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地论文_张骞,马丽,张中华,徐文华,周秉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寒草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草地,土壤,微生物,草甸,多样性,细菌,生物量。

高寒草地论文文献综述

张骞,马丽,张中华,徐文华,周秉荣[1](2019)在《青藏高寒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退化现状、恢复措施、效应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寒区属于独特而典型的高原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对高寒区生态安全以及农牧民生计的维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青藏高寒区的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因此该区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工作是国家生态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提出了各种有效的恢复手段,但缺乏因地制宜的系统性总结和论述。基于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青藏高寒区退化草地现状,总结了高寒区各生态类型分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明确了不同集成技术与模式的适用区域和范围,同时对这些技术、措施和模式的恢复效果和恢复机制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未来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青藏高寒区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维系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谈笑,陈莉,龙玲,王明明,李春鸣[2](2019)在《天祝地区高寒草甸珠芽蓼草地土壤种子库季节动态与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调查和种子萌发法分析了天祝地区高寒草甸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草地土壤种子库季节动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返青期取样的种子库中,平均单位体积(长1.0 m×宽1.0 m×高0.1 m)有种子3 479粒,在枯黄期取样的种子库中,有种子3 871粒,在枯黄期取样的种子库总体数量多于在返青期取样的种子库数量,但差异不显着(P> 0.05);无论是返青期还是枯黄期,土壤种子密度在0–5 cm土层均高于5–10 cm土层,且二者差异显着(P <0.05),不同取样时间同一土层种子密度差异不显着(P> 0.05);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为返青期样品高于枯黄期样品,除了物种丰富度两者之间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 <0.05)外,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为不显着(P> 0.05);返青期样品由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3种植物生活型构成,枯黄期样品由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2种植物生活型构成;珠芽蓼草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低,返青期样品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S?renson相似性指数低于枯黄期样品。(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胡连通,毛英,胡进耀,达瓦拉姆[3](2019)在《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修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沙化是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关于草地沙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壤养分和封育对植物的影响等方面,而对我国草地沙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的变化关注和研究较少。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川西北高寒草地沙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调查样地内共计有物种33种,隶属于17科29属;(2)随着修复年限的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也在增加,但物种多样性变化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随修复年限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3)TWINSPAN数量分类将若尔盖修复地植物群落划分为11种类型;(4)样点DCA排序的第一轴基本反映了修复年限的变化梯度,第二轴基本反映了海拔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孙维,李猛,王俊皓,付刚[4](2019)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总初级生产力变化的驱动机制及其对草地分类管理的启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生产力的相对贡献尚未有足够的认识。本研究基于过程模型模拟了2000–2015年气候因子主导的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总初级生产力(GPPp),并将MODIS的总初级生产力作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的总初级生产力(GPPa)。人类活动消耗的总初级生产力(GPPh)等于GPPp减去GPPa。约75.63%和24.37%面积的GPPa分别表现为增加和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分别主导了约42.90%和32.72%面积的GPPa的增加。相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分别主导了约16.88%和7.49%面积的GPPa的减少。草甸的GPPp和GPPh的变化趋势的绝对值分别大于草原的GPPp和GPPh的变化趋势的绝对值。所有海拔的GPPp的变化都大于GPPh的变化,当海拔≥5000m(草甸)、4600m(草原)或4800m(草甸+草原)时,GPPp和GPPh都表现为降低趋势,这表明气候变化主导着海拔5000 m(草甸)、4600 m(草原)、4800 m(草甸+草原)以下的GPPa,而人类活动的减少主导着海拔5000 m(草甸),4600 m(草原)、4800 m(草甸+草原)及其以上海拔的GPPa。因此,GPPa变化的原因随着海拔、区域和草地类型的变化而变化,草地应该采用分类管理。(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期刊2019年05期)

薛凯,张彪,周姝彤,冉沁蔚,唐立[5](2019)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影响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目前青藏高原上大尺度上的微生物地理学研究还很缺乏.因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跨越2121 km的尺度上针对高寒草地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研究了土壤原核生物(细菌和古菌)微生物量、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分布格局,及与气候、植物和土壤因子的关系.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丛和高寒荒漠中,高寒荒漠具有最低的微生物多样性,而高寒草甸具有最高的微生物量碳.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大气温度而非降水显着相关,说明其在高寒条件下可能受温度而非水分控制.微生物多样性随耦合了水、热要素的干旱指数的增加而降低,解释量比单一要素更高.此外,植物功能群多样性与微生物多样性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解释量比植物物种多样性更高.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干旱指数和年均温通过影响植物功能群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而改变土壤表层的碳氮比,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微生物多样性.与多样性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可溶性有机碳、氨态氮、速效磷及碳氮比等土壤营养指标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具有显着的相关性.这些结果意味着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量可能有着不同的控制因子;随着未来青藏高原的"暖湿化",干旱指数的降低可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27期)

张晓丽,孔凡磊,刘晓林,胡立峰,李玉义[6](2019)在《生物质改良剂对川西北地区高寒草地沙化土壤有机碳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北高寒草原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过度人为放牧导致草地沙化问题突出。为了探讨不同生物质改良剂对高寒草地沙化土壤有机碳特征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设置3种生物质改良剂[秸秆类(JG)、菌渣类(JZ)、生物炭类(SWT)], 2个施用水平(6 t·hm?2和18 t·hm?2),以空白处理(CK)为对照,研究高寒草地沙化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呼吸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质改良剂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和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且提高效果随改良剂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强。与CK相比,JG、JZ、SWT处理0~10 cm TOC含量分别平均提高60.66%、39.22%、34.99%,且JG处理显着高于JZ和SWT处理; MBC含量在0~10 cm则表现为JZ>JG>SWT>CK,且处理间差异达显着水平; EOC含量表现为JG处理最高,在0~10 cm、10~20 cm土层处分别比对照提高108.82%、79.26%。2)不同生物质改良剂处理中, EOC/TOC表现为JG>JZ>SWT>CK,MBC/TOC表现为JZ>JG>SWT>CK,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着。3)施用不同改良剂均显着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且随改良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显着增加。与CK相比,施用6 t·hm?2的JG、JZ、SWT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提高103.42%、86.31%、18.83%, JZ和JG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显着高于SWT和CK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 TOC、MBC以及EOC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4)施入不同改良剂均显着提高了土壤呼吸总量、土壤微生物呼吸总量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值),均表现出较强的碳汇潜力, JG处理的NEP值较JZ和SWT处理分别显着提高56.45%和122.12%,且各处理间差异显着,说明秸秆改良剂具有较高的碳汇强度。该研究可为川西北藏区补充完善高寒草地沙化土壤制定科学有效的土壤碳调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11期)

李海云,姚拓,马亚春,张慧荣,路晓雯[7](2019)在《祁连山中段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祁连山中段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特征,采用Illumina HiSeq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因子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加剧,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变化各异且差异显着(P<0.05)。高通量测序共得到257971条有效序列,219017条优质序列和2004个OTUs。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多样性指数为轻度>重度>中度,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各样地间差异为轻度>重度>中度。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3种退化草地土壤的优势菌门,在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中分别占77.25%、84.27%和78.66%;乳球菌属为3种退化草地土壤的优势菌属,在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中分别占14.29%、38.84%和7.39%。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对细菌群落的组成具有影响,其中土壤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祁连山中段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雪儿,马金凤,杨成德,李统华[8](2019)在《青海高寒草地针茅根际土壤细菌拮抗功能评价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离青海高寒草地针茅根际土壤细菌,以番茄早疫病菌、马铃薯枯萎病菌、马铃薯坏疽病菌和马铃薯炭疽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对其拮抗功能进行评价,并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针茅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23株土壤细菌,17株可转代培养,根际土壤细菌数量介于6.4×10~6~36×10~6 cfu·g~(-1),其中4T1、5T1、10T1和10T3至少对1种病原真菌有抑菌作用,占细菌总数的17.39%,抑菌率介于46.68%~75.71%;菌株10T1的抑菌效果最好,对番茄早疫病菌、马铃薯枯萎病菌、马铃薯坏疽病菌和马铃薯炭疽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7.14%、68.57%、61.43%和75.71%;23株土壤细菌均呈革兰氏阳性,杆状,大小介于3.79μm×0.85μm~10.50μm×2.37μm。结合培养形状、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17株土壤细菌鉴定为7属12种,其中芽孢杆菌属8株,占鉴定总数的47.05%,为优势属。通过对青海高寒极端生境针茅根际土壤细菌的拮抗功能评价,为生防菌剂的开发提供了菌株资源。(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孙金金,汪鹏斌,徐长林,贺有龙,汪海波[9](2019)在《不同施肥水平对果洛高寒草甸草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寒草甸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肥和磷肥水平对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和生物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肥当年和第2年植物群落和各功能群的平均高度、总盖度和生物量都显着高于不施肥,相比不施肥,各施肥处理下的植物群落平均高度、总盖度和生物量分别增加了23.46%,13.10%和50.73%。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草地植被群落的生物量也增加,但不同处理增加的幅度不一致。施肥第1年施用尿素132.3 kg/hm~2、磷酸二铵217.4 kg/hm~2时草地生物量最高,为566.3 g/m~2;施肥第2年施尿素174.9 kg/hm~2、磷酸二铵108.7 kg/hm~2时草地生物量最大,为581.3 g/m~2。通过对施肥处理下两年的经济效益的计算,发现施尿素174.9 kg/hm~2、磷酸二铵108.7 kg/hm~2处理产出投入比最高,为1.78%。较符合生产实际,为最佳施肥量。(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9年04期)

金梦军,李珊珊,田文波,杨成德,王玉琴[10](2019)在《高寒草地青藏苔草拮抗内生细菌筛选、鉴定及其促生作用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从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内生细菌中开发优势拮抗菌种资源,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其叶片内生细菌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孜然根腐病菌F. solani等9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对所筛选的优良拮抗内生细菌进行形态学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并将其经固体发酵制成菌剂,采用生防菌剂接种方法测定其对黄瓜和辣椒的促生作用。结果显示,从青藏苔草叶片中共分离得到14株内生细菌;以黄瓜枯萎病菌作为指示菌初筛得到8株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1Y4、1Y5、和1Y7的抑菌率均为57.53%,菌株1Y11的抑菌率为58.44%,均高于平均抑菌率56.73%;菌株1Y4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对孜然根腐病和马铃薯炭疽病菌的抑菌率分别达73.33%和71.43%,且具有固氮作用;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1Y4为西姆芽胞杆菌Bacillus siamensis;以0.5%1Y4发酵菌剂处理黄瓜和辣椒,株高分别增加153.06%和117.33%,促生效果显着。表明青藏苔草内生细菌1Y4的防病促生作用良好,有开发为微生物菌剂的潜力。(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高寒草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野外调查和种子萌发法分析了天祝地区高寒草甸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草地土壤种子库季节动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返青期取样的种子库中,平均单位体积(长1.0 m×宽1.0 m×高0.1 m)有种子3 479粒,在枯黄期取样的种子库中,有种子3 871粒,在枯黄期取样的种子库总体数量多于在返青期取样的种子库数量,但差异不显着(P> 0.05);无论是返青期还是枯黄期,土壤种子密度在0–5 cm土层均高于5–10 cm土层,且二者差异显着(P <0.05),不同取样时间同一土层种子密度差异不显着(P> 0.05);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为返青期样品高于枯黄期样品,除了物种丰富度两者之间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 <0.05)外,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为不显着(P> 0.05);返青期样品由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3种植物生活型构成,枯黄期样品由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2种植物生活型构成;珠芽蓼草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低,返青期样品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S?renson相似性指数低于枯黄期样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寒草地论文参考文献

[1].张骞,马丽,张中华,徐文华,周秉荣.青藏高寒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退化现状、恢复措施、效应与展望[J].生态学报.2019

[2].谈笑,陈莉,龙玲,王明明,李春鸣.天祝地区高寒草甸珠芽蓼草地土壤种子库季节动态与空间分布特征[J].草业科学.2019

[3].胡连通,毛英,胡进耀,达瓦拉姆.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修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变化特征[J].四川林业科技.2019

[4].孙维,李猛,王俊皓,付刚.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总初级生产力变化的驱动机制及其对草地分类管理的启示(英文)[J].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2019

[5].薛凯,张彪,周姝彤,冉沁蔚,唐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影响因子[J].科学通报.2019

[6].张晓丽,孔凡磊,刘晓林,胡立峰,李玉义.生物质改良剂对川西北地区高寒草地沙化土壤有机碳特征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7].李海云,姚拓,马亚春,张慧荣,路晓雯.祁连山中段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特征[J].草业学报.2019

[8].刘雪儿,马金凤,杨成德,李统华.青海高寒草地针茅根际土壤细菌拮抗功能评价及鉴定[J].草业学报.2019

[9].孙金金,汪鹏斌,徐长林,贺有龙,汪海波.不同施肥水平对果洛高寒草甸草地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9

[10].金梦军,李珊珊,田文波,杨成德,王玉琴.高寒草地青藏苔草拮抗内生细菌筛选、鉴定及其促生作用测定[J].植物保护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2.15 多源土地覆被遥感数据空间一致性分...高寒草地植被冠层不同季相的数字...高寒草地Shannon-Wiener指数与...藏北高寒草地功能分区Fig.2Func...一2012...不同覆盖度的高寒草地反射光谱...

标签:;  ;  ;  ;  ;  ;  ;  

高寒草地论文_张骞,马丽,张中华,徐文华,周秉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