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璟[1]2006年在《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工作的调查,发现目前预防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而评估影响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服务能力的因素,为实现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提供优质规范的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查阅和情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现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贵州省抽样地区乡镇卫生院的性质、人力、财力等基本情况、业务工作情况进行调查;重点对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筛选出影响抽样地区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深度访谈对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提高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服务能力的建议与对策。结果:1.四个样本县的卫生事业费用支出结构不尽合理,重医疗,轻预防的现象仍十分突出。2.样本县地区每千人拥有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数为0.52人,每千人拥有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数0.45人,均低于西部地区水平。3.样本县中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数为5.53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38.7%,其中专职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数为2.46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17.2%,防保工作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4.被调查的73所乡镇卫生院开展预防保健服务项目在50%以上的有:喂养指导93.2%、提供新法接生100.0%、提供预防接种服务100.0%、健康教育宣传91.8%以及开展急性传染病的疫情监测93.2%。其他所调查的预防保健服务项目开展的比例均在50.0%以下,情况并不乐观。5.对所调查的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工作开展比例在50%上下的四个项目:是否进行妇科病普查、是否开展艾滋病的疫情管理和监测、是否开展灭鼠工作以及是否协助上级卫生机构开展卫生服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防保收入与是否进行儿童体检、是否提供健康咨询以及是否开展灭鼠工作存在限制性差异。6.样本县乡镇卫生院上报的主要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发病总数为3042人,死亡总数为29人,其中排名前五位的是:痢疾、肝炎、伤寒、食物中毒及乙脑。建议:1.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卫生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组织领导作用的发挥。各级政府按照分级管理、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并明确要求政府其他部门承担职责和积极配合。2.建议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政府与卫生行政部门双重管理体制,并组建相对独立的防保组织,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局卫生规划、业务指导、卫生监督和技术人员调配,以及预防保健经费的调控。3.乡镇卫生院要占领社区医疗市场,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模式,成为本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服务是农村卫生机构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也是适应新时期农民卫生需求、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需要。4.贵州省公共卫生最突出的问题是地方病与传染病的控制,所以预防保健的优先项目应该是针对地方病与传染病的控制开展工作。根据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改变不卫生的生活方式。5.乡镇卫生院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稳定农村卫生队伍,并提高农村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建议各省市卫生厅局在3-5年内分期分批对50岁以下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培训工作可委托医科院校和县级医院开展。6.乡镇卫生院要根据人口、交通、经济状况、服务半径等因素,本着有利于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并实施农村地区区域卫生规划。
潘新花[2]2003年在《农村预防保健服务模式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预防保健工作由于其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并取得了显着成绩。我国80%以上人口在农村,农村预防保健工作是整个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是保障农民健康的基础。一直以来,农村预防保健职能由县乡村叁级预防保健网络完成,其中绝大部分由乡镇卫生院承担,而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基本上是医防合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传统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已不能适应农村要求。如何创立一种既适应当前农村新情况、新形势、满足农村预防保健需求,又充分体现预防保健社会效益的模式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一是通过文献研究,归纳总结了国内目前农村预防保健的几种模式:医防合一,医防分设,依院设所、相对独立,县乡垂直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并对传统模式即医防合一模式进行分析,认为存在着下列弊端:一、筹资机制不健全,政府投入随意性大,缺乏硬性约束;二、重治轻防现象严重;叁、网络破损,工作难以开展;四、队伍素质低,不能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加的卫生服务需求;五、疫情报告监测体系落后。同时分析了国外预防保健服务模式,认为有下列特点:一、筹资渠道多样化;二、提供服务的主体多元化;叁、重视人力资源整合;四、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二是对本地采用“依院设所、相农村预防保健服务模式探讨 中文摘要对独立”模式的两个试点县进行调查,并与本地另两个仍沿袭传统模式的县作比较,从运行机制、经费投入、人员配置、队伍建设、工作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试点县的运行机制、人员配置、工作质量等方面优于传统模式县,比较适合本地实际情况。而在防保队伍建设方面,传统模式和试点模式县均存在学历偏低、年龄偏人、队伍老化及进修培训机会少等问题。同时也发现:试点县在筹资机制方面尚不够健全。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方法,与预防保健的工作性质不相符合;财政投入严重不足,防保组处于负债运行,在当前形势下难以继续维持。 讨论部分对试点模式和传统模式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筹资机制。同时提出了建议,认为:选择模式应遵循适用有效、低成本和因地制宜原则:应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借鉴国外预防保健先进经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预防保健服务模式;建立引进、提高、合理分流的人力资源建设模式;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预防保健丁作有法律保证。 结论部分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定项补助、统分结合、相对独立”的农村预防保健服务模式;经济较好地区,建立独立的乡镇卫生管理所,实行医防分设的农村预防保健服务模式;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开展的地区,建立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负责的农村预防保健服务模式;乡镇卫生院改制的地区,实行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农村预防保健服务模式。
潘新花[3]2003年在《农村预防保健服务模式的探讨》文中认为农村预防保健服务模式的设计与管理对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 ,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现在都将预防保健服务放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本文拟对近年来兴起的几种预防保健服务模式的对比分析 ,以期对各地农村预防保健服务模式选择时有所裨益。1
章月影[4]2005年在《我国现阶段农村预防接种服务模式研究》文中认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预防接种是最经济、有效、方便的预防儿童传染性疾病的公共卫生措施之一。我国预防接种工作在计划经济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功,疫苗针对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但是,近年来计划免疫工作有所滑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免疫接种率下降幅度很大。究其原因,是现行农村预防接种服务模式走入了困境。针对当前中国农村的实际,为实现公平、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目标,建立一种新型预防接种服务模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 本文试以我国农村预防接种传统服务模式的现行问题为切入点,主要采用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服务公平性和可得性、效率、服务质量、公众需求、人员素质、叁级预防保健网络等方面剖析了我国农村预防接种传统服务模式现行问题的背景和深层次原因,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农村预防接种服务模式应遵循的原则,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建立了在我国农村预防接种服务领域引入“政府主导,公共职能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型预防接种服务模式,同时对其作用、实际应用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我国农村预防接种服务模式的路径选择。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农村预防接种服务模式的研究,深入分析预防接种服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新的实践模式,进而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不断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黄伟[5]2008年在《农村叁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预防保健功能激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提出,使得我国农村地区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契机。本研究依托张亮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建立健全新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政策研究”,旨在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预防保健服务能力不足的现状,寻求预防保健网络失活的根源机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同时借助对国内外基层防保工作服务经验的相关理论,从政府、机构、需方叁个角度探讨促进农村叁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路实现完整预防保健功能的途径,并为农村叁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中防保功能的激活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基于本研究的目的及研究的设计路线,本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通过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以及典型案例分析法对农村地区预防保健服务开展的问题、根源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其中文献研究主要是对国内外公共卫生及预防保健服务的开展情况以及相应的经验做出回顾与总结,并结合相关理论探讨预防保健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对策;专家咨询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对相应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以验证研究初期的假设及获取关于基层卫生建设的相关数据及政策信息;典型案例分析法则采取了东中西的抽样方式,选取了浙江省绍兴县、河南省息县、甘肃省临洮县叁地,通过对其辖区内的预防保健服务开展情况的调研,发现农村防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验证研究初期的假设。结果:通过文献研究及相关的典型案例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果:从农村预防保健服务存在的问题来看,农村防保工作存在政府、提供者、需方的叁方脱节。具体表现为政府投入不足监管不力;提供者重医轻防,服务开展流于形式;需方认知偏移,出现认知上移与下移现象。从问题的根源机制来看,则包括以下几点:(1)从总体来看,经济体制变化造成了服务体系难以与现实需求相融合。(2)政府重视经济建设而未能履行公共职能导致投入下降与监管缺失。(3)机构间的恶性竞争、从业人员管理机制的陈旧、服务机构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以及服务方式的问题制约了农村地区预防保健服务的开展。(4)复杂的需方因素导致了农村预防保健服务难以得到普遍支持从而开展效率低下。结论:研究发现,农村叁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防保功能的激活,必须从政府,提供方及需方叁方同时着手进行改善。以改善政府为前提,改善服务体系为手段,改善需方因素为辅助,逐步实现农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激活。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基于政府的公共职能划分中央地方财政拨付比例。同时,在监管上寻求合理的第叁方,立法赋予权力,加强对农村地区预防保健工作的监管力度。(2)预防保健网络合理化,促进良性竞争、功能互补、医防互动。确保分工明晰化及人员管理合理化,改善激励机制,提高防保工作地位。(3)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和提高预防保健服务质量来提升居民对预防保健的正面认识。将预防保健与优惠政策挂钩,吸引居民接受预防保健服务。(4)设立信息通道,建立信息管理科室,收集数据并汇总分析,为上级政府制定区域防保政策提供政策依据。机构垂直管理,直接对上级政府负责。(5)依据乡村两级特点、地方经济特点及需方认知特点等设置乡村预防保健服务的提供框架,明确在不同地区,乡村两级由哪一级来提供哪种服务。
程广德[6]2002年在《浅议农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再构》文中认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农村行政区划调整、税费改革展开、医疗卫生机构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和卫生补偿政策调整 ,现行农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外部条件和支持系统发生了重要变化 ,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进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再构不可回避地摆在面前。该文对再构原则、主要模式及其选择、服务体系保障及政策支持进行简要阐述。
潘新花, 柴伊玲, 郭永松, 杨云贵, 张国伟[7]2006年在《农村预防保健服务模式研究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农村预防保健工作一直存在着政府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为此,各地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建立了医防分设、依院设所、县乡垂直管理等不同模式。根据中央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精神,有必要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农村的预防保健服务模式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
陆慧[8]2006年在《南通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与改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 研究对南通市农村卫生改革情况及其效果进行综合系统的调查分析与评价,探索改革、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农村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的策略与途径,从而为政府转变职能,制定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的政策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对南通市如皋、通州、如东叁样本市(县)县级及以下基层卫生机构、基层卫生工作者、农村居民等研究对象,采用理论文献研究、定量与定性调查相结合等的调查和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南通市通过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以政府办独立卫生所或政府向民营乡镇医院购买防保服务的形式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以多元化的投资建立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等政策措施,重新构建了南通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研究发现改革具有优势和经验。乡镇卫生院(医院)总体上经营状况在好转,独立卫生所在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卫生管理方面的工作优于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形式。同时研究发现改革存在不足和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例如,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不足,公共卫生资源缺乏严重制约农村卫生服务提供。防保科仍保留在乡镇卫生院的模式,能够更多地共享卫生院的资源,可能更有利于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未形成,影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正常运行。农村居民对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工作基本满意,但对新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六位一体”的服务内容了解不多。 研究结论 在新形势下改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政策选择应当倾向于强化政府健康责任的体现、优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农村公共卫生产品提供等几方面,以切实维护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和卫生服务的利用。
程广德[9]2002年在《浅议农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再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是保障农民健康的基础。现行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尽管为保护广大农民健康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其外部条件和支持系统发生了重要变化 ,难以系统有效地履行其保障农民健康
胡军[10]2006年在《山东省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况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等问题日益突出。中国有约80%的农村人口,农村居民的健康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关系到城乡协调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大事。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叁级卫生服务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指出:2010年应当实现全体人口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目标,保证所有人都能获得初级卫生保健,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是保障广大农民健康,保护农业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努力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已不仅仅是关心和解决农民的健康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具有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功能的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农村卫生建设的主要任务。我国的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曾经成功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健康保障问题,曾经为保护广大农民健康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一些在旧中国长期肆虐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儿童普遍进行了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工作得到了加强,农民的人均期望寿命得到了提高。但随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的初步转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和财税体制的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外部条件和支持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发展的障碍是什么,体系的运行状况如何,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对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虽然已经有些关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研究,但主要是些简单描述,缺乏系统研究,借助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公共卫生政策软课题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 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 王璟.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2]. 农村预防保健服务模式探讨[D]. 潘新花. 浙江大学. 2003
[3]. 农村预防保健服务模式的探讨[J]. 潘新花.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3
[4]. 我国现阶段农村预防接种服务模式研究[D]. 章月影. 同济大学. 2005
[5]. 农村叁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预防保健功能激活策略研究[D]. 黄伟.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6]. 浅议农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再构[J]. 程广德.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7]. 农村预防保健服务模式研究概述[C]. 潘新花, 柴伊玲, 郭永松, 杨云贵, 张国伟.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 2006
[8]. 南通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与改善研究[D]. 陆慧. 南京医科大学. 2006
[9]. 浅议农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再构[J]. 程广德.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2
[10]. 山东省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况与发展研究[D]. 胡军. 山东大学. 2006
标签: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论文; 乡镇卫生院论文; 公共卫生论文; 农村论文; 预防接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