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谷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光谱分析,核桃,小麦,分子量,单宁酸,品质。
谷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茹,杨琴,陈寒青[1](2019)在《不同离子强度对大米谷蛋白-甜菜果胶复合凝胶结构、凝胶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漆酶交联和热诱导制备了大米谷蛋白(RG)-甜菜果胶(SBP)复合凝胶,并研究了不同钙离子浓度(0,50,100,200,400 mmol/L)对复合凝胶的凝胶化、结构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首先将RG溶液与SBP溶液充分混合,然后依次加入漆酶和不同浓度的氯化钙(0,50,100,200,400 mmol/L),将上述混合溶液在90℃加热30 min后,立即冷却至室温并在4℃条件下储存得到复合凝胶。内源性荧光光谱证实了RG和SBP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且维持RG-SBP复合凝胶叁维网络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和二硫键。SBP和钙离子的加入通过增加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的含量,从而改善了RG凝胶的储能模量(G')、耗能模量(G")、质构特性和持水能力。二级结构结果表明,添加SBP和钙离子使得RG凝胶的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迭含量增加。此外,拉曼光谱中RG凝胶的特征峰强度发生了显着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结果表明,适当浓度钙离子的加入有利于复合凝胶形成更致密和更均匀的微观结构。以上结果表明,添加甜菜果胶和钙离子能够显着改善RG凝胶的质构特性和持水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张波,李芳,张影全,代美瑶,郭波莉[2](2019)在《和面过程麦谷蛋白大聚体理化特性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麦谷蛋白大聚体是指不溶于质量分数1.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的小麦蛋白质组分。麦谷蛋白大聚体含量与面团强度、面包体积和面条质地等有关。面粉加水搅拌后面团逐渐形成。以商品面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粉质仪为和面设备,在0 min、1/2形成时间、峰值稠度、峰值稠度后26 min和46 min分别取样,表示面粉、未充分形成面团、充分形成面团、搅拌过度面团等不同和面阶段的面团,冻干粉碎后,检测SDS可溶蛋白组分、麦谷蛋白大聚体含量、摩尔质量等。结果显示,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麦谷蛋白大聚体含量逐渐下降,同时SDS可溶性蛋白组分逐渐增加。十八角度激光光散射结果显示,SDS可溶性蛋白的摩尔质量和旋转半径逐渐增加。经超声处理后的麦麦谷蛋白大聚体的摩尔质量和旋转半径均逐渐增加。结论认为,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麦谷蛋白大聚体逐渐转变为SDS可溶性蛋白,麦谷蛋白大聚体的摩尔质量呈增加趋势,粒径大小呈增加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刘东军,赵海滨,宋庆杰,宋维富,杨雪峰[3](2019)在《俄罗斯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分析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俄罗斯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小麦在Glu-A1位点具有1、2~*和Null叁种等位变异,Glu-B1位点具有6+8,7+8,7+9,13+16,14+15和17+18六种等位变异,Glu-D1位点具有2+12和5+10两种等位变异。俄罗斯小麦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共有20种,其中,以2~*、7+9、2+12,2~*、7+9、5+10和1、7+9、5+10为主,占比分别为28.65%、27.49%和14.63%,其他HWM-GS组成占比低于3.51%。根据Payne评分标准对俄罗斯小麦品质进行评价,评分范围5~10,评分为10的HWM-GS组成有6个,分别为1、7+8、5+10,2~*、7+8、5+10,1、17+18、5+10,2~*、17+18、5+10,1、13+16、5+10和1、14+15、5+10,分别占比3.51%、2.34%、2.34%、1.75%、0.58%和0.58%。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俄罗斯春小麦优质亚基变异较为丰富,而且,优质麦谷蛋白亚基13+16、14+15、17+18在东北春小麦中罕见,为改良当地小麦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孙乾,张爱琴,薛雨菲,曹文利,奚凤玲[4](2019)在《化学改性对核桃谷蛋白结构表征及功能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酰基化与磷酸化)方法对核桃蛋白中占70%以上的谷蛋白进行改性处理。核桃谷蛋白经改性后酰化蛋白和磷酸化蛋白溶解度分别提升了3.61倍和4.49倍,持水性提升了1.97倍和1.55倍,持油性略有降低,乳化性及起泡性总体变化不大。由光谱学分析可知,蛋白的二级以及叁级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导致了蛋白功能特性的改变,这也为核桃蛋白功能特性改变提供了相应的分析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王喜庆,刘颖,刘东琦,郭天时,张晓琳[5](2019)在《醇溶蛋白和谷蛋白配比对面粉及速冻水饺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筋小麦粉为材料,通过分离重组的方法,将小麦中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淀粉分离成单体,然后按所需条件进行重组配比,分析不同醇溶蛋白与谷蛋白配比重组面粉对面筋蛋白二级结构、面团热特性和流变学特性及速冻水饺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醇谷比的增加(01,13,11,31,10,g/g),重组体系的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逐渐下降,β-折迭含量逐渐上升,热变性温度和焓值逐渐上升,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逐渐下降,流变损耗角tanδ逐渐上升。当重组体系中醇谷比为11(g/g)时,制作的速冻水饺的感官得分最高为87.27。该条件下的速冻水饺冻后形态完好、无裂纹、表面光滑,煮后外观颜色均一、完好无损、爽口不黏牙,有韧性和咬劲,饺子汤清晰、透明、无浑浊。(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薛雨菲,张玥,程怡媚,马舒婕,孙乾[6](2019)在《酶法改性对核桃谷蛋白微观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圆二色谱等仪器对核桃谷蛋白、酶法改性核桃蛋白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从蛋白质分子间、蛋白质分子内以及多肽等角度测定、观察、分析其改性机理。结果表明,酶法改性蛋白的氮溶指数分别提高了133.01%,96.75%,持水性分别提高了23.19%,22.25%,持油性分别降低了27.03%,29.11%,乳化特性分别提高了31.81%,41.55%,利用TG酶改性后起泡特性提高了28.21%。(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张爱琴,齐凤敏,赵爱萍,马舒婕,程怡媚[7](2019)在《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核桃谷蛋白的结构表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核桃榨油后会产生大量的核桃饼粕副产物,而副产物中含有人体所需的优质性蛋白常被充当饲料或直接填埋处理,对于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采用谷氨酰胺转氨酶对核桃饼粕中的谷蛋白进行改性处理,通过改变谷蛋白的分子构象,使核桃蛋白的功能特性得以改变。经过改性处理,得到改性后的核桃谷蛋白溶解性提升了0.97倍;由光谱学测定分析得知,经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后蛋白的微观性结构发生变化,为核桃蛋白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以及在食药中的应用提供相应的分析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春燕,张翠绵,柴建芳,秘彩莉,马秀英[8](2019)在《分离小麦麦谷蛋白亚基的几个关键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高分子量、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是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经济快速鉴定小麦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需要不断对提取和分离这些蛋白的方法进行优化。在Singh等提出的提取分离小麦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方法的基础上,对其中涉及的单体蛋白去除、麦谷蛋白还原和烷化过程中使用的异丙醇浓度、烷化剂浓度以及烷化过程能否简化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麦谷蛋白还原时,在10%~50%的异丙醇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异丙醇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提取效果没有差别,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在用低浓度异丙醇提取时效果较差,随异丙醇浓度提高,提取效果逐渐提高,异丙醇浓度提高到30%时,提取效果达到最高,异丙醇浓度继续提高到50%,提取效果不再提高;使用30%和50%的异丙醇,去除单体蛋白的效果相同;把烷化剂直接加到样品缓冲液中进行烷化,不同浓度(0. 6%~1. 4%)的烷化剂处理麦谷蛋白亚基的烷化效果相同,但烷化剂浓度为1. 4%时电泳背景较重。优化后的方法为:在单体蛋白去除和麦谷蛋白还原时把异丙醇浓度由原来的50%降为30%,去掉单独的烷化步骤,把0. 6%的烷化剂直接加到样品缓冲液中进行烷化。优化后的方法不但减少了试剂用量,简化了提取步骤,还提高了电泳条带强度。(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伏二伟,马晓军,吴燕,桑学财[9](2019)在《麦醇溶蛋白的单宁酸交联及对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共混液流变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单宁酸对麦醇溶蛋白进行交联,研究蛋白浓度、单宁酸添加量、温度、时间和pH对麦醇溶蛋白交联度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单宁酸交联麦醇溶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交联工艺的最佳条件为:蛋白浓度7%,单宁酸添加量60 mg/g,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24 h,反应pH为10,此时,麦醇溶蛋白的交联度为(26.59±0.38)%。流变学性质研究表明:单宁酸交联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共混液属于剪切变稀型流体,随着麦醇溶蛋白交联度的增大,共混液的黏度和结构黏度指数减小,非牛顿指数增大,有利于谷朊蛋白纤维和谷朊蛋白膜的制备。(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洋,张博,陈璨,卢杰,司红起[10](2019)在《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拷贝数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MW-GS)对小麦面粉加工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主要影响面筋的强度和延展性。LMW-GS是一个基因组成和结构都很复杂的多基因家族,目前对其在小麦总基因组中的拷贝数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单拷贝基因质体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c1)为内参基因,利用特异性引物glubF-glubR及其相应探针glubT,结合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分析不同小麦品种GLU-B3位点基因拷贝数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在231份材料中,GLU-B3位点基因拷贝数变异范围为3-9,变异系数为30.90%,多数品种基因拷贝数为4,占总数的30.7%。GLU-B3位点基因拷贝数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基因拷贝数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负相关性,与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达到显着负相关性。结合本实验室之前对GLU-A3、GLU-D3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显示在231份小麦品种间GLU-3位点拷贝数变异范围为10-21,变异系数为16.12%,不同品种的基因拷贝数与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均成负相关性。小麦拷贝数变异对小麦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可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谷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麦谷蛋白大聚体是指不溶于质量分数1.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的小麦蛋白质组分。麦谷蛋白大聚体含量与面团强度、面包体积和面条质地等有关。面粉加水搅拌后面团逐渐形成。以商品面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粉质仪为和面设备,在0 min、1/2形成时间、峰值稠度、峰值稠度后26 min和46 min分别取样,表示面粉、未充分形成面团、充分形成面团、搅拌过度面团等不同和面阶段的面团,冻干粉碎后,检测SDS可溶蛋白组分、麦谷蛋白大聚体含量、摩尔质量等。结果显示,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麦谷蛋白大聚体含量逐渐下降,同时SDS可溶性蛋白组分逐渐增加。十八角度激光光散射结果显示,SDS可溶性蛋白的摩尔质量和旋转半径逐渐增加。经超声处理后的麦麦谷蛋白大聚体的摩尔质量和旋转半径均逐渐增加。结论认为,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麦谷蛋白大聚体逐渐转变为SDS可溶性蛋白,麦谷蛋白大聚体的摩尔质量呈增加趋势,粒径大小呈增加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谷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茹,杨琴,陈寒青.不同离子强度对大米谷蛋白-甜菜果胶复合凝胶结构、凝胶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张波,李芳,张影全,代美瑶,郭波莉.和面过程麦谷蛋白大聚体理化特性的变化[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3].刘东军,赵海滨,宋庆杰,宋维富,杨雪峰.俄罗斯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分析及评价[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4].孙乾,张爱琴,薛雨菲,曹文利,奚凤玲.化学改性对核桃谷蛋白结构表征及功能特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9
[5].王喜庆,刘颖,刘东琦,郭天时,张晓琳.醇溶蛋白和谷蛋白配比对面粉及速冻水饺品质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9
[6].薛雨菲,张玥,程怡媚,马舒婕,孙乾.酶法改性对核桃谷蛋白微观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9
[7].张爱琴,齐凤敏,赵爱萍,马舒婕,程怡媚.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核桃谷蛋白的结构表征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19
[8].李春燕,张翠绵,柴建芳,秘彩莉,马秀英.分离小麦麦谷蛋白亚基的几个关键因素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9
[9].伏二伟,马晓军,吴燕,桑学财.麦醇溶蛋白的单宁酸交联及对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共混液流变特性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19
[10].刘洋,张博,陈璨,卢杰,司红起.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拷贝数变异分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