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电位论文_王永徽,路志红,刘广林,白晓光,张久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诱发电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位,听觉,脑干,多普勒,疼痛,动脉瘤,神经。

诱发电位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徽,路志红,刘广林,白晓光,张久祥[1](2019)在《肌松程度和拮抗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肌松程度和肌松拮抗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MEPs)监测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30例,进行连续肌松监测和TcMEPs监测,记录给予肌松剂前、四个成串刺激反应(Train of four,TOF)为0、1、2、3、4、25%、50%、以及给予肌松拮抗药物舒更葡糖钠后5 min,共计9个时间点的TcMEPs的波幅、潜伏期、成功率,并随访术后24 h相关不良反应。结果:TOF为0时的TcMEPs波幅显着下降,潜伏期显着延长。TOF为1~4的各时间点TcMEPs波幅较基线显着下降,但与潜伏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给予舒更葡糖钠后5 min监测可恢复至与基线相当的水平。各时间点监测成功率均为100%,术后24 h内均未发生头皮灼伤等不良反应。结论:部分肌松对TcMEPs监测的波幅和潜伏期存在影响,舒更葡糖钠可快速恢复TcMEPs监测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王小燕,张萍[2](2019)在《501例1~12月龄正常婴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12月龄正常婴幼儿听性脑干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规律,建立婴幼儿BAEP波Ⅰ、Ⅲ、Ⅴ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的参照值范围。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就诊的501例生长发育正常的婴幼儿和40例成人进行BAEP测试。结果 1、3、6、12月龄婴儿Ⅰ波潜伏期分别是(1.64±0.07)ms、(1.58±0.05)ms、(1.54±0.06)ms、(1.53±0.06)ms;Ⅲ波潜伏期分别是(4.50±0.09)ms、(4.24±0.13)ms、(4.04±0.06)ms、(3.86±0.11)ms;Ⅴ波潜伏期分别是(6.68±0.10)ms、(6.35±0.17)ms、(6.13±0.13)ms、(5.84±0.16)ms;Ⅰ~Ⅲ波间期分别是(2.86±0.11)ms、(2.62±0.15)ms、(2.50±0.08)ms、(2.33±0.11)ms;Ⅲ~Ⅴ波间期分别是(2.17±0.11)ms、(2.13±0.13)ms、(2.06±0.12)ms、(1.98±0.11)ms;Ⅰ~Ⅴ波间期分别是(5.04±0.10)ms、(4.81±0.17)ms、(4.60±0.13)ms、(4.32±0.15)ms。1~12月龄婴儿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随月龄增长而缩短,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月龄组各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929、53.028、76.789、35.844、9.239、57.237,均P<0.05)。婴儿Ⅰ、Ⅲ、Ⅴ波潜伏期在1月龄最长,2~5月龄逐渐缩短,6月龄后逐渐与成人接近。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与其相似,前2个月发育较快,7月龄后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与对照组接近。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无性别及左、右耳差异(均P>0.05)。随着月龄增长,各潜伏期及波间期均呈缩短趋势。结论探讨1~12月龄婴儿BAEP潜伏期及波间期的变化特点,为听力及发育障碍的早期诊断和随访检测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张磊,张晓龙,万军[3](2019)在《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临时闭塞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对围手术期卒中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临时闭塞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SEP)与围手术期卒中的相关性,以明确SSEP对围手术期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9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行血管造影辅助下球囊临时阻断下夹闭术的261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观察SSEP与围手术期卒中相关性。结果 261例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脑卒中25例,发生率9.58%。单因素分析显示,围手术期卒中和无卒中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WFNS分级、瘤大小、位置、平均动脉压、SSEP改变潜伏期和临床脑电图爆发抑制等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和无卒中患者H-H分级、最长临时闭塞时间、显着SSEP变化、临时闭塞与SSEP重迭时间、多模态SSEP变化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仅显着SSEP变化是影响围手术期脑卒中发生的因素(P<0.05)。结论 SSEP显着变化与血管造影辅助下球囊临时阻断下行夹闭术的颅内动脉瘤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卒中呈相关性,术中发生SSEP显着变化对围手术期卒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老年医学与保健》期刊2019年05期)

唐智生,杨少华,徐晓兰,郭昆义,张奇[4](2019)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射频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射频治疗疗效的作用,以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判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健康成年人(对照组)20例。研究组进行颈椎间盘射频热凝术治疗,测定两组头部、C7、臂丛、Erb’s点及肘点诱发电位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同时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测定研究组术前术后功能障碍程度。结果:研究组TMS-MEP潜伏期、运动传导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1);研究组术后功能障碍指数及诱发电位潜伏期较术前改善(P<0.01)。结论:TMS-MEP对周围神经损伤比较敏感,能较早反映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损伤程度,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和判断预后。(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陈芳,刘壁仪,张媛[5](2019)在《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对儿童偏头痛鉴别诊断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儿童偏头痛患儿作为对象,探究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患儿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组,在发作期进行脑电图诊断、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另选60例行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同样的检查,对比两组鉴别诊断结果。结果:脑电图:波幅电压升高,活动减慢;经颅多普勒:血流速度加快,出现湍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消失或分化不良,潜伏期和峰间期延长。结论:儿童偏头痛在临床诊断鉴别时首先进行脑电图诊断,并进行经颅多普勒监测,以此作为主要诊断手段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9期)

王雁,阿依努·努拉厚,吴鲁华[6](2019)在《针刺对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患者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对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患者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于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眼科的眼压稳定的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针刺攒竹、瞳子髎、四白、目窗、合谷、风池、太冲穴,双侧取穴。直刺四白、瞳子髎、合谷、风池、太冲穴0.5~1.0 cm,平刺攒竹穴0.3~0.5 cm,直刺目窗穴0.1~0.3 cm,得气后留针20 min。1次/d,针刺时间为2个月。对照组只需静养。在针刺前、治疗2个月后和治疗结束4个月后测量试验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视觉诱发电位P100峰潜时和振幅的变化,对照组测量项目和时间同试验组,进行组内和组间对比。在观察期间,对2组患者眼压升高者均给予对症治疗,使用眼液控制眼压: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5 mL/支),或者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爱尔康公司,5 mL/支),滴患眼1~2滴/次,2次/d。结果治疗2个月后和治疗结束4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内自身比较最佳矫正视力、P100峰潜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组内比较振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振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患者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振幅,且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医临床》期刊2019年05期)

孙雯,方茜[7](2019)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在癌痛患者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在疼痛评估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将54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T_0)、爆发疼痛治疗前(T_1)、治疗后(T_2)及出院时(T_3)四个时间点,分别采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其进行癌性疼痛评估。观察2种评估工具的评估结果及其相关性。结果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所测得的四个时间点的疼痛度(PD)存有差异(P<0.05);PD与VAS的相关性比较结果均存在显着正相关性(P<0.01)。结论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对患者疼痛评估结果与VAS评估结果呈正相关性,操作方便,评估结果客观、准确,可应用于癌痛护理评估。(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李倩,毋立新,陈越,张孝兴[8](2019)在《视觉诱发电位对弱视早产儿评估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弱视是指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理改变,但单眼或双眼均出现矫正视力不足0.8的一类疾病。弱视的发病原因包括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废用性弱视、先天性器质性弱视等,弱视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和屈光异常,该病只发生于幼儿期,但如患儿视力未得到及时干预,病情会逐渐加重,对患儿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7岁以下儿童弱视患病率约为1%~2%,不同地区、不同种族间存在明显差异,且患病率呈现逐年攀升趋势~([3])。早产儿由于(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李兰,丁素真,杨春先,朱贺飞,李少敏[9](2019)在《弱视视觉诱发电位波幅降低提示视皮层突触可塑性受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单眼形觉剥夺小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和初级视皮层V1区长时程增强的变化以阐明弱视发生的视皮层机制,确定弱视模型构建成功的检测指标。方法选择健康3周龄小鼠70只,检测50只小鼠fVEP以验证fVEP检测的稳定性;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单眼形觉剥夺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形觉剥夺组小鼠随机选择一眼行褥式缝合7天后分别检测各小鼠右眼及左眼fVEP,随后分别诱导记录右眼及左眼视皮层V1区LTP。结果 1.确定小鼠fVEP N1波、P1波潜伏期及N1-P1振幅的正常范围,证明用规范化方案进行fVEP检测的结果稳定可信;2.形觉剥夺眼fVEP较未剥夺眼fVEP的N1-P1振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形觉剥夺眼对应的视皮层V1区不能诱导LTP,未剥夺眼对应的视皮层V1区与对照组眼对应的视皮层V1区均可成功诱导LTP。结论 fVEP是验证弱视小鼠模型构建成功与否的客观可信的方法,主要指标为N1-P1振幅降低;弱视小鼠出现视皮层V1区LTP受损,说明弱视导致视皮层V1区突触可塑性降低,这也是fVEP N1-P1振幅降低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吴茂彬,张同霞,谷建华,赵昆,王纪明[10](2019)在《脑电双频谱指数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麻醉深度量化评价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与听觉诱发电位(AEP)指数在麻醉深度量化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26例手术麻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BIS组和AEP指数组,每组63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麻醉的靶控输注监测,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指标,比较两组麻醉指数和指标数据。结果:BIS和AEP指数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关系密切,呈正相关(r>0.8),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3,t=0.798,t=1.139;P>0.05);BIS和AEP指数与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关系密切,呈负相关(r<-0.8);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x2=0.70,x2=0.10;P>0.05)。结论:BIS和AEP指数在手术患者麻醉深度量化评价中准确性高,并分别在术中监测和术后恢复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09期)

诱发电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1~12月龄正常婴幼儿听性脑干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规律,建立婴幼儿BAEP波Ⅰ、Ⅲ、Ⅴ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的参照值范围。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就诊的501例生长发育正常的婴幼儿和40例成人进行BAEP测试。结果 1、3、6、12月龄婴儿Ⅰ波潜伏期分别是(1.64±0.07)ms、(1.58±0.05)ms、(1.54±0.06)ms、(1.53±0.06)ms;Ⅲ波潜伏期分别是(4.50±0.09)ms、(4.24±0.13)ms、(4.04±0.06)ms、(3.86±0.11)ms;Ⅴ波潜伏期分别是(6.68±0.10)ms、(6.35±0.17)ms、(6.13±0.13)ms、(5.84±0.16)ms;Ⅰ~Ⅲ波间期分别是(2.86±0.11)ms、(2.62±0.15)ms、(2.50±0.08)ms、(2.33±0.11)ms;Ⅲ~Ⅴ波间期分别是(2.17±0.11)ms、(2.13±0.13)ms、(2.06±0.12)ms、(1.98±0.11)ms;Ⅰ~Ⅴ波间期分别是(5.04±0.10)ms、(4.81±0.17)ms、(4.60±0.13)ms、(4.32±0.15)ms。1~12月龄婴儿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随月龄增长而缩短,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月龄组各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929、53.028、76.789、35.844、9.239、57.237,均P<0.05)。婴儿Ⅰ、Ⅲ、Ⅴ波潜伏期在1月龄最长,2~5月龄逐渐缩短,6月龄后逐渐与成人接近。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与其相似,前2个月发育较快,7月龄后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与对照组接近。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无性别及左、右耳差异(均P>0.05)。随着月龄增长,各潜伏期及波间期均呈缩短趋势。结论探讨1~12月龄婴儿BAEP潜伏期及波间期的变化特点,为听力及发育障碍的早期诊断和随访检测提供可靠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诱发电位论文参考文献

[1].王永徽,路志红,刘广林,白晓光,张久祥.肌松程度和拮抗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

[2].王小燕,张萍.501例1~12月龄正常婴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

[3].张磊,张晓龙,万军.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临时闭塞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对围手术期卒中的预测价值[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

[4].唐智生,杨少华,徐晓兰,郭昆义,张奇.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射频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5].陈芳,刘壁仪,张媛.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对儿童偏头痛鉴别诊断的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6].王雁,阿依努·努拉厚,吴鲁华.针刺对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患者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J].现代中医临床.2019

[7].孙雯,方茜.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在癌痛患者护理评估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19

[8].李倩,毋立新,陈越,张孝兴.视觉诱发电位对弱视早产儿评估的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9

[9].李兰,丁素真,杨春先,朱贺飞,李少敏.弱视视觉诱发电位波幅降低提示视皮层突触可塑性受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9

[10].吴茂彬,张同霞,谷建华,赵昆,王纪明.脑电双频谱指数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麻醉深度量化评价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9

论文知识图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光刺激后内向电流分...典型的ON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A)电刺激视神经在视皮层诱发响应...:膜片钳记录细胞膜特征芯片植入实物图正常对照组兔面神经诱发电位

标签:;  ;  ;  ;  ;  ;  ;  

诱发电位论文_王永徽,路志红,刘广林,白晓光,张久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