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谐共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尺度,组合,转子,联轴器,永磁,系统,工件。
超谐共振论文文献综述
姜源,申永军,温少芳[1](2019)在《分数阶van der Pol振子的超谐与亚谐联合共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平均法研究了分数阶van der Pol振子3次超谐与1/3次亚谐联合共振时的动力学特性。得到了系统的一阶近似解析解,提出了超、亚谐联合共振时等效线性阻尼和等效线性刚度的概念。建立了联合共振定常解幅频曲线的解析表达式,又结合变分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推导出分数阶van der Pol振子在联合共振时的周期解稳定性判断准则。通过与单一谐波下超谐共振、亚谐共振的对比,发现在不同基本参数下该系统可分别表现出单谐波超谐共振、单谐波亚谐共振以及两者共存时的特征现象。研究表明,分数阶微分项参数通过等效线性阻尼和等效线性刚度的形式对系统的响应幅值、共振频率、定常解稳定性、周期解数量、共振区域、曲线拓扑结构及跳跃现象等复杂动力学特性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洪亮,侯磊,徐梅鹏,陈予恕[2](2019)在《基于HB-AFT方法的不对中转子系统超谐共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球轴承的非线性支承力和联轴器不对中的影响,建立含套齿联轴器的偏盘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系统在转子不平衡激励和联轴器不对中激励共同作用下的非线性响应特性。针对具有分段和分数指数强非线性特性的动力学方程,采用谐波平衡法-时频域转换技术(HB-AFT)求得系统的周期解,并与数值积分结果进行对比,证明HB-AFT方法的有效性。结合弧长延拓方法和Floquet理论分析转子系统的超谐波共振特性,在低速区发现若干超谐波共振区域,其中以第叁次超谐波共振较为明显。在高速区发现二次超谐波共振,共振曲线具有明显的硬弹簧特征且上翘,共振峰值较大,容易发生剧烈的振动突跳行为,给转子系统造成冲击和损害。探讨轴承间隙、轴承阻尼、不对中和外加载力(定常载荷)对超谐波共振曲线的影响规律,为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3期)
杨瑞,靳玉林,侯磊,陈予恕[3](2019)在《轴承外滚道局部故障的超谐共振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滚动轴承局部故障是常见的故障类型,以磨损和剥落为代表的局部故障占有较大比重.滚动轴承工作过程中滚动体与滚道不可避免地存在接触碰撞,长期工作产生的接触疲劳会导致内滚道、外滚道和滚动体出现裂纹继而引发剥落,形成局部故障.此外,当滚动轴承出现轻载打滑或者过载时也会造成轴承磨损,磨损加剧后就会演变成局部故障.经过学者们的努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李高峰[4](2018)在《非线性电容RLC串联电路的2次超谐共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非线性电容RLC串联电路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尺度法求得2次超谐共振的幅频响应方程,并且通过数值计算可知,电子元器件的参数变化对振幅值具有影响,幅频响应曲线具有跳跃和滞后现象,即电阻可以抑制振幅值,电源、电容、电感可以增大振幅值。(本文来源于《唐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俊明,蔡敢为,黄院星,李岩舟[5](2018)在《线性弹簧组合式振动时效装置的3次超谐共振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超谐共振式振动时效是解决高频率工件共振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非线性弹簧制造工艺复杂,非线性参数不可调节、难控制等因素限制了超谐共振式振动时效装置的应用发展。基于这些问题,提出利用线性弹簧组合来实现超谐共振,设计一种线性弹簧组合振动装置,在此基础上就线性弹簧组合非线性弹力特性进行分析,利用多尺度理论求得该系统3次超谐振动响应特性,借助有限元模型进行3次超谐振动对高频率工件激励的仿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线性弹簧组合系统在垂直方向可以产生3次超谐振动,并实现了高频率工件主共振。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超谐共振式振动时效技术。(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20期)
胡宇达,秦晓北[6](2018)在《磁场中旋转运动圆板磁弹性超谐-组合共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磁场中的旋转运动导电圆板,基于弹性理论和电磁原理,给出旋转圆板的动能、应变能和电磁力表达式。应用Hamilton原理,推导出几何非线性下圆板的磁弹性横向振动方程。针对横向磁场中双频外载作用下圆板的轴对称振动问题进行分析,利用辽金积分法得到夹支约束下旋转板的无量纲化振动微分方程;应用多尺度法求解非线性方程,得到超谐-组合联合共振下系统的幅频响应方程,并对稳态解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稳定解的判定条件。由算例给出了旋转运动圆板共振幅值随频率参数、磁场及力幅的变化规律曲线图,分析了转速、磁场等参量对共振稳态解的影响;通过分析所绘制动相平面图上奇点附近相轨迹的变化趋向,进一步阐明了稳态解的多值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2期)
刘晨,左静,龚立娇[7](2018)在《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超谐共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程实际中存在的duffing非线性系统,采用了多尺度法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考虑duffing振子的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应用多尺度法得到了系统在超谐共振情况下的的幅频方程,并研究了系统的幅频曲线。结果表明:阻尼增大会对超谐共振有抑制作用,并使产生亚谐共振的频率减小。(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8年06期)
李自强,杨志安[8](2018)在《永磁电机转子系统3次超谐共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永磁电机转子系统超谐共振,应用非线性振动的平均法求得满足系统3次超谐共振的一次近似解.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系统转子半径、长度、转子刚度、偏心距、磁感应强度和单边气隙等对系统幅频响应曲线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邓棋,尤云祥,张新曙[9](2016)在《超谐共振横摇下液舱晃荡特性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从船舶非线性横摇运动方程出发,采用多尺度法,获得其在正横规则波中的超谐共振稳态解,并将其作为液舱运动的外部激励。在此基础上,基于Open FOAM开源代码,采用基于VOF的两相流模型模拟液舱内气液运动,研究了船舶在超谐共振横摇条件下的液舱晃荡动特性问题。结果表明,在超谐共振横摇条件下,自由液面易出现翻卷、破碎等强非线性现象,舱壁压力时历表现出多峰型特征,其峰值要远大与简谐激励的情况,而且舱内液体晃荡在两个谐波成分的差频附近发生共振响应。(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6年05期)
马建军,高笑娟,刘丰军[10](2016)在《弹性地基不可伸长梁的3次超谐共振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建立的弹性地基不可伸长梁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针对横向简谐激励下弹性地基梁的3次超谐共振响应进行研究,分析了主要参数对其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多尺度方法,求得弹性地基不可伸长梁的3次超谐共振幅频响应方程,进而得到梁的幅频响应曲线并分析了弹性地基模型、Winkler参数、外激励幅值及边界条件等对梁非线性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叁参数模型中第二弹性层促进梁动力响应软弹簧特性的发展,且该模型强化梁动力响应的非线性特性;外激励幅值对梁3次超谐共振响应的动力学特性有一定影响,引起骨架曲线初始偏移量的改变.(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超谐共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考虑球轴承的非线性支承力和联轴器不对中的影响,建立含套齿联轴器的偏盘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系统在转子不平衡激励和联轴器不对中激励共同作用下的非线性响应特性。针对具有分段和分数指数强非线性特性的动力学方程,采用谐波平衡法-时频域转换技术(HB-AFT)求得系统的周期解,并与数值积分结果进行对比,证明HB-AFT方法的有效性。结合弧长延拓方法和Floquet理论分析转子系统的超谐波共振特性,在低速区发现若干超谐波共振区域,其中以第叁次超谐波共振较为明显。在高速区发现二次超谐波共振,共振曲线具有明显的硬弹簧特征且上翘,共振峰值较大,容易发生剧烈的振动突跳行为,给转子系统造成冲击和损害。探讨轴承间隙、轴承阻尼、不对中和外加载力(定常载荷)对超谐波共振曲线的影响规律,为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谐共振论文参考文献
[1].姜源,申永军,温少芳.分数阶vanderPol振子的超谐与亚谐联合共振[J].振动工程学报.2019
[2].李洪亮,侯磊,徐梅鹏,陈予恕.基于HB-AFT方法的不对中转子系统超谐共振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9
[3].杨瑞,靳玉林,侯磊,陈予恕.轴承外滚道局部故障的超谐共振特性[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9
[4].李高峰.非线性电容RLC串联电路的2次超谐共振分析[J].唐山学院学报.2018
[5].李俊明,蔡敢为,黄院星,李岩舟.线性弹簧组合式振动时效装置的3次超谐共振特性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8
[6].胡宇达,秦晓北.磁场中旋转运动圆板磁弹性超谐-组合共振[J].振动与冲击.2018
[7].刘晨,左静,龚立娇.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超谐共振分析[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8
[8].李自强,杨志安.永磁电机转子系统3次超谐共振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邓棋,尤云祥,张新曙.超谐共振横摇下液舱晃荡特性数值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6
[10].马建军,高笑娟,刘丰军.弹性地基不可伸长梁的3次超谐共振响应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