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分枝论文_田然,张晓聪,郑雷,李新海,朱汉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穗分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枝,玉米,染色体,精细,片段,基因组,区间。

穗分枝论文文献综述

田然,张晓聪,郑雷,李新海,朱汉勇[1](2019)在《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QTL qTBN7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作为次级作图群体,其遗传背景上仅有1~2个染色体片段来源于供体亲本,是精细定位控制复杂数量性状位点的理想材料。以掖478为遗传背景、齐319为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CL103为父本,与背景亲本回交并自交构建含955个单株的F_2分离群体,对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主效QTL开展精细定位。结果表明,2017年北京昌平环境下,两个亲本雄穗分枝差异数达极显着水平,CL103平均雄穗分枝数为24.30,掖478平均雄穗分枝数为18.20,F_2群体平均雄穗分枝数为22.03。参考B73RefGen_v3,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将qTBN7精细定位在第7染色体物理位置110 088 645~110 160 101 bp区域内,LOD值为25.06,解释11.47%的表型变异,该区间包含14个候选基因,包括已报道的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基因ramosa1(ra1)。(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代资举,王新涛,杨青,张富才,李保全[2](2018)在《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基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挖掘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过程关键基因优异等位变异、开展玉米雄穗设计育种。综述了玉米雄穗分枝数QTL定位研究进展,阐释了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关键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网络。指出了已定位的能稳定遗传的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QTL较少,而且通过突变体克隆的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基因表现出极端表型,不能直接应用于玉米育种实践。提出了通过构建玉米雄穗分枝数QTL近等基因系和根据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关键基因特征在自然群体寻找优异等位变异的建议,有助于图位克隆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基因、挖掘玉米雄穗分枝数优异基因资源,从而进行玉米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的分子育种。(本文来源于《农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田然[3](2018)在《玉米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构建及雄穗分枝数QTL qTBN7-1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是进行QTL精细定位及基因克隆的理想材料,是通过回交及自交选择出覆盖作物全基因组的供体片段构建起来的次级作图群体。本研究通过使用掖478与齐319构建了一套包含180份材料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并对该群体进行了10个性状的QTL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掖478为轮回亲本、齐319为供体亲本,使用在MaizeGDB数据库中筛选出的132个多态性SSR引物,以及根据掖478、齐319全基因组重测序序列设计的68个InDel标记,对导入系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通过连续多代回交并自交,最终获得180份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片段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200个分子标记,背景恢复率达到98%以上。(2)于2016年、2017年在北京昌平和顺义对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进行两年四点田间表型鉴定,大部分性状的变异率均小于15%,说明本实验的误差控制较好。共检测到5个玉米农艺性状72个QTL,其中13个株高QTL,穗位高24个、雄穗长13个、雄穗分枝数18个、节间数4个;以及5个玉米穗部性状43个QTL,其中11个穗长QTL,6个穗粗QTL,6个穗行数QTL,10个粒长QTL,10个粒宽QTL。(3)染色体片段导入系CL103在bin7.02区域控制雄穗分枝数QTL,通过与掖478回交构建次级群体开展精细定位工作。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将该主效QTL定位在第7染色体110,088,645-110,160,101 bp区域,LOD值为25.06,可解释11.47%的表型,加性效应为1.74。该精细定位区间包含14个候选基因,包括已报道的玉米雄穗分枝数突变体基因ramosa1(ra1)。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候选基因ra1编码拟南芥同源顺反异构酶家族蛋白,该基因在玉米雄穗中表达量较高,能够显着增加雄穗分枝数。(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15)

代资举,王新涛,杨青,王艳,张莹莹[4](2018)在《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QTL定位及qTBN5近等基因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于发掘玉米雄穗分枝数优异基因资源,利用郑单958骨干亲本郑58和昌7-2构建的188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家系群体,结合288个多态性分子标记构建的连锁图谱和2年玉米雄穗分枝数表型数据,运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5个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一致性主效QTL,分别位于玉米5条染色体上。通过连续回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了位于bin 5.05的控制雄穗分枝数主效QTL-qTBN5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NIL),对基因遗传效应进行了验证,并将qTBN5进一步定位在13.2 Mb区间之内,为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唐登国[5](2018)在《玉米穗行数、雄穗分枝数及叶片冠层结构性状的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用途广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玉米产量主要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粒重叁因素构成。解析与产量因素相关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对玉米遗传改良,促进玉米高产育种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以玉米骨干自交系Mo17为受体亲本,大刍草MT1(Zea mays ssp.mexicana)为供体亲本构建的高世代回交群体,对玉米第2染色体短臂上的穗行数主效QTL和雄穗分枝数主效QTL展开精细定位,为玉米穗行数和雄穗分枝数QTL的克隆和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利用实验室前期以玉米骨干自交系B73和糯玉米地方种四路糯自交系SICAU1212为亲本构建的RIL群体,对玉米植株8个叶位的叶夹角、叶宽和叶长性状进行QTL定位,为实现不同冠层水平上进行玉米理想株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Mo17×MT1的BC_3F_2代导入系群体的筛选,鉴定到一份穗行数与受体亲本Mo17有显着差异的导入系729。通过利用729自交衍生得到的BC_3F_3和BC_3F_(3:4)群体在第2染色体短臂检测到两个连锁的穗行数QTL,分别命名为qKRN2.1和qKRN2.2,其中qKRN2.1定位在标记M11和M13之间,染色体区间3 Mb,qKRN2.2定位在标记M17和M18之间,染色体区间8 Mb,增效基因都来自于Mo17;通过构建sub-NILs对穗行数QTL进行效应分析发现,qKRN2.1和qKRN2.2同时存在时能使Mo17穗行数降低约2.5行,qKRN2.1单独存在时能使穗行数降低约1.0行,qKRN2.2单独存在时能使穗行数降低约1.0行。同时构建了针对qKRN2.1的BC_3F_5群体,从1800粒的群体中筛选到28个交换单株,通过子代测验,将qKRN2.1缩小在标记M23和M27之间的区间内,物理距离约为288 kb,该区间内包含17个基因。2.利用导入系729自交衍生的BC_3F_(3:4)群体第2染色体短臂检测到一个雄穗分枝数主效QTL,命名为qTBN2.1,位于在标记M1和M2之间,染色体区间2 Mb,增效基因来自MT1。通过在群体中选择含有qTBN2.1片段的单株连续回交Mo17两次,并自交一次,得到BC_5F_2群体。利用238个BC_5F_(2:3)进行QTL重定位,发现qTBN2.1位于这一区间的分子标记InDel-1和InDel-9之间,LOD=45.9,PVE=64.0%,加性效应值为-1.51;同时筛选2000个单株的BC_5F_2群体,获得76个重组单株。通过在云南和四川两个环境下的子代测验,将qTBN2.1定位于标记InDel-4和InDel-5之间,两者的物理距离约为5.5 kb,只包含一个基因。3.通过利用B73×SICAU1212为亲本构建的RIL群体,采用单环境QTL定位和联合环境定位两种策略,对玉米植株雄穗下连续8个节位的叶夹角、叶长和叶宽性状QTL定位,分别检测到15、27和16个与叶夹角、叶宽和叶长相关的QTL。其中,单个QTL的PVE(%)变异幅度为0.39%到24.77%,单个QTL控制的对应性状节位数变异幅度为1到8。例如,在这些检测到的QTL中,qLA2-1同时控制所有8个节位的叶夹角,而qLA2-2只控制雄穗下第一叶的叶夹角(1stLA),检测到控制单个节位叶夹角的QTL数变化范围为4(7thLA)到11(1stLA),能解释的表型变异率变异幅度为15.69%(8thLA)到51.73%(1stLA)。(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杜宇茜,杨莎,祝丽英,赵永锋,黄亚群[6](2018)在《两种密度条件下玉米雄穗分枝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雄穗分枝数是产量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为剖析高、低两种密度条件下雄穗分枝数的遗传基础,以248份优良玉米自交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材料,2014年和2015年分别在高、低两种密度条件(105 000株/公顷, 75 000株/公顷)进行雄穗分枝数的表型鉴定。利用R软件中的‘lme4’程序包对雄穗分枝数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值(BLUP)进行计算,结合分布于全基因组的10 68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雄穗分枝数有减少的趋势,且两种密度条件下遗传力均较高。同时,两种密度条件下共检测到26个与其显着关联的SNP位点,分布于玉米1号、2号、3号、5号、6号、7号、8号、9号、10号染色体。其中,低密条件下检测到12个SNP位点,高密条件下检测到14个SNP位点,5个SNP位点在两种密度条件下均被检测到,6个SNP位点在高密条件下单个位点解释的表型变异大于10%。除此之外,并确定了4个候选基因,编码产物分别为含CHASE结构域的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inase)蛋白,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 rich repeat, LRR)的蛋白,含有ZF-HD结构域的蛋白和磷酸果糖激酶。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在两种密度条件下均检测到的与雄穗分枝数显着相关的一致性可靠标记位点以及在高密条件下特异表达且单个位点解释的表型变异均大于10%的SNP位点,并鉴定相关候选基因,为不同密度条件玉米雄穗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提供关键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18期)

刘军霞,何小娟,刘婷婷[7](2018)在《不同环境下玉米雄穗分枝数和主轴长的QTL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的雄穗结构是协调玉米雌雄穗发育和增加产量过程中重要的农艺性状。本研究以掖488×Va35-2构建的230个F_(2:3)家系,结合2个环境下的表型鉴定,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玉米雄穗分枝数和雄穗主轴长进行QTLs定位和效应分析。结果表明,F2:3家系在单个环境下总共检测到7个雄穗分枝数QTLs和8个雄穗主轴长QTLs,分别位于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9和第10号染色体上,且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介于3.38%~17.01%之间。其中在2个环境下同时检测到8个稳定表达的s QTLs(包括4个雄穗分枝数s QTLs:3.04 bin的qTBN-Ch.3-1,5.04 bin的qTBN-Ch.5-1,7.02 bin的qTBN-Ch.7-1,9.01-9.02 bin的qTBN-Ch.9-1和4个雄穗主轴长s QTLs:2.05 bin的qTTL-Ch.2-1,3.04 bin的qTTL-Ch.3-2,9.01-9.02 bin的qTTL-Ch.9-1,10.01 bin的qTTL-Ch.10-1)。这些在不同环境下能够稳定存在的s QTLs可为玉米雄穗相关性状的生产应用、精细定位及基因克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10期)

令狐晶晶[8](2015)在《玉米籽粒类胡萝卜素相关产物和雄穗分枝数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均已超过水稻,成为第一大作物。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对保障中国乃至世界粮食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一个包含368个玉米自交系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对玉米类胡萝卜素相关产物进行了关联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在RNA水平和DNA水平上对关联群体RNA测序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对6个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发现的调控热点基因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证明这些基因区的SNP位点在不同自交系间与RNA-seq得到的结果一致性均为90%以上。另外,还用授粉后15天的籽粒为样品,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2个转录因子bHLH和ARID及其调控的玉米醇溶蛋白基因在161个玉米自交系中的表达量,其结果与RNA-seq结果的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上述结果证明RNA测序结果较为准确,所得到的SNP标记与基因的表达量数据质量较高,可用于下一步的研究工作。2.对多年多点的玉米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产物含量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有9种重要产物可检测到对其有显着影响的位点。对玉米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产物含量和编码关键酶的基因的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检测到有8个基因与部分重要产物显着相关。同时,还对玉米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28个关键酶基因进行了eQTL分析,其中10个基因具有顺式作用调控位点,3个基因具有远程调控位点。此外,本研究使用包含368个玉米自交系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对玉米雄穗分枝数进行了关联分析。利用B73和一个雄穗无分枝的自交系pool-7构建F2:,群体和高代回交群体,对玉米雄穗分枝数进行了QTL定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关联分析群体的雄穗分枝数进行了多年多点的调查统计,将所有数据BLUP后,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25个控制雄穗分枝数的位点,其中有17个位点位于之前定位的QTL区间内。2.分别用F2:3群体和BC3F2群体对雄穗分枝数进行了QTL定位,共检测到7个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3、4、5、7和8号染色体上,其中7号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QTL位点。其中1号染色体上的259223788-260138854区间与7号染色体上的bnlg2259-umc2197区间在关联分析和QTL定位时都能检测到,且效应值较高。这个结果显示在1号染色体和7号染色体的两个区间极有可能存在对玉米雄穗分枝数显着作用的基因,为玉米雄穗分枝数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令狐晶晶,王枫,杜雪梅,范开建,王建华[9](2015)在《玉米雄穗分枝数的QTL定位及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雄穗分枝数5-8的玉米自交系B73与无分枝的pool-7做为亲本,构建了包括303个植株的BC3F2群体。用6KSNP芯片检测植株的基因型,对玉米雄穗分枝数进行了QTL定位。共检测到3个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4和7号染色体上。其中1号染色体的QTL位点区间为chrl.S_259012638-chr1.S_260957600,对表型贡献率为17%。同时,我们还对包括368个玉米自交系的关联分析群体的雄穗分(本文来源于《第一届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4-22)

陈正杰[10](2014)在《玉米雄穗分枝数目数量遗传分析及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雄穗是重要的农艺性状,与玉米产量呈负相关。雄穗与雌穗竞争养分,较大雄穗会消耗更多养分,从而降低产量。雄穗分枝数可作为衡量雄穗大小的重要指标,分枝数目越多雄穗越大,养分消耗越多。玉米育种中,选择较小雄穗、较少雄穗分枝数目的品种已成为趋势。因此,研究雄穗分枝数目的遗传模型和遗传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选取具有较少雄穗分枝数目玉米自交系3237和玉米自交系1212构建六个世代,分析雄穗分枝数目的遗传模型和遗传效应。六个世代联合分析雄穗分枝数目最优遗传模型为E-3,符合两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分离世代B1、B2、F2世代主基因与多基因遗传率之和分别为71.7%、82.9%、62.6%,表明雄穗分枝数目主要受基因控制,环境影响较小,早代选择有效。利用玉米自交系3237和1212组配回交分离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进行雄穗分枝数目QTL分析。选取多态性SSR标记114个构建连锁图谱,图谱全长1486.4cM,平均间距13.04cM。结合田间表型值和分子标记,检测雄穗分枝数目QTL位点。BC1群体在云南西双版纳1个环境,BC1S1家系群体分别在云南西双版纳、四川温江2个环境共检测到10个雄穗分枝数目QTL,分布于第2、3、5、7染色体,能够解释的表型贡献率在10.96%-33.18%之间。同一染色体上的QTL位点具有重迭区域,可看作是同一QTL。为雄穗分枝数目QTL精细定位和基因克隆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主效QTL雄穗分枝数目候选基因挖掘。第2染色体上的QTL稳定存在,贡献率较大,在此QTL位点挖掘雄穗分枝数目候选基因。分析得到7个与花发育相关基因,经过比较分析,认为GRMZM2G147241 (G4)基因可能与雄穗分枝发育相关。在不同自交系间克隆测序分析此基因编码区,发现在自交系3237的编码区序列最短。为雄穗分枝数目相关基因挖掘提供了一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穗分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挖掘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过程关键基因优异等位变异、开展玉米雄穗设计育种。综述了玉米雄穗分枝数QTL定位研究进展,阐释了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关键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网络。指出了已定位的能稳定遗传的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QTL较少,而且通过突变体克隆的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基因表现出极端表型,不能直接应用于玉米育种实践。提出了通过构建玉米雄穗分枝数QTL近等基因系和根据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关键基因特征在自然群体寻找优异等位变异的建议,有助于图位克隆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基因、挖掘玉米雄穗分枝数优异基因资源,从而进行玉米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的分子育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穗分枝论文参考文献

[1].田然,张晓聪,郑雷,李新海,朱汉勇.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QTLqTBN7定位分析[J].玉米科学.2019

[2].代资举,王新涛,杨青,张富才,李保全.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基因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18

[3].田然.玉米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构建及雄穗分枝数QTLqTBN7-1定位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8

[4].代资举,王新涛,杨青,王艳,张莹莹.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QTL定位及qTBN5近等基因系构建[J].作物学报.2018

[5].唐登国.玉米穗行数、雄穗分枝数及叶片冠层结构性状的QTL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8

[6].杜宇茜,杨莎,祝丽英,赵永锋,黄亚群.两种密度条件下玉米雄穗分枝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8

[7].刘军霞,何小娟,刘婷婷.不同环境下玉米雄穗分枝数和主轴长的QTL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8

[8].令狐晶晶.玉米籽粒类胡萝卜素相关产物和雄穗分枝数的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5

[9].令狐晶晶,王枫,杜雪梅,范开建,王建华.玉米雄穗分枝数的QTL定位及关联分析[C].第一届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5

[10].陈正杰.玉米雄穗分枝数目数量遗传分析及QTL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穗分枝小麦幼穗分化时期遮荫对玉米花丝数和穗分枝数的...妙突变体叶夹角及雄穗分枝夹角...遮荫对玉米花丝数和穗分枝数的影...两亲本雄穗分枝数及其植株表型Fi...玉米雄穗分枝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

标签:;  ;  ;  ;  ;  ;  ;  

穗分枝论文_田然,张晓聪,郑雷,李新海,朱汉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