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北湖第二小学
摘要:强化民族传统文化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管理间的有机融合是当下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这是时代发展留给教育的命题。作为小学而言,实现传统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要通过一系列切实的综合措施,在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引进和注入传统文化元素,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教材和课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使传统文化逐步成为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增强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紧密围绕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这一主题,重点阐述和探讨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现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策略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而对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传承”,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高屋建瓴地提出的庄严口号,通过对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切实传承,最终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对于青少年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是实现国家与民族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样的时代具体语境下,各类小学要切实强化传统文化在学校教学与管理体系中的应用,积极将传统文化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有机结合,这是学校具体践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客观需要。就我国小学的实际教学工作而言,强化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是一个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的全新命题,相关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善,这需要各个相关教育主体的共同努力,而本文认为当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1、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要切实将传统文化元素嵌入到学校的整体环境中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
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实际上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命题,因此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从多个领域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地将传统文化元素嵌入到校园文化的各个环节中。只有将传统文化因素积极纳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环境中去,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发挥出其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层面潜移默化的有益影响。因此就实际教学管理工作而言,我们要通过综合措施将传统文化因素全面纳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去,可以开设传统文化相关的专题教育课程,使学生较为系统而深入地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将传统文化纳入到学校环境中去,如在教室、走廊等位置张贴具有传统文化因素的图画、名言警句等,重点围绕自强、勤奋以及团结、卫生等主题,如“泰山不让其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书是小船,载我去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爱护环境,从捡起地上一块小小的纸片开始!”、“铅笔不是小手枪,直尺不是小飞镖。”等内容,通俗易懂,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从生活细节处强化对于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2、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要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立足实际,充分挖掘当地有益资源,同时切实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实现有机结合,这是当下学校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是当前时代语境下学校的重要命题,而在这个系统推进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在“因地制宜”原则下的地方多样性,在良好践行国家统一教学标准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充分挖掘和梳理当地的民族资源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命题,值得相关教育主体高度重视。
如当地的传统体育项目、民族舞蹈以及地方性寓言故事、传奇人物、先进事迹等都可以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挖掘的资源。如四川地区有大量的关于诗仙李白的文化遗迹,李白一生的不少诗歌都是在巴蜀一带创作的,因此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就可以就地取材地将李白诗仙文化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来,通过参观太白祠、太白书屋等文化遗迹切身感受一代文豪李白的独特风采,使学生感受和认知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我国西南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有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特色资源,这些都可以在挖掘和梳理基础上进入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系中,如少数民族精妙绝伦的传统服饰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涵和价值诉求,而地方民间传说中体现着先辈们坚韧奋斗的高贵品质,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可以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挖掘的素材。另外,将传统文化与学校的具体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是值得借鉴的途径,如学校音乐课堂可以让学生学唱一些诸如《明月几时有》等传统文化元素浓厚的歌曲,而美术学科的教学也可以纳入传统文化因素,如让学生依据古诗描绘的意境创作相应的图画,其他各个学科都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3、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要以“因时制宜”为原则,充分把握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传统文化教育,助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一个具有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我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在时间上前后基本相连,而这些传统节日也同样是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用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因此在做到“因地制宜”的同时也要在“因时制宜”的原则下积极进行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使学生切实地感受传统文化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而这个命题需要教师立足一系列文化节日本身,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生活,保证教育活动的高效性和丰富性。如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节日,让学生明了端午节的来龙去脉,明晰端午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屈原为了国家的发展而不惜个人生命的高风亮节事迹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诸如校园广播、黑板报以及国旗下演讲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积极营造节日氛围,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学习以及向长辈问询等多种途径强化对于传统节日的了解。在端午节这样的时间节点上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更富有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另外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时间节点都可以有较为深入的挖掘,这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持续完善。
参考资料:
1、余守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路径探析,《教学与管理》,2016年03期。
2、吕丽莉,奇伟,校园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宋光辉,李静如,丛宁,推进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对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卫生职业教育》,2017年19期。
4、宁国安,孝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18期。
5、张志刚,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以福建省中小学为例,《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