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粉生产论文_王晓晓,冯明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孢子粉生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真菌,曲霉,孢子粉,聚糖,松毛虫,发芽率,麦麸。

孢子粉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晓,冯明光[1](2009)在《利用生防真菌孢子粉生产中的废米生产饲用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黑曲霉固相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资源化利用生防真菌高纯度孢子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米,将废米粉按比例混入麦麸作为基础物料,接种黑曲霉固相发酵生产饲用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得到麸米比7∶3的最佳配料;纯麦麸发酵3d后2种酶的产量为353.8、343.8U·g-1干曲.在对发酵时间、配料含水量、补充氮源、微量元素、拌料水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及pH值等单因素分别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对产酶影响较大的金属离子类型、硫酸铵添加量、拌料水的吐温80浓度和pH进行4因素3水平9处理的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优组合为麸米比7∶3的配料中加入0.1%KH2PO4和1%(NH4)2SO4,拌料水为0.3%吐温80和pH5.经3次重复试验验证,用最优组合配料接种后在25℃下发酵54h,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产量(±SD)分别达到(716.1±9.2)、(453.0±62.5)U?g-1干曲,远高于优化前相同麸米比配料的酶产量.这一结果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真菌杀虫剂生产线提供了有用的配套技术,使饲用酶制剂生产节约麦麸30%.(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王晓晓[2](2008)在《利用生防真菌孢子粉生产中的废米生产饲用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黑曲霉固相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丝孢类生防真菌是农林害虫微生物防治的重要资源,其中白僵菌属和绿僵菌属是典型代表。本实验室已开发出一种利用低值陈米在立式多层产孢装置中大量生产白僵菌和绿僵菌孢子粉的生产工艺。该工艺生产周期可控且不产生任何废液废气,但是生防真菌孢子粉收获后会剩余大量废米渣。为了建立环境友好型生防真菌孢子粉生产工艺,本研究探索了将废米掺入麦麸用作固相发酵产饲用酶基质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单因素优化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主要结果分述如下:麦麸与废米配比和发酵时间试验以黑曲霉作为固相发酵产饲用酶菌种,将废米渣按10%的递增比例与麦麸混合,形成纯麦麸(对照)至纯废米粉的11种不同麸米比的混配物料作为固相发酵产酶基质(处理),并添加0.5%NH_4NO_3,在25℃下发酵3d,测定产生的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产量。将米渣粉碎后进行同样的试验。结果显示,麦麸与废米粉7:3配比是最佳处理,与纯麦麸处理差异不显着。并在麸米比7:3基础上观察固相发酵产酶从42-96h的产量动态变化,以6h为间隔。结果显示,固相发酵54h时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均达到最大酶产量。因此,后续优化试验选取麸米比7:3的物料配比发酵54h,作为两种目标酶产量的评价。固相发酵单因素优化试验为进一步提高固相发酵的饲用酶产量,分别进行了含水量、外加氮源、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调节初始pH值等一系列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发酵物料中的最佳含水量为55.6%,即料水比为1:1.2;在9种外加氮源中,无机氮源的促酶效果优于有机氮源,最佳补充氮源是硫酸铵;在7种外加金属离子中,KH_2PO_4促β-葡聚糖酶的效果最佳,CaCl_2促木聚糖酶的效果最佳;拌入发酵物料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吐温80含量为0.2%和0.3%两个处理均显着高于其它含量过高或过低的处理;拌料水成微酸性时具有明显促进产酶的作用,其中β-葡聚糖酶在pH6时产酶活最高,木聚糖酶在pH4或5时产酶活最高。固相发酵多因素正交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对酶产量影响较大的金属离子类型(因素A)、硫酸铵添加量(因素B)、拌料水的吐温80含量(因素C)和pH(因素D),进行4因素3水平9处理的正交试验,考查两种酶的产量。结果表明,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酶活均有较大提高,对于β-葡聚糖酶来说,各因素影响排序为A>D>C>B,最佳组合为A_2B_1C_3D_2;对于木聚糖酶来说,各因素影响排序为C>D>B>A,最佳组合为A_2B_2C_3D_2。最后对两个组合进行验证试验,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两种目标酶在2个组合处理中的产量水平基本一致,与优化前麸米比7:3相同处理的产量相比均大幅提高。根据产量最终选取A_2B_2C_3D_2为最优组合进行发酵,即麸米比7:3的配料中加入0.1%KH_2PO_4和1%(NH_4)_2SO_4,拌料水为0.3%吐温80和pH5。结语以上结果表明,将收获生防真菌孢子粉后剩余的废米掺入麦麸用作发酵产酶基质是切实可行的。在消化掉30%废米的同时获得了高于纯麦麸处理下的酶产量。不仅降低了饲用酶制剂生产成本,而且对于为建立无“叁废”产生的环境友好型真菌杀虫剂生产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技术积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5-01)

张丽靖[3](2003)在《球孢白僵菌孢子粉生产、制剂和贮存技术的改进及其淀粉酶特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amo)Vuillemin)是一种经典的丝孢类昆虫病原真菌,在农林害虫的微生物防治中广受注目,国外已有多种商品制剂注册生产。然而,球孢白僵菌的孢子粉生产、制剂及保存方面的技术问题从未获得圆满解决,成为影响其深度开发和应用的基本因素。在本实验室对一杀蚜球孢白僵菌株(SG8702)的前期工作基础之上,本研究探索了改进该菌高纯度孢子粉生产、孢子乳悬剂配方及常温贮存的技术途径,并首次测定了其产淀粉酶的特性,以期有助于推动我国真菌杀虫剂技术的不断进步。 固体培养与产孢条件优化 以熟化度适中的大米作为固相产孢基质,研究了米料厚度、氮源营养添加剂及其浓度对球孢白僵菌气生分生孢子的产量、含水量及活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直径15cm的培养皿中用50g大米生产的孢子粉含水量最低。在大米中添加蛋白胨、硝酸钾及硝酸铵,3种氮源都能提高孢子粉产量及活孢率,但相互间差异不显着。浓度试验表明,在大米中添加0.1%的KNO_3最有利于产孢。大米连续二次发酵利用,产粉量达到57.3~67.9 mg/g,可大幅提高大米的利用率。在扩大培养中,大米最大产粉量达55.5mg/g,产孢数为5.83×10~9个孢子/g;所获孢子粉的含孢量达1.48;×10~(11)个孢子/g,含水量仅5.25%,活孢率达98.72%。这些指标说明,用此法生产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粉,具有产量高、粉质优、活力强、含水量低及经济实用等优点,为合理利用库存低值陈米生产杀虫真菌高纯度孢子粉开辟了新的途径。 胞外淀粉酶的产生及其特性 为探索该菌产淀粉酶的特性及条件,从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的13种培养液中,筛选出适合该菌产淀粉酶的培养液配方,其主要成分为可溶性淀粉0.3%,葡萄糖、蛋白胨和酵母粉各0.5%。将含10~6个分生孢子/mL的该培养液恒温(25±1℃)振荡(120r/min)培养3.5d,菌丝生物量为16.7mg/mL,胞外淀粉酶产量达527.1U/mg菌丝。培养液初始pH 4~6最有利于淀粉酶的产生,产酶量为1315.8~1439.2U/mg菌丝。在40℃、pH 4.0条件下最强,在pH 3~8范围内20℃下处理20min或在pH 4~6范围内37℃下处理1 h,淀粉酶的活性较为稳定;40℃下处理20min酶活保持在90%以上,50℃和60℃下处理相同时间则酶活分别丧失52%和91%。一定浓度的Ca~(2+)有利于酶活提高,但Cu~(2+)、Mn~(2+)、Na~+、Hg~(2+)、Fe~(2+)和Mg~(2+)等常见金属离子则不同程度地抑制酶活。 袍子乳悬剂助剂优化对本实验室研制的SG8702抱子乳悬剂的主要助剂(乳化剂和增效剂)进行了改进和优化。轻质液体石蜡作为制剂载体,其本身对抱子存活的影响很小,不含乳化剂的两个对照常温贮存10个月时活抱率仍达78.57%和81 .78%。筛选出了乳化性能优异的乳化剂A,在2%的含量下能使抱子乳悬剂常温有效保存3个月左右,活抱率仅略有下降(由98%下降至83.6%),但含量越高有效贮存期越短。毗虫琳10%可湿性粉剂与球抱白僵菌分生抱子的生物学相容性最好,按1一5%的比例(w/v)加入抱子乳悬剂中在常温贮存下对抱子活力不产生明显影响。 袍子粉贮存生理将不同含水量(l .12%、4.73%、7.23%、9.84%及14.11%)的球抱白僵菌抱子粉分别贮存于4℃和25℃下,每隔15d定期检测活抱率、内贮总糖和蛋白含量,持续进行180d。结果表明,各处理内源总糖含量在头3个月贮存期间缓慢下降,然后表现起伏较大;内贮总蛋白含量变化虽略有反复,但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在25℃下贮存的最高含水量抱子粉,在第30d时全部失活,其余含水量的饱子粉在贮存的头90d活抱率仅轻微下降,而后下降幅度较大,且随含水量增高而下降加剧。在4℃下,不同含水量抱子粉的活抱率始终比在25℃下降低缓慢。同一温度下活抱率的下降随抱子粉含水量增大而加剧。贮存中抱子粉的活抱率与内源蛋白代谢的相关性不达显着水平,而与内源总糖代谢呈显着负相关。根据对数残留定律y=a’e一bt的拟合估计,贮存中抱子粉的活抱率切随贮存时间(t)和抱子粉含水量而变化,如在4℃下贮存含水量1 .12%和14.n%的抱子粉,抱子失活50%所需的时间分别约需1734d和388d,而在25℃下贮存上述含水量的抱子粉,抱子失活50%所需的时间分别约230d和17d。 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利用库存低值陈米生产球抱白僵菌高纯度抱子粉的固相产抱新工艺;加入适当助剂和降低抱子粉含水量,能有效提高抱子乳悬剂的商品货架期。由于学习时间的限制,本研究中的遗憾和不足之处还有待研究完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3-04-01)

[4](1987)在《白僵菌孢子粉生产有新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省南安县林业局白僵菌厂,研究出“窗纱式机械生产白僵菌孢子粉新工艺”。它是将培养基在蒸气罐中高压灭菌后接菌种,通过上浆机把菌浆涂在一种特制的塑料窗纱片上,然后送到培养室内,在控制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待孢子成熟后,用刷粉机将窗纱片上的白僵菌孢子粉刷下来,集菌烘干成白僵菌孢子粉剂。该粉剂体(本文来源于《广西林业科技》期刊1987年03期)

施仲美[5](1986)在《白僵菌孢子粉生产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20年来,我国南方各省(区)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已成为一种主要手段,年防治面积达800万亩以上。(一)生产设备利用土法生产菌粉的设备,即摇床、高压消毒器、叁角烧瓶等。开放培养孢子粉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期刊1986-08-26)

施仲美[6](1981)在《白僵菌孢子粉生产工艺的究研》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近十年来,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南方各省(区)普遍开展的一种生物防治方法,它具有使用方便,防治费用低、杀虫效果好、能扩散蔓延、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毒害小等优点。我区各有关单位,已推广应用这一方法,目前年产菌粉达70万斤以上。但是,白僵菌土法生产易受污染,产品含孢量低,高温季节难于生(本文来源于《广西林业科技资料》期刊1981年01期)

[7](1973)在《“五四○六”孢子粉生产工艺的革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厂由一九七叁年叁月份生产5406孢子粉以来,学习外地经验,经过很短的时间,即获得成功。并在原来熟料吸附的基础上,改变了生料吸附,即得到了顺利投产。但到五月份以后,由于气温的升高和其它新的矛盾,就大量出现废品,使生产处于停顿状态。当时因为我们技术力量薄(本文来源于《土肥与科学种田》期刊1973年02期)

孢子粉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丝孢类生防真菌是农林害虫微生物防治的重要资源,其中白僵菌属和绿僵菌属是典型代表。本实验室已开发出一种利用低值陈米在立式多层产孢装置中大量生产白僵菌和绿僵菌孢子粉的生产工艺。该工艺生产周期可控且不产生任何废液废气,但是生防真菌孢子粉收获后会剩余大量废米渣。为了建立环境友好型生防真菌孢子粉生产工艺,本研究探索了将废米掺入麦麸用作固相发酵产饲用酶基质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单因素优化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主要结果分述如下:麦麸与废米配比和发酵时间试验以黑曲霉作为固相发酵产饲用酶菌种,将废米渣按10%的递增比例与麦麸混合,形成纯麦麸(对照)至纯废米粉的11种不同麸米比的混配物料作为固相发酵产酶基质(处理),并添加0.5%NH_4NO_3,在25℃下发酵3d,测定产生的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产量。将米渣粉碎后进行同样的试验。结果显示,麦麸与废米粉7:3配比是最佳处理,与纯麦麸处理差异不显着。并在麸米比7:3基础上观察固相发酵产酶从42-96h的产量动态变化,以6h为间隔。结果显示,固相发酵54h时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均达到最大酶产量。因此,后续优化试验选取麸米比7:3的物料配比发酵54h,作为两种目标酶产量的评价。固相发酵单因素优化试验为进一步提高固相发酵的饲用酶产量,分别进行了含水量、外加氮源、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调节初始pH值等一系列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发酵物料中的最佳含水量为55.6%,即料水比为1:1.2;在9种外加氮源中,无机氮源的促酶效果优于有机氮源,最佳补充氮源是硫酸铵;在7种外加金属离子中,KH_2PO_4促β-葡聚糖酶的效果最佳,CaCl_2促木聚糖酶的效果最佳;拌入发酵物料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吐温80含量为0.2%和0.3%两个处理均显着高于其它含量过高或过低的处理;拌料水成微酸性时具有明显促进产酶的作用,其中β-葡聚糖酶在pH6时产酶活最高,木聚糖酶在pH4或5时产酶活最高。固相发酵多因素正交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对酶产量影响较大的金属离子类型(因素A)、硫酸铵添加量(因素B)、拌料水的吐温80含量(因素C)和pH(因素D),进行4因素3水平9处理的正交试验,考查两种酶的产量。结果表明,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酶活均有较大提高,对于β-葡聚糖酶来说,各因素影响排序为A>D>C>B,最佳组合为A_2B_1C_3D_2;对于木聚糖酶来说,各因素影响排序为C>D>B>A,最佳组合为A_2B_2C_3D_2。最后对两个组合进行验证试验,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两种目标酶在2个组合处理中的产量水平基本一致,与优化前麸米比7:3相同处理的产量相比均大幅提高。根据产量最终选取A_2B_2C_3D_2为最优组合进行发酵,即麸米比7:3的配料中加入0.1%KH_2PO_4和1%(NH_4)_2SO_4,拌料水为0.3%吐温80和pH5。结语以上结果表明,将收获生防真菌孢子粉后剩余的废米掺入麦麸用作发酵产酶基质是切实可行的。在消化掉30%废米的同时获得了高于纯麦麸处理下的酶产量。不仅降低了饲用酶制剂生产成本,而且对于为建立无“叁废”产生的环境友好型真菌杀虫剂生产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技术积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孢子粉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晓,冯明光.利用生防真菌孢子粉生产中的废米生产饲用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黑曲霉固相发酵条件优化[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

[2].王晓晓.利用生防真菌孢子粉生产中的废米生产饲用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黑曲霉固相发酵条件优化[D].浙江大学.2008

[3].张丽靖.球孢白僵菌孢子粉生产、制剂和贮存技术的改进及其淀粉酶特性测定[D].浙江大学.2003

[4]..白僵菌孢子粉生产有新法[J].广西林业科技.1987

[5].施仲美.白僵菌孢子粉生产工艺[C].《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1986

[6].施仲美.白僵菌孢子粉生产工艺的究研[J].广西林业科技资料.1981

[7]..“五四○六”孢子粉生产工艺的革新[J].土肥与科学种田.1973

论文知识图

金龟子绿僵菌固体培养物Fig.4-1Theso...荆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产孢箱内温度(粗实线)和相对湿度(细...健之源灵芝产业基地灵芝孢子粉饮片60倍镜下的部分显微鉴...脆化超微粉碎破壁灵芝孢子粉电镜照片(×...

标签:;  ;  ;  ;  ;  ;  ;  

孢子粉生产论文_王晓晓,冯明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