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相互作用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互作用,原子,势能,常数,晶格,光谱,动力学。
相互作用势论文文献综述
何科荣[1](2019)在《非德拜相互作用势下尘埃格波与尘埃鞘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尘埃等离子体也称为复杂等离子体,是等离子体物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尘埃粒子的引入,尘埃等离子体与经典等离子体在集体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本论文围绕着尘埃等离子体中集体行为展开研究,其中包括线性波(尘埃晶格波)以及非线性结构(尘埃等离子体鞘层结构及尘埃声孤波)。基于牛顿运动方程和流体理论,研究了一维尘埃环、二元尘埃链、二维六角尘埃晶格中的尘埃格波及尘埃等离子体的鞘层结构和尘埃声孤波。研究给出了尘埃格波的色散关系、鞘层结构和尘埃声孤波的物理图像,为解释、观测相关实验现象和计算机模拟提供理论支持,丰富了尘埃格波、尘埃等离子体鞘层结构和尘埃声孤波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拓宽了尘埃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范畴。本文首先介绍了尘埃等离子体的研究背景,包括尘埃等离子体的来源、形成、特性及相关应用等;还有尘埃等离子体的主要研究方法、尘埃的充电过程、波动传播、尘埃晶格的性质和尘埃晶格波。然后从强耦合系统出发,考虑由两种不同质量和带电量的尘埃颗粒构成的二元尘埃链,结构为…/A/B/A/B/…。得到二元尘埃链的纵波和横波的色散关系,发现相比于单粒子尘埃链,二元尘埃链的第一布里渊区要减小一半;并且对于二元尘埃链中的每列纵波都分解成两个分支即纵光学模和纵声学模,横波也分解成横光学模和横声学模两个分支,并详细地分析了二元尘埃链中粒子的运动方向。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非德拜势下一维尘埃环及二维尘埃六角晶格中尘埃格波的传播,推导出了相应的色散关系,并分析了相关参数对色散关系的影响,以及分析了横波的不稳定性。在二维六角尘埃晶格中,由于六角晶格的对称性,传播角度相差p/3的波是相同的,考虑等离子体吸附效应时,温度效应会使得尘埃格波频率增大,而空间效应会使得尘埃格波频率降低。其次,从尘埃等离子体的流体方程出发,研究了极化力和电荷梯度力对尘埃等离子体鞘层的影响,推导出了考虑极化力和电荷梯度力的新的玻姆判据,通过数值分析Sagdeev势,发现Sagdeev势阱的宽度和深度随着极化参数P_R和马赫数M增大而增大;另外临界马赫数M_(cr)随着极化参数的增大而减少,但随着电荷梯度力参数的增大而增大。研究了极化力和电荷梯度力对尘埃声孤波的影响,采用约化摄动法,得到极化力和电荷梯度力作用下的修正KdV方程,通过对空间变量的变形得到了KdV方程的静态解,并得到了尘埃声孤波随时间演化的图像,随着时间的增加,孤波在向右移动,但孤波的振幅和宽度保持不变。此外,当存在极化力时,随着极化参数的增大,孤波的振幅增大,而电荷梯度力对尘埃声孤波的影响则刚好相反,电荷梯度力参数增大时,尘埃声孤波的振幅在减小。最后,对整个论文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展望了今后的工作。(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17)
田晓林,赵宇宏,田晋忠,侯华[2](2018)在《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对中Al浓度Ni_(75)Al_xV_(25-x)合金沉淀序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微观相场模型与反演算法,研究了中Al浓度及温度对Ni_(75)Al_xV_(25-x)合金沉淀过程的影响:在相同浓度下, L1_2与DO_(22)结构的第一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随温度升高呈线性增加,两者呈正比的关系;但在同一温度下, L1_2(DO_(22))结构的第一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随Al原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减少).同时将反演得出的原子作用势代入微观相场模拟中,探讨中Al浓度合金沉淀序列与原子作用势的关系,即当L1_2的第一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大于(小于) DO_(22)时, L1_2(DO_(22))优先析出;当L1_2和DO_(22)的第一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相等时,两者同时析出.特别地,当Al原子的浓度等于0.0589时,发现L1_2和DO_(22)同时析出.利用微观相场法反演原子间相互作用势,为判断中Al浓度合金的沉淀序列增加了可信度.(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23期)
杨镇旭[3](2018)在《利用感生电偶极子推导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是原子间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表现形式。本文利用简单的感生电偶极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模型,结合量子理论对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势能函数的形式进行定量的推导。结果表明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源自于静电相互作用的量子力学效应,势能函数随着原子间距离R以1/R6的形式幂函数衰减。本文为人们理解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半定量描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48期)
余河何[4](2018)在《Ag纳来颗粒的原子相互作用势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技术应用领域广泛,应用前景与应用价值十分可观。纳米结构材料在性质上与体相材料相比差异十分显着,主要归因于小尺寸纳米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表面原子显着的配位环境差异。实验上对Ag纳米颗粒研究手段仍有诸多限制,且对于Ag纳米颗粒形貌调控的手段也颇为复杂,原子级的模拟计算不仅可以辅助实验研究,为实验结果提供理论数据的支撑,同时也可以摆脱实验手段和条件的束缚,拓展纳米颗粒存在的环境和研究尺度范围,模拟特定情况下纳米颗粒的演变过程及规律,从而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方向。本论文基于原子间相互作用势,主要以Ag纳米颗粒为研究对象,针对文献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考虑Ag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及温度叁个主要因素,完成了以下工作:在本组前期晶格反演LI-Liu势的基础上,从计算的有效性、移植性和计算效率上综合评价了晶格反演势相对于Sutton-Chen势、MEAM-1nn势、LJ+AT势和LI-Liu势的优缺点。以分子力学能量极小化方法,通过结构弛豫对Ag纳米颗粒的结构从配位环境、表面原子比例和平均原子键长等细节进行了表征,也从能量的角度对不同形貌的Ag纳米颗粒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给出了LI-Liu势在不同形貌Ag纳米颗粒稳定性比较的计算结果。补充了基于原子相互作用势的Ag纳米颗粒晶格动力学计算,针对FCC结构的不同形貌Ag纳米颗粒声子态密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结合晶格比热高温Dulong-Petit极限进一步分析了Ag纳米颗粒的分形维度特征,计算了Ag纳米颗粒晶格动力学性质如晶格比热和德拜温度。以分子动力学方法讨论了温度对具有(100)面和(111)面特征的立方体和八面体Ag纳米颗粒热稳定性和结构的影响,在0-1200K为升温过程中探讨Ag纳米颗粒的尺寸、形貌与热稳定性的关系及温度对结构变化的影响。通过降低模拟退火温度,模拟Ag纳米颗粒的低温退火过程,从分子动力学角度模拟了温度控制对Ag纳米颗粒形貌调控的过程,从理论角度提供了一种Ag纳米颗粒形貌调控的变温范围指导途径。(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5-01)
吴永刚,令狐荣锋,徐梅,刘红玲,陈德良[5](2018)在《碱金属Li原子与CO分子体系相互作用势从头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重激发项校正CCSD的CCSD(T)方法和AUG-CC-PVnZ(n=2,3,4)基组,优化了CO基态分子结构,并计算了碱金属Li原子与CO分子的相互作用势,共1010个构型势能点得到体系的势能面.结果表明:同一方法下,不同基组得到的CO基态分子的键长、能量等均与实验符合很好.Li-CO势能面体现较小的各向异性势,存在两个势阱,且都为非严格T型结构;基组重迭误差(BSSE)对相互作用势的影响比较明显,采用CP方法(Counterposie method)消除基组重迭误差,不同基组计算的相互作用势显示较好一致.体系各项异性势势阱值远高于CO基态分子转动常数,使得碰撞产生强烈的非弹性碰撞,这将阻止协同冷却制备超冷分子.(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董卫平,王琳琳,王晓明,陈铮[6](2018)在《微观相场法反演Ni_(0.75)Al_xV_(0.25-x)合金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势》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观相场法,利用Khachaturyan所给原子间相互作用势与长程序参数关系方程,计算出Ni_(0.75)Al_xV_(0.25-x)合金L1_0、L1_2和DO_(22)相第一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并用计算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势模拟了Ni_(0.75)Al_xV_(0.25-x)合金沉淀过程以及最终形貌。计算结果表明,L1_0、L1_2和DO_(22)相第一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随温度增大而增大,随浓度增大而增大,且计算得到的随温度和浓度变化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势与之前的实验值符合较好。计算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的模拟结果能依次得到预析出相L1_0、稳定相L1_2和第二相DO_(22),且合金沉淀形貌与实验结果吻合。相场法反演原子间相互作用势,拓宽了相场法在合金设计中的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唐婷[7](2017)在《Na原子与惰性气体原子的相互作用势及光谱常数的理论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量子化学CCSD(T)/aug-cc-pVTZ方法与基组,计算了van de Waals复合物NaNe和NaAr复合物基态的相互作用势,并进行了基组重迭误差校正。采用Murrell-Sorbie函数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NaX(X=Ne、Ar)复合物的势能函数解析表达式,确定了NaX(X=Ne、Ar)复合物的平衡结构和离解能,并进一步计算了这些复合物的光谱常数。(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7年34期)
王玉芳,罗伟霞,冯敏,王佳丽,周媛[8](2017)在《Ga_2O_3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氧化二镓单晶和薄膜在技术领域有多种用途。氧化镓(Ga_2O_3)是一种透明的氧化物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其带隙约为4.9 e V,其导电性能和发光特性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光电子器件方面,可(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7-12-01)
韩玉龙,孙辉,孙金芳,张云玲,凤尔银[9](2017)在《Be-CO体系的相互作用势和光谱预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单双迭代(包括非迭代叁重激发)耦合簇CCSD(T)理论方法和大基组,计算Be-CO体系的相互作用势,得到该体系势能面的解析表达.发现在R_e=8.29a0和θ_e=115.42°处存在的一个全局极小势阱,阱深-69.21cm~(-1),势能面呈现较弱的各项异性.根据势能面,计算了体系的束缚态能级和其光谱常数.(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2017年05期)
郑伟范,邓绯,江宝山,殷中慧,张继业[10](2017)在《几种随机相互作用势相关的交通流模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随机因素对交通流的影响,人们提出了几种考虑顾前相互作用势的交通流模型.它们均基于简单非对称排斥过程和微观动力学模型,对于描述交通流的随机演化行为具有优越性.本文对几种势相关的交通流模型进行比较,特别是比较不同模型的车辆状态迁移的概率计算机制;进而通过数值仿真,比较不同模型刻画的随机演化现象.通过本文的比较,得到几种随机相互作用势相关的交通流模型的流量-密度图、时空斑图以及叁维演化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势函数结构,建立符合实际交通的随机交通流模型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动力学与控制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相互作用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微观相场模型与反演算法,研究了中Al浓度及温度对Ni_(75)Al_xV_(25-x)合金沉淀过程的影响:在相同浓度下, L1_2与DO_(22)结构的第一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随温度升高呈线性增加,两者呈正比的关系;但在同一温度下, L1_2(DO_(22))结构的第一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随Al原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减少).同时将反演得出的原子作用势代入微观相场模拟中,探讨中Al浓度合金沉淀序列与原子作用势的关系,即当L1_2的第一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大于(小于) DO_(22)时, L1_2(DO_(22))优先析出;当L1_2和DO_(22)的第一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相等时,两者同时析出.特别地,当Al原子的浓度等于0.0589时,发现L1_2和DO_(22)同时析出.利用微观相场法反演原子间相互作用势,为判断中Al浓度合金的沉淀序列增加了可信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互作用势论文参考文献
[1].何科荣.非德拜相互作用势下尘埃格波与尘埃鞘层研究[D].南昌大学.2019
[2].田晓林,赵宇宏,田晋忠,侯华.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对中Al浓度Ni_(75)Al_xV_(25-x)合金沉淀序列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8
[3].杨镇旭.利用感生电偶极子推导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势[J].课程教育研究.2018
[4].余河何.Ag纳来颗粒的原子相互作用势模拟[D].云南大学.2018
[5].吴永刚,令狐荣锋,徐梅,刘红玲,陈德良.碱金属Li原子与CO分子体系相互作用势从头计算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8
[6].董卫平,王琳琳,王晓明,陈铮.微观相场法反演Ni_(0.75)Al_xV_(0.25-x)合金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势[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7].唐婷.Na原子与惰性气体原子的相互作用势及光谱常数的理论计算[J].化工管理.2017
[8].王玉芳,罗伟霞,冯敏,王佳丽,周媛.Ga_2O_3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及其应用研究[C].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集.2017
[9].韩玉龙,孙辉,孙金芳,张云玲,凤尔银.Be-CO体系的相互作用势和光谱预测(英文)[J].计算物理.2017
[10].郑伟范,邓绯,江宝山,殷中慧,张继业.几种随机相互作用势相关的交通流模型比较[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