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冯国昌
在学校里经常听到周围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教学难,教数学更难”。有些学生认为学数学太枯燥无味,提不起半点精神,学习数学太苦。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当我们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科。事实上,兴趣是学习的真正动力,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那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数学?本文我将谈谈一些浅见。
一、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引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除了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乃至穿着无不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教师必须做到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展现给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优秀素质、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敏锐的数学智慧与学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好,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师生关系,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便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以有效的课堂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引入要坚持简洁性、趣味性、形象性、导向性的原则。可以采用讲故事,提问题等多种形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去积极学习和运用知识,但不能费时过多,在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后,应该立即投入新课的学习中去,并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他们的求知欲。如:在“从不同方向看”的教学中,有条件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图片。这样引入课堂用时少,学生能很快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我们应该随时随地发现数学。
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多为书面解答题,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难免采取应付的态度,于是我经常结合教材内容布置一些“活动类”或“制作类”作业来提高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传统作业强调独立思考,不鼓励互相讨论、共同完成,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互助学习”相背,由此我注意把学生“学会合作”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培养,常把学生分成四五人为一组共同完成学习活动。针对传统作业“一刀切”的现象,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布置分层作业,有时根据题目难度对学生提出完成不同量的要求,有时对同样内容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完成要求,如应用题中要求学困生一题一解,优秀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等学生尽力解法多样,这样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发展。
三、以幽默、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一个恰如其分的幽默,如饮一杯清新的甘泉,让人浅斟细酌,回味无穷;一个富有哲理的警句,给学生以启迪和警醒。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真正把课堂当成精神乐园。中国有一句古话:“强扭的瓜不甜”。我想:我们的学生如果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学习,那么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够营造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那我们的课堂就成功了。而幽默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共同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若能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学生对数学学科必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回归本源,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