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王晓莲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善友镇中心小学138000
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处于奠基阶段,要让他们初步掌握这门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学科的学习方法,关键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自觉、主动的状态中参与数学学习。只有在激发兴趣、引导探索、启发智慧上下功夫,才能使数学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激发学习兴趣,要重在激励求知欲望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往往始于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因为认识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存有探究意向的积极倾向,即求知欲。它能推动人去自觉学习探求新知,发展创新能力。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是:一方面他们对任何事物都表现为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由于好动使他们又不能长时间集中思想。因此,要使他们关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创造或利用适合于低年级学生特点的学习环境,以数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数学方法的直观性,使学生面临具体的学习任务,不断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及时运用评价等手段,引导并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其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教学“二十以内进位加”时,可以设立一个情景:一个动物王国,小动物们正在做题比赛,谁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小朋友想不想也和小动物一样得到一把金钥匙?”学生兴趣盎然,进入了情景,教师出示十以内加法复习题,让学生快速解答,然后教师宣布“答得又对又快的小朋友已拿到了金钥匙”,现在要开启第一道知识大门了。面临新的任务挑战,学生们充满好奇和期待,这时出示新授内容:一只盒子里放了9只球,盒子外放了8只,猴子在思考:一共有多少只球?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猴子吗?怎样列出算式?怎么可以很快得出答案?这时,让学生们拿出学具自已探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自己找到了“凑十法”这把“钥匙”,产生了一种成就感。接着,打开第二道门,第三道门……。形式各异的练习题,从各种角度引发学生思考、求索,始终保持着学生的认识兴趣,有效集中了他们对解决新问题的注意力,从而不仅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更激励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运用教学手段,立足于引导积极探索
数学是一种关系的发现,并用抽象的符号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数学本身就是抽象的,对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内化过程远比我们想象的难。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化解教学中的难点,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具体到抽象这一思维过程。而这些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设计,又必需立足于更好地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主动性。
例如,教学“比长短”时,可以事先准备好长短不一的绳子,请小朋友两人一组拿了各自的绳子试试,哪根长,哪根短,分别请几组小朋友演示,其他小朋友评议演示的方法、语言的表述是否合理、正确。如果有不同方法的请上台向大家演示并讲述理由。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新的问题:“一组绳子中的一根短绳子,比另一组绳子中的一根长绳子长。”请学生由原来两人一组去找到符合问题情景的另一组,并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比长短,讲出比较结果。同样的学具,同样的比长短,由于情景设置的变化,丰富了“比较”的内涵,提高了思维的要求,在新的问题中,小学生们通过主动的学习活动,对“比较”长短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具体形象的亲自操作,思考中,初步发展了辩证的相对思想。此外,教学中穿插的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运用计算机制作童话故事、卡通动画,编配儿童音乐、动物声音、童音对白等,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在增强趣味性、直观性,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探索,在极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前提下,促进和提高学习质量。
三、设计课堂练习,有益于发展兴趣和能力
学习数学,练习是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的机械性重复练习,不仅使孩子们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他们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思维变得呆滞,阻碍了思维能力的正常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依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课堂练习。不仅能调动学生练习中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与教学目标密切联系的多层次、有思维要求的各种练习题,让学生练在“点”子上,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练习“一百以内口算”时,可以从运算法则、进退位训练、限时定量计算,为计算的答数验算,估算等不同角度设计练习题,并通过找朋友、摘苹果、送信、翻牌等游戏形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紧张的思维活动中,当堂巩固所学的知识,得到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率。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练习设计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性思维,是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一个问题,求异求佳,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是较常采用的训练方法。
例如,根据算式30+6=36的数量关系,写出另外三个不同的算式:又如:25+9=?让学生根据自己想法摆小棒,讲出各种不同的算法。还可以提供一组数学,如7、18、16、20、9,请学生组成相加后与35差不多大的算式。通过这样的发散式练习,可以让学生思路开阔,思维灵活,使他们在富有成效的思维活动中,培养、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