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动硬化论文_张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随动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塑性,棘轮,算法,不锈钢,疲劳,模型,板料。

随动硬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青[1](2016)在《基于Hill48屈服准则的非线性随动硬化本构模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薄板成形过程中,板料拉伸后压缩、弯曲后反弯曲等变形不仅会产生Bauschinger效应,而且还会使其方向性增强,从而使各向同性理论不再适用。本文针对此类问题,通过研究板料在循环加载状态下的变形行为,建立了一种非线性随动硬化本构模型,并将其用于拉深筋数值分析中。在基础理论方面,论文基于平面应力假设和Hill48各向异性屈服准则,采用A-F非线性随动硬化模型建立了考虑Bauschinger效应的非线性材料本构模型,给出了材料模型中各参数的求取方法,推导了本构关系弹塑性矩阵。根据有限元理论以及应力更新算法,利用泰勒展开式形式,完成了本构模型的数值实现。采用Fortran语言进行程序编写,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提供的UMAT接口实现了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经由算例验证了UMAT子程序的正确性。应用上述非线性随动硬化本构模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拉深筋的变形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单向拉伸试验获得了热镀锌深冲钢板DC54D+ZF板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得到了有限元数值模拟所需的材料常数。建立了单元拉深筋模型,采用开发的材料本构模型和ABAQUS自带模型分析了板料经过拉深筋时的变形情况。结合实验探讨了拉深筋结构参数对拉深筋阻力和板料应变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Hill48准则开发的材料模型比ABAQUS中的各向同性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6-05-01)

聂凯[2](2015)在《随动硬化塑性的返回映射算法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一组正交的单位化基张量,推导了一种关于随动硬化塑性模型的返回映射算法,并且推导了与算法相对应的一致性切线模量.推导基于的这组正交单位化的基张量是由单位化的单位二阶张量、单位化的偏应力张量和一个与前两个基张量正交的单位偏张量.将基张量法应用于返回映射算法中,从而简化了运算.采用向后的欧拉(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马新谋,常列珍,于斌[3](2014)在《双线性随动硬化材料的机械自紧身管残余应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计算双线性随动硬化材料模型机械自紧身管的残余应力,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及一些基本假设,推导出了双线性随动硬化材料模型机械自紧身管的塑性半径、反向屈服半径,以及身管弹塑性卸载和弹性卸载两种情况下的残余应力计算公式.利用这些公式计算了一个模拟管的塑性半径、反向屈服半径和残余应力,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得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姜金朋,陈涛,金平,王珏[4](2014)在《Chaboche随动硬化模型参数确定及棘轮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遗传算法确定不同Chaboche随动硬化模型的参数,得到的3种模型中,四分量模型对棘轮的预测与试验结果符合最好.增大应力幅值或应力平均值,都会使应变峰值增大,应变累积速度加快;利用确定的四分量模型研究加载顺序对棘轮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应力加载顺序对棘轮预测有较大影响,加载顺序高-低的累积应变低于加载顺序低-高的累积应变,而且先加载的平均应力越大,后加载的载荷产生的累积应变越小;而应力幅值加载顺序对应变累积几乎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郑小涛,程诗,喻九阳,陈瑶,王明伍[5](2014)在《循环载荷下随动硬化模型的数值迭代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Von-Mises屈服准则及正交流动准则的前提下,建立了循环载荷下迭加型A-F(Armstrong-Frederick)非线性随动强化模型的迭代算法,并根据塑性应变增量的收敛控制实现内部的平衡迭代。为验证本文数值方法的正确性,以Chaboche和Ohno-Abde-Karim随动硬化模型为例,将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与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分析结果及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均吻合良好,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邵贰,杨显杰,毛江徽,孙亚芳[6](2006)在《1Cr18Ni9Ti不锈钢低周疲劳随动硬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单调加载对1Cr18Ni9Ti不锈钢材料后继循环塑性硬化和流动特性的影响,对该材料进行了带平均应变的低周疲劳实验研究。对不同应变幅值的对称应变及非对称的应变循环进行了屈服面半径和背应力演化分析,揭示了材料的随动硬化和各向同性硬化演化对应变幅值和平均应变的依赖性。实验结果为建立循环加载和单调加载耦合的复杂加载条件下的本构模型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06年03期)

杨显杰,林松,高庆,蔡力勋,刘宇杰[7](2005)在《304不锈钢在单轴应变棘轮变形下的随动硬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04不锈钢在室温下进行了单轴应变控制下的应变棘轮变形与失效以及低周疲劳试验研究,对材料在循环过程中材料的硬化行为进行了系统的揭示。在对称应变循环下,研究了不同应变幅值下弹性区尺寸和背应力演化规律;在给定工程应变幅值和循环棘轮应变增量组合的应变棘轮变形下进行了弹性区尺寸和背应力演化研究。观察到了各向同性硬化和随动硬化演化对加载历史的依赖性。(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05年06期)

杨显杰,罗艳,高庆,蔡力勋[8](2005)在《45钢在应变循环与棘轮变形下的随动硬化演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调质处理的45碳钢进行了不同应变幅值的对称应变和具有平均应变控制下的屈服面半径和背应力演化分析,及具有不同平均应力的低应力、较高应力幅值控制下的屈服面半径和背应力演化分析.研究表明:屈服面半径在给定应变幅值下随循环周次的增加而变小,且随循环塑性应变幅值增大而减小,在单调加载时增大;循环背应力幅值随单调应变而减小,随循环塑性应变幅值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邵贰,杨显杰,毛江徽,孙亚芳[9](2004)在《1Cr18Ni9Ti不锈钢低周疲劳随动硬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Cr18Ni9Ti 不锈钢进行了带平均应变的低周疲劳实验。对不同应变幅值的对称应变及非对称的应变循环进行了屈服面半径和背应力演化分析,揭示了材料的随动硬化和各向同性硬化演化对应变幅值和平均应变的依赖性。(本文来源于《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04-09-01)

罗艳,杨显杰,高庆,蔡力勋[10](2004)在《45碳钢的单轴应变和应力循环随动硬化演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调质处理的45碳素结构钢进行了应变循环低周疲劳试验以及应力控制棘轮失效试验。对不同应变幅值的对称应变及非对称的应变循环进行了屈服面半径和背应力演化分析;对不同平均应力和不同应力幅值的试验条件下的屈服面半径和背应力演化分析。通过实验揭示了材料在不同加载历史下的各向同性和随动硬化演化特性。(本文来源于《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04-09-01)

随动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一组正交的单位化基张量,推导了一种关于随动硬化塑性模型的返回映射算法,并且推导了与算法相对应的一致性切线模量.推导基于的这组正交单位化的基张量是由单位化的单位二阶张量、单位化的偏应力张量和一个与前两个基张量正交的单位偏张量.将基张量法应用于返回映射算法中,从而简化了运算.采用向后的欧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随动硬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青.基于Hill48屈服准则的非线性随动硬化本构模型及应用[D].燕山大学.2016

[2].聂凯.随动硬化塑性的返回映射算法与实现[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3].马新谋,常列珍,于斌.双线性随动硬化材料的机械自紧身管残余应力[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姜金朋,陈涛,金平,王珏.Chaboche随动硬化模型参数确定及棘轮效应[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

[5].郑小涛,程诗,喻九阳,陈瑶,王明伍.循环载荷下随动硬化模型的数值迭代算法[J].计算力学学报.2014

[6].邵贰,杨显杰,毛江徽,孙亚芳.1Cr18Ni9Ti不锈钢低周疲劳随动硬化实验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6

[7].杨显杰,林松,高庆,蔡力勋,刘宇杰.304不锈钢在单轴应变棘轮变形下的随动硬化实验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5

[8].杨显杰,罗艳,高庆,蔡力勋.45钢在应变循环与棘轮变形下的随动硬化演化实验研究[J].金属学报.2005

[9].邵贰,杨显杰,毛江徽,孙亚芳.1Cr18Ni9Ti不锈钢低周疲劳随动硬化实验研究[C].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04

[10].罗艳,杨显杰,高庆,蔡力勋.45碳钢的单轴应变和应力循环随动硬化演化实验研究[C].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04

论文知识图

模型的本构模型一23丁昆凝土多线性随动硬化模型不同随动硬化准则和不同的循环...钢材双线性随动硬化模型微塑性阶段采用线性随动硬化模...随动硬化模型所得应力应变历程曲...

标签:;  ;  ;  ;  ;  ;  ;  

随动硬化论文_张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