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胍类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双胍类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大英县人民医院四川遂宁629300)

【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应用双胍类降糖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米格列醇治疗,观察组加用二甲双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且血糖达标时间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数值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胍类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高效。

【关键词】双胍类降糖药物;2型糖尿病;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023-02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oftype2diabetesapplicationofhypoglycemicdrugsguanidine.Methods90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wererandomlypidedinto2groups,eachwith45cases,and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MIG,and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withmetformin.ResultsAftertreatment,thefastingbloodglucoseandpostprandial2Hbloodglucose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andthetimeofbloodglucosereachingthestandardandthecontentofglycosylatedhemoglobinwerelesstha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Itissafeandeffectivetotreattype2diabetesmellituswithhypoglycemicdrugsofguanidine.

【Keywords】Metformin;Type2diabetesmellitus;Treatment;Clinicalefficacy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达4%,现有患者4千万左右,而老年糖尿病已成为致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1]。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糖尿病会使得患者长期血糖偏高,并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症状,导致患者残疾甚至危及患者性命。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症型,其患者人数为1型糖尿病的9倍,目前临床上尚无治愈糖尿病的方式,但是通过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可将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延缓病程进展,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此次试验旨在探究2型糖尿病应用双胍类降糖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治疗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之分为两组,各45例。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6:19,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42岁、81岁,中位数年龄(60.17±7.25)岁;最低、最高病程分别为14个月、12年,病程中位数为(5.73±2.04)年;②对照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7:18,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43岁、80岁,中位数年龄(60.48±7.03)岁;最低、最高病程分别为13个月、12年,病程中位数为(5.80±2.14)年。根据上述信息可知,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次研究具备统计学价值。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胰岛素生物作用缺陷,空腹血糖值不低于7.2mmol/L,或随机血糖值不低于11.1mmol/L;②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患者均知悉此次试验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

(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存在糖尿病肾病等严重并发症患者;③治疗依从性极差者[3]。

1.3治疗方法

入院确诊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控制,宜食用一些低热低脂、富含维生素或者粗纤维的食物,严格控制钠和钾的摄入,忌烟酒,饭后半小时进行适量运动,少食多餐,循环进食。同时,静脉注射胰岛素,将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00mmol/L以下,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并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治疗,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米格列醇治疗,初始剂量为25mg,每日正餐前服用,3次/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将维持剂量控制在50mg,3次/日。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米格列醇(同对照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每日2次,初始剂量为250mg/次,餐前服用,一周后可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酌情增加至每日3次。两组均以12周为一疗程,两组服药一个疗程后,对比其血糖控制效果。

1.4判定标准

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自我监测末梢血糖,记录每日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h血糖值,若其空腹血糖<5.8mmol/L、餐后2h血糖<6.7mmol/L(140mg/dL),即可判定为血糖含量达标,记录两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治疗后,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HbA1c)检测,采用EDTA-A2抗凝管,于空腹状态静脉穿刺抽取2ml血样,采用金标全血定量法检测HbA1c水平[3]。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两组数据对比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两组数据对比进行t检验,如果P值<0.05,说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空腹血糖为(10.05±0.24)mmol/L,餐后2h血糖为(15.73±0.56)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10.12±0.22)mmol/L,餐后2h血糖为(15.68±0.54)mmol/L,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为(7.87±0.35)mmol/L,餐后2h血糖为(9.15±0.37)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8.96±0.70)mmol/L,餐后2h血糖为(12.03±0.35)mmol/L,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为(6.71±0.20)mmol/L,餐后2h血糖为(8.65±0.34)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8.32±0.25)mmol/L,餐后2h血糖为(10.84±0.36)mmol/L,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为(21.72±5.06)d,治疗后HbA1c(5.34±0.82)%,对照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为(40.58±4.31)d,治疗后HbA1c(6.71±1.02)%,数值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特征为高血糖,根据病症特点,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这两种症型,前者病乃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所致,在临床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以及身体消瘦;后者则是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所致,在临床上表现为过度肥胖、疲乏无力,其中90%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患者,多发生于4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群。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机制未受损,甚至其分泌量高于人体正常水平,但是产生的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是目前临床上仍然无法解决的一个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趋于老龄化,这使得糖尿病这类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关系密切,社会环境的恶化、高热量食品的泛滥、老年人口的增长,以及体育锻炼的缺乏,是导致我国糖尿病人口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4]。而且,2型糖尿病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发病率,与其多发于老年群体有关,在2002年武汉地区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调查中,发现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与患者年龄成正比,其中,40岁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98%,45至64岁的患病率为5.42%,65至74岁的患病率为10.89%,75至100岁的患病率为11.63%,居于首位。要想改善我国老年群体生活质量,明晰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和发病特点,研究出相应的治疗方法,具有积极意义。为了达到血糖控制目标,通常会采用直接应用胰岛素的治疗方式,通过的量的增加来弥补其作用缺陷。除此之外,还可以口服降糖药,比如说磺酰脲类药物(比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胰岛素增敏剂(比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比如说艾塞那肽、利拉鲁肽)等。

此次试验中主要应用了米格列醇和二甲双胍两种降糖药,其中,米格列醇属于一类新型降糖药,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德国拜耳制药公司研制的;该药物能够使葡萄糖的生成及吸收得到抑制,进一步使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变化得到有效缓解;值得注意的是,米格列醇和阿卡波糖比较在不良反应上更低,更能达到降血糖的作用。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药物,常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在降血糖过程中具有以下作用:①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降低肝脏的糖生产量;②提升细胞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度;③通过促进非胰岛素依赖组织对于葡萄糖的消耗,来降低血糖含量;④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储存,使得患者血脂水平下降。二甲双胍经小肠吸收,半衰期为0.9至2.6h,口服后0.58至2.0h即可达血浆峰值浓度,而且结构相对稳定,不会与血浆蛋白结合,可随尿液迅速排出,安全高效,而且对正常人无降糖效果,因此不会引起低血糖。此次试验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服用米格列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双胍类药物,其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双胍类药物,血糖控制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梦,罗珺,陈光侠,费素娟.二甲双胍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胃癌发生率的Meta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20(07):781-784.

[2]田雪品,翟铁,郝凤杰,刘海英.睡前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后的应用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1):1531-1533.

[3]杨波.双胍类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治疗价值的重新认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296-297.

[4]蒙光义,王冬晓,庞家莲,彭评志,莫金权,严浩林,梁慧,张萍.利拉鲁肽和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最小成本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17):2309-2312.

标签:;  ;  ;  

双胍类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