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项目管理问题研究

PPP模式项目管理问题研究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250102

摘要: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实现或超过限定的需求和期望是项目管理的根本追求所在。社会的发展让人们有创造力的提出PPP模式。工程项目合同执行中,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如何改进、提高项目管理至关重要。本文简要介绍承包商项目部在PPP模式下项目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PPP模式项目合同项目管理

引言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形成更为有利的结果。[[1]刘薇.PPP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J].改革,2015,(1):78-89.][1]在政府与社会资本间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合作”。PPP模式项目运作流程包括项目可研立项、前期准备、招投标、融资、建设、验收运营等6个阶段。

PPP模式项目建设现状及遇到的问题

利用PPP模式进行地方基础项目建设可以解决地方政府的资金周转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PPP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比而言,成功率还是比较低,数据显示有70%的PPP模式在运作初期和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2]王力,程鸿.中国PPP模式现状及问题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13):5-7.][2]本文就所经历的PPP模式项目遇到的问题简要分析:

项目信息不对称:项目管理的关键是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为促进管理工作准确、顺利的进行,信息的对称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项目可研立项、前期准备,政府无法真实了解社会团体资金状况是否良好,同时,社会团体也不能明确当地政府对项目支持力度及优惠政策,其次也不可能全面了解当地基础设施服务对象群体的情况,这些数据一般存在于政府的数据库,不能能给社会团体提供,这就增加了后期运营中的风险。

项目管理经验欠缺:PPP模式中项目管理的薄弱环节为融资与运营。PPP模式最初也是最主要的功能是融资功能,在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让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而获得一定的投资收入,实现政府的社会效益与社会资本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3]夏传信.PPP模式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8(2),53-58.][3]但项目管理公司非专业性的融资与运营单位(如:医养类的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经验不足且无专业人士。

PPP各方角力,政府过多干预:政府在PPP模式中依旧发挥监管模式,但其仍旧掌握绝对控制权,政府监管是弥补了市场经济失灵的弊端,但在PPP模式在政府虽有着不可替代的监管作用,但市场经济仍旧要考虑市场的能动性。PPP模式下的工程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就一些问题,因PPP方存在理念、利益冲突,互相制约,多头管理,各取所需,这就增加了项目执行难度。

风险预见及分担不合理:风险与收益是正相关的,且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风险分配及项目收益应成正比,往往事与愿违,这就挫伤了PPP方的积极性。

其他相关方的问题:在运营阶段受众对项目的认可度,因PPP模式多用在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受众的认可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否。其他方面还包括诸如政策的影响等。

PPP模式问题解决建议

选择优秀的合作方

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但PPP模式投资、收益周期长,收益回报慢;项目运营难度大、成本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政府来说选择经济实力雄厚的社会组织,同时,选择一批专业知识过硬的人员组建项目管理公司。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科学有效的进行管理。好多人把PPP模式解释为“借鸡生蛋”模式,形象、生动、不乏讽刺;对于企业来说,选择信息公开程度高的地方政府单位合作。

政府适当放权,刺激市场经济活力

政府的职能在于调节,而市场的只能是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一味的政府干预,会导致市场活力不足,打击合作方的积极性。对于风险的预见及分担,在地方政府建设项目中应用PPP模式,因为经营权需要转移到社会单位中,项目资金从社会资本中得来,能够给予项目建设更多的资金来源。[[4]蔡学彪.PPP模式下地方政府建设项目审计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8(26):130-131][4]社会资本其本身具有逐利性,政府过多的控制,会使社会资本失去其活力。政府应该适当放权,重在监督,调控和平衡社会资本,让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规避资金风险。

实施全过程审计

我国的审计工作正不断的深入展开,但在PPP模式执行工程中仍旧按常规模式开展审计工作。在以往的模式下,审计把工作重点放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加强项目过程把关。此外,PPP模式项目的控制重点还在于前期策划、运营过程。因此把审计中作前移至决策的审批阶段,利用管件点对审计工作进行开展,并把重心集中于决策和招投标与合同的签订环节;加强对项目运营过程中及维护时期收费合理性、服务质量的重视,要将审计工作有效的渗透到项目的全过程生命周期。

加强调研工作,减少项目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各经济主体积极从事各种信息的收集、服务、生产及消费活动以求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由于人们心理活动的“屏蔽性”造成的。[[5]向鹏成,任宏,郭峰.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1):119-122.][5]往往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的管理工作成为项目管理人员的一大风险。加强前期的调查工作,尤其是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要分析政府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及是否在自己承受范围内变动。各方不能做到信息透明化及交流的完全化,这就造成了三方、甚至四方进行“博弈”。充分的做好信息的收集,信息收集过程中,不仅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信息采集过程常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6]赵泉:信息管理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利用自身的优势,凭借现下“信息时代”的机遇,利用网络信息;其次,做好信息的辨识,信息的辨识有时也叫信息鉴别,他是对信息内容的可靠性予以认定的工作过程。这个可靠性包括信息事件本身是否真实存在、信息内容描述是否正确,信息过程的表述是否准确、信息相关数据有无遗漏和失实等情况[[7]薛午成: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7];最后,善用信息“杠杆”,减少项目管理中的风险量。在工程项目进行中,要对随时其他各方的信息动态要关注。尤其大型项目,所涉及的资金、物资、人员较多,且易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项目持续有序的运转,是否可以取得当地政府的政策优惠。采用一定的组织、技术、管理手段,规避信息不对称,以及利用自己的灵活性创造利己性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小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创造更多的效益。

重视各相关方的意见

PPP模式下,由于政府和社会团体为平等合作的关系,将其作为基础对公众的收益进行保障。影响项目的主要因素是前期策划和设计与实施过程。PPP模式的影响,审计是监督方,要对模式运用中的具体特征进行考虑,改进审计模式。在项目运营阶段,不断的听取受众的意见并就意见作出改进。

结束语PPP模式作为社会发展产生的新模式,其有较多的优点,同时,我们在执行过程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只有不断的发现并解决问题才会使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不断的提升。政府与社会资本间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合作”,使资源更加合理的流向最有利点。

标签:;  ;  ;  

PPP模式项目管理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