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火灾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火灾,混凝土,钢筋,隧道,高温,斜井,静力。
火灾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高立堂,许业清,肖瑶,高云菲[1](2019)在《火灾后十字形型钢混凝土柱双向偏心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双向偏心荷载对火灾后十字形型钢混凝土柱的影响,对火灾后1h的十字柱进行静力荷载试验。通过对极限承载力、试件的破坏形态、异形柱的侧向位移和混凝土与槽钢之间的粘结滑移的分析,讨论十字柱在不同试验偏心距下的力学行为。试验表明:①十字柱的破坏均经历了弹性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破坏阶段;②槽钢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量很小,型钢和混凝土能够继续共同工作;③当沿着45°荷载角进行加载试验时,十字柱会发生双向弯曲;④偏心距的增大使中性轴的位置由受拉区向受压区移动,但中性轴的位置始终与弯矩作用面相互垂直;⑤平截面假定在十字形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截面依然适用;⑥当荷载角为45°时异形柱界限偏心距e为190mm。(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李琦,王明年,李自强,于丽,严涛[2](2019)在《铁路主隧道与斜井风流耦合作用下的火灾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铁路隧道中主隧道与斜井风流在火灾模式下的相互影响,分别对不同主隧道风速、斜井风速以及火灾规模等组合情景下的铁路隧道火灾进行燃烧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火灾规模越大,隧道拱顶处最高温度越高,与火灾规模15 MW相比,火灾规模20 MW的最高温度升高130℃;与主隧道内通风2.5 m/s相比,不通风时拱顶最高温度升高140℃,且后者主隧道内火灾烟气更易侵入斜井;斜井向主隧道送风风速越大,含斜井主隧道段内的拱顶温度越低;与不送风相比,斜井送风风速为3 m/s时火源拱顶最高温度约降低80℃,不含斜井主隧道段内拱顶温度变化不明显;斜井送风风速越大,烟气进入斜井内的长度越短,与不送风相比,斜井内送风风速为1 m/s时斜井内烟气长度减少74 m;保证主隧道火灾烟气不侵入斜井的临界风速为2 m/s。(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晔,纪超,龚俊辉,刘晅亚[3](2019)在《含热塑性材料的受限空间火灾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实体火灾试验研究了含热塑性装饰材料的建筑受限空间火灾的发展过程,以及热烟气温度的演化规律。采用理论方法预测了热烟气的最高温度。结果表明:热塑性材料的存在增强了受限空间火灾的燃烧强度,且熔融后产生的液体火会导致第二次猛烈的燃烧,但整个试验过程中并未发生轰燃;热烟气层的温度在空间上具有均匀性,可近似采用一特征温度来表征整个烟气层温度;理论方法预测的烟气层最高温度值为529.5℃,略高于试验测量值,但均小于轰燃的临界顶棚温度值。(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尹航,蒋亚强,何勤理,谭龙飞[4](2019)在《高层建筑火灾试验环境风速设计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定我国已建成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23个代表城市,依据地表气象观测数据中的累年月平均风速对其风场特性进行分析。结合经验公式推算出各代表城市30、50、100、250 m高度处的环境风场平均风速值,为科研人员开展高层建筑火灾试验时快速高效获取应选用的室外环境风场风速设计值提供便利。(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朱京城,张嘉琪[5](2019)在《火灾救生舱多层隔热材料降温效果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火灾救生舱舱体结构隔热层隔热性能,利用多层蛇形管路、硅酸铝纤维板等组成的多层气体隔热结构,搭建隔热性能高温测试平台,测试高温环境下添加铝箔前后各层的隔热效果;然后在不同内层温度下向隔热结构管路中分别通入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和常温空气;最后探究2种气体对各层降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隔热结构中添加铝箔可以提高隔热效率,在加热温度为600℃时效果最好,隔热效率提高了39. 3%,温度继续升高,隔热效率逐渐下降;气体降温效果取决于气体与隔热层温差,温差越大降温效果越明显,低温气体降温效果优于常温气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殷涛[6](2019)在《铁路框架桥火灾后的试验研究与损伤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哈尔滨市内一座铁路框架桥事故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烧损桥梁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碳化深度检测、钢筋拉伸试验、静动载试验等各项研究内容。根据各类试验结果,判断出桥梁结构碳化等级和混凝土损坏等级,综合评估确定烧损桥梁可修复使用,最后提出了修复建议。文章可为同类型发生火灾桥梁的检测加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高速铁路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田敬博,朱鹏,屈文俊,闫冰[7](2019)在《火灾后混合配筋混凝土梁抗弯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6根试验梁的耐火极限时间和火灾后试验梁的变化情况,选取未破坏的1根钢筋混凝土梁及2根混合配筋混凝土梁进行火灾后的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和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抗弯能力,讨论了钢筋-GFRP筋配筋比和荷载对混合配筋混凝土梁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火灾后混合配筋混凝土梁中GFRP筋的强度损失殆尽,钢筋的力学性能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恢复情况要优于混合配筋混凝土梁。2)纵筋中钢筋与GFRP筋的配筋比是影响混合配筋混凝土梁剩余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钢筋与GFRP筋的配筋比越大,火灾后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恢复越好。基于试验现象和理论分析,建议了火灾后混合配筋混凝土梁剩余抗弯能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以用于工程计算。(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明年,田源,于丽,霍建勋,王峰[8](2019)在《火灾下隧道混凝土高温损伤现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火灾高温作用对隧道衬砌混凝土损伤的影响程度,在某公路隧道一横通道内开展现场火灾试验,测量内容包括火灾下隧道内烟气温度、结构内部温度以及火灾前后衬砌表面回弹值。通过对比火灾前后衬砌结构表面回弹值分析火灾损伤范围,并对综合考虑了结构受火面升温速率、最高温度及其持续时间的温度效应与其高温损伤程度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火灾下隧道拱顶处温度最高,并沿拱腰、边墙逐渐降低,且温度在结构径向方向传递具有一定滞后性;火源正上方拱顶位置处结构损伤最为严重,回弹值降低率达22.9%;隧道混凝土高温损伤程度随其所受温度效应值的增大而愈加严重。(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陈适才,王尚则,王亚辉,张洋,闫维明[9](2019)在《钢结构火灾反应相似模型及试验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采用缩尺模型研究火灾下整体钢结构的火灾反应,首先基于火场相似关系以及热传导分析理论推导了钢结构火灾反应相似关系模型,其次根据建立的火场与结构相似关系模型分别设计了1/4和1/8缩尺火场试验模型与钢框架结构试验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缩尺火灾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空气温度、结构温度、结构变形与结构破坏规律。结果表明:烟气温度、结构温度、结构变形表明结构火灾反应相似模型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承载力与稳定性也满足相似模型;温度相似比为1以及相同的火场和结构时间相似比可以简化相似模型;缩尺模型试验需要严格控制火场维护结构的变形以及外界通风条件,才能保证结构在高温破坏阶段后的相似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段进涛,董毓利,林剑青,朱叁凡[10](2019)在《改进热平衡法的燃油式火灾试验炉模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火灾动力学模拟(FDS)软件对火灾试验炉的模拟,以热平衡法为基础,在原燃油生成热计算公式中引入有效燃烧系数,使其适用于FDS对轻柴油燃烧的模拟;依据质量守恒原理,计算离炉烟气带走热量代替原来的经验公式计算法,进而提出基于改进热平衡法的FDS模拟火灾试验炉的方法.模拟结果表明:相较于热平衡法,改进热平衡法FDS可以更好地模拟火灾试验炉的燃烧过程,模拟平均炉温曲线和设定的ISO-834标准升温曲线吻合得更好.(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火灾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铁路隧道中主隧道与斜井风流在火灾模式下的相互影响,分别对不同主隧道风速、斜井风速以及火灾规模等组合情景下的铁路隧道火灾进行燃烧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火灾规模越大,隧道拱顶处最高温度越高,与火灾规模15 MW相比,火灾规模20 MW的最高温度升高130℃;与主隧道内通风2.5 m/s相比,不通风时拱顶最高温度升高140℃,且后者主隧道内火灾烟气更易侵入斜井;斜井向主隧道送风风速越大,含斜井主隧道段内的拱顶温度越低;与不送风相比,斜井送风风速为3 m/s时火源拱顶最高温度约降低80℃,不含斜井主隧道段内拱顶温度变化不明显;斜井送风风速越大,烟气进入斜井内的长度越短,与不送风相比,斜井内送风风速为1 m/s时斜井内烟气长度减少74 m;保证主隧道火灾烟气不侵入斜井的临界风速为2 m/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火灾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高立堂,许业清,肖瑶,高云菲.火灾后十字形型钢混凝土柱双向偏心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9
[2].李琦,王明年,李自强,于丽,严涛.铁路主隧道与斜井风流耦合作用下的火灾模型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2019
[3].陈晔,纪超,龚俊辉,刘晅亚.含热塑性材料的受限空间火灾试验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4].尹航,蒋亚强,何勤理,谭龙飞.高层建筑火灾试验环境风速设计值[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5].朱京城,张嘉琪.火灾救生舱多层隔热材料降温效果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
[6].殷涛.铁路框架桥火灾后的试验研究与损伤评估[J].高速铁路技术.2019
[7].田敬博,朱鹏,屈文俊,闫冰.火灾后混合配筋混凝土梁抗弯试验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9
[8].王明年,田源,于丽,霍建勋,王峰.火灾下隧道混凝土高温损伤现场试验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9].陈适才,王尚则,王亚辉,张洋,闫维明.钢结构火灾反应相似模型及试验研究与分析[J].工程力学.2019
[10].段进涛,董毓利,林剑青,朱叁凡.改进热平衡法的燃油式火灾试验炉模拟与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