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屈曲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屈曲,系数,弯矩,临界,荷载,构件,钢梁。
屈曲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曹舒[1](2019)在《复合荷载作用简支钢梁弯扭屈曲的等效弯矩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等效弯矩系数实用算式的计算精度和应用范围,本文总结了复合荷载作用下钢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研究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并对钢梁弯扭屈曲总势能方程进行严格的变分推导,得到了平衡微分方程组中的横向集中荷载作用项。研究了采用Rayleigh-Ritz法及Galerkin法对理论推导的影响,并指出两者在应用过程中并无本质区别,使用两种近似法求解总势能方程时,扭转位移函数与侧移函数的联立将提高两种方法的计算公式的精度。基于已有的临界弯矩一般理论的背景,等效弯矩系数取值是影响临界弯矩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基于钢梁弯扭屈曲等效弯矩系数C_b与参数ζ_y的计算理论,引入考虑几何影响因素的扭转刚度系数K。通过对等效弯矩系数C_b中包含的单一荷载作用下的C_1的数值或表达式进行合理选取,提出了4种常见工况的等效弯矩系数C_b的实用算式及其使用范围。结合有限元计算,在端弯矩比例为-1≤ψ≤1的范围内对比了C_b实用算式与现有文献中的“4M”C_b算式,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C_b实用算式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当-1≤ψ≤1时C_b算式在其适用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C_b算式可得到较为精确的临界弯矩。(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刘占科,曹舒,文天星,周绪红[2](2019)在《复合荷载作用钢梁弯扭屈曲的等效弯矩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等效弯矩系数实用算式的计算精度和拓展等效弯矩系数实用算式的应用范围,总结了复合荷载作用下钢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研究现状和特点,在临界弯矩理论背景下,等效弯矩系数取值是影响临界弯矩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基于钢梁弯扭屈曲等效弯矩系数的计算理论,通过选取合理的单一荷载作用下临界弯矩中系数C1的数值或表达式,提出了4种常见工况的等效弯矩系数C_b的实用算式及其使用范围。在端弯矩比例为-1≤ψ≤1的范围内,对比了文中C_b实用算式与现有文献中的"4M"C_b算式,验证了文中C_b实用算式的正确性并提出了C_b算式的选用准则。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C_b算式选用准则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当-1≤ψ≤1时C_b算式在其适用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C_b算式及其选用准则可得到精确的临界弯矩。(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潘峰,陈文翰,初金良,王谦,张辰[3](2019)在《大规格角钢轴压杆局部屈曲稳定强度折减系数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格角钢的等效宽厚比较大,轴压构件边缘有可能会发生局部失稳而丧失承载力,国内外规范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强度折减系数对设计强度进行适当的折减,从而防止发生构件的局部屈曲。为此,对铁塔设计规范(包括DL/T5154、ASCE74-2009、AISC、BS8100、EN50341及CSA)中关于稳定强度折减系数的计算原理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到了一套适应我国规范的大规格角钢稳定强度折减系数的计算方法;同时,根据国内外规范对大规格角钢稳定强度折减系数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国外规范稳定强度折减系数的分布特点,且与我国规范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大规格角钢稳定强度折减系数的取值要点,并可作为输电铁塔构件设计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19年01期)
王杜欣,刘占科[4](2018)在《轴压构件屈曲临界载荷放大系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一般条件下轴压构件屈曲临界载荷的计算理论,首先对轴心受压构件发生屈曲时的总势能方程进行了推导,然后采用Rayleigh--Ritz法并基于势能驻值原理得到了4种不同端部约束条件下轴压构件的屈曲临界载荷,对比欧拉临界载荷,给出了临界载荷放大系数的计算式,全面考虑了构件长细比、压缩变形、剪切变形以及截面形状系数对临界载荷的影响,推导的计算式可用于较小长细比轴压构件发生屈曲时临界载荷的计算.圆截面和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轴压构件屈曲临界载荷的分析表明构件长细比是影响放大系数的主导因素。(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2018年06期)
邵光辉,蒋志刚[5](2018)在《大直径钢顶管施工屈曲分析与稳定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加合理地确定大直径钢顶管施工的允许顶力,通过建立均质土中大直径钢顶管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计算在轴向压力作用下钢顶管的临界屈曲应力,从顶管几何参数、管周土体变形参数、埋深叁方面分析了大直径钢顶管轴向稳定系数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细比和径厚比是大直径钢顶管轴向屈曲的主要敏感因素。轴向稳定系数随钢顶管长细比和径厚比增加而减小。顶管屈曲模态以局部屈曲为主,顶管轴向稳定性对埋深变化不敏感。讨论并提出了大直径钢顶管轴向稳定系数的经验公式,通过实际工程算例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为大直径钢顶管施工顶力的确定与控制提供合理依据。(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02期)
成凯,赵二飞,周振平,孙武和[6](2015)在《交叉式桁架臂弦杆单肢屈曲长度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针对起重机一种常用的交叉式桁架结构提出了一个简化的屈曲分析模型。考虑腹杆对弦杆的限制作用,利用梁柱理论,建立简化的力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求解弦杆的屈曲载荷。通过和实际结构有限元分析得到的屈曲载荷的比较,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然后对2组腹杆的影响程度分别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起主要作用和次要作用的腹杆。忽略起次要作用的腹杆,重新推导力学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现了一种简单的确定弦杆长度系数的方法,极大的方便了工程实际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5年06期)
陈绍蕃[7](2014)在《压弯构件弯扭屈曲稳定系数φ_b的简化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受弯构件整体稳定计算比较复杂,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除给出了正规稳定系数φb的计算公式外,还给出了此系数的近似计算公式,后者主要用于压弯构件弯扭屈曲的计算。新修订的《钢结构设计规范》(送审稿)对梁的整体稳定计算做出较大修改,但计算依然较为复杂,仍然需要新的简化公式与之配合。经过分析和比较,推荐了工形截面和T形截面构件受弯屈曲时稳定系数φb的简化公式。为了适用于压弯构件,推演公式时紧密结合这类构件的具体情况:工形截面着眼于框架柱,T形截面着眼于承受节间荷载的桁架受压弦杆。推荐的公式具有较好的精确度,但不宜广泛用于一般受弯构件。(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4年21期)
李建勤,高向宇[8](2014)在《混凝土框架-防屈曲支撑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规范没有对混凝土框架-防屈曲支撑结构的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给出建议,故考虑填充墙的非线性,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了48个工况条件下的混凝土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在不同设防目标下周期折减系数的变化规律和取值问题.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的周期折减系数取值与抗震设防目标位移有关,在相同的目标位移下,结构体系对周期折减系数的影响不大.最后,对框架-防屈曲支撑结构体系的周期折减系数取值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毛玉坤,曲哲[9](2014)在《防屈曲支撑的超强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各国规范中关于防屈曲支撑连接节点的抗震设计条文,对与防屈曲支撑承载力超强相关的参数包括应变硬化系数和压拉不等强系数作了研究,指出美国提出了这两种系数,但并未给出具体的取值,我国的相关规定与美国类似,日本没有区别应变硬化系数和压拉不等强系数,而是以一个综合的调整系数加以考虑。(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4年13期)
李靓[10](2013)在《基于屈曲理论的交替支撑塔架计算长度系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替支撑塔架是输电塔、起吊设备等常用的结构形式。对于塔架结构设计,我国的钢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是计算长度设计法。本文从计算长度的基本概念着手,由浅入深总结了叁种具有代表性的计算长度分析方法,并通过对各种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适用于输电塔、起吊设备等结构计算长度确定方法,以避免结构由于计算长度系数选取不当而产生不安全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期刊2013年10期)
屈曲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等效弯矩系数实用算式的计算精度和拓展等效弯矩系数实用算式的应用范围,总结了复合荷载作用下钢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研究现状和特点,在临界弯矩理论背景下,等效弯矩系数取值是影响临界弯矩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基于钢梁弯扭屈曲等效弯矩系数的计算理论,通过选取合理的单一荷载作用下临界弯矩中系数C1的数值或表达式,提出了4种常见工况的等效弯矩系数C_b的实用算式及其使用范围。在端弯矩比例为-1≤ψ≤1的范围内,对比了文中C_b实用算式与现有文献中的"4M"C_b算式,验证了文中C_b实用算式的正确性并提出了C_b算式的选用准则。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C_b算式选用准则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当-1≤ψ≤1时C_b算式在其适用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C_b算式及其选用准则可得到精确的临界弯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屈曲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曹舒.复合荷载作用简支钢梁弯扭屈曲的等效弯矩系数[D].兰州大学.2019
[2].刘占科,曹舒,文天星,周绪红.复合荷载作用钢梁弯扭屈曲的等效弯矩系数[J].建筑结构学报.2019
[3].潘峰,陈文翰,初金良,王谦,张辰.大规格角钢轴压杆局部屈曲稳定强度折减系数对比[J].广东电力.2019
[4].王杜欣,刘占科.轴压构件屈曲临界载荷放大系数的研究[J].力学与实践.2018
[5].邵光辉,蒋志刚.大直径钢顶管施工屈曲分析与稳定系数研究[J].给水排水.2018
[6].成凯,赵二飞,周振平,孙武和.交叉式桁架臂弦杆单肢屈曲长度系数研究[J].工程力学.2015
[7].陈绍蕃.压弯构件弯扭屈曲稳定系数φ_b的简化计算[J].建筑结构.2014
[8].李建勤,高向宇.混凝土框架-防屈曲支撑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
[9].毛玉坤,曲哲.防屈曲支撑的超强系数[J].山西建筑.2014
[10].李靓.基于屈曲理论的交替支撑塔架计算长度系数的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