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民
山东省青州市王府卫生院2625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观察组,另20例采取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为临床内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往西医治疗主要是禁食、输液,以抑制胰液分泌,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效果局限,病程延长而增加治疗费用。近年来多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治愈率提高、缩短病程而降低医疗费用,大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可痊愈。中药以清热利胆、燥湿止吐和理气止痛为主,本院给予40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其中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男15例,女5例,年龄22~55岁,平均40岁,酒精因素者9例,感染8例,梗阻2例,其他1例。急性水肿型19例、出血坏死型1例。另20例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2~58岁,平均40.5岁,感染8例,酒精因素5例,梗阻5例,其他2例。急性水肿型18例、出血坏死型2例。两组从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主诉上腹部持续疼痛、恶心、呕吐、低热,按压患者腹部中上有压痛、肌紧张;血常规检查结果血白细胞和尿淀粉酶升高,尿检结果淀粉酶升高;B超检查胰腺增大。
1.3方法
1.3.1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①采用禁食、持续胃肠降压;②抑制胃酸分泌,以保护胃粘膜及减少胰腺分泌;③改善胰腺微循环;④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⑤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具有抑制胰液和胰酶合成和分泌;⑥营养支持;⑦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⑧保护重要器官及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⑨对症治疗。
1.3.2观察组采用中西药联合疗法,即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胰汤治疗,药用:柴胡15g,大黄(后下)15g,黄芩、赤芍、木香、枳实、厚朴、芒硝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鼻饲管注入。同时使用生大黄15g,芒硝5g浸泡取液200mL低压灌肠,每天2次,待能自行排便每天2次以上(注意避免腹泻)后逐渐减少至停用。
1.4疗效评定标准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6周观察症状、体征,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辅助检查无阳性体征。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体征无明显改善。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n(%)]
2.1.2观察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急性胰腺炎中以急性水肿型多见,是由于多种病因刺激胰腺组织分泌消化酶原,在胰腺内被激活,进而作用于胰腺自身组织,引起胰腺急性化学性炎症。炎症发生时机体血液中白细胞显著升高,病情迅速加重而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严重者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历来,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在胰腺炎治疗方面经历了从辅助治疗到主要治疗方法的过程],随着对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认识加深,以及临床实践都证实了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该病具有满意疗效,可有效防止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发展成为重症胰腺炎,改善器官功能早期紊乱,达到预防与治疗的双重效果。本研究在西医内科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灌肠,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通腑、行气活血的功效。生大黄可有效抑制胰腺分泌胰激肽释放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弹性蛋白酶,同时对胃液及肠液的分泌也有部分抑制作用,加速了肠功能的恢复。灌汤疗法可避免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加重,减轻患者痛苦。
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关键是早期诊断、采用全胰腺休息疗法、防治多功能器官功能障碍、后期预防感染的发生。西医治疗多对症治疗,且单纯禁食及输液治疗作用有限,结合中药治疗,大多数患者可治愈而无须转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时间缩短降低了医疗费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7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研究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张肇达,严律南,刘继宝.急性胰腺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