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灾体系论文-李超

减灾体系论文-李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减灾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防灾减灾体系,减灾,防灾减灾意识,自然灾害,灾害应对,灾害威胁,决战决胜,农村贫困人口,地质灾害治理,资源配置

减灾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李超[1](2020)在《构筑新型防灾减灾体系 阻断致贫返贫之根》一文中研究指出只要构建科学、合理、规范的资源配置长效机制,促进扶贫开发与资源配置、社会保障有效衔接、推进,防灾减灾项目是可以大大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应当在更多的地区进行推广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一项重要任务是,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本文来源于《中国应急管理报》期刊2020-01-04)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2](2019)在《不断完善我区防震减灾体系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自治区地震局不断创新机制,加强震情值守,建立滚动会商和联合会商机制,联合周边省区和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共同开展震情动态跟踪和研判。圆满完成了党的十九大、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实际上,由于内蒙古地区有地震活动频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日报(汉)》期刊2019-11-21)

艾义亮[3](2019)在《铁岭市防洪减灾体系现状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铁岭市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控制区,位于长白山余脉与辽河冲积平原的缓接地带,地势自西向东逐渐抬高,受地理、地势、地貌和季风的综合影响,历史上洪涝灾害多发重发。为全面做好新时期下防洪减灾工作,文章详细介绍了河道堤防、水库现有工程体系,以及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现状,并针对目前防洪减灾体系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加强铁岭市防洪减灾体系能力的相关对策。(本文来源于《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期刊2019年10期)

吕娟,苏志诚,屈艳萍,孙洪泉[4](2019)在《我国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灾害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有效减轻干旱灾害的损失和影响,我国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抗旱减灾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蓄、引、提、调为主的水源工程以及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的抗旱工程体系方面的建设情况与成就,以及包括抗旱组织体系、抗旱法规预案、抗旱减灾规划、旱情监测站网、抗旱信息化、抗旱应急调水、抗旱服务能力、抗旱减灾研究等方面的抗旱非工程体系建设情况与成就,抗旱减灾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抗旱减灾效益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防汛抗旱》期刊2019年10期)

陈敏[5](2019)在《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一文中研究指出1流域概述1.1地理概况长江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省(自治区、直辖市),支流延展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浙江、广西、广东、福建8省(自治区)。流域西以芒康山、宁静山与澜沧江水系为界,北以巴颜喀拉山、秦岭、大别山与黄河、淮河水系相接,东濒东海,南以南岭、武夷山、天目山与珠江和闽浙诸水系相邻。长江干流全长6 300余km,流域面积约18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8%。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9 958亿m~3。(本文来源于《中国防汛抗旱》期刊2019年10期)

魏向阳,蔡彬,曹倍[6](2019)在《黄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一文中研究指出1基本概述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全长5 464 km,流域面积79.5万km~2,流域人口1.1亿,耕地1 600万hm~2。黄河流域从我国西部横贯至东部。流域内气候大致可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西部干旱,东部湿润。按地理位置及河流特征划分为上、中、下游,从河源到内蒙古(本文来源于《中国防汛抗旱》期刊2019年10期)

刘国平,李开峰[7](2019)在《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一文中研究指出1流域概况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东部,介于长江、黄河之间。流域面积27万km~2,跨豫、鄂、皖、苏、鲁5省40个市,160个县(市),人口约1.78亿,流域平均人口密度是全国的4.7倍,耕地0.13亿hm~2,面积约占全国的12%,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6。流域东临黄海,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分别为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和沂蒙山,山海之间为广阔的平原,平原区面积占流域面积的2/3。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交通枢纽地位突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来源于《中国防汛抗旱》期刊2019年10期)

徐和龙[8](2019)在《海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一文中研究指出1流域概述1.1地形地貌海河流域(图1)位于北纬35°~43°、东经112°~120°,西与黄河流域接界,北与内蒙古高原内陆河流域接界,南界黄河,东临渤海。行政区划包括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绝大部分,山西省东部,山东省、河南省北部,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流域面积32.06万km~2。(本文来源于《中国防汛抗旱》期刊2019年10期)

何治波,吴珊珊,张文明[9](2019)在《珠江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一文中研究指出1流域概况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包括珠江流域、韩江流域、澜沧江以东国际河流(不含澜沧江)、粤桂沿海诸河,涉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海南等8省(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面积65.43万km~2,珠江源如图1所示。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叁角洲诸河组成,西江、北江、东江汇入珠江叁角洲后,经虎门、蕉门、洪奇(本文来源于《中国防汛抗旱》期刊2019年10期)

齐玉亮[10](2019)在《松辽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一文中研究指出1流域概述松辽流域泛指东北地区,行政区划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四盟(市)及河北承德市的一部分。松辽流域西、北、东3面环山,南部濒临渤海和黄海,中、南部形成宽阔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东北部为叁江平原,流域总面积124.92万km~2。松辽流域主要河流有松花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图们江、鸭绿江以及独流入海河流等,其中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图们江、鸭绿江为国际河流。(本文来源于《中国防汛抗旱》期刊2019年10期)

减灾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自治区地震局不断创新机制,加强震情值守,建立滚动会商和联合会商机制,联合周边省区和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共同开展震情动态跟踪和研判。圆满完成了党的十九大、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实际上,由于内蒙古地区有地震活动频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灾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李超.构筑新型防灾减灾体系阻断致贫返贫之根[N].中国应急管理报.2020

[2].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不断完善我区防震减灾体系建设[N].内蒙古日报(汉).2019

[3].艾义亮.铁岭市防洪减灾体系现状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

[4].吕娟,苏志诚,屈艳萍,孙洪泉.我国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J].中国防汛抗旱.2019

[5].陈敏.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J].中国防汛抗旱.2019

[6].魏向阳,蔡彬,曹倍.黄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J].中国防汛抗旱.2019

[7].刘国平,李开峰.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J].中国防汛抗旱.2019

[8].徐和龙.海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J].中国防汛抗旱.2019

[9].何治波,吴珊珊,张文明.珠江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J].中国防汛抗旱.2019

[10].齐玉亮.松辽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J].中国防汛抗旱.2019

标签:;  ;  ;  ;  ;  ;  ;  ;  ;  ;  

减灾体系论文-李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