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PP模式下的海绵城市建设

基于PPP模式下的海绵城市建设

(安徽财经大学蚌埠233030)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海绵城市在我国提出的时代背景,探析采用PPP模式建设海绵城市的优势所在,分析解释海绵城市建设主推PPP模式原因,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积累经验。

关键词:海绵城市;PPP模式;雨洪治理;低影响模式

前言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推进,城镇化建设正在经历一个起点低、增速高的发展过程,由此引发的水污染、城市内涝、缺水等城市水问题愈发严重。而“海绵城市”为解决城市水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在城市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形成一个雨水循环和管理的系统,以此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1],强调区别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属性,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合作机制,采取明晰经营性收益权、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1为什么海绵城市建设要推行PPP模式?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即公私合作模式。PPP模式具有如下有优势:

1.1PPP模式能减少政府减轻财政负担

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在去年表示,首批16座试点城市计划3年内投资865亿元,建设面积450多平方公里。庞大的资金需求给政府财政造成极大压力,但如果采用PPP模式融资,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私人企业与政府共同参与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和融资等项目建设过程,不仅保证了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又能使项目费用降低。

1.2PPP模式能促进投融资格局的多元化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市场开放度不高,体制、机制性的障碍还比较严重,融资渠道狭窄,方式单一。在PPP模式下,私营部门来提供资产和服务能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能,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同时,私营部门大多更具有项目建设经营的经验,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众多专业化人才,参与项目还能推动在目的设计、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革新,提高办事效率,传播最佳管理理念和经验。

1.3PPP模式能使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优势互补,风险共担

在市场上,政府和私营部门扮演不同角色,同时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公私部门合作可优势互补。在项目运营中,政府承担土地获取风险、审批延误风险、招标竞争不充分风险等政策风险,私人部门承担融资风险、技术风险、组织协调风险、能力不足风险等,双方共同承担项目测算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市场需求变化风险、合同冲突风险等市场风险。政府的优势在于制定政策、办理手续等方面,而私人部门优势在于项目管理运营,专业技术等方面。通过PPP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政府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私营部门的灵活性、创新性、风险抵抗能力,从而克服政企合一积贫,积弱,积弊的诟病,使两方优势最大化,进而提高收益。

2PPP模式下的海绵城市建设建议

2.1政府、私营企业应合理定位自身位置

在PPP模式下,政府由传统的经营管理者与资金供应者转变为监督指导项目的促进者与组织者。在新角色中的政府应明确自身职责与权益,加强对PPP的学习,科学决策并处理好项目中种种利益关系。且地方政府以往存在信用透支问题,使得社会资本参与PPP有顾虑,所以,后续政府部门参与PPP时必须转变心态,提高契约意识,。而私人部门应当端正态度,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不应利用非法手段牟取利益,应当与政府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注重自身企业形象,获取公众认可。

2.2完善金融工具和市场,锁定融资成本

现存的PPP项目多以债权融资为主,股权融资相对不足。基于此,建议完善PPP的融资市场,鼓励机构投资者或个人投资者以多种方式参与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积极吸引和整合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社保基金这些投资的金融资源以活跃金融市场,构建涵盖股权投资、信贷、担保、保险的多层次的PPP融资市场,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2.3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保证项目正常运营

由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存在项目多样和复杂的特点,传统的运营、回报和竞争机制均不适用,所以应基于PPP模式归纳出适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机制。在具体运作方式的设计上,可采用一个海绵城市PPP项目包里面采用两种或以上的运作方式,如BOT+ROT、BOT+TOT等。而在回报机制上则可采取绩效考核机制,即采用按效付费的模式向项目公司支付费用,以项目产出说明为基础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绩效考核与费用支付挂钩,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或惩罚。

2.4培养专业人才,组建专业团队

PPP模式下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涉及建设、融资等多个领域,在其全生命周期中所需的核心文本众多,包括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报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资格审查文件、采购文件、响应文件、评审文件、谈判文件、项目合同等,但由于在我国该方面起步较晚,不仅具备经济、财会、金融、工程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大量缺乏,也存在PPP咨询服务机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PPP中介服务市场鱼龙混杂的问题。因此,应加大PPP专业人才的培育力度,保障PPP专业人才和知识储备,强化PPP咨询机构的功能,真正为PPP项目提供物有所值的服务。同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也应发挥开拓进取的精神,直面产生的问题,积极探寻解决方案。

结语

海绵城市是一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这不仅是城市水环境治理思路的创新,也是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海绵城市在中国的建设方兴未艾,PPP模式与政府实施相结合的灵活模式,能有效缓解政府财政负担,开拓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集资通道,同时还能够实现资本之间的互相融合及互补,促进投融资格局的多元化,是推进海绵城市整体建设重要推手。地方政府应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积极推行PPP模式,促使海绵城市建设中PPP项目能够有效落实,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找出最适合本地区的海绵城市发展模式,让PPP模式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及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出贡献,为推动现代化城市进程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Z].国办发[2015]75号.

[2]魏保平,柏云.PPP模式驱动海绵城市建设-以镇江市海绵城市项目为例[J].中国投资.2016

[3]庄序莹,王梦璐.PPP模式的运行优势、挑战及完善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

[4]贾骎瀛.海绵城市建设充分运用PPP模式“找钱”[J].城市建筑.2016

[5]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城市规划[J].2015,39(6)∶26-36.

[6]刘照普.江苏省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完工项目通过暴雨大.[J].中国经济周刊.2016,44[1]

[7]刘宏伟.江苏镇江: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具有“三高”特点.[J].中国建设报.2016

作者简介:

王诚诚,1996年6月生,女,汉族,安徽财经大学工程造价专业在读。

标签:;  ;  ;  

基于PPP模式下的海绵城市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