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泥,活性,微生物,系统,群落,废水,磁场。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段付岗[1](2019)在《甲醇添加量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影响及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陕西润中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甲醇污水站AAO法和陕西陕化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合成氨污水站SBR法工艺系统的运行实际,从不添加甲醇、甲醇添加量不足、甲醇添加量不稳定、甲醇添加过量等方面分析添加甲醇不当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的影响,并就稳定甲醇添加量、异常情况下甲醇添加量调整、确保源头污水COD均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本文来源于《中氮肥》期刊2019年05期)
张鑫[2](2019)在《NaCl盐度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生活中,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未来发展,需要展开NaCl盐度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影响的研究。文章结合相关资料,对NaCl盐度对系统溶解氧、有机物降解和污泥指数的具体影响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很好的现实价值。(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6期)
明磊强,周显玉,史雅琦,杨宗霖,林艳雪[3](2018)在《臭氧处理系统对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维度下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污泥臭氧处理系统(ASPAL SLUAGE)处理前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及其微生物群落变化,结合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污泥沉降比(SV30)、悬浮固体浓度(MLSS)、挥发性固体浓度(MLVSS)、污泥容积指数(SVI)等参数变化的测定分析结果,探讨了ASPAL SLUAGE系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活性污泥沉降性的改善效果及其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处理系统能够有效抑制丝状菌的过量生长,可明显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ASPAL SLUAGE系统运行期间,优势菌群Hydrogenophaga与CandidatusMicrothrix呈现丰度下降的趋势,而Niabella菌群则表现为丰度增加,丝状菌CandidatusMicrothrix丰度的下降是活性污泥沉降性改善的直接证据。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中含量较高的硝化螺菌(Nitrospira)、红杆菌(Rhodobacter)在测试时间段内相对含量几乎没有变化。污水的其他参数表明,ASPAL SLUAGE能够通过改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群丰度来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活性污泥的水体处理能力几乎不受影响。(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S2期)
李金璞,张雯雯,杨新萍[4](2018)在《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中胞外多聚物的作用及提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依靠微生物代谢作用净化污水。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及污泥的絮凝、沉降、脱水性能都有着重要作用,从而影响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性能改进。本文综述了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中EPS维持系统的功能作用,并对目前常见的多种活性污泥EPS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显着影响EPS的组成成分和数量,从而影响活性污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最佳的EPS提取方法是指既能获得高的EPS数量又对污泥微生物细胞破坏最小的方法。EPS提取方法的标准化是研究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的基础。根据研究目的选用适宜的EPS提取方法是阐明EPS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作用、改善活性污泥性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吕建坤,李志华,张亚伟[5](2018)在《呼吸图谱监测活性污泥系统处理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以呼吸法为基础的污泥呼吸图谱技术,监测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处理能力。以呼吸图谱技术与活性污泥1号模型相结合来获取污泥与污水的信息,从而对污水厂出水水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呼吸图谱中,当测得的R_(st)(OUR_s/OUR_(enc))小于典型值R_(pb)(0.42)时,污水厂的出水水质能够达到一级A标准。呼吸图谱在监测污水厂运行时可分为3种情况,且当污水厂处于恢复阶段时具有一定的预示性:当R_(st)稳定小于R_(pb)时,说明污水厂能够持续达标;当Rst由大于R_(pb)变成稳定小于R_(pb)时,说明当前污水厂出水水质超出标准,并且在转变点约一周后出水水质才能达标;当Rst由小于R_(pb)变成稳定大于R_(pb)时,说明污水厂可能已经处于异常状况,这时呼吸图谱会丧失预示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11期)
温丹丹[6](2018)在《不同生物处理工艺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产物及与污泥沉降性能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水处理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工艺,然而自该工艺提出以来饱受污泥膨胀的制约。针对于此,各国研究者已从水质、环境因素及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取得了相关成果。然而对于这种以微生物为主体的工艺,污泥沉降性能与生物代谢、优势菌种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联性,报道不多。本论文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追踪了污泥中优势菌群的演替、监测了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含量及组分等的相关变化,探究污泥沉降性能在不同运行条件下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以期丰富相关沉降/膨胀理论。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同样的进水和接种污泥,不同条件运行的两种反应器内分别诱发了系统活性污泥粘性膨胀和丝状菌膨胀。进水采用乙酸钠和可溶性淀粉为碳源(COD贡献比为3:2),1#反应器在低溶氧协同高负荷运行条件导致活性污泥形成粘性膨胀;而2#反应器在正常溶氧及有机负荷条件下,Type0914丝状菌出现过度增殖,进而诱发系统丝状菌膨胀。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高负荷协同低溶氧的环境刺激了1#反应器中Bradyrhizobiu(慢生根瘤菌属)菌的优势生长,其分泌的大量胞外粘液中多糖含量的增加是诱发系统发生粘性膨胀的主要原因。2#反应器中的丝状菌膨胀污泥中,Chloroflexi(绿弯菌门)菌和Saprospiraceae(腐螺旋菌科)菌所占丰度分别高达13.13%和10.14%。论文认为溶解性碳源是导致这两类菌相伴生长、进而诱发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的主要原因。(2)AAO脱氮除磷(Ⅰ阶段)、AO脱氮(Ⅱ阶段)、好氧除碳(ⅡⅠ阶段)这3种工艺中,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有所差异。Ⅰ阶段沉降性能最佳,其次为ⅡⅠ、Ⅱ阶段。结果表明,1)系统优势菌及菌群结构都发生了显着变化。其中Thiothrix(丝硫菌)菌的相对数量是影响污泥沉降性能变化的主导细菌。在接种污泥和Ⅰ阶段Thiothrix(丝硫菌)菌的丰度仅为0.08%和1.51%,Ⅱ阶段上升至9.41%,ⅡⅠ阶段降至4.29%。Ⅰ阶段的厌氧区对该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Ⅱ阶段的缺氧区却刺激其优势生长;2)叁个系统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Ⅰ阶段最高,其次为Ⅱ、ⅡⅠ阶段。缺氧区和厌氧区的引入导致系统功能与环境的复杂度增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所升高;3)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对EPS的组分及含量具有显着影响,进而导致污泥沉降性能改善或恶化的进程加剧,污泥沉降性能与松散附着胞外聚合物(loosely bound EPS,LB-EPS)中蛋白质/多糖的比值呈正相关;4)反应器功能的改变,丝状菌的类型就会发生显着变化。接种污泥和Ⅰ、Ⅱ、ⅡⅠ阶段的优势丝状菌分别为Type0092、Sphaerotilus natans(浮游球衣菌)、Thiothrix spp.(丝硫菌)、Nostocoida limicola Ⅱ(诺卡氏菌Ⅱ)。(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樊柳[7](2018)在《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对生态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污水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城镇污水处理厂承担着降解污水中污染物的重要责任。活性污泥法是城镇污水处理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而活性污泥作为降解污染物的主要承载物,其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本研究中,样品来源于全国7所城市的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研究对象为17个活性污泥样品及2个生物处理系统中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共包含6种不同的主体工艺。主要利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生物系统中活性污泥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从门、纲、属叁个级别剖析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性与相似性,最后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明确活性污泥特性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理化性质具有明显一致性,活性污泥中的磷也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性和可迁移性。样品所在地区是影响活性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素,而采样时间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较小。污泥中重金属Zn、Mn可迁移性与生物利用性高,而Pb、Cr、Cu的赋存形态较为稳定。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暖季样品的生物多样性与丰富度高于冷季样品,工艺不同会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与A~2/O及氧化沟工艺不同,SBR工艺中δ-变形菌纲与β-变形菌为优势菌种,γ-变形菌相对丰度较低,表现出更高的氨氧化效率。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生态一致性,但生物膜样品中硝化螺旋菌相对丰度远高于活性污泥样品,具有更优良的硝化性能。季节与地域是造成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活性污泥理化性质中pH、C/N值、S、Ca含量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密切相关。重金属的不同形态中,酸溶态Zn是对α多样性指数影响最大的因子。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重金属Mn、Zn、Cr、Ni呈显着的相关性,此类重金属都是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群生长繁殖的必需元素。在实际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调控中除常规污染物指标的监测外,还需对活性污泥自身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加强监控管理,活性污泥性质将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而制约污水处理能效。(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浩,王玮,耿士文,孙延霜,蓝惠霞[8](2017)在《DO浓度对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处理五氯酚废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了溶解氧(DO)浓度对添加磁粉的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简称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处理五氯酚(PCP)效果的影响,并以未添加磁粉的微氧活性污泥系统(简称微氧无磁性活性污泥系统)作为对照,考察DO浓度在0.2~3.0 mg/L范围内时,有无磁粉情况下微氧活性污泥系统对PCP的降解效果及系统微生物活性和污泥理化性能。结果表明,与微氧无磁性活性污泥系统相比,DO浓度在0.2~3.0 mg/L时,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的PCP和CODCr去除率均较高,且当DO浓度为0.6 mg/L时,PCP和CODCr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82%和63%。由于磁粉的存在,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的微生物活性与絮凝性能都得到增强,当DO浓度为0.6 mg/L时,脱氢酶浓度达到最高为227 mg TF/(L·h),胞外多聚物中的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PN/PS)达到最大为1.58;而微氧无磁性活性污泥系统中脱氢酶浓度为165 mg TF/(L·h),PN/PS为1.02。(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陈锦良,许诗慧,许燕滨,李亚飞,杜青平[9](2017)在《磁粉-弱磁场耦合活性污泥系统深度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电镀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性,采用磁粉-弱磁场强化污泥系统。结果表明,实验系统COD_(Cr)、NH_3-N、Cu~(2+)和Ni~(2+)去除率分别比对照系统高12.55%、23.32%、21.13%和26.39%,污泥MLSS、FA(絮凝能力)和PN/PS(蛋白质/多糖)值也分别高出对照系统65.08%、68.48%和23.66%,强化后出水指标均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新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精饰》期刊2017年12期)
董姗燕,李咏梅,池春榕,刘祖文[10](2017)在《基于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_s)的污水处理系统不确定性分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_s)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未能充分考虑污水处理系统的不确定性而降低了其可靠性和决策的准确性,目前国内外对基于ASM_s的不确定性分析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本文概述了不确定性分析的两种常用方法,介绍了污水处理系统中基于ASM_s的不确定性源的识别与分类、不确定性指标量化的研究现状,以及不确定性分析在污水处理厂优化设计、工艺改造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不确定性源的识别与分类目前仍然没有规范统一的分类机制和识别方法,不确定性指标的量化是模型应用的关键环节,尚需开展深入研究和分析;污水处理系统的不确定性分析将是今后ASM_s应用和发展的研究重点,不确定性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污水处理系统模拟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范围,从而可以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提高决策支持过程。(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7年12期)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现代生活中,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未来发展,需要展开NaCl盐度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影响的研究。文章结合相关资料,对NaCl盐度对系统溶解氧、有机物降解和污泥指数的具体影响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很好的现实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段付岗.甲醇添加量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影响及调控[J].中氮肥.2019
[2].张鑫.NaCl盐度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影响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3].明磊强,周显玉,史雅琦,杨宗霖,林艳雪.臭氧处理系统对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维度下的应用效果[J].给水排水.2018
[4].李金璞,张雯雯,杨新萍.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中胞外多聚物的作用及提取方法[J].生态学杂志.2018
[5].吕建坤,李志华,张亚伟.呼吸图谱监测活性污泥系统处理能力[J].中国给水排水.2018
[6].温丹丹.不同生物处理工艺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产物及与污泥沉降性能的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7].樊柳.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8].张浩,王玮,耿士文,孙延霜,蓝惠霞.DO浓度对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处理五氯酚废水的影响[J].中国造纸学报.2017
[9].陈锦良,许诗慧,许燕滨,李亚飞,杜青平.磁粉-弱磁场耦合活性污泥系统深度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J].电镀与精饰.2017
[10].董姗燕,李咏梅,池春榕,刘祖文.基于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_s)的污水处理系统不确定性分析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