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推进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军,王后雄,刘树信,唐杰[1](2021)在《新师范化学教学论课程思政构建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科教学论与众多学科有着紧密联系,影响着学科教育教学实践,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从"课程思政"的视角,研究了学科教学论课程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三个根本问题,指出了面向产出的供给侧改革路向.并且,以《化学教学论》课程为例,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产出导向(OBE)教育理念构建了"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高成[2](2019)在《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在面对自己所教的化学学科的具体主题时,不是直接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将自己所理解的学科课程知识经过课前的系统思考变成教学设计,之后再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将学科课程知识以最有利于学生理解的知识表征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最核心的知识即为美国斯坦福大学舒尔曼(Shulman)教授在1986年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写为PCK),与此同时,教师也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进一步建构起自我新的PCK理解。针对某具体主题PCK应包括关于该主题的课程知识;关于该主题的学生知识;关于该主题教学策略与表征的知识及关于该主题教学评价的知识。PCK作为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是区分学科专家与学科教师的核心标志,也是体现教师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其专业性如何的一种具体体现。尽管PCK对于教学活动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然而从PCK概念化30余年来,人们对PCK的本体论认识还远远没有达成共识,如对PCK内涵到底是什么?当人们以相同的概念表达不同思想的时候,自然会给理论研究带来混乱。人们在一致认同PCK作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这一共识基础上,对于PCK是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建构起的这一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探查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是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建构起来的这一问题。为此,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研究法及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梳理了PCK相关本体论及与PCK建构相关的理论,提出本研究所坚持的PCK本体论基本立场及智能实践取现PCK建构的理论框架;调查了新手与经验型化学教师具体化学主题“溶液的组成”PCK现状,通过分析个案化学教师PCK建构的过程、影响因素及实质,进而提出促进化学教师PCK建构的策略与条件保障。全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提出研究问题的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等;第二部分学科教学知识(PCK)意蕴及建构的理论探讨,奠定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三、四部分的实证研究为第五部分PCK建构对策研究提供依据,也为第六部分PCK建构的条件保障提供启示。具体内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导论。教师作为知识转化者,其自身所拥有的PCK对教学效果好坏至关重要。基于作者本人作为化学教学论教师身份的现实遭遇;PCK理论作为研究框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化学教师PCK建构对有效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的考量,提出PCK是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建构起来的这一问。对该问题的求解,有着理论与现实上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将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及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学科教学知识(PCK)意蕴及建构的理论探讨。学者们在理解PCK内涵上有两种方式,其一为通过对PCK的上位概念进行“属”的确定,然后对PCK的本质进行高度的抽象概括的方式来给PCK下一个概念性定义。其二为通过界定PCK系统内的具体要素来给PCK下个操作性定义。造成对于PCK要素不统一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学者们对于PCK系统自身所含要素,及影响PCK系统的环境要素并未加以区分。对于PCK的结构,学者们也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构建,其一为基于系统论的视角对PCK结构内的各个要素进行排列与组合;其二为从过程论的视角提出PCK是由哪些知识或影响因素转变为其自身的。我们认为过程论PCK结构模型本质上是PCK历时态的表征,而系统方法论的PCK结构模型是PCK共时态的表征。教师PCK共时态的系统结构观,体现出PCK静态结构观的层面,而教师PCK历时态的结构观体现出PCK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整合、建构的动态结构观的层面。鉴于教师PCK在课前、课中、课后其PCK的具有形态是区别的,因此,对其结构进行分析也应采取系统论与过程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至于PCK的类型只要依据分类标准不同,则类型也是多样化的。PCK作为一种知识其自身所独有的,以区别于其他知识种类所具有的性质才是PCK的特性。依此来看,我们认为PCK的最核心特性体现在其自身所具有的转化性、主题专属性两方面。由于PCK类型与性质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我们对于PCK的测量应明确是对何种形态及阶段的PCK进行测量,针对不同类型与形态的PCK,也应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对PCK进行测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全面捕捉到PCK。此外,基于知识转化阶段论的视野来审视PCK建构,我们提出了智能实践取向PCK建构的理论框架:对于教师而言,针对某一具体教学主题,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整合了教师课前所宣称的PCK各个要素,同时综合了教师其他知识、情感、技能、技巧等要素,在教学实践动态过程中经过不断反思与实践建构而成的实践性教学智慧。当这种实践性智慧展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则认为教师使用的PCK即为智能实践取向的PCK。智能实践取向PCK重在强调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智慧及完成教学任务时所展现出的强大的教学能力,同时强调该取向的PCK必须经历教师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才能逐渐建构起来。智能实践取向PCK,是综合了早期舒尔曼所认为的PCK静态结构观与科克伦(Cochran)所提出的学科学科教学知晓(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即PCKg)动态结构观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解PCK的概念框架。第三部分中学化学教师PCK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修订后的PCK内容表征(Content Representation)调查问卷及教师自编教学设计对新手与经验型化学教师“溶液的组成”PCK进行调查。以内容分析法对问卷调查表进行分析新手与经验型化学教师PCK四大要素的现状情况,并对两类教师PCK四大要素的共性与差异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对两位优秀化学个案教师PCK建构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优秀化学教师PCK建构过程的个案研究发现:PCK建构过程分为搜索与提取;理解与内化;统整与外化;表征与实施;反思与升华五个阶段。提出了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PCK建构的实质体现在:学科教学知识(PCK)各要素在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的体现;学科教学知识(PCK)中对课程要素的深刻理解是PCK建构的关键;学科教学知识(PCK)与其他各要素的统整是PCK成功建构的保证;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是静态与动态PCK不断相互转化的过程。第五部分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策略。基于PCK四大要素,提出教学计划与设计策略有:在教学预设阶段可以通过深入理解化学课程知识:进行化学深度教学设计;遵循学生学习化学的最核心规律:依据三重表征理论进行教学设计;运用化学教学的一般教学策略:采用三线合一策略进行进行教学设计;开展真实情境下的化学学习评价:落实STSE真实情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表征与实施策略:可以利用多样化教学表征方式开展化学教学;以生命化理念实施师生交往活动;洞察学生课堂变化,凝练教学机智实现PCK建构。教学监控与反思策略:以现代教育理念来推进中学化学PCK建构;以增强实验教学反思能力来促进中学化学PCK建构;以产生新的教学构想并持续践行与改进来加速PCK建构。第六部分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条件保障。PCK建构的条件保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形塑基于PCK视角下的教学反思自觉;提升教师自我知识管理能力;形成以PCK框架指导下的学校教研文化;明晰学科教学论教师身份职责;加强PCK资源库及其他相关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
李环宇[3](2014)在《基于教师教育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化学实验本身的探究性和方法性,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及化学学科中所蕴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成为化学素质教育、化学创新教育的良好载体、措施与手段。而课改以后,针对传统实验中存在的化学实验学术化、实验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忽视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过程性体验及学生主动探究实验偏少的现象,且随着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改变,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化学实验需要生活化、探究化、绿色化、现代化和人性化,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因此,应调整化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方式,建构一体化的化学实验教学培养模式,以顺应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趋势,以提高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从中学化学教学的角度、化学教师教育角度及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角度阐释了本研究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主题及意义;其次,通过文献法,检索从2002年以后发表的与化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研究相关的文献,了解当前化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研究方向的现状,并对其主要的文献进行了归类、整理和概括。再次,以研究者所在学校的2010级化学免费师范生和中学化学教师为实证研究对象,对职前化学准教师和职后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以期能为化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提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在职前很有必要开设化学教学论实验这门课程,它与化学基础实验课程是有区别的,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实验难度的设置上基本合理,采取了有利的实验的教学方式;然而,所使用的教材需要修订。同时,职前化学准教师的实验探究教学能力、实验研究教学能力和演示实验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在平时的实验教学实施中,职前化学准教师在实验方案的设计、疑难实验的教学、实验的改进和实验的评价上存在疑惑。(2)职后化学教师已经认识到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部分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太重视实验安全,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实验数量适中,但探究性和设计性实验、趣味实验、生活化实验等偏少,主要以演示讲授教学模式为主,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实验教学评价方式不够全面。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证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化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建议,为构建职前、入职和职后一体化的化学实验教学奠定一定地基础,以推动化学教师教育的发展。
朱宇萍,郑俊,杨梅[4](2014)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实施化学学科教学法》文中指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新课改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为前提,分析了当前中学化学学科教学法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实施中学化学学科教学法,培养创造型、学者型的中学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建议。
吴萌萌[5](2014)在《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案例教学研究》文中指出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是化学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的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存在一些单一僵化、不完善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该课程在培养师范生从教素质方面的作用,也没有充分的体现学科教学论的“实践性”、“思想性”和“示范性”等特点。基于此,论文在研究案例及案例教学的基础之上,结合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师教育现状探讨了案例教学在“化学教学论”中的教学策略与实施,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具体剖析了四种教学模式的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并且通过教育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将案例教学融入“化学教学论”课程中,有利于培养师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研究主要包括5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陈述本研究问题的背景、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研究综述。阐述了案例教学的相关概念和定义,论述了国内外对案例教学应用与研究的状况。第三部分:理论基础。阐述了综合性学习理论、顿悟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情境学习理论、迁移理论等相关内容与案例教学的关系。第四部分:“化学教学论”课程中案例教学策略与实施。该部分为本论文的核心部分。探讨了四种不同的案例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论”中的实施策略。通过对于某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问卷调查及访问调查的数据整理、分析,总结概括案例教学在化学教学论中的实施效果。第五部分:结论与反思。本文对将案例教学融入“化学教学论”课程中,对于改善高师教育课程的教学问题,提高化学师范生的素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白鹤龙,林海,赵仑,陈瑞战[6](2012)在《适应基础教育课改的高师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文中研究表明教育部颁布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对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对高师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纲要的指导下结合高师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现状,针对高师化学实验课程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各种改革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代黎娜[7](2012)在《构建化学教师教育学科课程群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课程标准的相继制定,对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化学教师在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据研究,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教师教育要达到专业化的水平,要求教师应该具有比其他专业更加宽泛的知识,包括扎实的学科知识水平、出色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和有创造性的教育研究能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课程的支撑,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结构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素养结构。因此,在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时,要真正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去构建新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再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等院校化学(教育)专业的传统的化学教学论课程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过去所称的化学教学论已经不能代表这门学科的全部内涵。而高等院校作为基础教育的“母机”,担负着培养未来教师的重任。因此,高等院校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以培养师范生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基本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技能和教学科研能力,实现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方法,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化学教师教育学科课程群。首先,通过文献法,检索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化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文献,了解国内外化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其次,以研究者所在大学的化学化工学院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其化学教师教育学科现有的课程设置、结构及目标,通过当事人访谈或查阅学院的培养计划及各种文件档案来进行,而对于现行课程设置的看法、课程实施中涉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以及教学、学习的态度和满意度则通过问卷的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确定为已经学习了化学教师教育课程的2007级大四本科生。然后,再对中学化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新手化学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的看法、态度及评价。基于此来为笔者构建化学教师教育学科课程群提供一定的依据。最后,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选取地域以及办学层次上具有代表性的6所师范院校,通过调研他们开设必修的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以及选修性课程等系列课程以构建化学教师教育学科课程群,说明其课程目标,形成课程标准。
雷宇[8](2012)在《新课程下化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全国的中小学都在实施和使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理念的新课程的教学,同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化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实验教学方面,面临着实验数量增加、实验类型趋向综合、实验内容与技术更新、科学探究受到重视等一系列挑战。可以说,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技能水平成为了影响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如何适应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具较高实验教学技能水平的“研究型教师”,是当前高师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培养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自2007年秋入学起,由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高校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并实施免费师范教育。免费师范生成为一个新的特殊群体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特殊的经济待遇和特殊的就业政策,使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解读。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实验教学技能水平的培养为主题,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分别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着手,深入探讨了当前高师院校师范教育中培养化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水平的基础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尝试构建合理有效的《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教学模式。本研究在对关于师范教育以及化学课程教学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湖北省武汉市及其他市县95名中学化学教师以及华中师范大学的108名化学专业免费师范生与9名大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中6名大学化学教学论教师和10名中学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并于2011年3月至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08级108名本科生的《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程中,进行了4个班级共36课时的“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程教学实践;此外,对该年级教育实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访谈。研究发现,在实验教学观念和实验教学技能等方面,化学免费师范生和中学教师在整体上与新课程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对他们实验教学技能的培养方法明显不足。此外,本文的实践研究表明,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程,采取PCK理论指导、PBL教学模式、合作学习的策略,能够明显地提高免费师范生的实验教学技能。
席贯强[9](2011)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现状与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教师教育类核心课程,该课程在将师范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作为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现状与改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课程变革的角度对该课程的改革进行理论与应用的探索。这一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一体化提出的师范生培养应整合知识、技能、情意的整体性培养要求,面对我国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意培育亟待加强的严峻现实,在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课程现状进行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综合课程理论提出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应由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课型向整合知识、技能、情意的综合课型发展的课程理念。二是借鉴综合课程和社会角色等有关理论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向综合课程发展的具体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以培育教师职业认同为中心,以强化教师职业技能为抓手,以加强与职场(中学)和职业人(中学教师)的联系为重要途径的课程改革思路,并对依据该思路进行的课程改革实践做了介绍与反思。全文运用文献分析、理论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共分六个部分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引言。主要根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教师教育类核心课程,其目的是为培养现代教师服务这一课程定位,具体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整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整体性发展要求;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意培育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客观现实。继而在教师教育一体化要求下,提出将师范生培养置于教师职业生涯过程进行规划和培养的设想。最后指出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情意培育纳入课程与教学,从整合知识、技能、情意的高度进行课程的整体性优化与改革是当前高师院校所有课程改革都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而本研究只是把“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作为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进行的尝试性探索。这一部分既是从宏观背景上对本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说明,又是本研究探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现状与改革的前提和重要依据。第二部分,主要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课程现状进行考察。在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取得的成果进行肯定的同时,对照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一体化对师范生培养提出的要求,并结合当前师范生存在的教师职业情意薄弱问题,指出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总体上仍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课型、目前有关“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探讨还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尚未将自觉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情意纳入课程与教学,未能从整合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科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师职业情意的角度进行整体性的课程改革探讨。这不仅不符合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要求,而且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意薄弱引发的诸多问题。因此,根据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一体化对师范生培养的要求,面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意培育亟待加强的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必须从课程与教学上做出根本性变革。第三部分,借鉴综合课程理论,一方面提出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应由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课型向整合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科教育教学技能、教师职业情意的综合课程发展,实现课程观念和课程形态的转变。另一方面根据综合课程在内容组织方面要有一个中心的方法论启发,明确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实施综合课程改革应该有一个中心来统摄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在综合课程思想的指导下,借鉴社会角色等有关理论,在对教师职业认同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应以培育教师职业认同为中心、以强化教师职业技能为抓手、以加强与职场和职业人的联系为重要途径的课程改革思路。第五部分,主要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依照课改新思路进行的实践探索做了介绍与反思。指出了从实践效果来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课型向整合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科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师职业情意的综合课程发展的正确性;肯定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以培育教师职业认同为中心、以强化教师职业技能为抓手、以加强与职场和职业人的联系为重要途径的课程改革思路的可行性。同时,还对实践探索中存在和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第六部分,结语部分。主要对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说明,并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赵二劳,范建凤,白建华[10](2010)在《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文中认为本文从高师化学教育专业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需要,培养合格中学化学教师的目标出发,结合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总结了对该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改革的措施及改革的效果。
二、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推进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推进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新师范化学教学论课程思政构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学科教学论课程育人的根本问题 |
2 面向产出的教学论课程思政构建 |
2.1 重构课程教学育人的目标体系 |
2.2 转变学科教学论教师角色观念 |
2.3 协同构建课程思政的资源环境 |
3 课程思政育人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
3.1 立德树人示范辐射 |
3.2 思政建设示范辐射 |
3.3 创新教学示范辐射 |
4 结语 |
(2)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化学学科教学论教师身份的“我”在现实中的遭遇 |
(二)基于PCK理论框架开展各类相关研究现状 |
(三)化学教师PCK建构是有效化学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文献综述 |
(一)化学学科教学知识识(PCK)的相关研究 |
(二)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相关研究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
(二)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学科教学知识(PCK)意蕴及建构的理论探讨 |
一、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意蕴解读 |
(一)PCK的内涵与要素 |
(二)PCK的结构与类型 |
(三)PCK的特性、性质与检测 |
(四)本研究对PCK本体论所持有的基本立场 |
二、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理论探讨 |
(一)知识转化阶段论视野下的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 |
(二)智能实践取向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基本立场 |
第二章 中学化学教师PCK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一)PCK现状调查所秉持的研究方法论 |
(二)研究工具开发与调查对象选择 |
(三)数据分析与编码 |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新手型化学教师PCK现状分析 |
(二)经验型化学教师PCK现状分析 |
(三)新手与经验型化学教师PCK的共性与差异 |
第三章 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基本过程 |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取向的定位:质化个案研究 |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
(三)资料收集过程与方法 |
(四)资料分析框架 |
(五)研究效度 |
二、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阶段 |
(一)搜索与提取阶段 |
(二)理解与内化阶段 |
(三)统整与外化阶段 |
(四)表征与实施阶段 |
(五)反思与升华阶段 |
三、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实质 |
(一)学科教学知识(PCK)各要素在认知过程高级阶段的体现 |
(二)学科教学知识(PCK)中对课程要素的深刻理解是PCK建构的关键 |
(三)学科教学知识(PCK)与其他各要素的统整是PCK成功建构的保证 |
(四)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是静态与动态PCK不断相互转化的过程 |
第四章 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策略 |
一、教学计划与设计策略 |
(一)深入理解化学课程知识:进行化学深度教学设计前提 |
(二)遵循学生学习化学的最核心规律:依据三重表征理论指导化学教学设计 |
(三)运用化学教学的一般教学策略:采用三线合一策略进行化学教学设计 |
(四)开展真实情境下的化学学习评价:落实STSE真实情境下的教学设计 |
二、教学表征与实施策略 |
(一)利用多样化教学表征方式开展化学教学 |
(二)以生命化理念实施师生交往活动 |
(三)洞察课堂情境变化,凝练教学机智实现PCK建构 |
三、教学监控与反思策略 |
(一)以现代教育理念来推进中学化学PCK建构 |
(二)以增强实验教学反思能力来促进中学化学PCK建构 |
(三)以产生新的教学构想并持续践行与改进来加速PCK建构 |
第五章 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的条件保障 |
一、形塑基于PCK视角下的教学反思自觉 |
二、提升教师自我PCK知识管理能力 |
三、建设以PCK框架指导下的学校教研文化 |
四、明晰学科教学论教师身份职责 |
五、加强PCK资源库及其他相关教学资源建设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基于教师教育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满足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需要 |
1.1.2 满足化学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需要 |
1.1.3 满足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主题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3.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2章 化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能力研究理论基础 |
2.1 教师教育理论 |
2.1.1 教师教育的一体化 |
2.1.2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
2.2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2.2.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
2.2.2 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理论 |
2.3 PCK理论 |
2.3.1 PCK的内涵 |
2.3.2 PCK的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
2.4 概念界定 |
2.4.1 教师教育 |
2.4.2 化学实验教学 |
2.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2.5.1 研究思路 |
2.5.2 研究方法 |
第3章 职前化学准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现状研究 |
3.1 职前化学准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 |
3.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
3.1.2 调查结果分析 |
3.2 培养和提高化学准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的建议 |
3.2.1 化学实验教材方面 |
3.2.2 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方面 |
3.2.3 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
3.2.4 化学实验教学评价 |
第4章 职后化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现状研究 |
4.1 职后化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 |
4.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
4.1.2 调查结果分析 |
4.2 培养和提高职后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4)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实施化学学科教学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客观认识新课程改革 |
2.1 新课改的必要性 |
2.2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
2.3 新课改的重难点 |
3 当前中学化学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 |
4 新课改下高师院校应如何实施中学化学教学论教法 |
4.1 让化学教学论理论课程不再“理论” |
4.2 模仿佳作提高教育试讲水平 |
4.3 教育实习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 |
4.4 以教育心理学原理为依据实施中学化学学科教学法 |
5 展望 |
(5)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案例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综述 |
2.1 案例教学的相关研究 |
2.1.1 案例教学的定义 |
2.1.2 案例教学的历史与发展 |
2.1.3 案例教学的特征 |
2.1.4 案例教学与相关教学法的联系与区别 |
2.2 国内外研究情况 |
2.2.1 国外研究情况 |
2.2.2 国内研究情况 |
3 理论基础 |
3.1 综合性学习理论 |
3.2 顿悟学习理论 |
3.3 建构主义理论 |
3.4 情境学习理论 |
3.5 迁移理论 |
4 “化学教学论”课程案例教学策略与实施 |
4.1 “化学教学论”课程案例教学策略 |
4.1.1 案例的内容与呈现 |
4.1.2 重视讨论,拓展思维 |
4.1.3 注重总结评价,促进思考 |
4.2 案例教学教学模式 |
4.2.1 基于化学教学理论知识的案例教学模式 |
4.2.2 基于化学教材分析与实践训练的案例教学模式 |
4.2.3 基于专题教学的案例教学模式 |
4.2.4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教学模式 |
4.3 案例教学实施效果调查与分析 |
4.3.1 案例教学实施效果问卷调查结果 |
4.3.2 案例教学实施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3.3 案例教学实施效果访问调查结果分析 |
5 结论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I |
附录Ⅱ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7)构建化学教师教育学科课程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
1.2 概念界定 |
1.2.1 化学教师教育的专业、学科、课程的辨析 |
1.2.2 课程群 |
1.3 研究方法和过程 |
1.3.1 文献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访谈法 |
第2章 研究文献及意义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2.1.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2.2 本课题研究意义 |
2.2.1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
2.2.2 满足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
2.2.3 化学教学论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3章 实证研究 |
3.1 化学专业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
3.1.1 化学教学导论 |
3.1.2 化学课程论 |
3.1.3 化学教学技能训练 |
3.1.4 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 |
3.1.5 化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与课件制作 |
3.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化学 |
3.1.7 教育见习 |
3.1.8 化学教育实习 |
3.1.9 科技发展史 |
3.1.10 化学思想方法 |
3.2 对本科生的调查 |
3.2.1 调查目的 |
3.2.2 调查对象与内容 |
3.2.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2.4 调查实施 |
3.2.5 调查数据的处理 |
3.3 对中学化学教师的访谈 |
3.3.1 访谈目的 |
3.3.2 访谈对象 |
3.3.3 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对本科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4.1.1 调查结果 |
4.1.2 结果分析 |
4.2 对中学化学教师的访谈结果及分析 |
第5章 构建化学教师教育学科课程群 |
5.1 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
5.1.1 化学教育研究方法 |
5.1.2 化学学习论 |
5.1.3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
5.2 职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新课程下化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理论基础 |
2.1 理论综述 |
2.1.1 PCK理论 |
2.1.2 课程理论 |
2.1.3 教学理论 |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1 免费师范生 |
2.2.2 教师专业化发展 |
2.2.3 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
2.2.4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 |
2.3 新课程对化学专业免费师范生的实验教学技能提出的要求 |
2.3.1 教师专业化对化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提出的要求 |
2.3.2 化学实验教学对化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提出的要求 |
3 化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的调查研究 |
3.1 湖北省部分中学教师化学实验教学技能的调查 |
3.1.1 调查概况 |
3.1.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1.3 访谈结果分析 |
3.2 湖北省部分师范院校师范生化学实验教学技能的调查 |
3.2.1 调查概况 |
3.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2.3 访谈结果分析 |
4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
4.1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目标 |
4.2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理念 |
4.3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的内容 |
4.3.1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内容体系的设计模型 |
4.3.2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内容选择 |
4.4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
4.4.1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设计 |
4.4.2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考核评价方式 |
4.4.3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 |
5 研究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1.1 免费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与新课程要求尚有差距 |
5.1.2 免费师范生和中学教师欠缺培养实验教学技能的途径 |
5.1.3 高师院校应进一步重视《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程 |
5.2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
5.2.1 完善课程体系 |
5.2.2 创新课程内容 |
5.2.3 变革教学方法 |
5.2.4 加强纬度建设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实践及发表论文 |
致谢 |
(9)“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现状与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的背景与重要依据 |
1.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现代教师实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的整体性发展 |
2. 高师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情意 |
3. 教师教育一体化要求将师范生阶段置于教师职业生涯过程中进行规划与设计 |
(二) 关于本研究的说明 |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课程现状与讨论 |
(一)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现状 |
(二)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与教材建设现状 |
(三) 讨论 |
二、综合课程思想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的方法论启发 |
(一) 综合课程的涵义及其特征 |
(二) 综合课程思想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的方法论启发 |
三、以培育教师职业认同为中心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综合课程改革探讨 |
(一)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综合课程改革应以培育教师职业认同为中心 |
(二)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综合课程改革应以强化教师职业技能为抓手 |
(三)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综合课程改革应以加强与职场和职业人的联系为重要途径 |
四、课程改革新思路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实践探索 |
(一) 实践探索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做法 |
(二) 实践探索的一些成果 |
(三) 实践探索的体会与反思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10)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课程改革的实施背景 |
二、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
1. 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
2. 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
3. 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课程评价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
三、实践效果 |
四、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推进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师范化学教学论课程思政构建与实践[J]. 王晓军,王后雄,刘树信,唐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05)
- [2]中学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研究[D]. 高成. 西南大学, 2019(05)
- [3]基于教师教育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力研究[D]. 李环宇. 陕西师范大学, 2014(01)
- [4]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实施化学学科教学法[J]. 朱宇萍,郑俊,杨梅. 绿色科技, 2014(04)
- [5]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案例教学研究[D]. 吴萌萌. 辽宁师范大学, 2014(02)
- [6]适应基础教育课改的高师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 白鹤龙,林海,赵仑,陈瑞战.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2(06)
- [7]构建化学教师教育学科课程群的研究[D]. 代黎娜. 陕西师范大学, 2012(12)
- [8]新课程下化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D]. 雷宇.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 [9]“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现状与改革研究[D]. 席贯强. 广西师范大学, 2011(04)
- [10]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 赵二劳,范建凤,白建华.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