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蓝蛋白基因论文_汪琼

导读:本文包含了藻蓝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基因,转录,定量,因子,血红素,氧化酶。

藻蓝蛋白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汪琼[1](2019)在《葛仙米基因组及其藻蓝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念珠藻葛仙米(Nostoc sphaeroides Kützing),是久负盛名的食药两用藻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葛仙米在抗氧化等方面的资源价值愈发凸显。本研究以恩施地区珍稀念珠藻葛仙米为材料,采用第叁代基因组测序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葛仙米全基因组解析,克隆其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重要亚基的编码基因,Ns-PC-α和Ns-PC-β,并进行原核表达,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以无污染鲜活葛仙米藻体材料,提取其总DNA,进行基因组测序,首次获得恩施珍稀念珠藻葛仙米的全基因组序列。其基因组包含一条染色体,四个质粒,全长约66.8兆bp;G+C%含量达41.6%;预测葛仙米基因组编码蛋白的基因达7125个,占其基因总量的98.9%。其中发现涉及氨基酸和维生素代谢的基因分别有254与196个,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与生物素的代谢基因,这些基因是葛仙米食药价值的重要证据;(2)、设计基因特异引物,克隆葛仙米的藻蓝蛋白亚基基因Ns-PC-α和Ns-PC-β.Ns-PC-α和Ns-PC-β以双顺反子形式存在,Ns-PC-α位于Ns-PC-β下游。Ns-PC-α与Ns-PC-β基因编码蛋白多肽链上含有结合藻蓝胆素的半胱氨酸残基位点;模拟其高级结构,发现Ns-PC-α和Ns-PC-β单亚基均含有7个α-螺旋,除N端α-螺旋外,其它几个α-螺旋进一步折迭形成疏水核心区;并且,Ns-PC-α和Ns-PC-β单亚基结构上能够较好吻合,形成一稳定而封闭的单体,弧度近2π/3.该结构可能为其进一步建构叁聚体提供基础;(3)、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原核表达显示Ns-PC-α和Ns-PC-β分子量为近20kDa.分离纯化葛仙米藻蓝蛋白亚基Ns-PC-α和Ns-PC-β基因原核表达蛋白,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鉴定。ABTS+.作为底物,结果显示两种亚基蛋白Ns-PC-α和Ns-PC-β具有清除自由基功能,并且其自由基清除活性与添加蛋白量成正比例。(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大学》期刊2019-06-30)

伍贤军,杨红,盛怡,冷倩男,李萍萍[2](2018)在《3种蓝细菌藻蓝蛋白β亚基脱辅基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蓝细菌藻蓝蛋白脱辅基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分别从3种蓝细菌Spirulina subsalsa、Mastigocladus laminosus和Nostoc PCC 7120中克隆C-藻蓝蛋白β亚基编码基因cpcB_(Sp)、cpcB_(Ma)和cpcB_(No),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了重组蛋白CpcB_(Sp)、CpcB_(Ma)和CpcB_(No)。通过测定其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比较它们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3种重组蛋白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都随着蛋白质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蛋白质浓度达到250 mg/L时,CpcB_(Sp)、CpcB_(Ma)和CpcB_(No)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89%和93%,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43%、49%和58%。以上结果表明,3种重组藻蓝蛋白脱辅基蛋白都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有潜力作为医疗上使用的抗氧化试剂,不同蓝细菌的同源藻蓝蛋白的抗氧化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选择不同蓝细菌的藻蓝蛋白是提高重组藻蓝蛋白抗氧化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枫[3](2016)在《鱼池中叶绿素a和相关水质因子调查及藻蓝蛋白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养鱼池等封闭水体中,当蓝藻大量繁殖,会使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的“水膜”,即水华。其中微囊藻、鱼腥藻等种类大量繁殖时,将会造成养鱼池大量减产。白天,微囊藻群体进行强烈的光合作用,遮蔽阳光,对水体中其它的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晚上,藻体进行呼吸作用又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严重影响池塘中浮游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及鱼类生长。微囊藻外形呈颗粒状,由许多球形或长圆形的细胞组合而成,鱼类捕食后几乎无法进行消化。同时,由于微囊藻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在藻体死亡后,蛋白质分解产生硫化氢等物质,会对鱼类产生直接伤害,长期留存会造成鱼类中毒死亡。不仅如此,微囊藻体裂解后,其藻体内的微囊藻毒素(一种强烈的肝毒素)会释放到水体中,不仅危害鱼类健康,更会导致人类因饮用了污染水源或是食用了污染水体中的水生生物而健康受损,甚至死亡。泰国清迈地区淡水养殖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常年的养殖,很多养殖废物在养殖环境中不断累积,造成了养殖水域的水污染很严重,致使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突出,并使淡水养殖的病害现象频繁发生。本文通过对清迈及其周边地区冬季和夏季的养鱼池中叶绿素a及相关水质因子调查,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水体中藻类的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操纵子基因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mcyB)基因进行了检测。对不同的养鱼池与其他一些影响因子之间做了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了水体中各物理和化学因子对鱼池中藻类叶绿素a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气温较高的夏季(5月)中,鱼池中叶绿素a浓度平均值为297.46μg/L,最高为1043.33μg/L,最低为13.58μg/L;而冬季(12月)叶绿素a浓度平均为186.01μg/L,最高为541.08μg/L,最低为1.67μg/L。夏季叶绿素a浓度比冬季明显高,约为冬季的1.5~3倍,最高达30倍。在冬季,各池塘中的不同深度的水层中的叶绿素a浓度趋近于一致,而夏季,各水层叶绿素a浓度则呈现出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除温度、营养盐含量外,酸碱度、浊度以及电导率,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鱼池水体中的叶绿素a浓度。叶绿素a含量与池塘水体pH和浊度成正相关、而与电导率成负相关关系。根据鱼池水体的氮磷比推测,磷元素是该地区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冬季,大多数的养鱼池能产生微囊藻毒素的藻类(含有mcyB基因)占了水体中所用蓝藻类(由PC基因定量)数量的大部分(80%以上),但少数池塘水体中的mcyB基因的拷贝数要高于PC基因的拷贝数。夏季,多数鱼池水体中的总蓝藻数量较冬季没有显着增长,但少数鱼池由于水中总磷含量的升高,蓝藻大量繁殖。而且部分鱼池,其水体PC基因拷贝数显着高于mcyB基因,甚至无法检测出mcyB基因,显示夏季鱼池中有其他不含mcyB基因但含有PC基因的蓝藻类繁殖,甚至占据优势。(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6-06-02)

代易颖,马红,周兵兵,陈孔翔,兰利琼[4](2016)在《重组钝顶节旋藻藻蓝蛋白基因在聚球藻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藻蓝蛋白(Phycocyanin)具有抗氧化、消炎、抗癌、增强免疫等生理活性和荧光特性.本研究从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中克隆藻蓝蛋白基因,构建重组藻蓝蛋白并在聚球藻7942(Synechococcus sp.PCC 7942)中表达.利用PCR技术克隆钝顶节旋藻藻蓝蛋白α亚基(cpc A)与β亚基(cpc B)基因,在cpc A的5’端及3’端加入编码6×His标签基因,克隆Hiscpc A基因,并构建同源重组表达载体p U BCA3D-1.通过自然转化法将p UBCA3D-1转入聚球藻中,经筛选鉴定获得了转基因藻株.PCR验证结果表明,目的基因整合到聚球藻基因组中的概率为86.6%.转基因聚球藻在无抗生素筛选条件下连续培养2个月,仍能稳定表达重组Cpc A.以上结果表明,重组钝顶节旋藻藻蓝蛋白在聚球藻中稳定表达;研究结果为节旋藻cpc A基因改造、重组Cpc A进一步分离纯化以及重组藻蓝蛋白的生产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杨玉莹,陈华新,徐云峰,姜鹏,赵瑾[5](2016)在《基因工程大肠杆菌生产重组别藻蓝蛋白(holo-SA-apcA)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Design-Expert 8.0软件,对大肠杆菌产重组别藻蓝蛋白(holo-SA-apc A)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运用Plackett-Burman两水平设计,对影响重组蛋白表达量的8个因素进行评价,选择有显着影响的3个因素,即p H值、诱导温度、接种量。在此基础上,再用最陡爬坡实验快速逼近以上3个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最后经过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最优条件为:p H 8.0、诱导温度18℃、接种量4%。在此条件下重复发酵实验3次,重组蛋白表达量达52.3 mg/L,与预测值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6年03期)

张金丽,虞龙,GE,Xiuchun,李玉燕,于洋[6](2015)在《太湖梅梁湾藻蓝蛋白转录间隔区基因和伪空胞基因表达及其影响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室内铜绿微囊藻7806(Microcystis aeruginosa 7806)为对照,运用反转录定量PCR技术研究太湖梅梁湾水体蓝藻藻蓝蛋白转录间隔区基因(PC-IGS)和伪空胞基因(gvp C)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PC-IGS相对表达量在2013年1—5月逐渐上升,并在5月达到最大值;gvp C相对表达量从2013年1月开始持续上升并在3月达到最大值;gvp C的表达早于PC-IGS.相关分析表明,PC-IGS的相对表达量与硝态氮、溶解氧浓度均呈极显着正相关,与亚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正磷酸盐浓度均呈显着正相关,与p H值呈显着负相关,与温度、总氮和总磷浓度均无显着相关性;gvp C的相对表达量与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正磷酸盐浓度均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总氮和亚硝态氮浓度呈显着正相关,与温度和p H值均呈显着负相关,与溶解氧和总磷浓度均无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姜晓杰,高金亮,祁美荣,徐萌杰,王文杰[7](2015)在《钝顶螺旋藻别藻蓝蛋白α、β亚基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钝顶螺旋藻别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APC)α、β亚基的基因序列,分别构建该蛋白的α和β亚基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方法 PCR扩增钝顶螺旋藻APC基因(apc)序列,克隆至p GEM-T easy载体中,测序分析插入片段的正确性。以克隆的apc基因为模板,分别扩增APC的α和β亚基的编码基因apc A和apc B,测序分析正确后,分别克隆入表达载体p GEX-4T-1中,构建重组质粒p GEX-4T-apc A和p GEX-4T-apc B。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p Lys S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Glutathione Sepharose TM 4Fast Flow树脂纯化,Bradford法测定纯化蛋白的浓度。结果成功克隆了钝顶螺旋藻的APCα和β亚基的编码基因apc A和apc B,构建的重组质粒经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融合蛋白α-APC-GST和β-APC-GST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43 000,其中α-APC-GST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2.1%,纯化后的蛋白纯度达85%,蛋白浓度为0.3 mg/ml;β-APC-GST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1.4%,纯化后的蛋白纯度达65.4%,蛋白浓度为0.1 mg/ml。结论已成功克隆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了钝顶螺旋藻APC的α和β亚基。(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张冉[8](2014)在《节旋藻色基裂合酶基因cpcS,cpcT,cpcU的克隆及在有光学活性藻蓝蛋白β亚基生物合成中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经济微藻,其富含藻蓝蛋白,藻蓝蛋白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还可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妆等行业,此外由于其所特有的荧光活性且无毒,还可用作荧光标记物及光动力治疗等领域。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表达具有光学活性藻蓝蛋白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为有光学活性藻蓝蛋白的应用及构建新的光合系统提供了基础。光学活性藻蓝蛋白的合成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是藻蓝胆素与脱辅基蛋白的共价偶联,而藻蓝胆素与脱辅基蛋白的正确连接需要特定的色基裂合酶的催化。光学活性藻胆蛋白的生物合成一般需要脱辅基藻蓝蛋白(CpcA,CpcB),色基合成酶(Hox1,PcyA),色基裂合酶叁种元件的共同参与。本实验室前期关于节旋藻藻蓝蛋白α亚基的色基裂合酶的研究已经比较完整,但是还没有关于节旋藻藻蓝蛋白β亚基色基裂合酶的研究,因此本论文克隆了节旋藻藻蓝蛋白β亚基的色基裂合酶,并研究了其功能。本论文首次克隆了钝顶节旋藻A. platensis FACHB314的色基裂合酶基因cpcS,cpcT和cpcU,其中cpcS全长594bp,编码197个氨基酸序列,分子量为22.1kDa,blastp比对其属于CpeS superfamily,存在5个保守结构域,分别是THHL,ENH,LRERGYAEI,YETM和ERF,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比对结果显示与其他蓝藻的序列相似度为72.52%;cpcT基因全长597bp,编码198个氨基酸残基,等电点为5.29,分子量为22.8kDa,blastp比对其属于CpeT superfamily,具有FSN,NPP,AHI,RPL,EQAY,PYR和FKG七个保守结构域,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比对结果显示与其他蓝藻的序列相似度为71.14%;cpcU基因全长525bp,编码174个氨基酸残基,等电点为5.30,分子量为19.2kDa,blastp比对其属于CpeS superfamily,具有7个保守域,分别是EFF,SAGKWFS,GKS,EER,PNLR,ASF和SEIR,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比对结果显示与其他蓝藻的序列相似度为73.22%。为了研究节旋藻的色基裂合酶CpcS,CpcT和CpcU在藻蓝蛋白β亚基与藻蓝胆素结合过程的作用,本实验构建了3个重组表达载体:pACYCDuet-cpcB-cpcS(含有藻蓝蛋白β亚基基因cpcB和色基裂合酶cpcS基因),pACYCDuet-cpcB-cpcT(含有藻蓝蛋白β亚基基因cpcB和色基裂合酶cpcT基因)和pACYCDuet-cpcB-cpcU(含有藻蓝蛋白β亚基基因cpcB和色基裂合酶cpcU基因),并将这3个载体和pACYCDuet-cpcB(仅含有藻蓝蛋白β亚基基因cpcB)分别与pET24-hox1-pcyA(含有色基合成酶hox1和pcyA基因)一起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构建重组表达菌株BS,BT,BU和B,并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的表达情况,荧光光谱检测重组蛋白的荧光强度,结果显示重组菌株中均表达出了藻蓝蛋白,而且有色基裂合酶存在的菌株比没有色基裂合酶的菌株表达的藻蓝蛋白的荧光强度高,而且荧光发射峰更接近天然藻蓝蛋白,说明色基裂合酶对光学活性藻蓝蛋白β亚基的合成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三个色基裂合酶在藻蓝蛋白β亚基上的作用位点,通过将节旋藻藻蓝蛋白β亚基82位和153位的半胱氨酸分别进行突变,突变成丙氨酸,构建突变菌株B(C82A)S,B(C153A)S,B(C82A)T,B(C153A)T,B(C82A)U和B(C153A)U。通过比较突变菌株与未突变菌株表达的藻蓝蛋白的荧光强度来分析色基裂合酶的作用位点。结果显示,突变菌株B(C82A)T与未突变菌株BT的单位质量藻蓝蛋白的荧光强度基本保持一致,而突变菌株B(C153A)T的单位质量藻蓝蛋白荧光强度比未突变菌株要低,因此推断色基裂合酶CpcT的作用位点是β亚基153位的半胱氨酸;而突变菌株B(C153A)S与未突变菌株BS相比,单位质量藻蓝蛋白的荧光强度基本没有变化,而突变菌株B(C82A)S的荧光强度发生下降,因此推断裂合酶CpcS的作用位点为β亚基82位的半胱氨酸;突变菌株B(C153A)U与未突变菌株BU相比,单位质量藻蓝蛋白的荧光强度基本没有变化,而突变菌株B(C82A)U的荧光强度发生下降,因此推断裂合酶CpcU的作用位点也为β亚基82位的半胱氨酸。本研究首次克隆并研究了节旋藻中藻蓝蛋白β亚基色基裂合酶CpcS,CpcT和CpcU的功能,为阐明节旋藻中有光学活性藻蓝蛋白的生物合成机制,人工合成有光学活性藻蓝蛋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5-22)

冯小亭[9](2013)在《节旋藻hox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有荧光活性的藻蓝蛋白异源重组表达中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藻蓝蛋白是节旋藻(Arthrospira)等藻类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色素蛋白,它不仅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还是一种天然色素,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妆等行业,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血红素氧化酶是表达光学活性藻蓝蛋白过程的关键酶,能催化细胞中的血红素生成胆绿素,再经过铁氧化还原蛋白酶产生藻蓝胆素,藻蓝胆素再经色基裂合酶催化与脱辅基蛋白结合形成完整的具有光学活性的藻蓝蛋白。因此,血红素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是重组表达有光学活性藻蓝蛋白的前提。本实验利用染色体步移的方法首次克隆了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FACHB314)的血红素氧化酶基因hox1,通过开放阅读框分析hox1基因ORF长为729bp,经过DNAMAN软件推测其含有24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7.7kD,等电点pI为5.54。其中疏水性氨基酸108个,极性氨基酸67个,碱性氨基酸33个,酸性氨基酸34个。利用SMART软件分析其二级结构表明,-螺旋是其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占48.76%,主要集中于中间及C端。经Blastp分析发现克隆得到的节旋藻Hox1含有血红素氧化酶的保守结构域,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8个保守位点构成了血红素氧化酶的结合口袋。经MAGA5.0构建Hox1的系统进化树(NJ树)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与GenBank中报道的极大节旋藻(Arthrospira maxima CS-328)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7%)而聚为一支。在克隆了hox1基因的基础上,我们将其构建了表达载体pET-hox1(314)-pcyA,与含有藻蓝蛋白亚基基因和色基裂合酶基因的质粒pACYCDuet-ussBcpcBA-cpcE-cpcF共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大肠杆菌阳性克隆菌体呈蓝绿色,经荧光光谱检测在635nm表达出藻蓝蛋白特征荧光峰,表明本实验克隆到的是节旋藻的血红素氧化酶基因(hox1),它具有催化血红素形成胆绿素进而形成藻蓝胆素的功能。为了深入研究Hox1的功能,需要建立高效而稳定的藻蓝蛋白异源表达和处理条件,为此本实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溶剂处理条件对重组表达菌株低温荧光的影响,和不同诱导表达条件对重组表达菌株低温荧光的影响。结果发现用pH为7.0,0.01mol/L PBS处理菌体沉淀时,藻蓝蛋白的低温荧光发射光谱最为理想,发射峰位于635nm处,荧光强度最强。经过对温度、IPTG浓度、时间叁个诱导表达条件进行单因子预实验,及温度(20°C,28°C,37°C),IPTG(0.1mmol/L,1mmol/L,10mmol/L),时间(2h,6h,10h)叁因素叁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检测藻蓝蛋白的表达量及低温荧光强度,得出了荧光活性藻蓝蛋白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37℃条件下,添加0.1mmol/L IPTG诱导2h。在此基础上,为了发掘和分析Arthrospira platensis FACHB314的hox1基因的活性位点,我们对获得的hox1基因进行了一系列位点的突变,其中146位氨基酸由蛋氨酸(M,非极性氨基酸)变为苏氨酸(T,极性氨基酸),156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F,非极性氨基酸)变为酪氨酸(Y,极性氨基酸),突变菌株几乎不能表现出蓝绿色。表明第146和156位氨基酸是节旋藻血红素氧化酶的重要活性位点,这两个位点的改变使Hox1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此外通过将本实验构建的含有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 FACHB314hox1基因的重组表达菌株E.coli/uBAEF (314)、 E.coli/uBA (314)与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含有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 PCC6803hox1基因的重组表达菌株E.coli/uBAEF (6803)、E.coli/uBA(6803)的荧光强度进行比较,发现单位质量藻蓝蛋白荧光强度差异显着,E.coli/uBAEF (314)比E.coli/uBAEF (6803)高23.0%, E.coli/uBA (314)比E.coli/uBA (6803)高55.9%,说明在催化重组表达有荧光活性的节旋藻藻蓝蛋白时,Athrospira platensis FACHB314的Hox1活性比Synechocystis sp. PCC6803的高。本论文首次克隆了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 FACHB314)的血红素氧化酶基因hox1,并在大肠杆菌中证明了其在表达有荧光活性藻蓝蛋白中的作用,为有光学活性藻蓝蛋白的异源重组表达和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3-05-30)

徐颖婕,李冰,王培林,褚现明,杨帆[10](2013)在《CD59基因在藻蓝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D59基因在藻蓝蛋白(C-phycocyanin,CPC)抗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ApoE基因缺失(ApoE-/-)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PC处理组、CD59处理组、CD59+CPC处理组。在高脂饮食同时进行药物干预。12周后,RT-PCR检测全血中CD59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CD59蛋白表达量。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并取主动脉根部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构建成功。CD59与CPC都具有一定的降低血脂水平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作用,并且两者联合作用比单独给药效果更显着。此外CPC能促进小鼠体内CD59基因的表达。结论 CPC对ApoE-/-小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体内CD59基因的表达,进而延缓或抑制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藻蓝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蓝细菌藻蓝蛋白脱辅基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分别从3种蓝细菌Spirulina subsalsa、Mastigocladus laminosus和Nostoc PCC 7120中克隆C-藻蓝蛋白β亚基编码基因cpcB_(Sp)、cpcB_(Ma)和cpcB_(No),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了重组蛋白CpcB_(Sp)、CpcB_(Ma)和CpcB_(No)。通过测定其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比较它们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3种重组蛋白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都随着蛋白质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蛋白质浓度达到250 mg/L时,CpcB_(Sp)、CpcB_(Ma)和CpcB_(No)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89%和93%,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43%、49%和58%。以上结果表明,3种重组藻蓝蛋白脱辅基蛋白都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有潜力作为医疗上使用的抗氧化试剂,不同蓝细菌的同源藻蓝蛋白的抗氧化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选择不同蓝细菌的藻蓝蛋白是提高重组藻蓝蛋白抗氧化能力的有效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藻蓝蛋白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汪琼.葛仙米基因组及其藻蓝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湖北民族大学.2019

[2].伍贤军,杨红,盛怡,冷倩男,李萍萍.3种蓝细菌藻蓝蛋白β亚基脱辅基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抗氧化活性[J].江苏农业学报.2018

[3].李枫.鱼池中叶绿素a和相关水质因子调查及藻蓝蛋白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的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6

[4].代易颖,马红,周兵兵,陈孔翔,兰利琼.重组钝顶节旋藻藻蓝蛋白基因在聚球藻中的表达[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

[5].杨玉莹,陈华新,徐云峰,姜鹏,赵瑾.基因工程大肠杆菌生产重组别藻蓝蛋白(holo-SA-apcA)发酵条件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

[6].张金丽,虞龙,GE,Xiuchun,李玉燕,于洋.太湖梅梁湾藻蓝蛋白转录间隔区基因和伪空胞基因表达及其影响因子[J].湖泊科学.2015

[7].姜晓杰,高金亮,祁美荣,徐萌杰,王文杰.钝顶螺旋藻别藻蓝蛋白α、β亚基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

[8].张冉.节旋藻色基裂合酶基因cpcS,cpcT,cpcU的克隆及在有光学活性藻蓝蛋白β亚基生物合成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9].冯小亭.节旋藻hox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有荧光活性的藻蓝蛋白异源重组表达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10].徐颖婕,李冰,王培林,褚现明,杨帆.CD59基因在藻蓝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J].免疫学杂志.2013

论文知识图

藻蓝蛋白基因PCR扩增结果藻蓝蛋白基因PCR扩增结果藻蓝蛋白基因酶切鉴定结果藻蓝蛋白基因氨基酸序列一63种节旋藻别藻蓝蛋白基因阳性...藻蓝蛋白基因PCR鉴定结果

标签:;  ;  ;  ;  ;  ;  ;  

藻蓝蛋白基因论文_汪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