊1990年02期)

隋文[10](1988)在《用生物素—抗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作单纯疱疹病毒分型并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和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捕捉法生物素-抗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apture B/SA ELISA)测定单纯疱疹病毒(HSV)的型别是在用单克隆抗体(McAb)分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兔抗HSV IgG用作捕捉抗体,生物素连接的特异性鼠抗HSV-1单克隆抗体或兔抗HSV-1、HSV-2型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作为(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期刊1988年01期)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毒力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研究假结核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赵文红译董兴齐校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研究假结核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不同来源的假结核菌可分为亚洲东部和欧洲两疫源区。野生动物是假结核菌人类感染的重要宿主。假结核菌曾引起人类散在感染和流行,并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黄瑞,吴淑燕,刘晓颖,顾冠彬,万海燕.伤寒沙门菌质粒pR_(ST98)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

[2].赵文红.毒力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研究假结核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5

[3].G.Kapperud,叶瑞玉,金根源.鉴别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菌株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与表型分型法的比较[J].地方病译丛.1992

[4].吴农英,程书秋,李胜富,戴保民.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钩端螺旋体DNA的研究[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1

[5].吴农英,程书秋,李胜富,戴保民.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钩端螺旋体DNA的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1

[6].赵立成,范明远.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国分离株染色体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0

[7].楚雍烈,房益兰,刘延娜,董小平.单纯疱疹病毒基因组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J].病毒学杂志.1990

[8].张利宁,高天祥.人乳头瘤病毒DNA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0

[9].朱其太,吴时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技术在某些动物病毒病中的应用[J].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1990

[10].隋文.用生物素—抗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作单纯疱疹病毒分型并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和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的比较[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88

论文知识图

重组质粒PPHE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重组质粒PPHE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供试菌的HinfⅠ酶切图谱部分菌株的AluⅠ酶切图谱产物电泳图2-4验证实验结果

标签:;  ;  ;  ;  ;  ;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论文_黄瑞,吴淑燕,刘晓颖,顾冠彬,万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