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特质焦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质,焦虑,自我,冰球,加工,认知,运动员。
特质焦虑论文文献综述
张仁静,张晶轩,王菲菲,赵梦雪,蒋娟[1](2020)在《急进高原新兵状态-特质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进高原新兵状态-特质焦虑、抑郁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神经质量表(Nf)对急进高原800名新兵进行团体心理测评。结果:①急进高原新兵状态、特质焦虑发生率分别为30.1%和31.4%,其中,重度状态、特质焦虑发生率分别为3.1%和2.3%,抑郁发生率为19.5%,其中,重度抑郁为0.4%;②急进高原新兵SDS得分显着高于平原新兵(t=2.462;P<0.05)。SAI和TAI得分显着低于平原新兵(t=-3.681,-4.509;P<0.01);③急进高原新兵年龄≤18岁组TAI得分显着高于≥21岁组(F=3.534;P<0.05),文化程度低组TAI得分显着高于文化程度高组(t=2.426;P<0.05);④STAI得分和SDS得分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失眠、神经质、高原反应呈显着正相关(r=0.286~0.679;P<0.01)。结论:急进高原新兵存在状态、特质焦虑以及抑郁。特质焦虑呈现一定的年龄和文化特征,状态-特质焦虑、抑郁与创伤后应激、失眠、神经质、高原反应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20年01期)
杨安,霍紫琳,陈祉鎏[2](2019)在《特质焦虑、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对就寝拖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寝拖延容易造成睡眠不足,从而诱发个体产生各种心理疾病。本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生特质焦虑、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就寝拖延的影响。采用特质焦虑问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就寝拖延量表对21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1)性别在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上差异显着;(2)特质焦虑对就寝拖延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就寝拖延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本研究有助于丰富拖延研究的理论成果,为有效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给予理论支持,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52期)
徐松,段军,付春安,黄贤慧,贾涛[3](2019)在《某军队医院医护人员失眠和正念及特质焦虑水平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研究某军队医院医护人员失眠状况、正念水平和特质焦虑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某军队医院医护人员562例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40份,有效率96.1%。所有受试者以科室为单位分批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评。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受试者的一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学历、工种等;采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正念五因素量表(FFMQ)和特质焦虑量表(TAI)分别测评其失眠状况、正念水平和特质焦虑水平,并分析叁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该组医护人员540例中,存在失眠困扰172例,占31.8%。其中,轻度失眠139例,占25.7%;中度失眠31例,占5.7%;重度失眠2例,占0.4%。(2)不同人口学特征医护人员失眠状况、正念水平、特质焦虑水平比较,医师ISI评分分值和TAI评分分值均非常显着低于护士(P<0.01),FFMQ评分分值非常显着高于护士(P<0.01);男性医护人员FFMQ评分分值非常显着高于女性医护人员(P<0.01),TAI评分分值非常显着低于女性医护人员(P<0.01);大专及以下学历医护人员ISI评分分值显着高于本科及以上医护人员(P<0.05),TAI评分分值非常显着高于本科及以上医护人员(P<0.01),FFMQ评分分值非常显着低于本科及以上医护人员(P<0.01);已婚医护人员FFMQ评分分值非常显着高于未婚医护人员(P<0.01)。(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失眠程度与特质焦虑水平呈非常显着正相关(P<0.01),与正念水平呈非常显着负相关(P<0.01);特质焦虑水平与正念水平呈非常显着负相关(P<0.01)。(4)以正念水平为自变量X、失眠指数为因变量Y、特质焦虑为中介变量M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正念水平对失眠程度和特质焦虑水平均具有非常显着正向预测作用(P<0.01);在加入特质焦虑水平后,正念水平对失眠程度影响不显着(P>0.05),而特质焦虑水平对失眠程度仍具有非常显着正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某军队医院医护人员睡眠状况不容乐观,且不同群体失眠状况、正念水平、特质焦虑水平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应特别关注焦虑特质明显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失眠状况、正念水平、特质焦虑水平之间关系密切,正念可通过影响特质焦虑水平改善失眠状况。(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19年11期)
郑瑞娜[4](2019)在《西北地区高中校园足球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125名西北地区高中校园足球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水平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论:(1)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处于中上等水平;(2)女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水平高于男运动员,在竞技水平发挥焦虑维度体验更深;(3)一、二级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水平低于无等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在社会评价焦虑维度、比赛准备焦虑维度、竞技水平发挥焦虑维度体验更少;(4)随训练年限增长,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水平降低,训练年限为0-3年的运动员在竞技水平发挥焦虑维度体验更深。未来研究将增大其他地区样本量且致力于探讨变量间的关系,为校园足球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进行干预提供实证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体育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陈芸,赵云艺[5](2019)在《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大学生的焦虑与应对方式进行调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STAI)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327名大学生展开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的性别在特质焦虑和积极应对方式上存在显着差异(p<0.01),都是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在状态焦虑和消极应对上性别差异不显着。大学生的专业、年级、生源地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上都不存在显着差异。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显着正相关(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显着负相关(p<0.01)。结论:状态—特质焦虑与应对方式之间联系密切,焦虑水平较低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可以从积极地采用合理的应对方式入手来应对应激状况、缓解焦虑并降低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9年09期)
邓开琴,袁贤明[6](2019)在《精神科患者人格特质、焦虑与自尊的分析及MPNFS模式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精神科患者人格特质、焦虑与自尊的关系,探讨精神科疾病治疗新模式。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对某叁甲医院精神科患者154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神经质与焦虑和内外倾正相关显着,与自尊和掩饰度负相关显着;掩饰度与内外倾和焦虑负相关显着;自尊与掩饰度正相关显着,与焦虑负相关显着;②回归分析表明自尊可以解释焦虑28%的变异,人格特质可以解释自尊31%的变异,自尊和人格特质可以解释焦虑43%的变异。结论:鉴于精神科患者人格特质、焦虑与自尊叁者的紧密关系与当前临床工作的不足,综合各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出由药物治疗(medication)、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临床护理(clinical nursing)、家庭关怀(family care)与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5部分组成的MPNFS模式,以新视角和新方法帮助精神科患者康复。(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贾丽萍,卢国华,宋玉萍,李福洪[7](2019)在《负性情绪启动对特质焦虑个体行为抑制的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选择Oddball范式,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负性情绪启动对特质焦虑个体行为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比标准刺激,对偏差刺激的反应时更长;P2、 N2、 P3的波幅更大;(2)相比低唤醒负性情绪和中性情绪启动条件,高唤醒负性情绪启动下的N1–P2和N2波幅更大;非特质焦虑个体对偏差刺激的N1和P3潜伏期在高唤醒负性情绪启动条件下比低唤醒负性情绪和中性情绪启动条件下更短,P3波幅更小,而特质焦虑个体在高、低唤醒的负性情绪及中性情绪启动条件下无显着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对特质焦虑个体,高唤醒负性情绪启动促进其更好的检测行为抑制;对非特质焦虑个体,高唤醒负性情绪启动促进其对偏差刺激的早期识别、行为抑制的检测并更容易地完成行为抑制任务。(本文来源于《心理与行为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贾遇珍,妥刚[8](2019)在《2017年全国女子冰球竞标赛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研究——以哈尔滨体育学院女子冰球代表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7年全国女子冰球竞标赛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研究"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科学研究方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女子冰球代表队运动员的比赛准备、赛前社会评价、运动员对手实力焦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目的皆在深入的了解冰球运动员比赛焦虑和心理情况以及有运动员是否能正常参加比赛,以促进哈尔滨体育学院冰球项目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今后学者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价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体育学院女子冰球运动员的社会评价焦虑、比赛准备焦虑、赛前竞技水平发挥、运动员失败焦虑、对手实力焦虑为适度焦虑;受伤焦虑情况为过度焦虑。综上所述,研究结论为哈尔滨体育学院女子冰球代表队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及运动认知特质焦虑较为稳定,适合参加比赛。(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孙钦晗,张志群[9](2019)在《教养方式在特质焦虑代际传递中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特质焦虑的代际传递及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亲子配对调查山东省莒南叁中的126位子女及其父母,其中父亲124名,母亲126名,男生67名,女生59名,运用特质焦虑量表对父母及子女特质焦虑进行测量,运用父母教养方式养育问卷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测量,通过SPSS软件及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父亲特质焦虑不存在年龄段的显着差异,母亲特质焦虑存在年龄段的显着差异;(2)父母特质焦虑能够正向预测控制性教养方式与子女特质焦虑,父母控制性教养方式能够显着正向预测子女特质焦虑。结论特质焦虑存在代际传递,控制性教养方式在其中起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王蓉[10](2019)在《特质焦虑对自我加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焦虑对人类生活是既有益又危险的独特存在。从当下社会的整体心理状况来看,焦虑已经成为困扰人类情绪健康的重要因素。特质焦虑作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以对外界信息的高敏感和高警觉为重要特征。有关临床方面的研究普遍发现心理疾病的形成和发展与自我信息加工的异常有关,特质焦虑虽然不属于心理疾病,但与焦虑症、抑郁症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了解特质焦虑对自我信息加工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特质焦虑、焦虑症甚至抑郁症。以往众多研究发现特质焦虑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加工,然而少有研究关注特质焦虑是否影响自我信息加工的问题。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借助高时间分辨率的电生理技术考察特质焦虑对自我信息加工的影响问题。实验一选择oddball任务,以自我相关刺激和非自我相关刺激作为与任务无关的新异刺激。实验结果发现,高特质焦虑个体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加工偏向,这种自我加工偏向不仅发生在早期的自动化注意阶段(P2成分),也发生在晚期自上而下的注意阶段(P3成分)。低特质焦虑个体只有在晚期自上而下的注意阶段表现出自我加工偏向,且这种偏向效应比高特质焦虑个体小。实验二采用自我参照任务,分别在自我参照条件和他人参照条件下加工积极或消极形容词。实验结果表明,高特质焦虑个体表现出明显的自我负性加工偏向,这种自我负性加工偏向稳定地出现在自我信息加工的自动化注意阶段(P2成分)、认知控制阶段(N2成分)以及评估反应阶段(P3成分)。而低特质焦虑个体只有在自动化注意阶段(P2成分)表现出明显的自我正性加工偏向。综合两个实验结果,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特质焦虑影响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尤其是当情绪信息引入时,表现出明显的负性自我加工偏向。本研究的结果为特质焦虑影响自我信息加工提供了认知神经科层面的证据,也为理解特质焦虑、焦虑症甚至抑郁症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特质焦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就寝拖延容易造成睡眠不足,从而诱发个体产生各种心理疾病。本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生特质焦虑、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就寝拖延的影响。采用特质焦虑问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就寝拖延量表对21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1)性别在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上差异显着;(2)特质焦虑对就寝拖延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就寝拖延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本研究有助于丰富拖延研究的理论成果,为有效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给予理论支持,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特质焦虑论文参考文献
[1].张仁静,张晶轩,王菲菲,赵梦雪,蒋娟.急进高原新兵状态-特质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
[2].杨安,霍紫琳,陈祉鎏.特质焦虑、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对就寝拖延的影响[J].智库时代.2019
[3].徐松,段军,付春安,黄贤慧,贾涛.某军队医院医护人员失眠和正念及特质焦虑水平关系研究[J].人民军医.2019
[4].郑瑞娜.西北地区高中校园足球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9
[5].陈芸,赵云艺.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
[6].邓开琴,袁贤明.精神科患者人格特质、焦虑与自尊的分析及MPNFS模式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贾丽萍,卢国华,宋玉萍,李福洪.负性情绪启动对特质焦虑个体行为抑制的影响机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9
[8].贾遇珍,妥刚.2017年全国女子冰球竞标赛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研究——以哈尔滨体育学院女子冰球代表队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9].孙钦晗,张志群.教养方式在特质焦虑代际传递中的中介作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9
[10].王蓉.特质焦虑对自我加工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