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莲论文_刘宗媚,刘少轩,蔡卫东,韦蓉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八角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真菌,毒素,蛋白,出血热,多项式,黄酮,神经网络。

八角莲论文文献综述

刘宗媚,刘少轩,蔡卫东,韦蓉静[1](2019)在《半枫荷套种八角莲生态效益及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3年生的八角莲苗,分别在半枫荷林分郁闭度为0.3~0.5、0.5~0.7、0.7以上及空地种植进行了栽培试验研究,并对郁闭度0.5~0.7,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及空地种植之间八角莲的成活率差异性显着。八角莲成活率最高的是郁闭度为0.5~0.7有93.00%;最低的是空地种植,为37.67%。八角莲保存率,不同郁闭度之间的保存率差异显着,但郁闭度为0.7以上的保存率与空地种植的保存率差异不显着,保存率最高的是郁闭度为0.5~0.7,高达87.53%,最低的是郁闭度为0.7以上,只有31.35%。八角莲生长量,郁闭度为0.7以上和0.5~0.7与郁闭度为0.3~0.5和空地种植的根状茎生长量之间差异显着;地上部分生长量,林下种植的各种郁闭度之间差异不显着,但林下种植与空地种植之间的差异显着;与半枫荷纯林相比,套种八角莲可以有效提高林地土壤的水分、孔隙度、速效养分及有机质,可以在高温季节降低土壤温度,在低温季节提高土壤温度。(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胡琨,陈伟,成彦[2](2019)在《HPLC双波长法研究八角莲饮片的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八角莲饮片的质量控制新标准。方法用HPLC双波长法同时检测八角莲饮片中鬼臼毒素、4′-去甲基鬼臼毒素、山柰酚和槲皮素。确定了360 nm作为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定量波长,290 nm作为鬼臼毒素与4′-去甲基鬼臼毒素的定量波长;柱温:30℃;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 HPLC双波长法可以同时测定八角莲饮片中的4种成分。鬼臼毒素、4′-去甲基鬼臼毒素、山柰酚和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74~3.68,2.40~12.02,0.21~1.08和0.26~1.28μg;回收率分别为99.56%,100.22%,100.67%和100.44%;含量分别为9.46~31.53,0.64~12.08,1.78~2.55和1.10~2.45 mg·g~(-1)。结论该方法快速、简捷、稳定可靠,适用于八角莲中木脂素类和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测定。同时,该结果也表明各批次间黄酮类成分的差异较木脂素类成分小。(本文来源于《西北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周雅琴,张大为,余丽莹,韦莹,唐红珍[3](2019)在《八角莲内生真菌抑制HIV-1 IN-LEDGF/p75相互作用活性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该实验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整合酶与晶状体上皮源性生长因子p75蛋白(LEDGF/p75)之间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为靶点,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HTRF),对药用植物八角莲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抗该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从分离培养的53株不同形态型的内生真菌中,筛选获得8株具有抗IN-LEDGF/p75相互作用活性的内生真菌,其中,106号菌株的发酵液部分提取物的活性最好,IC50为5. 23 mg·L-1; ITS-rDNA,LSU,RPB2序列综合鉴定的结果,表明106号真菌属于Magnaporthaceae科的一个潜在的新种。该研究证明了抗癌药用植物八角莲内生真菌中具有抑制INLEDGF/p75相互作用的天然活性成分,这一结果将为新型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可利用的候选菌株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谭小明,余丽莹,唐红珍,赵立春,周雅琴[4](2019)在《外源激素IBA和真菌诱导子对八角莲离体根生长及其鬼臼毒素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实验以White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激素IBA和真菌诱导子对八角莲离体根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鬼臼毒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周的培养,生长激素IBA和内生真菌Zasmidium syzygii诱导子均能提高八角莲离体根中鬼臼毒素的含量;在添加3 mg·L~(-1) IBA的White培养基中,离体根中鬼臼毒素的质量分数最高为1 830.86μg·g~(-1),是对照组的2.07倍;其次是添加1.5 mg·L~(-1) IBA,Z.syzygii真菌诱导子,1,0.5,4.5 mg·L~(-1) IBA,鬼臼毒素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82,1.71,1.63,1.43,1.1倍。离体根生长与IBA浓度的变化呈一定的正相关性。上述结果初步说明,最适于八角莲离体根代谢产生鬼臼毒素的IBA质量浓度为3 mg·L~(-1);Z.syzygii真菌诱导子的促进作用效果介于1.5 mg·L~(-1)和1 mg·L~(-1)的IBA之间,是将来生产中诱导八角莲中鬼臼毒素积累的潜在天然诱导子。(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钟水生,顾炳仁,周坚,张华锋,王亚琼[5](2018)在《双波长HPLC同时测定八角莲中4'-去甲基鬼臼毒素鬼臼毒素槲皮素山柰素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八角莲中木脂素类成分4'-去甲基鬼臼毒素、鬼臼毒素和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山柰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kma C18plus(250 mm×4. 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 1%磷酸水溶液(50∶50);流速为1 m 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290、360 nm。结果:4'-去甲基鬼臼毒素、鬼臼毒素、槲皮素、山柰素分别在进样量0. 294 4~3. 680、0. 961 6~12. 020、0. 086 3~1. 079 3、0. 102 3~1. 279μg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4个成分各个水平的方法回收率(n=9)均在97. 1~102. 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适用于八角莲中4'-去甲基鬼臼毒素、鬼臼毒素、槲皮素、山柰素4种成分的同时测定,能为八角莲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8年12期)

陈仕学,鲁道旺,姚元勇,陈美航,程小涛[6](2018)在《HPLC法测定梵净山野生八角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测定梵净山野生八角莲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色谱柱为Inert Sustain C18柱(250×4.6mm,5μm),乙腈-0.4%磷酸(体积比35∶65)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62nm,柱温25℃,流速0.7m L/min的最佳色谱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角莲的干燥根茎中含有槲皮素和山奈酚两种黄酮类化合物,根据槲皮素和山奈酚的标准曲线得出,槲皮素在0.0075~0.0375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n=5);山奈酚在0.007~0.035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n=5);槲皮素的平均回收率为100.9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9%,山奈酚的平均回收率为10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1%,并对不同产地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产地不同,其含量有一定差异,梵净山的含量较高,槲皮素为5.92%,山奈酚为1.95%。由此可知:此方法简单,快速,精确,重复性好,可为本地八角莲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8年18期)

徐璨[7](2018)在《八角莲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59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八角莲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流行性出血热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八角莲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发热期体温为(39.00±0.48)℃,明显比对照组的(39.55±0.65)℃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天数和退热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36%(P<0.05)。结论:八角莲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热期体温,促进发热症状改善,缩短病情康复所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8年14期)

张孟琴,陈仕学,刘佳慧[8](2018)在《水酶法协同超声波辅助提取八角莲总黄酮工艺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八角莲为原料,采用水酶法协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八角莲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及pH等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提取八角莲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0.015 g,提取温度50℃,酶解时间150 min,酶解pH7.0时八角莲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达7.398%。(本文来源于《河南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宣建邦[9](2018)在《基于SVR模型优化QbD理念在八角莲甘草提取工艺中的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 D)理念的实施效果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空间的稳定性,而预测模型的表现对设计空间的稳定性有着显着影响。二次多项式模型(Quadratic Polynomial Model,QPM)是Qb D理念实施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型,该模型预测精度的不足与应用范围的限制是导致设计空间稳定性不足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提高设计空间稳定性,本文在Qb D理念的参数辨识与获取设计空间环节引入拟合效果较好的模型,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以八角莲甘草中鬼臼毒素提取工艺优化为例,分别建立并优化了QPM、BPANN(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与SVR(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模型,用来对工艺参数与鬼臼毒素提取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通过对这叁种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VR模型的预测精度高、稳定性强、泛化能力好、建立所需数据量少,具有最佳拟合效果。2.通过SVR模型与平均响应值法相结合,将鬼臼毒素提取的关键工艺参数识别为液料比、提取剂浓度及药材比例,结果更加客观可信。此外,分别用QPM模型与SVR模型获取鬼臼毒素提取工艺设计空间,经过对设计空间的比较与评价,QPM模型获得的设计空间的稳定性为0.9509,SVR模型获得的设计空间的稳定性为0.9884,表明SVR模型较好的拟合效果使设计空间更加稳定。3.利用基于SVR模型的Qb D理念对八角莲、甘草的配伍比例进行了设计,以此来提高八角莲甘草的抗肿瘤活性。经过对设计空间的优化与验证,最终得到的药物比例设计空间为[4.55,8.15]。本文在Qb D理念的实施过程中引入拟合效果较好的SVR模型,通过与平均响应值相结合增加了鬼臼毒素提取工艺关键参数辨识的可信度,同时证明了将SVR模型应用于Qb D理念的实施是一种提高八角莲甘草设计空间稳定性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范海柳[10](2018)在《基于组效关系的八角莲甘草抗癌活性成分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以八角莲甘草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开展组效关系研究,并进一步结合平均影响值(MIV)法识别提取物中主要的抗癌活性成分,为基于八角莲甘草的抗癌成分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Waters e2695-2489系统建立并优化八角莲甘草提取物HPLC-UV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46批次不同来源的八角莲甘草提取物,标定出45个共有成分峰,以香兰素为内标,对所有批次样品中的45个共有成分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批次之间、不同成分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含量差异。2.利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对八角莲甘草提取物指纹图谱中的45个特征共有峰进行定性分析。根据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分析化合物分子结构信息,结合大量文献研究,推测出色谱峰所对应的化学成分。除15号色谱峰外,定性出44种成分,其中8种成分来源于八角莲,包括木脂素类和黄酮类化合物,36种成分归属于甘草,包括叁萜皂苷类、黄酮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3.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46批次八角莲甘草提取物体外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效果,结果显示样品抑制率范围为56.18-93.35%,在相同给药浓度下,大多数样品对HeLa细胞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同时,不同批次样品的抑制率又存在明显差异。4.应用神经网络算法(BP)和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VR),以获得的46批次八角莲甘草提取物色谱峰相对峰面积数据为自变量,相应批次提取物的抗癌活性数据为因变量,建立组效关系模型,利用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模型参数,根据模型的拟合精度和泛化能力,优选出最佳组效关系模型为PSO-SVR模型,其参数为g=0.1,C=5.3072,该模型在训练组中R=0.9964,RMSE=0.0044,在测试组中R=0.9509,RMSE=0.0183,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八角莲甘草提取物的复杂组效关系。5.最佳PSO-SVR模型结合平均影响值(MIV)法,识别出八角莲甘草提取物中的10种主要抗癌活性成分,包括八角莲中的异槲皮苷、山柰酚-3-O-吡喃葡萄糖苷、4’-去甲基鬼臼毒素葡萄糖苷、鬼臼毒素,和甘草中的Macedonoside A、甘草黄酮醇、甘草香豆素、甘草宁A、Angustone A及其异构体Isoangustone A。其中8种成分已有相关文献报道其抗癌药效或作用机制,对于另外2种成分,本课题识别结果也为今后研究其抗癌活性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八角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八角莲饮片的质量控制新标准。方法用HPLC双波长法同时检测八角莲饮片中鬼臼毒素、4′-去甲基鬼臼毒素、山柰酚和槲皮素。确定了360 nm作为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定量波长,290 nm作为鬼臼毒素与4′-去甲基鬼臼毒素的定量波长;柱温:30℃;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 HPLC双波长法可以同时测定八角莲饮片中的4种成分。鬼臼毒素、4′-去甲基鬼臼毒素、山柰酚和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74~3.68,2.40~12.02,0.21~1.08和0.26~1.28μg;回收率分别为99.56%,100.22%,100.67%和100.44%;含量分别为9.46~31.53,0.64~12.08,1.78~2.55和1.10~2.45 mg·g~(-1)。结论该方法快速、简捷、稳定可靠,适用于八角莲中木脂素类和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测定。同时,该结果也表明各批次间黄酮类成分的差异较木脂素类成分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八角莲论文参考文献

[1].刘宗媚,刘少轩,蔡卫东,韦蓉静.半枫荷套种八角莲生态效益及栽培技术[J].绿色科技.2019

[2].胡琨,陈伟,成彦.HPLC双波长法研究八角莲饮片的质量[J].西北药学杂志.2019

[3].周雅琴,张大为,余丽莹,韦莹,唐红珍.八角莲内生真菌抑制HIV-1IN-LEDGF/p75相互作用活性筛选[J].中国中药杂志.2019

[4].谭小明,余丽莹,唐红珍,赵立春,周雅琴.外源激素IBA和真菌诱导子对八角莲离体根生长及其鬼臼毒素合成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9

[5].钟水生,顾炳仁,周坚,张华锋,王亚琼.双波长HPLC同时测定八角莲中4'-去甲基鬼臼毒素鬼臼毒素槲皮素山柰素的含量[J].中国现代中药.2018

[6].陈仕学,鲁道旺,姚元勇,陈美航,程小涛.HPLC法测定梵净山野生八角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J].山东化工.2018

[7].徐璨.八角莲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59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

[8].张孟琴,陈仕学,刘佳慧.水酶法协同超声波辅助提取八角莲总黄酮工艺条件[J].河南林业科技.2018

[9].宣建邦.基于SVR模型优化QbD理念在八角莲甘草提取工艺中的实施[D].天津大学.2018

[10].范海柳.基于组效关系的八角莲甘草抗癌活性成分识别研究[D].天津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八角莲八角莲-图1-2 八角莲外形图八角莲-图63-2 八角莲薄层色谱图1.六...八角莲-图1-2 八角莲外形图八角莲-八角莲八角莲

标签:;  ;  ;  ;  ;  ;  ;  

八角莲论文_刘宗媚,刘少轩,蔡卫东,韦蓉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