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综合症论文_马艳丽,李钫,杨丰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斑综合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白斑,综合症,对虾,病毒,日本,小龙虾,免疫。

白斑综合症论文文献综述

马艳丽,李钫,杨丰[1](2019)在《白斑综合症病毒极早期蛋白WSV403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WSV403是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一个极早期基因,它编码一种E3泛素连接酶。在293T细胞中,利用串联亲和纯化和蛋白质谱技术筛选WSV403的相互作用蛋白,获得了15个可能与WSV403结合的蛋白。在此基础上对5个候选基因进行了克隆,并分别将它们与WSV403基因共表达。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分析证实了WSSV极早期蛋白WSV403能够与核转运蛋白(KPNA6)、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A 65 kDa调节亚基A(PPP2RIA)和striatin(STRN)发生相互作用。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WSV403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应用海洋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邓爱娟,刘可群,汤阳[2](2019)在《小龙虾白斑综合症暴发的气象分析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小龙虾养殖产业发展迅猛,湖北省是国内小龙虾重要主产区,养殖规模居全国之首,但随着小龙虾养殖集约化水平和放养密度的提高,小龙虾病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和严重,其中尤以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危害最为严重,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一、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症状小龙虾白斑综合征近年来流行于湖北、江苏、安徽等小龙虾主要养殖区域,该病为一种传播迅速、蔓延广的病毒病,一般3~10天即可造成(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9年06期)

雷晓中,石义元,朱代宏,朱勇夫,蒋金山[3](2019)在《免疫防控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病毒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是引起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暴发性死亡的主要病原体。使用湖北某公司生产的免疫调节剂试验样品,经室内免疫试验及稻田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免疫试验组存活率达到86.7%,防治效果为90.38%;稻田免疫试验中,在白斑病毒暴发高峰时期使用免疫调节剂可以有效减少小龙虾的死亡率,提高其产量。免疫调节剂对于预防、控制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具有显着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赵才源,钱珺,傅洪拓,孙盛明[4](2018)在《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侵染日本沼虾肝胰腺的转录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高通量测序,对感染WSSV后处于濒死状态下的日本沼虾肝胰腺和对照组日本沼虾肝胰腺的转录组比较分析,同时对比分析了感染WSSV后处于存活状态的日本沼虾肝胰腺和对照组日本沼虾肝胰腺的转录组。经过测序拼接后,共获得64049个unigene。对比分析濒死日本沼虾肝胰腺和对照组日本沼虾肝胰腺转录组后,获得1960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有764个,下调基因有1196个。存活的日本沼虾肝胰腺和对照组日本沼虾肝胰腺转录组对比后,获得4311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有3308个,下调基因有1003个。2个差异基因库中,有300个差异基因是2个差异库共有的,其中包含95个上调基因和205个下调基因。对获得的差异基因进行了GO聚类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获得88个免疫相关基因,分为13个功能类别和4个信号通路。(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杨梓[5](2018)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极早期基因wsv249启动子分析及转录因子CREB-3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高传染性,高死亡率,此病毒成为了危害虾类养殖业的主要病原之一,并严重影响了对虾产业的发展。由于WSSV感染宿主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其极早期基因的转录与翻译,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 WSSV极早期基因wsv249启动子及其有关转录因子之间的联系。WSSV极早期基因wsv249编码了一种E3泛素连接酶,能够与对虾体内的泛素结合酶相互作用。本研究中,为了了解wsv249转录调节机制,将wsv249启动子序列以25 bp为单位截短,并分析其启动子活性。四个25 bp区域被认为是潜在的正向或逆向调控元件。值得注意的是,将启动子CRE元件(-275/-250)截去,启动子活性受到抑制而降低了 84.2%。CRE元件是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s)和激活蛋白1(AP-1)的结合位点。为此,本文深入研究了对虾体内同源蛋白Lvc-Jun和LvCREB-3对wsv249启动子的调控作用。我们通过(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发现了一种CREB同源蛋白LvCREB-3,并且LvCREB-3蛋白在鳃组织中分布最多,而在心脏中含量最少。通过WSSV感染实验,发现在病毒感染12-24小时之间,LvCREB-3基因表达量在对虾鳃组织中迅速上升。这一时间段刚好与WSSV病毒极早期基因的表达相对应。另外,Lvc-Jun能够上调wsv249启动子活性高达12.4倍。EMSA实验证明Lvc-Jun能够与启动子中CRE序列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明位于wsv249启动子序列中-212/-205bp位置的CRE位点而不是-256/-249bp位置的CRE位点,在启动子活性方面起关键作用。相反,对虾体内LvCREB-3蛋白并不能激活wsv249启动子活性。上述研究有助于了解WSSV病毒与宿主体内因子的相互关系,同时也能够帮助了解病毒感染初期,其极早期基因在宿主体内的转录调控,为将来病毒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01)

徐在超[6](2018)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功能微生物分析及其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载体疫苗构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体,植物体、及其他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其对于维持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和宿主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关于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的研究已经成为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由于常规培养技术的限制,目前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各个环境中可用于分离培养的微生物不足1%,因此不依赖于分离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此类方法的研究重点大多局限于环境微生物类群多样性的分析,而对与环境或宿主功能直接相关的特定功能菌群的挖掘与分析还相对较少。因此,为了更好地探究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功能微生物挖掘分析方面的应用效果,本文首先通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动物肠道益生菌群中细菌16S rRNA基因V3-V4高变区和冬虫夏草中真菌rRNA基因ITS2区进行测序分析;然后,结合对对虾肠道细菌菌群的分析结果及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研究现状,对对虾肠道细菌菌群进行了分离,同时筛选合适的载体启动子,以从对虾肠道内分离到的优势菌群肠杆菌作为载体菌株进行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细菌载体疫苗的构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羊粪样品中的芽孢杆菌(Bacillus)、梭菌(Clostridium)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进行属水平测序分析,测序得到了大量的目的菌群序列,在97%的相似水平上将其归类得到1922~63172不等的OTUs,样品覆盖率分别为0.89、0.99和1.00,Bacillus(芽孢杆菌属)(37.90%)、Clostridium(梭菌属)(52.50%)和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属)(99.32%)均被检测出来且为主要的优势菌群。(2)对冬虫夏草虫体和子座中的真菌类群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得到了大量的目的菌群序列,在97%的相似水平上将其归类得到75~187不等的OTUs,样品覆盖率均为1.00。在虫体和子座中存在大量的共有菌群和各自特有菌群,Ophiocordyceps(线孢虫草菌属)(61.51%、5.30%)和Mortierella(被孢霉属)(26.86%、5.91%)为主要优势共有菌群,此外Tolypocladium(弯颈霉属)、Paecilomyces(拟青霉属)和Metarhizium(绿僵菌属)等也被检测出来并大多为共有菌群。(3)根据上述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不同样品中微生物类群的分析效果,结合对虾肠道细菌的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γ变形菌纲的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科)(85%)类细菌是对虾各个生长时期的肠道主要优势细菌,本实验对其肠道细菌进行了分离培养,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肠道细菌有81%归属于肠杆菌科。(4)通过采用四种不同的铁调控型启动子(fur promoter)与噬菌体PhiX174裂解酶基因E(lysis E)进行基因重组与蛋白表达的结果显示,本次实验构建的细菌菌蜕疫苗及载体启动子的筛选未达到预期的结果,需要进一步筛选影响特定毒力蛋白表达的启动子。(5)结合对对虾肠道优势菌群的分析分离结果以及合适启动子的筛选结果,本实验选用组成型启动子J23100、丁香假单胞菌冰核蛋白N端基因序列inaK-N和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囊膜蛋白VP28基因序列进行重组构建表达载体pJIVP28,以从对虾肠道中分离到的优势肠杆菌为载体菌株构建WSSV载体疫苗,结果显示该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WSSVVP28 ELISA试剂盒也检测出重组蛋白表达并具有良好的活性,并且在宿主菌中也稳定表达。综上所述,本论文的结果表明:在动物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功能菌群,采用特异性测序分析方法有助于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冬虫夏草的自然资源枯竭,人工种植难度较大,以往研究中仅用一种菌导致虫草子实体培养失败,通过对比蛹虫草中Cordyceps(虫草菌属)(99%)测序结果可以推断虫草子实体的形成很可能由两种菌共同形成的,这对于虫草菌的分离培养及人工种植具有重要意义;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是一种肠道感染病毒,通过分析对虾不同生长时期的肠道菌群变化,对其优势菌群进行分离培养,并以此作为载体菌株构建相关载体疫苗对对虾类水产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8-03-28)

王庚申,施慧,谢建军,汪玮,何杰[7](2017)在《白斑综合症病毒在日本囊对虾精养池塘中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高密度精养池塘中日本囊对虾体内及浮游动物白斑综合症病毒携带量的动态变化,检测结果显示,两口池塘的日本囊对虾苗种均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达2.43×10~5~9.42×10~5 IU/mg;浮游动物也携带微量白斑综合症病毒,达6.78×10~2~8.02×10~2 IU/mg。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日本囊对虾多个组织均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平均病毒量为鳃>肌肉>肝胰腺>胃;各组织病毒携带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肌肉、肝胰腺、胃等呈现明显的先降后升趋势,最低降至1.78×10~3 IU/mg,鳃白斑综合症病毒携带量的下降幅度较小,最低为7.29×10~4 IU/mg。浮游动物的病毒量在白斑综合症爆发前波动不明显,发病时急剧升高。综合认为,苗种携带是白斑综合症病毒的主要来源;当养殖进入中后期,底质变差、水温降至病毒适宜复制的温度时,易爆发白斑综合症。(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王庚申,施慧,谢建军,汪玮,何杰[8](2017)在《白斑综合症在日本囊对虾精养池塘中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高密度精养日本囊对虾体内及浮游动物WSSV携带量的动态变化,检测结果显示2个池塘的日本囊对虾苗种均携带WSSV,范围在(2.43~9.42)×10~5copies/mg;浮游动物也携带微量WSSV,范围在(6.78~8.02)×10~2copies/mg。在整个养殖中,日本囊对虾多个组织均携带WSSV,平均病毒量大小为:鳃>肌肉>肝胰腺>胃;各组织病毒携带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肌肉、肝胰腺、胃等呈现明显的先降后升趋势,最低下降至1.78×10~3copies/mg,鳃WSSV携带量的下降幅度较小,最低为7.29×10~4 copies/mg。浮游动物的病毒量在WSS暴发前波动不明显,发病时急剧升高。综合认为,苗种携带是WSSV的主要来源;当养殖进入中后期,底质变差、水温降至病毒适宜复制的温度时,易暴发WSS。(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浙江渔业科技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26)

秦梦雪,刘庆慧,万晓媛,黄捷[9](2016)在《中国部分地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胶原蛋白基因缺失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我国主要对虾养殖区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胶原蛋白基因(wsv001)蛋白结构变异情况,本研究以2015年13个省市发病地区采集的57份WSSV阳性样品为模板,用特异引物对目的片段进行扩增,连接转化扩增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57份WSSV阳性样品中,扩增出现条带的样品共有18份,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扩增的wsv001片段所编码氨基酸出现叁类变异,包括18个氨基酸小片段缺失,121个氨基酸大片段缺失以及氨基酸插入,此外还有8个氨基酸存在突变。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wsv001基因及其编码氨基酸,存在明显缺失变异。对wsv001蛋白结构缺失变异的分析为进一步对其蛋白功能和WSSV毒株毒力以及WSSV对环境适应能力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2)

谢康乐[10](2016)在《怎样防治小龙虾白斑综合症?》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入春以来,雨水偏多,气温变化幅度大,导致稻田小龙虾病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我市方兴未艾的稻田综合种养的推进。根据调查,小龙虾目前出现的大量死亡问题主要表现为:虾活动减少、无力、上草、摄食减少、体内出现积液、头盖壳易剥离、死亡量迅速上升等症状或现象。通过实验(本文来源于《渔业致富指南》期刊2016年14期)

白斑综合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我国小龙虾养殖产业发展迅猛,湖北省是国内小龙虾重要主产区,养殖规模居全国之首,但随着小龙虾养殖集约化水平和放养密度的提高,小龙虾病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和严重,其中尤以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危害最为严重,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一、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症状小龙虾白斑综合征近年来流行于湖北、江苏、安徽等小龙虾主要养殖区域,该病为一种传播迅速、蔓延广的病毒病,一般3~10天即可造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斑综合症论文参考文献

[1].马艳丽,李钫,杨丰.白斑综合症病毒极早期蛋白WSV403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9

[2].邓爱娟,刘可群,汤阳.小龙虾白斑综合症暴发的气象分析及防治措施[J].科学养鱼.2019

[3].雷晓中,石义元,朱代宏,朱勇夫,蒋金山.免疫防控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病毒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9

[4].赵才源,钱珺,傅洪拓,孙盛明.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侵染日本沼虾肝胰腺的转录组研究[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5].杨梓.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极早期基因wsv249启动子分析及转录因子CREB-3鉴定[D].厦门大学.2018

[6].徐在超.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功能微生物分析及其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载体疫苗构建中的应用[D].广东药科大学.2018

[7].王庚申,施慧,谢建军,汪玮,何杰.白斑综合症病毒在日本囊对虾精养池塘中的动态变化[J].水产科学.2017

[8].王庚申,施慧,谢建军,汪玮,何杰.白斑综合症在日本囊对虾精养池塘中的动态变化[C].第十二届浙江渔业科技论坛论文摘要集.2017

[9].秦梦雪,刘庆慧,万晓媛,黄捷.中国部分地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胶原蛋白基因缺失变异分析[C].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

[10].谢康乐.怎样防治小龙虾白斑综合症?[J].渔业致富指南.2016

论文知识图

:WSSV的感染增殖过程模式图中国株基因组Figure1.4:GenomeofChi...泰国株基因组Figure1.5:GenomeofTha...:台湾株基因组Figure1.6:GenomeofTa...:台湾株,中国株,泰国株的基因组差...:不同批次WSSV的膜蛋白电泳图谱

标签:;  ;  ;  ;  ;  ;  ;  

白斑综合症论文_马艳丽,李钫,杨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