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通勤流空间模式及形成机制分析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通勤流空间模式及形成机制分析

论文摘要

人类移动性反映了错综复杂的人地关系,为从微观上理解城市空间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对城市规划、交通预测等具有重要意义。通勤是城市个体移动的主要形式,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要素。近年来城市空间重构加剧带来的“职住分离”,使得居民长时间通勤愈发普遍,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居民生活品质下降等问题。对通勤现象的特征及形成机制的理解与把握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也为相关政策及项目评估、职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等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基于武汉市手机信令数据提取城市居民通勤流,使用空间分析、网络分析、流空间分析等方法,从点、线、面3个层次揭示城市通勤流的空间模式。基于多因素拓展重力模型开展多元回归分析,对回归结果进行诊断、修正与解释,验证重力模型在城市内部尺度下的适用性,并结合人口流动、迁移相关理论分析城市通勤流的形成机制。研究主要发现有:(1)通勤流在数量上分布不均匀,通勤现象仅集中于少数街区之间,而少量高值通勤流贡献了研究区内绝大部分的通勤总流量。(2)通勤流在空间上表现出空间衰减、轴向及分区等特征。通勤流量随距离增加而减小,通勤主要流向相邻街区及就近的就业中心;通勤流在全局上具有轴向特征,形成汇聚大量流量并沿自然地理阻隔和重要交通设施分布的通勤廊道;通勤流具有明显分区现象,各街区因通勤联系形成了稳定4分区结构与2分区结构,分区内部通勤联系紧密,分区之间联系稀疏。(3)通勤流动的形成是多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通勤流出地高数量居住人口形成的推力,流入地大量的就业机会带来的拉力(这两大力还受空间邻近性、文化差异及土地利用等因素的调节),以及交通阻碍带来的阻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通勤特征及其形成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1.2.2 手机信令数据研究现状
  •     1.2.3 流空间特征分析研究现状
  •     1.2.4 重力模型研究现状
  •     1.2.5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组织与创新点
  •     1.4.1 论文组织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数据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域
  •     2.1.1 研究区域概况
  •     2.1.2 研究单元划分
  •   2.2 数据与处理
  •     2.2.1 数据来源
  •     2.2.2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通勤流提取
  •     2.2.3 基于网络地图导航数据的可达性计算
  •     2.2.4 POI数据辅助的街区土地利用分类
  •   2.3 研究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城市通勤流空间模式分析
  •   3.1 通勤流总体特征分析
  •     3.1.1 通勤流总体数量特征分析
  •     3.1.2 通勤流总体空间特征分析
  •   3.2 通勤流点层次空间模式分析
  •     3.2.1 通勤流入流出总数的分布分析
  •     3.2.2 通勤流网络中心性分析
  •   3.3 通勤流线层次空间模式分析
  •     3.3.1 网络密度分析
  •     3.3.2 优势流分析
  •     3.3.3 最小生成树
  •   3.4 通勤流面层次空间模式分析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城市通勤流形成机制分析
  •   4.1 影响因子选择
  •   4.2 模型构建
  •   4.3 模型结果与诊断
  •     4.3.1 模型结果
  •     4.3.2 模型诊断与修正
  •   4.4 结果分析
  •   4.5 机制分析
  •   4.6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意义
  •   5.3 研究不足
  •   5.4 改进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方飞国

    导师: 刘艳芳

    关键词: 通勤,手机信令数据,网络分析,流空间,重力模型

    来源: 武汉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信息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单位: 武汉大学

    分类号: F299.27;P208

    总页数: 75

    文件大小: 5611K

    下载量: 74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维协同、一体两翼”众创空间模式创新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20(07)
    • [2].概念整合视角下《三体》英译本七空间模式研究[J]. 长江丛刊 2017(02)
    • [3].基于创客空间模式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研究[J]. 新校园(阅读) 2017(08)
    • [4].对数字时代图书馆空间模式的思考[J]. 新世纪图书馆 2013(12)
    • [5].空间模式理论在铁路客站物业开发中的应用[J].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14(05)
    • [6].当代北京影院建筑空间模式初探[J]. 建筑创作 2011(12)
    • [7].基于大数据的“人+货+场”三位一体创客空间模式研究[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7(03)
    • [8].最优区域共空间模式的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类方法[J]. 传感技术学报 2020(01)
    • [9].大学园区创新发展空间模式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6(21)
    • [10].试析人类仪式行为的演变与路径-空间模式的定型[J]. 建筑与文化 2013(02)
    • [11].硕士研究生宿舍空间模式探索[J]. 山西建筑 2010(02)
    • [12].住区商业街的7种空间模式初探[J]. 华中建筑 2012(01)
    • [13].城镇化背景下湖南新农村居住空间模式探索[J]. 长沙大学学报 2009(02)
    • [14].新农村非传统农户居住空间模式与设计浅析[J]. 华中建筑 2013(04)
    • [15].浅析合院式居住空间模式及其在鄂尔多斯地区的实践[J]. 建筑与文化 2013(05)
    • [16].基于创客空间模式的理工科高职创新实践教学优化措施[J]. 教育现代化 2019(76)
    • [17].我国省域地区减贫的空间模式探讨——以贵州省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02)
    • [18].共空间模式和超限学习机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J]. 仪器仪表学报 2015(01)
    • [19].基于旅行社线路的国内旅行空间模式研究[J]. 旅游学刊 2010(09)
    • [20].基于独立分量分析和共同空间模式的脑电特征提取方法[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0(06)
    • [21].共同空间模式在少通道分类问题中的应用[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9(06)
    • [22].概念隐喻“多空间模式”下《诗经》的英译探索——以汪榕培《诗经》全译本为例[J]. 名作欣赏 2019(27)
    • [23].开封徐府街居住空间模式调研与分析[J]. 山西建筑 2012(03)
    • [24].基于共享生活的生态共构空间模式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16)
    • [25].基于城市环境景观的生态网络规划空间模式探究[J]. 同行 2016(05)
    • [26].综合型养老社区功能空间模式及指标体系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 2015(02)
    • [27].基于共同空间模式和支持向量机的脑–机接口信号分类[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2(10)
    • [28].城市高层综合体交通组织的空间模式研究[J]. 城市环境设计 2011(08)
    • [29].基于空间图解及基础转译的山居空间模式探析[J]. 中国园林 2020(04)
    • [30].城市精明收缩的空间模式、分析框架与实施路径[J]. 学习与实践 2018(12)

    标签:;  ;  ;  ;  ;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通勤流空间模式及形成机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