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牛线粒体D-loop区,ND5基因和Cyt b基因多态性研究

中国黄牛线粒体D-loop区,ND5基因和Cyt b基因多态性研究

闫娟[1]2007年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铅毒性的关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铅中毒目前仍是公共卫生学方面的难题之一。接铅会引起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在相同的接触水平下,不同的个体对铅毒性的易感性不尽相同,提示可能是个体在遗传学角度上的差异所致。维生素D受体(VDR)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细胞中,其在体内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介导维生素D在体内钙、磷的吸收代谢。因铅和钙在体内的代谢非常相似且相互影响,理论上推测VDR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机体铅的负荷和毒性。此次研究目的在于探讨VDR基因型与铅毒性的关系,并对引起效应指标发生变化的血铅水平的参考剂量做进一步探讨,以便为铅中毒从分子水平进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整群抽取成都市郊区某炼铁厂接铅1年以上的作业人员,排除了在铅作业前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肿瘤和严重精神疾患者,共112人(均为男性)纳入此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接铅工人的一般情况、自觉症状及内科情况进行调查,并收集接铅工人血样和尿样各112份,并检测血铅、尿铅、尿ALA、血红蛋白和血清钙水平,所采血样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进行VDR基因型分析,根据基因型结果将接铅工人进行分组,研究VDR基因多态性与铅毒性的相关关系。结果:1.VDR基因型分析:研究的112名接铅工人中,99人(88.4%)为VDR-bb型,10人(8.9%)为VDR-Bb型,3人(2.7%)为VDR-BB型。等位基因VDR-b的频率为0.929,VDR-B的频率为0.071。2.接铅工人自觉症状分析:接铅工人出现乏力、四肢酸痛、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自觉症状较明显,VDR-bb基因型与VDR -BB/Bb基因型工人的自觉症状发生率顺次基本相同。3.两基因型组工人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和体质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两基因型组工人血铅与收缩压的剂量-反应关系时发现:VDR-BB/Bb基因型工人收缩压的基准剂量(BMDL)小于VDR-bb基因型工人的BMDL。4.两基因型组接铅工人血铅、尿铅、尿ALA的差异:VDR-Bb/BB基因型工人的血铅值高于VDR-bb基因型工人(P<0.05)。但两组的尿铅和尿ALA差别未见统计学意义。但VDR-Bb/BB基因型工人血铅-尿铅、血铅-尿ALA的关联度均高于VDR-bb基因型工人。5.VDR基因多态性与血铅关系的meta分析结果也显示VDR-Bb/BB型者的血铅值高于VDR-bb基因型者的血铅值(P<0.05)。6.VDR-Bb/BB基因型工人的血清钙水平低于VDR-bb型工人的血清钙水平(P<0.05)。7.VDR-bb基因型与VDR-Bb/BB基因型接铅工人的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两基因型组的血铅-血红蛋白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发现,VDR-BB/Bb基因型工人血红蛋白的BMDL小于VDR-bb基因型工人的BMDL。结论:1.VDR基因型分析结果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且和国内有关研究频率类似,但不同民族和地域间的差异较大。2.VDR-B等位基因可能是影响铅易感性的因素之一,但也有可能是VDR中多个位点的多态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对多基因、多位点的多态性方面进行较全面的研究。3.血铅与血清钙、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且VDR-Bb/BB基因型工人的血铅-血清钙,血铅-血红蛋白的相关系数和BMDL均低于VDR-bb基因型工人,提示具有VDR-B等位基因的个体比VDR-bb型个体对铅较易感。4.基准剂量研究发现,能致使铅对机体产生损伤的参考剂量水平均低于法定接触限值,若从基因水平进行分组发现,VDR-BB/Bb基因型个体的基准剂量更低,此结果指示在制定接触限值时可以从分子水平考虑。

洪坤月[2]2007年在《鸡PRL、PRLR、FSHβ和ESRα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早期产蛋性能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动物垂体前叶分泌的催乳素(prolactin,PRL)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在家禽中PRL主要影响就巢性,进而影响到产蛋性能等繁殖性状。催乳素要行使功能,必须与它的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相结合,通过受体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基因的表达,PRL基因和催乳素受体基因的突变或敲除都会引起动物的繁殖障碍;促卵泡激素(Follical Stimulate Hormone,FSH)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糖蛋白类促性腺激素,是由a和β亚基所组成的。在同一物种中,其a亚基hCG、LH、TSH为共有,而β亚基是特异的,决定其生物学功能,二者结合时在下丘脑-垂体-性腺生殖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 or ER)是一种与特异激素应答DNA元件相结合的激活转录因子,有ESRa、ESR13两种亚型,ESRa为维持正常繁殖所必需,而ESRβ为维持正常效率的排卵所必需,它们对雌性繁殖周期中卵泡的生长发育发挥作用。本研究就以鸡的繁殖相关基因(PRL、PRLR、FSHβ和ESRa)为候选基因,运用PCR-RFLP和PCR-SSCP法检测基因变异,并分析其变异与鸡早期产蛋性能的相关性。1 PRL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产蛋性状关系经检测发现,PRL基因调控区-378~-355bp处(GenBank accession no.AB011438)的PRLpro位点存在24bp插入/缺失突变,即5’-GACAAGAAGAGACAAGACAAGGAA-3’,而且在太湖鸡中还发现了一个新的SNP位点(A-269G)。本研究的绿壳蛋鸡80%为缺失型(AA型),没有发现插入纯合子,太湖鸡只发现一个插入纯合子BB型。PRL基因内含子2区有两个HaeⅢ酶切位点(4198bp和4169bp),4198bp处可全部切开,4169bp处部分切开,共产生3种基因型,并且还发现部分个体有插入片段。与产蛋关系分析表明,绿壳蛋鸡PRL基因调控区的AA型和AB型开产日龄呈显着相关(P<0.05、),而且内含子2区36周产蛋量的AA型显着高于AB型(P<0.05),二者的开产日龄差异也达显着水平。而太湖鸡PRL基因两个位点的虽都没达到显着水平(P>0.05),但开产50%后20周产蛋量各基因型间差异都在5个蛋以上。可见催乳素在母鸡产蛋早期对产蛋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作为基因标记研究的重点对象,进行进一步研究。在PRLR基因的外显子3和6分别发现单核苷酸变异。PRLR3位点(外显子3)的A9026G(GenBank accession no.AY237377)突变发生在PRLR cDNA的5'-UTR区域,不改变PRLR蛋白氨基酸序列;在PRLR6位点(外显子6)的G14820A(GenBank accession no.AY237376)是一个同义突变。经研究发现PRLR基因对早期平均蛋重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其他产蛋性能(开产日龄、蛋型指数、早期产蛋量)影响均不显着(P>0.05)。2 FSHβ基因多态性与产蛋性状关系FSHβ基因5’调控区和外显子3经PCR-SSCP检测发现,两个鸡群在FSHβpro位点都有多态,太湖鸡发现6处碱基差异,分别是:G-494A,T-470A,A-464G,-450插入碱基A,A-405G,A-361G;而绿壳蛋鸡在该位点有3处突变,分别是A-464G,-450插入碱基A,A-405G,有3种基因型。在FSHβexon3位点,太湖鸡没有多态,绿壳蛋鸡有3种基因型,对其进行SNPs分析,测序发现一处碱基突变,即A2447G(GenBank accession no.AF467082),但这个突变发生在FSHβcDNA的3'非编码区,不参与FSHβ蛋白氨基酸编码。与产蛋性状关系分析发现,绿壳蛋鸡FSHβpro位点AA型和AB型36周平均产蛋量差异显着(P<0.05),外显子3的AA型和AB型开产日龄呈显着相关(P<0.05);太湖鸡在调控区的BB型开产50%后20周平均产蛋量比AA型和AB型高出6个蛋。FSHβ基因调控区可以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3 ESRa基因多态性与产蛋性状关系ESRa基因5'侧翼调控区和内含子1区经PCR-SSCP检测,发现绿壳蛋鸡5例翼调控区有两种基因型,两等位基因C的频率为0.86,D的频率为0.14。测序发现CD型中存在4处碱基突变,分别是:A-34G,T-76C,T-79C,C-102T。这4处SNPs均发生在ESRa基因cDNA的5'侧翼非编码区,不参与氨基酸编码;而太湖鸡在该位点只有一种纯合基因型。另外,绿壳蛋鸡ESRa基因内含子1区发现3处SNPs,分别是:T122C,A155G,C169T。对于绿壳蛋鸡多态与产蛋性能关系分析表明,ESRa5'侧翼调控区基因的CC型和CD型36周平均产蛋量差异显着(P<0.05)。4基因间的交互作用分析基因间交互作用分析时发现,太湖鸡催乳素受体基因外显子3和外显子6有极显着的交互作用(p<0.01),产蛋量较高的合并基因型CCFF可以作为太湖鸡选育的参考;对于绿壳蛋鸡4个基因6个位点的交互作用分析表明,FSHβ的pro和exon3位点极显着相关(p<0.01),但二者对36周产蛋性能影响也不显着(p>0.05)。推测是因为有些突变会使产蛋性能下降,而有些又会促进产蛋性能的提高,所以必须利用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尽可能多的检测出影响鸡产蛋性能的基因位点和突变,为育种提供更为完整和准确的理论依据。

孙旭冬[3]2016年在《武威地区人群IL-1B、TNF-A及IL-8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发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而且与胃癌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Hp在人群中的感染除与经济、文化、医疗水平等有关外,机体的遗传基因多态性与Hp感染也存在相关性。甘肃省武威市曾是丝绸之路上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镇。武威地区是胃癌的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高,可能是当地胃癌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在分析IL-1B、TNF-A、IL-8基因多态性与Hp易感性的基础上,对武威市汉族人群中的IL-1B、TNF-A、IL-8基因多态性与Hp易感性进行了研究。以期探索该地区宿主基因背景与Hp易感性的潜在关联性,为该地区胃癌的防治策略提供新的线索。方法:(1)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和CNKI在2016年1月前发表的所有关于IL-1B、TNF-A、IL-8基因多态性与Hp感染的相关文献,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使用STATA 13.1软件来计算合并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使用逐个排除单项研究的方法做敏感性分析,并基于Hp感染检测方法、研究设计方法和种族的差别进行亚组分析。使用Begg秩相关检验和Egger回归检验来检测出版偏倚,用卡方检验检测纳入每项研究的哈迪-温伯格平衡。(2)对来自武威农村地区的662名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使用14C呼气试验法检测受试者的Hp感染状况,抽取受试者5 ml抗凝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通过MassARRAY平台依靠时间飞行质谱法检测受试者的IL-1B(-31C>T、-511C>T、-1473G>C)、TNF-A(-308G>A、-863C>A、-1031T>C)、IL-8(-251T>A)基因多态性。使用卡方检验计算待测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Hp易感性的关联性。结果:(1)meta分析:il-1b-31c>t多态性位点与hp感染风险升高相关(tt+ctvs.cc,or=1.04,95%ci=0.91–1.18;ttvs.ct+cc,or=1.10,95%ci=1.00–1.20;ttvs.cc,or=1.16,95%ci=1.04–1.30;tallelevs.callele,or=1.04,95%ci=0.96–1.13)。il-1b-31c>t在elisa亚组中与hp感染风险呈正相关;在对照来源基于人群(population-based,pb)的亚组中与hp感染风险正相关;在亚洲人群亚组中与hp感染正相关。il-1b-511c>t位点同样与hp感染风险正相关(tt+ctvs.cc,or=1.10,95%ci=0.98–1.23;ttvs.ct+cc,or=1.06,95%ci=0.97–1.16;ttvs.cc,or=1.10,95%ci=0.99–1.22;tallelevs.callele,or=1.06,95%ci=1.00–1.11)。il-1b-511c>t与hp感染在对照来源基于医院(hospital-based,hb)的亚组中显着关联。tnf-a-308g>a位点在隐性和纯合子遗传模型中显着降低hp感染风险(aa+agvs.gg,or=0.91,95%ci=0.81–1.03;aavs.ag+gg,or=0.67,95%ci=0.45–1.00;aavs.gg,or=0.67,95%ci=0.45–0.99;aallelevs.gallele,or=0.90,95%ci=0.81–1.01)。-1031t>c位点也在隐性和纯合子模型中显着降低hp感染风险(cc+ctvs.tt,or=0.98,95%ci=0.82–1.17;ccvs.ct+tt,or=0.62,95%ci=0.46–0.84;ccvs.tt,or=0.62,95%ci=0.46–0.85;callelevs.tallele,or=0.93,95%ci=0.80–1.09)。-863c>a及-857c>t位点与hp感染风险无显着相关性。基于hp检测方法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非elisa亚组中,tnf-a-857c>t及-1031t>c位点与hp感染负相关。基于种族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亚洲人群中tnf-a-1031t>c与hp感染负相关。基于研究设计方法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hb亚组中tnf-a-863c>a显着升高hp感染风险而-1031t>c显着降低其风险。il-8-251t>a位点在纯合子和等位基因遗传模型中升高hp感染的风险(aa+tavs.tt,or=1.12,95%ci=0.94-1.33;aavs.ta+tt,or=1.06,95%ci=0.92-1.22;aavs.tt,or=1.17,95%ci=1.00-1.37;aallelevs.tallele,or=1.07,95%ci=1.00-1.16)。在亚洲人群、非elisa亚组和pb亚组中,il-8-251t>a位点与hp感染风险正相关。(2)所测武威地区受试者的il-1b-31c>t、il-1b-511c>t、il-1b-1473g>c、tnf-a-308g>a、tnf-a-863c>a、tnf-a-1031t>c、il-8-251t>a这7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与hp感染之间均无显着性关联(p>0.05)。结论:(1)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人群中,il-1b-31c>t的基因型tt可能增高hp感染的发病风险;在多种族人群中,il-1b-511c>t的等位基因t可能增高hp感染的发病风险。(2)在多种族人群中,TNF-A-308G>A的基因型AA和-1031T>C的基因型CC可能降低Hp感染的发病风险,-857C>T、-863C>A与Hp感染无关联。(3)在多种族人群中,IL-8-251T>A的等位基因A可能是Hp感染的易感基因。(4)中国武威市汉族人群中IL-1B-31C>T、IL-1B-511C>T、IL-1B-1473G>C TNF-A-308G>A、TNF-A-863C>A、TNF-A-1031T>C、IL-8-251T>A基因多态性与Hp易感性无显着性关联。该结论需要在更大样本和更多种群的研究中进行验证。

郭桐君, 李玉红, 朱凌妍, 王悦, 田慎谦[4]2016年在《CYP3A5* 3和CYP3A4* 18B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CYP3A5*3和CYP3A4*18B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发生肝损伤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75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肝损伤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8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研究对象CYP3A5*3、CYP3A4*18B基因多态性。结果 CYP3A5*3-6986A>G位点AA、AG、GG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频率分别为4.5%、38.9%、56.6%和16.7%、41.1%、42.2%;CYP3A4*18B-20232G>A位点GG、GA、AA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频率分别为42.3%、46.9%、10.8%和58.9%、34.1%、7.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交互作用分析中CYP3A5*3(G)/CYP3A4*18B(G)、CYP3A5*3(G)/CYP3A4*18B(A)分别与CYP3A5*3(A)/CYP3A4*18B(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CYP3A5*3(A)/CYP3A4*18B(A)与CYP3A5*3(A)/CYP3A4*18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2,P=0.964)。结论 CYP3A5*3及CYP3A4*18B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均有关联;CYP3A5*3、CYP3A4*18B两个位点突变可能升高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风险,与均不突变相比,CYP3A5*3单一突变也可能升高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风险。

王晓硕[5]2017年在《CYP3A5/3A4 SNPs对儿童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药动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3个月内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给药剂量、浓度/剂量比的特点,并总结规律;基于儿童肝移植供者-受者CYP3A5*3和CYP3A4*18B基因多态性进一步分析各基因型受者在术后早期他克莫司的用药特征,并分析基因多态性对Tac代谢的影响及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他克莫司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更合理地确定他克莫司的初始剂量提供参考。方法:1、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他克莫司的药动学特点分析:严格按照入选及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儿童肝移植受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第1、3、5、7、14天及1、2、3个月定期监测及记录患者体重、他克莫司的D以及合并用药、肝肾功能指标并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他克莫司C_0。分析受者术后3个月内Tac剂量、血药浓度及C_0/D特点及个体间差异。2、儿童肝移植供者-受者CYP3A5*3(rs776746)SNPs对他克莫司药动学的影响:采用直接测序法测定儿童活体肝移植供受者CYP3A5*3(rs776746)的基因型。分别按照受体、供体、供受体CYP3A5*3基因型分组分别比较不同分组间Tac的用药特征。以C_0/D为因变量,其余生理因素及CYP3A5*3基因多态性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考察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他克莫司C_0/D的影响因素。3、儿童肝移植供者-受者CYP3A4*18B(rs12333983)SNPs对他克莫司药动学的影响:采用直接测序法测定CYP3A4*18B(rs12333983)的基因型。分别按照受体、供体、供受体CYP3A4*18B基因型分组分别比较不同分组间Tac的用药特征。以C_0/D为因变量,其余生理因素及CYP3A4*18B基因多态性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考察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他克莫司C_0/D的影响因素。结果:1、80例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Tac初始剂量为(0.10±0.03)mg.kg~(-1).d~(-1),术后7d内Tac剂量呈渐增趋势,在2m时剂量达到最大值(0.21±0.09)mg.kg~(-1).d~(-1),而3m时Tac剂量略有所下降。术后1个月内,仅有28.75%的受者至术后1个月时能够达到靶浓度范围;术后2个月、3个月时,分别有52.5%、57.5%的儿童受者能够达到目标血药浓度。2、80例儿童肝移植受者中,CYP3A5*1等位基因发生率为31.9%,CYP3A5*3发生率为68.1%。CYP3A5*1*1快代谢型组、CYP3A5*1*3中间代谢型组与CYP3A5*3*3慢代谢型组叁组间D、C_0、C_0/D在肝移植术后3个月内各时间点的关系分别分别为:*1*1>*1*3>*3*3、*3*3>*1*3>*1*1、*3*3>*1*3>*1*1。术后3个月内,EX-R/EX-D组、EX-R/NEX-D组Tac剂量均高于NEX-R/NEX-D组;NEX-R/NEX-D组受者C_0/D显着高于EX-R/EX-D组及EX-R/NEX-D组;EX-R/EX-D组、EX-R/NEX-D组Tac的C_0/D均显着低于NEX-R/NEX-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YP3A5基因型对Tac的代谢在术后3个月内均有持续且显着的影响(P<0.05),占到38.95%,而其中供者CYP3A5*3基因型起主要作用达到31.83%(P=0.003),受者占7.12%(P=0.024)。3、80例儿童肝移植受者中,CYP3A4*18B等位基因发生率为29.38%,CYP3A4*1发生率为70.62%。CYP3A4*18B*18B快代谢型组、CYP3A4*1*18B中间代谢型组与CYP3A4*1*18B慢代谢型组叁组间D、C_0、C_0/D在肝移植术后3个月内各时间点的关系分别分别为:*18B*18B>*1*18B>*1*1、*1*1>*1*18B>*18B*18B、*1*1>*1*18B>*18B*18B。术后2个月内,EX-R/EX-D组Tac剂量高于NEX-R/NEX-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仅在术后1个月内,NEX-R/NEX-D组C_0/D显着高于EX-R/EX-D组、EX-R/NEX-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遗传因素方面,仅受者CYP3A4*18B基因型对Tac代谢有显着影响(P=0.046),占到13.66%,而供者CYP3A4*18B基因型并非为Tac代谢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1、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Tac代谢个体间差异较大,C_0/D在术后1个月内波动幅度大,而术后1个月至3个月期间处于平稳阶段。仅依靠TDM及临床症状调整剂量很难达到满意的免疫抑制效果,有必要借助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进行个体化给药。2、在纳入研究的80例儿童肝移植受者中,CYP3A5*1等位基因发生率为31.9%,CYP3A5*3发生率为68.1%。携带有CYP3A5*1的受者所需Tac剂量显着高于CYP3A5*3*3型受者,并且其C_0/D显着低于后者。3、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Tac所需剂量与CYP3A5*3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术前检测供受体基因型可以预测Tac的代谢,可以为儿童受者Tac的个体化给药提供可靠参考。4、在纳入的80例儿童肝移植受者中,CYP3A4*18B等位基因发生率为29.38%,CYP3A4*1发生率为70.62%。携带有CYP3A4*18B的受者所需Tac剂量显着高于CYP3A4*1*1型受者,并且其C_0/D显着低于后者。5、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Tac所需剂量仅与受者CYP3A4*18B基因多态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术前可通过检测儿童受者CYP3A4*18B基因型预测受者Tac的代谢,可以为儿童受者Tac的个体化给药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秦军建[6]2007年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IgA肾病与HLA-B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HLA-B(人类白细胞Ⅰ类抗原)基因多态性与我国南方汉族人群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例类型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基因克隆及PCR-SBT(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分型方法)对中国广州地区145例IgA肾病患者和13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HLA-B基因多态性研究,并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等方面,分析IgA肾病与HLA-B基因多态性关系。结果:(1)IgA肾病和健康对照组共检测到103种HLA-B等位基因,其中以HLA-B*400101,HLA-B*4601,HLA-B*1502,HLA-B*1301,HLA-B*5801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符合中国广州地区汉族HLA-B等位基因分布特征。(2)发现HLA-B*5601在IgA肾病组基因频率明显较高(P<0.042),可能与IgA肾病发病相关。(3)同时对基因多态性与各临床和病理指标分析发现,在IgA肾病患者中,高甘油叁脂组HLA-B*40组较非高甘油叁脂组显着偏低(P<0.021),故HLA-B*40等位基因型可能对高甘油叁脂患者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他均没有发现明显差异。结论:HLA-B*5601与我国南方汉族人群IgA肾病的发病可能相关,但HLA-B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没有显着相关性。

李翠鸾[7]2016年在《HTR3A、HTR3B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表型的关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的重性精神病,其全球患病率约为4%o。该病多为慢性迁延性病程,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疾病特点,因此其疾病负担相对较高。根据WHO推算,到2020年精神疾病负担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而精神分裂症在全球非致命疾病负担排名中位列第七。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广泛损害患者的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其临床症状主要可分为以幻觉妄想为主的阳性症状和以淡漠退缩为主的阴性症状。除此以外,认知症状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症状之一。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五羟色胺(5一HT)假说是关于该疾病病因学的重要假说之一。HTR3A和HTR3B在均位于染色体11q23上,在位置上非常靠近,从功能上来看,当二者组成复合体时,会具有与内源性HTR3相同的生物学活性。但文献检索目前尚没有发现关于这两个受体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以及临床表型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将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HTR3A和HTR3B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以及临床表型的关联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病例组,招募符合入组标准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于入组后次日清晨6:30抽取空腹静脉血5ml,经3000转10分钟离心处理后,用3mlEP管将血清及血细胞分装保存,置于-70℃冰箱保存待提取DNA。选取既往研究有意义,或根据NCBI的基因数据库信息,选择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 MAF)大于10%的位于HTR3A、HTR3B位点共21个,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检测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各个位点进行基因检测。同时,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用PANSS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对病例组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用该量表的复合量表区分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和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分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MCCB)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认知状况进行评估。之后将基因检测结果导入Plinkl.0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卡方检验对各SNP位点的Hardy-Weinberg平衡进行检验。等位基因频率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用卡方分析,对发病风险的预测用逻辑回归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一般资料及基因型与临床资料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对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用t检验或,检验,PANSS量表及MCCB各项得分在各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个位点纯合A2A2基因型与携带有A1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间的差异用t检验。MCCB各项得分在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1.一般资料及样本检测:本研究最终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39例,正常对照组共纳入101例,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方面与病例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所有样本的21个多态性位点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的抽样均符合H-W平衡(p>0.05),病例组p值为0.168-1,对照组p值为0.0513-1。所有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均大于0.05(MAF>0.05)。2.HTR3A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亚型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位于HTR3A的rs10789980、rs11604247、rs1176719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正常对照之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2,0.009,0.026),OR值分别为1.558、2.124、1.646,置信区间的下限(L95)分别为1.070、1.194、1.059,均大于1。分层比较结果发现,位点rs10789980、rs11604247、rs1176719、rs10160548、rs1176713的等位基因频在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0.003、0.019、0.014、0.010),危险系数(OR值)分别为2.172、2.594、1.845、1.772、1.876,置信区间的下限(L95)分别为1.381、1.333、1.101、1.118、1.125,均大于1。3.HTR3B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亚型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位于HTR3B位点rs1176746、rs3782025、 rs1672717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31、0.049、0.046),OR值分别为0.656、0.683、0.682,置信区间的上限(U95)分别为0.963、0.999、0.993,均小于1。分层比较结果发现,位点rs1176744、rs12795805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8、0.013),OR值分别为1.963、2.048,置信区间的下限(L95)分别为1.112、1.155,均大于1。4.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本研究所选择的HTR3A和HTR3B各SNP位点中多数位点存在一定的连锁不平衡,共形成两个板块,Block 1和Block 2, Block 1包括9各位点,分别是rs3758987、rs3831455、rs4938056、rs12421126、rs1176746、rs1176744、rs2276305、rs3782025和rs1672717。Block 2包括6各位点,分别是rs1176722、rs2276302、rs1176719、rs10160548、rs1176713和rs1182457。其中Block2中GAAGCC单倍体型(χ2=8.600,p=0.003)和GAGGCC单倍体型(χ2=4.390,p=0.036)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在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共形成叁个板块,Block 1包含11各位点,分别是rs10789970、rs3758987、rs3831455、rs4938056、rs12421126、rs1176746、rs1176744、rs2276305和、rs3782025、rs1672717和rs12765805。B1ock 2包含5各位点,分别是rs1062613、rs11604247、rs1176722、rs2276302和rs11176719。Block3包含3各位点,分别是rs10160548、rs1176713和rs1182457。但所有的单倍体型在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之间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共形成叁个板块,Block 1、Block 2和Block 3。Block 1包含两个位点,分别是rs10789970和rs3758987。Block 2中包含6个位点,分别是rs12421126、rs1176746、rs176744、rs2276305、rs3782025和rs1672717。Block 3包含6个位点,分别是rs1176722、rs2276302、rs1176719、rs10160548、rs1176713和口rs1182457。其中,Block 2的TCGGTT单倍型在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x2=4.461,p=0.035)。B1ock 3中的GAGTTC单倍型在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x2=6.876,p=0.009),GAAGCC单倍型在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对照组间也存在显着性差异(x2=14.456,p=0.0001)。5. HTR3A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表型的相关性PANSS量表阴性症状得分在rs10789980的各基因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F=5.574,p=0.005),组间比较发现, GG基因型阳性症状得分显着低于AA基因型(p=0.025),而GG基因型的阴性症状得分均显着高于AG基因型(p=0.004)和AA基因型(p=0.004)。AA基因型与携带G等位基因的基因型相比较时,前者的PANSS量表阴性症状得分低于后者,差异具有显着性(t=3.237,p=0.001)。MCCB各项测验的该位点的各基因型间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ANSS量表总分在位点rs1062613、rs1182457、rs1176722、rs2276302的各基因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但是当将所有携带A1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与纯合的A2A2基因型相比较时,这种差异不再具有显着性(p>0.05)。另外,位点rs1176719的AA基因型PANSS量表总分显着高于AG基因型(p=0.05)。位点rs10160548的GG基因型PANSS量表总分显着高于TG基因型(p=0.016),GG基因型阴性症状得分显着高于TT基因型(p=0.033)。在认知功能测验中,位点rs1062613、rs1176722、rs2276302、rs1182457纯合A2A2型MCCB连线测验得分(p=0.009、0.021、0.008、0.032)及数字序列得分(p=0.001、0.004.0.004、0.014)均高于携带A1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差异具有显着性。6.HTR3B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表型的相关性PANSS量表阴性症状得分在位点rs1176744(F=3.950,p=0.022)和rs3758987(F=3.881,p=0.023)各基因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组间比较发现,rs1176744、rs3758987和rs12795805叁个位点A,A2基因型的阴性症状得分均显着高于A2A2基因型(p=0.006,0.007,0.018)。位点rs1176744、rs3758987、rs12795805纯合A2A2基因型PANSS量表阴性症状得分低于携带A1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7、0.011、0.021)。MCCB各项测验得分在HTR3B各位点的基因型间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位于HTR3A的rs10789980、rs11604247、rs1176719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Rs10789980、rs11604247、rs1176719、rs10160548、rs1176713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2.位于HTR3A的rs10789980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同时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发生,但影响作用不相同。位点rs10160548、rs2276302、rs1062613、rs1182457、rs1176722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位点rs10160548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了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发生。位点rs1062613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了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的发生。3.位于HTR3A的位点rs10160548、rs1062613、rs1176722、rs2276302、rs1182457、rs1176719、rs11604247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学习能力、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社会认知等认知功能的受损有关。4.位于HTR3B位点rs1176746、rs3782025、rsl672717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Rs1176744、rs127958056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5.位于HTR3B的位点rs3758987、rs1176744、rs12795805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了精神分裂的阴性症状产生。6.HTR3B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无关。

修明[8]2008年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发生致残率、致死率很高,因此从分子水平研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理和预防手段,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所有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因素均依赖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的活化,血小板GPⅡb-Ⅲa基因发生变异时,有可能影响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影响血栓形成。目前国内关于中国汉族人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由于国内大量文献报道中国人群GPⅢa基因未发现多态性,本研究只进行GPⅡb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本研究从10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00例仅患有糖尿病及100例正常人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公布的GPⅡb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5.0软件设计出2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的特异性采用酶切鉴定。按照其单核苷酸的多态性,将PCR产物电泳后分为aa,ab,bb等叁种不同基因型。比较各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b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但是单纯糖尿病组b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无在分子水平上提示GPIIb的b等位基因可能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生有关。本实验探讨了GPIIb/IIIa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分析其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

米寅[9]2013年在《IL-28B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目前治疗丙型肝炎的标准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EG-IFN/RBV)并不能使所有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并且成本较高,有不少病人不能耐受其副作用。如果能找到与治疗效果相关的预测因素将很大程度上改善这种状况。除了病毒因素、治疗因素,近年有研究发现IL-28B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治疗应答密切相关。其中研究较多且关联性较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是rs12979860和rs8099917。但是不同种族,不同HCV基因型患者,这种相关性的表现不尽相同。本研究检测了中国丙肝患者和健康人群rs809991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其多态性对抗HCV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目的:研究IL-28B SNP位点rs8099917对中国丙肝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EG-IFN/RBV)治疗应答的影响,并探讨IL-28B SNP rs8099917与中国丙型肝炎易感性的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国天津地区367名丙肝患者,同时以144名健康人作对照,酚-氯仿-异戊醇抽提法从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TaqMan SNP基因分型的方法检测中国天津地区丙肝患者和健康人IL-28B rs809991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情况。对丙肝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rs8099917基因型分布进行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并统计分析rs809991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两组中分布的差异,并用逻辑回归分析rs8099917和各临床指标在抗病毒治疗应答中的作用。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均为双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在263名丙肝患者中,TT基因型223人(84.8%)、TG/GG基因型40人(15.2%),T等位基因频率为92.2%;144名健康对照者中,基因型TT132人(91.7%),TG12人(8.30%),T等位基因频率为95.3%。丙肝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均符合哈迪温伯格遗传平衡定律(x2=0.26,P>0.05; x2=2.43, P>0.05)。在获得SVR的患者中,TT基因型39人,TG/GG基因型5人,T等位基因频率41.6%,G等位基因频率31.3%。TG/GG基因型频率在丙肝患者(15.2%)和健康人群(9.0%)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810,95%CI:1.042-3.145, P=0.033)。丙肝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人(7.8%vs4.7%, OR:1.709,95%CI:1.010-2.893,P=0.044)。对于176名HCV基因分型患者,lb型占132人(75.0%),2a型占43人(24.4%),3a型占1人(0.6%)。TT基因型在2a/3a型HCV感染患者中的比例高于1b型HCV感染患者(94.4%vs85.0%),但无统计学差异(P=0.230)。获得SVR的患者等位基因频率T高于G (OR:1.566,95%CI:0.526-4.666, P=0.417),差异不明显。TT基因型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比例高于TG/GG型患者(40.2%vs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单变量分析发现,rs8099917基因多态性与SVR不相关,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子包括HCV2a/3a型(OR:3.556,95%CI:1.174-10.765, P=0.044)、年龄(OR:0.958,95%CI:0.929-0.987, P=0.005)、PT(OR:0.780,95%CI:0.631-0.965, P=0.022)、ALB(OR:1.188,95%CI:1.086-1.300, P=0.000)、胆固醇(OR:2.078,95%CI:1.224-3.531,P=0.007)。低年龄,低PT水平,高ALB和胆固醇水平与SVR获得比例呈正相关。多变量分析发现,ALB与SVR相关联(OR:1.223,95%CI:1.046-1.430,P=0.011)。研究结论:中国丙肝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人,G为风险等位基因。2a/3a型HCV感染患者较1b型更易获得SVR,ALB能够独立预测SVR。中国人群IL-28B rs8099917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易感性相关联。在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中国丙肝患者中,IL-28B rs8099917基因多态性对其治疗应答的预测作用可能不显着。

陈郁[10]2016年在《高原移居汉族男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易感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一种高原地区常见的慢性高原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红细胞过度增生,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显着增加,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血流变缓,红细胞淤积,微循环功能障碍,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以及由此带来的全身多器官多系统损害。高原世居人群和高原移居人群均会受到HAPC的影响,但是两个人群HAPC的发病率存在显着的差异。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HAPC发病率增加,在同一海拔处,高原移居人群HAPC的发病率显着高于高原世居人群,男性的发病率显着高于女性。HAPC的诊断标准为:男性Hb≥210 g/L,女性Hb≥190 g/L。慢性缺氧是HAPC的主要病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调查发现,处于同一位置的汉族移居人群,饮食,居住和劳动条件类似,年龄相仿,生活习惯无差异,一部分个体发生HAPC,而另一部分个体不发生HAPC,提示遗传因素可能与汉族人群HAPC的发生有关。根据本研究的前期研究结果,以及文献报道,我们重点筛选了包括缺氧诱导因子信号通路,能量代谢相关基因以及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评价与汉族HAPC的相关性,并从遗传学角度,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建立预测汉族HAPC的最佳模型。材料和方法按照1:1配比原则,在移居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的汉族男性人群中,筛选了234例HAPC患者和250例高原健康对照,收集样本基本信息,包括年龄,籍贯,吸烟,饮酒状态以及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y oxygen saturation,Sa O2),心率(heart rate,HR)以及身高体重等临床资料。在HAPC组中,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Hb的因素。根据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结果,筛选了多个基因的SNP位点,采用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为基础的PCR产物直接测序,琼脂糖凝胶电泳,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二代测序,连接酶反应(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LDR)等分析方法,获取上述基因的SNP位点的基因型。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上述SNP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在HAPC和高原健康对照组的分布,基因型表型关联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完成。综合汉族HAPC患者和高原健康对照组的基因型数据,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和多因子降维法(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MDR)分析基因-基因间的交互作用,并联合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最佳预测汉族HAPC的遗传学模型。结果1.与高原健康对照组相比,HAPC患者的Sa O2显着降低,而HR,DBP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显着升高,提示HAPC患者存在严重的低氧血症,并且提示HAPC患者的心功能可能存在损伤。2.HAPC患者的Hb与Sa O2呈负相关,与HR,DBP和BMI呈正相关。3.在α=0.05水准处,采用多元逐步回归评估Sa O2,HR,DBP和BMI对Hb的影响。所得方程为:Hb=265.772+0.221*DBP-0.691*Sa O2。在HAPC组中,对Hb影响最大的是Sa O2,其次为DBP。4.在HAPC组中,Hb与吸烟和饮酒状态无关,而在高原健康对照组中,单纯饮酒组的Hb高于单纯吸烟组,其它状态无差异。5.ACE基因D/D基因型可能分型错误,需要对D/D基因型再次分型。本研究中初次判定了55例D/D基因型,再次分析时6例D/D基因型被判定为I/D基因型。本研究中,D/D基因型被判定为I/D基因型的比例为11.3%。6.与HIF-1α转录活性有关的rs11549465和rs11549467,与安第斯山印第安人HAPC有关的SENP1基因rs726354和VEGFA基因rs3025033与中国汉族HAPC的发生无关。7.共显性模型和显性模型分析提示CARD14基因rs8065364的叁种基因型C/C,C/T,T/T在HAPC组和高原健康对照组的分布存在显着差异。共显性模型分析提示:C/T vs T/T(OR=1.61,95%CI=1.10-2.38),C/C vs T/T(OR=2.19,95%CI=1.23-3.89),p=0.006。显性模型分析提示:C/T+C/C vs T/T(OR=1.74,95%CI=1.21-2.49),p=0.003。ULK4基因多态性位点rs9842536中,C与T两种等位基因在HAPC组和高原健康对照组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0.024),T等位基因是汉族HAPC发生的保护因素(OR=0.73;95%CI=0.56-0.96)。CARD14基因多态性位点rs8065364中,C与T两种等位基因在HAPC组和高原健康对照组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0.0009),C等位基因(OR=1.59;95%CI=1.21-2.08)是汉族HAPC发生的危险因素。8.HDAC5基因多态性位点rs8065686的C/T基因型是中国汉族人群HAPC的危险因素(OR=1.71,95%CI=1.11-2.62),但是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提示C和T等位基因在汉族HAPC组和高原健康对照组的分布并无差异。HSPA1L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27956的C/T基因型是中国汉族人群HAPC的危险因素(OR=1.62,95%CI=1.10-2.39),但是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提示C和T等位基因在汉族HAPC组和高原健康对照组的分布并无差异。9.Glut1基因多态性位点rs1385129叁种基因型在HAPC组和高原健康对照组的分布存在显着差异,与G/G基因型相比,A/G基因型是汉族HAPC保护因素(OR=0.63,95%CI=0.43-0.94),等位基因分析提示A等位基因是汉族HAPC的保护因素(OR=0.69,95%CI=0.51-0.92)。rs2086856叁种基因型在HAPC和高原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存在显着差异,与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是汉族HAPC的危险因素(OR=1.84,95%CI=1.08-3.13),等位基因分布提示A等位基因是汉族HAPC的危险因素(OR=1.42,95%CI=1.09-1.83)。rs841853叁种基因型在HAPC和高原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不存在差异,等位基因分析提示G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HAPC的危险因素(OR=1.45,95%CI=1.06-1.98)。10.PDHX基因多态性位点rs2767035叁种基因型在HAPC和高原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存在显着差异,与T/T基因型相比,C/T基因型是汉族HAPC的危险因素(OR=1.68,95%CI=1.15-2.45),但是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提示C和T等位基因在汉族HAPC组和高原健康对照组的分布并无差异。LDHA基因多态性位点rs3758682叁种基因型在汉族HAPC组和高原健康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异,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提示C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HAPC的危险因素(OR=1.31,95%CI=1.00-1.71)。11.ADORA2B基因多态性位点rs2779212和rs2015353叁种基因型在HAPC和高原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无差异。等位基因分析提示,rs2779212的C等位基因是汉族HAPC的保护因素(OR=0.72,95%CI=0.53-0.96),rs2015353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HAPC的危险因素(OR=1.56,95%CI=1.06-2.28)。UCP1基因多态性位点rs6818140叁种基因型在HAPC和高原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无差异,等位基因分析提示A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HAPC的保护因素(OR=0.69,95%CI=0.49-0.97)。12.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分析提示rs726354,rs3025033和rs8065364叁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可能参与了汉族HAPC的发生。综合分析EPAS1基因型数据以及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炎症因子相关基因多态性数据后,本研究的最终结果表明CARD14基因多态性位点rs8065364,Glut1基因多态性位点rs2086856二者组合可能是预测男性汉族HAPC的最佳模型,而这两个位点之间相互作用的负效应可能与男性汉族HAPC的发生有关。在男性中国汉族人群中,以rs2086856的A/A基因型和rs8065364的T/T基因型为参照,携带rs2086856的A/G基因型和rs8065364的C/T基因型发生HAPC的风险增加1.98倍。结论中国汉族人群的HAPC存在遗传易感性,这种遗传易感性可能存在于能量代谢信号通路,炎症信号调控通路以及氧感知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中。CARD14基因SNP rs8065364的C等位基因,Glut1基因SNPrs2086856的A等位基因,SNPrs841853的G等位基因,LDHA基因SNPrs3758682的C等位基因以及ADORA2B基因SNPrs2015353的A等位基因是中国汉族人群HAPC的危险因素。ULK基因SNPrs9842536的T等位基因,Glut1基因SNPrs1385129的A等位基因,ADORA2B基因SNPrs2779212的C等位基因,以及UCP1基因SNPrs6818140的A等位基因是中国汉族人群HAPC的保护因素。rs726354,rs3025033和rs8065364之间的协同效应,rs8065364和rs2086856之间的负效应与中国汉族人群HAPC有关。能量代谢信号通路,炎症信号调控通路以及氧感知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交互作用,可能参与了中国汉族人群的HAPC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铅毒性的关联性研究[D]. 闫娟. 四川大学. 2007

[2]. 鸡PRL、PRLR、FSHβ和ESRα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早期产蛋性能关系的研究[D]. 洪坤月.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3]. 武威地区人群IL-1B、TNF-A及IL-8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 孙旭冬. 兰州大学. 2016

[4]. CYP3A5* 3和CYP3A4* 18B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J]. 郭桐君, 李玉红, 朱凌妍, 王悦, 田慎谦.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6

[5]. CYP3A5/3A4 SNPs对儿童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药动学的影响[D]. 王晓硕. 天津医科大学. 2017

[6].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IgA肾病与HLA-B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 秦军建. 山西医科大学. 2007

[7]. HTR3A、HTR3B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表型的关联性研究[D]. 李翠鸾. 山东大学. 2016

[8].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关系的研究[D]. 修明. 吉林大学. 2008

[9]. IL-28B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相关性的研究[D]. 米寅. 天津医科大学. 2013

[10]. 高原移居汉族男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易感性研究[D]. 陈郁. 第叁军医大学. 2016

标签:;  ;  ;  ;  ;  ;  

中国黄牛线粒体D-loop区,ND5基因和Cyt b基因多态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