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资保险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资保险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李凤满[1]2007年在《我国保险业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在2006年我国完全履行了加入WTO的承诺后,我国保险市场全面取消了对外资保险公司经营区域和产品类别的限制,我国保险公司面临外资保险公司的严峻挑战。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外资保险公司通常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成熟的产品研发机制,先进的管理经验,有效控制风险的技术与经验等,毫无疑问,将会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给我国保险公司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即我国保险企业怎样面对激烈的竞争,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使保险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本文是从营销的角度来研究探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战略。由于保险产品的同质性,各国保险经营环节并无太大差别,决定保险市场竞争胜负的关键在于服务质量和营销水平的高低。因此,引导我国保险企业适应新的形势,改善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水平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立足我国保险营销现状,在充分分析了保险企业内外部环境基础上,以保险营销的特点为依据,借鉴发达国家保险营销先进经验,探究我国保险企业营销策略新思路,提出新形势下我国保险营销发展策略:第一,加强险种创新,完善险种结构,深入挖掘市场需求,开发出适合消费者的简洁、实用、人性化的险种,并结合产品组合设计和新产品发布会等方式加强险种策略。第二,加强精算实力,制订科学、合理的费率标准,使保险价格更经济、更合理,提高竞争力。第叁,突破目前的以个人代理人销售为主的单一模式,建立多层次立体式营销渠道。继续加强与银行等兼业机构的友好合作;大力发展保险中介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拓展网上营销,积极应对电子商务潮流;选择合适的场所开展门店销售;探索电话营销和电视营销渠道。第四,重视保险传播与促销组合策略。建议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起设立国民保险月,普及保险知识,宣传保险功能,提高公众的保险意识;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作用,提高全民风险意识;并综合运用人员推广、广告、公共关系、展业推广等促销手段。第五,培育与重塑保险业的信用体系。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培育保险诚信文化;逐步引入保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建立营销员失信惩戒制度。第六,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强势品牌,塑造良好形象。第七,实施人才策略。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育,从薪酬、保障、发展、培训各方面加大投入,以吸引各类人才的加盟,解决人才稀缺问题;保险企业应提高行业进入壁垒,改变“人海战术”做法,整顿营销队伍,走精兵强将之路。第八,建议有条件的公司采用“职员制”销售模式,稳定员工队伍,实现长期服务。第九,营销中应注重保险文化的渗透,在保险产品中注入文化因子,营销一种生活标准、一种生活方式。让人们知道保险不仅仅是一种商品,还是未来美好生活的保障。提出的这些保险营销策略并非独立发挥作用,在保险营销实践中,保险公司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策略组合来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期望这些具有操作性的保险营销策略,对我国保险企业特别是中资保险企业的发展有所启迪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保险营销策略的实践,提高本土保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保险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使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等功能得到最有效发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谢敏[2]2003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资保险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保险营销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而发展的,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保险企业就开始运用市场营销的观念来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西方发达国家保险营销发展到现在已经较为成熟,营销方式、策略不断创新。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目前中资保险公司营销还存在险种高度集中且相似率高、营销体系不完善、营销操作不规范、营销策略创新不足等诸多问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保险市场将进一步开放,促使中外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由于保险产品的同质性,各国保险经营环节并无太大区别,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在于服务质量和营销水平的高低。因此,引导中资保险公司适应新的形势,改善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水平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考虑,笔者首先分析了保险营销的内涵和特点,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发达国家保险营销的经验,作为中资保险公司赶超的参照。接着,论文立足中国保险市场,分析了中资保险公司营销的现状。进而,论文着眼未来发展,分析了中资保险公司营销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论文最终落笔在新形势下中资保险公司营销的策略选择,对中资保险公司提出了创新营销观念、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加强同业合作、推进品牌建设、拓展新的营销渠道等具体的策略建议。论文还从市场失效角度论证了保险监管的重要性,并对我国保险监管当局提出了健全信息体系,培育完善的营销中介市场,完善对中资保险公司的费率、偿付能力、资金运用的监管等具体的政策建议。根据研究需要,笔者交叉使用了理论推导、国际比较、实证调研、SWOT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创新之处在于:运用保险学、营销学理论提出了保险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点,进而分析论证了保险营销更加强调主动性、更加需要扩大客户规模、更加关注规范的关系营销等特点,指出保险营销的关键在于友好服务。采用调研的方法,对中资保险公司的营销现状进行实际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揭露出中资保险公司营销存在保险市场不合理寡头垄断特征明显、险种高度集中且相似率高、保险营销渠道不完善且创新不足、保险营销监管不当等亟待完善的问题。应用SWOT方法,对中资保险公司营销相关的众多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中资保险公司营销的资源效力点、劣势改善点和最关键执行点。提出新形势下中资保险营销的策略选择,对中国保险监管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王志民[3]2003年在《论“走出去”战略与制度创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马克思的“世界市场”和“全球生产”理论,列宁、毛泽东的积极开展对外经济联系理论和邓小平、江泽民的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经营中的一些主要理论,紧密结合当前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对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投资与国际化经营发展迅速,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且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把“走出去”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开放改革互动不断加强的总体趋势中加以考察,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化经营的比较和对中国企业最先与最大的“走出去”群体——香港中资企业的实证分析,深刻地阐明了实施“走出去”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揭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症结所在,强调了必须以制度创新为突破点,抓住当前契机,全面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和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重大变革,完善各种支持、服务措施,才能保障“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使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取得更大的发展。

王航宇[4]2008年在《金融自由化下中国国有保险公司应对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服务的保险业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全球化趋势。金融自由化是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的主要特征。我国保险公司刚从旧体制的烙印下解冻,部分竞争还停留在产品价格、人情保单、人海战术等低端竞争手段上。中国的保险市场由于过去长期的垄断经营影响,还残留了一些特有的游戏规则,如统一的、极少调整的费率与条款;带有浓重行政机构色彩的大而全的公司组织结构成为保险公司的主导组织形式;从行政权力、关系网等非合同利益入手成为保险公司营销体系中最重要的业务推展方式等。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及政策上的逐步解禁,合资、外资保险公司的涌入,它们以较高的专业化经营水平、丰富的业务经验、灵活的服务方式、合理的产品结构及较为先进的资产管理模式在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下对我国保险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实际上金融自由化就意味着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放在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这些威胁和挑战,采取何种应对策略,已成为我国保险公司应当思考的重中之重。就目前而言,我国保险业特别是我们的民族保险业——国有保险还存在着诸如消费者意识淡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服务质量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保险投资渠道少、立法工作尚需加强、保险公司资本实力不强、保险公司市场体系不完整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地得到改善及完善,中国的保险业正以健康的、蓬勃的姿态来迎接挑战。但是中国目前保险的现状与国际还有较大差距,与国际接轨尚需时日,保险业随着服务业开放的承诺被推到了全球化的前沿,如何改变并适应新的游戏规则,如何适应日趋国际化的保险市场,我国国有保险公司必须采取积极的有效的应对策略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以中国民族保险公司及中国国有保险公司的典型代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目前在金融自由化下采取的应对策略,比如:“叁个有利于”的产品开发策略;“城乡并重”的市场拓展策略;“4+1”的渠道建设策略;“动态资产与负债匹配”的资金运用策略;集中与分级授权相结合的运营管理等为实例进行了研究,并就中国国有保险公司面临新的热点问题,例如:银保合作、地下保单的冲击、金融自由化下保险资金运用及金融监管、保险中介及代理人体制、保险费率自由化、新产品的创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还从1996年保险在中国的市场化开始至入世以来中国的保险对外资开放以及保险公司的历次变革这些现象出发,在阅读了大量关于保险业的着作,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已发表的文献的基础上,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与实践上的探索:研究了金融自由化下中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回顾了国际保险历史的基础上,对比介绍了我国保险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我国国有保险的历史和现状,从我国保险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资金运用和热点问题进行探索,重点对国有保险公司的策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借鉴了国际保险的策略及资金运用的基本经验,在全球保险市场变革和趋势下找寻中国国有保险公司的应对策略。最后本文提出我国国有保险公司在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下应采取的应对策略:立体式的多层次营销策略;“人本化”的营销团队管理策略;注重发展的品牌营销策略;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差异化营销售策略;紧贴客户的优质服务策略等。另外还指出首先应加强保险意识,结合市场需求创新保险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及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在金融自由化下加强银保合作、证券与保险合作,加强保险资金的运用等自身改革做起,破除陋习陋规,立新法新貌,在广大消费者和竞争者前树立起一个行为严谨,积极进取的重信用守承诺的服务形象,并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在此群雄逐鹿、百家争鸣之际争得一片天地,在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下自由飞翔。

叶莉[5]2008年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得到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TJZZ06-2-007)的资助。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金融市场越来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金融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给金融市场参与者和决策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并且使局部金融危机在国际间迅速传染,也使得金融危机的易发性、联动性和破坏性越来越明显,各国面临的金融风险显着增加,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随着金融业对内、对外“双向式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尤其是资本项目开放的推进,金融体系的安全性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内资金融机构的加入、资本项目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均会改变国内金融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使中国的金融业在引入新增变量的形势下重新洗牌,亦将给我国经济、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带来诸多难题,对我国金融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利用金融全球化的优势推进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维护我国的金融利益;同时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始终是一对相伴相生的矛盾,也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论文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从全球化视角分析、延展了金融安全的内涵,理清了金融安全与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了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安全的关系。认真研究和系统分析国内外关于金融安全问题的相关理论,着重对金融危机理论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对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金融危机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并着重论述与金融安全相关的金融脆弱性理论、金融预警管理理论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理论,为本论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探索和构建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理论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本论文归纳、总结了金融安全实践研究成果,分析、比较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预警制度,总结了上述发达国家金融预警制度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安全预警体系提供有益的经验。本论文将金融安全的运行体现在金融市场各业务子系统的安全之中对中国金融安全的运行原理进行了探讨。从银行安全、货币安全、股市安全、债务安全、保险安全和金融体制安全等方面揭示了中国金融发展及持续稳健运行是中国金融安全的根本;对各类金融业务分类子系统安全运行的关联及动态变化从风险和危机的联动效应方式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各类金融安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原理、过程和方式。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金融安全运行的内生性、外生性,为金融安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础。本论文从中国金融业现状、国际资本流动态势、资本账户开放现状及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入手,遵循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金融安全的现实状态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影响中国金融安全若干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创建了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理论,研究、探讨了金融安全运行基本态势、金融安全态势监测与预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以及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理论原理。本论文在阐述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利用基因遗传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融合技术的优越性,设计了基因遗传神经网络优化模型,提出基于基因遗传BP网络模型的金融安全预警支持系统构建方案,对金融安全预警系统进行建模,并论证该模型在金融安全预警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运用金融业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仿真和验证;运用所构建的预警系统对中国目前的金融安全状态进行综合判断。依托所构建的金融安全预警监测系统,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安全态势预控对策及危机管理的方法。

杨文波[6]2005年在《中资保险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保险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服务,它具有不可感知性、无一致性、无分割性、无存货性、异质性、未寻觅性的特点。保险公司只有把握住其本质和特点,制订合适的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保险市场还处于较高的垄断,保险的覆盖面很低,巨大的可保资源有待开发。目前中资保险公司营销还存在险种高度集中且相似率高、营销体系不完善、营销操作不规范、营销策略创新不足等诸多问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保险市场将进一步开放,促使中外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由于保险产品的同质性,各国保险经营环节并无太大区别,服务质量和营销水平的高低对保险公司的经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引导中资保险公司适应新的形势,改善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水平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首先分析了保险营销的内涵和特点,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接着,论文立足中国保险市场,分析了中资保险公司营销的现状。进而,论文着眼未来发展,分析了中资保险公司营销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论文最后部分阐述了在新形势下中资保险公司营销的策略选择,对中资保险公司提出了创新营销观念、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加强同业合作、推进品牌建设、拓展新的营销渠道等具体的策略建议。

金海霞[7]2007年在《中资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和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产业的良性发展将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越来越多的资金,全面、深入地介入金融资源的配置过程,又将为我国金融运行提供一种不可或缺且难以由其他金融机制所替代的稳定因素。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我国保险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作为金融业中最为开放的行业,我国保险业于2004年12月11日全面对外资开放,此后中资保险公司一直面临着外资保险公司的挑战。论文由中资保险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所遭遇的新的威胁作为切入点,描述中心问题:中资保险企业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上,通过五个层次进行描述,先主要从竞争环境角度、客户需求角度、竞争对手角度、自身角度分析解决为什么和在哪里提升中资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最后从产品创新、市场拓展、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以及风险全面控制能力五个方面构建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笔者给出了一个以“市场开拓”为拉力、“组织学习”为内在驱动力、“险种创新”为外在推动力、“系统风险控制”为保障、“企业文化”为养分的中资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案模型。

毛书焕[8]2008年在《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寿险业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显示出其对整个社会进步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其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与社会良性的发展态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鼓励寿险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出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现代高水平技术和网络的应用形成了强大的动力,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寿险的需求不断增强展现了潜力巨大的市场。面临如此好的发展机遇,作为寿险行业中资历尚浅的新华人寿应采取何种发展战略正是文章研究的方向所在。在对战略以及战略管理等理论研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于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文章主要从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以及公司内部环境叁个视角,分析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提供的良好发展机遇,并剖析了利率变化、股票等资产价格的波动、汇率变化以及巨灾的产生对寿险产生的严峻挑战,随后通过分析新华人寿所面临的产业竞争环境以及公司在产品、人力资源、保险营销、保险服务、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与劣势,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新华人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拥有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提出: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应在不断创新、求变过程中,不盲目求高、求快、求强大,而是在全面分析和了解市场状况、深入调查顾客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方式向顾客提供最合适的产品和最满意的服务,将自身定位在行业中的适度领先者,采取增长型发展战略,以实现成为国内最具发展潜力、最具投资价值和最具企业责任的金融保险集团的远大目标。为实施增长型发展战略,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应采取的措施有四点。一是应发挥自身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注重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产品的研发,针对细分市场进行业务开拓;二是通过转变人才观念、加强保险知识型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等途径来建设优秀员工团队;叁是优化现有业务的营销策略,同时通过电视营销和建立金融联盟来拓宽营销渠道;四是秉承优秀的新华文化,树立新华品牌,为全国各地的顾客提供专业的保险和理财服务。

蔡佳芒[9]2011年在《中国人保财险公司营销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的经济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这给中国的保险业带来了很好的宏观经济基础。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关于保险业面临的形势》中指出,当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基础逐步夯实,发展的环境不断趋好,行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中国保险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这是中国人保财险公司的机遇之所在。中国人保财险公司面临的竞争主体越来越多。中国人保财险公司市场份额连年下滑,这是挑战之所在。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在资金实力、经营理念、管理水平、营销手段上与国外财产保险公司相比,差距都相当大。特别是,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在营销方式与国外差距巨大,我国保险公司大多以个人代理为主要销售方式,基本采用营销员上门推销的方法。在国外,保险公司大多依靠经纪公司、代理公司、网络营销、银保合作等方式开展营销。在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新形势下,只有提升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营销水平,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强化营销理念,提升营销水平对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立足于上述背景,本文先分析了国内外保险市场、产品、渠道、监管等方面,得到发达国家对我国保险营销的几点启示。继而分析人保财险公司的营销现状,从营销观念、产品、营销渠道、促销手段等方面进行总结。在上述两项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时代发展的中国人保财险公司的营销理念、产品策略、渠道策略等,帮助公司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保持行业内龙头老大的地位。

沈强[10]2009年在《海尔纽约人寿营销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致使所有保险企业面临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运用崭新的营销理论来指导企业营销实践。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保险市场将进一步开放,促使中外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外资保险公司将如何融入中国社会,中方保险公司又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文以海尔纽约人寿保险公司的营销问题为对象,对服务营销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进行了回顾,提出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与理论基础;对我国合资保险市场的产生、现状、问题以及未来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对影响保险市场需求的保险人、保险消费者、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以及影响保险行业结构的五种竞争力量等企业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介绍了海尔纽约人寿公司基本情况,对企业现状、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内部条件进行了分析;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服务营销理论并结合大量数据资料与企业的实际状况,从企业营销目标定位、市场细分定位、营销竞争策略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对该公司下一阶段营销活动提出了各种具有针对性的服务营销组合措施以及服务质量管理办法。基于上述考虑,同时笔者首先分析了保险营销的内涵和特点,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保险营销的经验,作为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营销赶超的参照。接着,论文立足中国保险市场,分析了合资保险公司在国内的营销现状。进而,论文着眼未来发展,分析了合资保险公司营销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论文最终落笔在新形势下合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营销的策略选择,对于中资保险公司来说也是值得参考的一篇文章。

参考文献:

[1]. 我国保险业营销策略研究[D]. 李凤满. 中国海洋大学. 2007

[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资保险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谢敏. 清华大学. 2003

[3]. 论“走出去”战略与制度创新[D]. 王志民.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4]. 金融自由化下中国国有保险公司应对策略研究[D]. 王航宇. 西南交通大学. 2008

[5]. 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 叶莉. 河北工业大学. 2008

[6]. 中资保险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杨文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7]. 中资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和提升策略研究[D]. 金海霞. 浙江大学. 2007

[8]. 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毛书焕.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9]. 中国人保财险公司营销策略的研究[D]. 蔡佳芒. 北京交通大学. 2011

[10]. 海尔纽约人寿营销战略研究[D]. 沈强. 苏州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  ;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资保险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