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中抗氯离子渗透扩散的研究

混凝土中抗氯离子渗透扩散的研究

一、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扩散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庞远[1](2021)在《重载铁路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渗透性研究》文中认为重载铁路混凝土结构在服役年限内往往出现混凝土开裂、钢筋腐蚀等耐久性问题,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影响铁路混凝土耐久性的外部因素是无法消除的,因此从源头上提高铁路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显得十分重要,此外,用于评价铁路混凝土渗透性的电通量法和RCM法存在诸多缺点,特别是针对重载铁路等重大工程,难以达到混凝土质量预控的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全计算法应用于重载铁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并提出了以电阻率表征混凝土渗透性的测试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采用全计算法完成C60重载预应力轨枕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设计,并通过电通量法和RCM法分析了矿物掺合料种类和掺量(0、10%、20%、30%)、掺入方式及养护龄期变化(28d、56d)对混凝土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电通量及氯离子扩散系数随养护龄期的延长及粉煤灰、矿粉掺量的增加而降低,粉煤灰和矿粉以2:1比例复掺时,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最强。(2)介绍了四电极法测试原理,推导电阻率计算公式,在借鉴AASHTO TP 95-14规范的基础上,对混凝土电阻率具体测试流程进行规定,研究分析水胶比、矿物掺合料种类、掺量及龄期变化对混凝土电阻率演化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多因素电阻率演化模型,通过COMSOL软件求解标准立方体混凝土试件的电阻率形状修正系数K,并建立了三维随机骨料模型,分析了骨料含量变化对电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阻率与水胶比呈负相关,粉煤灰、矿粉的掺入能够显着提高混凝土电阻率,且复掺效果明显好于单掺,混凝土电阻率随骨料含量的提升而增加。(3)对28d及56d养护龄期下的混凝土电阻率、电通量、氯离子扩散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电阻率与氯离子扩散系数两者间具备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R2为0.875,电阻率与电通量具备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R2为0.896,以电阻率评价混凝土的渗透性是切实可行的,并提出了基于电阻率法的铁路混凝士抗渗评价标准。

安强[2](2021)在《双掺粉煤灰矿渣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文中研究说明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面临的腐蚀环境严酷而复杂,大量近海及沿海混凝土结构由于氯离子的渗透入侵,导致钢筋锈蚀而提前失效,对此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定期维护和加固,这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降低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从而保证近海及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交叉设计方法,研究了水胶比(0.35,0.425,0.5)、养护龄期(3 d,7 d,280 d)、矿物掺合料(Ⅰ级和Ⅱ级粉煤灰,S95和S105矿渣)之间粒径匹配及掺量(40%、60%、80%)等因素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将混凝土试件浸泡于浓度3.5%NaCl溶液中28 d、60 d、90 d、120 d、180 d,测定了不同深度处自由氯离子浓度,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的混凝土渗透性模型,评价了各因素对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程度。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热重(DSC-TG)等方法,对水化产物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分析。此外,由于养护龄期过长或者测试误差等原因造成各组结合氯离子含量过低,故以氯离子含量高且碱性较强的碱渣为原料,来激发矿渣和粉煤灰,研究了矿物掺合料掺量对结合氯离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胶比对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影响最大,随着水胶比的增加,混凝土的抗渗性显着下降。由于养护时长和养护条件差异较大,造成养护龄期对渗透性的影响仅次于水胶比,养护龄期越长,抗渗性越好。矿物掺合料掺量过低不利于其火山灰活性的发挥,过高则不容易被激发且强度低,实验测试发现粉煤灰和矿渣的最佳掺量为60%。通过测试粒径分布、净浆流动度、混凝土坍落度和扩展度,建立了粉煤灰矿渣粒径匹配度和抗渗性之间的关系,测试结果表明Ⅰ级粉煤灰和S95矿渣间粒径匹配度和抗渗性最好,而Ⅱ级粉煤灰和S95矿渣的匹配度最差。通过XRD及DSC-TG定量分析了各组Ca(OH)2和Ca CO3含量,来反映矿渣和粉煤灰火山灰反应的进展和碳化程度,发现掺量和碳化程度一定时,通过火山灰反应消耗的Ca(OH)2的量越多,抗渗性越强。利用SEM观察发现微观形貌与抗渗性紧密相关,结构越致密,微裂缝越少,则抗渗性越好。60%掺量的矿渣和煤灰兼顾了Ca(OH)2的碱激发作用和自身的火山灰反应程度,抗渗性和结合氯离子能力更加优异。通过SEM还可以发现固化氯离子生成的Friedel盐被无定形的C-S-H凝胶包裹,这对于混凝土的抗渗性是有益的。

金光淋[3](2021)在《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碳酸钙晶须陶粒混凝土抗氯盐侵蚀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氯盐成分富集地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常遭受氯盐的侵蚀,因其导致的钢筋锈蚀是减少钢筋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的重要因素,为使混凝土材料轻质高强,且具有良好的抗氯离子侵蚀性,本文将碳酸钙晶须作为掺合料加入陶粒混凝土中,同时考虑到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往往处于温度与荷载的共同作用,因此开展了温度与荷载等因素的耦合作用下陶粒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的研究,完成的研究工作如下:(1)选择三因素四水平进行了64组全配比水泥砂浆试验,水胶比分别为0.28、0.32、0.36、0.40,碳酸钙晶须和粉煤灰掺量分别选择0%、5%、10%、15%四种;根据水泥砂浆强度试验,初步得出碳酸钙晶须最佳掺量为5%,在此基础上选取碳酸钙晶须掺量0%、1%、2%、3%、4%、5%、6%,并加入粗骨料陶粒,进行了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最终确定碳酸钙晶须在陶粒混凝土中的最佳掺量为5%。此外,结合电镜试验从微观角度分析了碳酸钙晶须增强机理。(2)根据不同水胶比和碳酸钙晶须掺量设计了LC30(水胶比0.36、晶须掺量0%)、LC35(水胶比0.32、晶须掺量0%)、LC40(水胶比0.32、晶须掺量5%)三种强度等级的陶粒混凝土,进行了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掺入5%的碳酸钙晶须可使混凝土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分别提高14%和9.3%;基于试验数据得出100mm×100mm×100mm的陶粒混凝土试块的尺寸换算系数为0.9。(3)对上述三种强度等级的陶粒混凝土进行氯离子侵蚀性试验研究,得出三者氯离子迁移系数大小关系为LC30>LC35>LC40,掺入5%的碳酸钙晶须可使氯离子渗透深度减小12.1%~18.3%,水胶比从0.32增大到0.36时氯离子渗透深度增加了12.95%~23.41%,表明掺入碳酸钙晶须可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增大水胶比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性;随着氯盐侵蚀时间的增加,混凝土的氯离子迁移系数与电阻率均逐渐减小,基于Fick第一定律以及Nernst方程,结合电磁场理论推导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式,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对今后利用电阻率研究氯盐在陶粒混凝土中的侵蚀程度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4)对陶粒混凝土在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的抗氯离子侵蚀性进行了研究,基于Arrhenius公式以及试验结果得出:提升温度或增加荷载水平,均可导致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降低;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渗透深度进行了模拟,模拟值与试验值的最大误差不超过1.48%,为今后基于COMSOL软件模拟各种环境作用下氯离子侵蚀混凝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基于Fick第二定律推导出了氯离子渗透深度与温度-荷载之间的三维耦合模型,并通过Origin进行了三维曲面拟合,三种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拟合结果平均R2为0.93,所建立的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对于受氯盐侵蚀地区的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林书宇[4](2021)在《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细骨料混凝土碳化及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文中认为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推动世界物质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生活垃圾的清运量与日俱增,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堆肥、填埋和焚烧处理。焚烧处理可以较大程度的实现生活垃圾减容,已成为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但焚烧后仍将残留生活垃圾总量20%左右的焚烧灰渣。其中大部分焚烧灰渣将进行填埋处理,填埋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影响生态环境。因此,找到一种妥善处理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的方式备受关注。资源的过度开发也是困扰全球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砂石过度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寻找一种可以替代天然砂的材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生活垃圾焚烧灰渣主要化学成分与粒化高炉矿渣和水泥熟料的近似,物理性质与天然砂相似,具有代替天然砂的潜力,为拓宽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的应用领域,学者们开始对生活垃圾焚烧灰渣(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ash,MSWI)展开研究,并尝试在土木工程上应用,以缓解生活垃圾焚烧灰渣和砂石资源枯竭带来的环境压力和行业危机。本课题主要进行生活垃圾焚烧灰渣代替混凝土中的部分细骨料的可行性研究,作为子课题之一,对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细骨料混凝土的碳化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不同龄期、不同垃圾焚烧灰渣代砂率的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抗碳化性能及微观孔结构分析。涉及到快速氯离子渗透试验、加速碳化试验、毛细吸水试验、SEM-EDS试验、光学法测孔结构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主要的研究结果有:(1)相比天然砂,垃圾焚烧灰渣的细度模数更大,细颗粒含量较高,能够对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起到更好的填充效果,但灰渣表面多孔,压碎值大,与胶凝材料的胶结度低于天然砂,界面粘结力不足,整体结构疏松,因而代砂率越高抗压强度越低。(2)垃圾焚烧灰渣细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随着灰渣代砂率的提高而增强,并与天然砂混凝土一样,抗氯离子渗透能力随着水胶比的减小而增强,随着龄期增长而增强。掺入垃圾焚烧灰渣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优于相同水胶比和龄期条件下的普通天然砂混凝土;垃圾焚烧灰渣的使用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含气量,增大气泡比表面积,减小气泡间距系数和气泡平均弦长,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3)垃圾焚烧灰渣比天然砂的可溶性碱度高,由于灰渣的使用造成混凝土结构疏松,因此相比天然砂混凝土,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细骨料混凝土抵抗碳化的能力较弱,更容易发生碳化反应。(4)影响不同龄期的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细骨料混凝土氯离子抗渗性的首要孔结构参数不同,28d时气泡间距对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影响最大,当龄期增长到90d时,气泡平均弦长成为影响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首要因素。

于一鸣[5](2020)在《不同蒸养制度下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要严格要求混凝土的每项工艺,尤其是混凝土的养护,包括养护时间和条件。在人们日趋增长的混凝土需求条件下,研究一种新的养护方法改善传统养护的不足,即能提高生产效率,也能提高混凝土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蒸养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的工程背景,针对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研究其在蒸养和标养条件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及抗氯离子渗透性;对比不同水泥品种的混凝土,考察其蒸养抗压强度,来选定一种适合蒸养的水泥;为了探讨不同蒸养参数对蒸养混凝土的强度影响,主要研究蒸养制度的控制参数,即静停时间、升温速率、恒温时间及恒温温度,其与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之间的联系,建立适合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生产的蒸汽养护制度;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压汞试验,探讨了蒸养混凝土的水化进程和微观形貌。结果发现,掺入“X”水泥的蒸养混凝土,自脱模期开始,抗压强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体现出良好的蒸养适应性。蒸汽养护可以提高水泥熟料的水化速率,所以蒸汽养护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脱模强度。标准养护过程是在高湿度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这种养护条件有助于增强混凝土后期强度和耐久性。复掺粉煤灰和偏高岭土后,体现出良好的蒸养适应性。硅灰受蒸养的影响较少,掺入硅灰后,混凝土的各龄期力学性能均为最佳。掺加矿物掺合料能弥补蒸养工艺对混凝土带来的热损伤影响,显着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经过蒸汽养护后,混凝土内部结构变得更加粗糙,孔隙率增加;掺加偏高岭土后,能够有效减少由蒸汽养护产生的微裂纹和孔隙,优化混凝土的孔径分布,对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有积极效果。对于蒸养参数来说,静停期应控制在2~4h;为了减少对混凝土后期性能的影响,升温速度一般应控制在20℃/h以内;恒温时间宜为2~4h,温度选取在60~70℃。

李奥然[6](2020)在《盐冻环境下聚合物改性掺合料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混凝土是道路工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而在严寒地区,冻融环境是影响其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地段,比如道路在冬季除冰盐环境下,普通混凝土的耐久性会受到氯盐侵蚀以及冻融循环的双重作用,极大缩短了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近些年来,聚合物混凝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因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优异的耐久性为人们所熟知。另外,矿物掺合料的加入对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材料层面研究在道路除冰盐环境下,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掺入不同类型的矿物掺合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本文采用普通混凝土、单掺粉煤灰混凝土(35%)、单掺硅灰混凝土(5%)、双掺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混凝土(35%+20%)四种混凝土,其中粉煤灰和矿渣粉是1:1替换水泥,硅灰是1:3替换水泥掺入。将水性环氧树脂为原料的聚合物乳液分别按照聚灰比为0%、5%、10%、15%、20%进行混凝土制件并进行试验,研究其力学性能和抗盐冻性能,并分析其在实际工程中的经济效益与技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混凝土的坍落度随着聚灰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主要是因为聚灰比增大,掺入胶状固化剂变多造成的。为保证正常施工,聚灰比应当小于15%;2、抗压强度方面,各组混凝土28d抗压强度都有随聚灰比的增大而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聚灰比为20%的普通混凝土强度下降了约14%,是各组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一组;除硅灰混凝土外,其他种类的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7d、28d抗压强度大多低于普通混凝土组,但各组56d抗压强度普遍高于普通混凝土组;3、抗氯离子渗透性方面,随着聚灰比的增大各组混凝土电通量均大幅度减小,其中,当聚灰比为10%和20%时,普通混凝土电通量分别下降了60%和68%左右;加入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电通量均低于普通对比试件,其中单掺硅灰的混凝土试件电通量最小,比普通混凝土下降了约46%,同时聚灰比为10%单掺硅灰的试件电通量比普通组下降70%以上;4、抗盐冻性方面,随着聚灰比的增大相对动弹模量也逐渐增大,盐冻200次的条件下,聚灰比为10%时,相对动弹模量为94.7%而普通组为83.8%;双掺粉煤灰矿渣粉在相同条件相对动弹模量仅为78.9%,但聚灰比为10%的此类试件动弹模量可达92.4%;单掺硅灰混凝土试件相对动弹模量92.6%,聚灰比为10%和20%单掺硅灰的试件相对动弹模量分别可达95.9%和97.1%;5、分析技术性能与经济效益得知,聚灰比为10%单掺硅灰混凝土优于其他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韦胜怀[7](2020)在《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抗氯盐侵蚀及抗冻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方面,建筑材料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老旧建筑的拆除、重建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资源,将其运用到建筑行业中,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节约天然砂石等不可再生资源,同时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再生骨料自身具有高吸水率、密实性差等缺陷,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成为阻碍其应用于工程实际的主要因素。目前,利用矿物掺合料来改善普通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已经比较透彻,但对于再生混凝土,特别是双掺矿物掺合料条件下的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的研究还亟需加强,部分已有研究结论还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本文考虑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单掺和双掺条件下粉煤灰及矿渣粉的掺量等因素,设计了再生混凝土配合比,并结合COMSOL有限元模拟软件,进行了以下研究:(1)通过分析目前常用的再生粗骨料生产工艺,选择适合本试验的生产工艺及分级标准进行再生粗骨料制备,并对比研究了天然粗骨料与再生粗骨料的基本性能,研究表明,本试验制备的再生粗骨料,其颗粒级配曲线与天然粗骨料吻合度良好,再生粗骨料的表观密度、压碎指标及吸水率均明显大于天然粗骨料,试验用再生粗骨料符合国家Ⅱ类再生粗骨料标准。(2)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单掺和双掺条件下粉煤灰及矿渣粉掺量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低于普通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越大,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越小;(2)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粉煤灰、矿渣粉掺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即存在最优掺量,单掺掺量30%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大;(3)总掺量30%前提下,双掺粉煤灰、矿渣粉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强效果强于单掺。(3)对再生混凝土抗氯盐侵蚀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电通量试验,测得通过再生混凝土试件的电通量值并通过经验公式换算成氯离子扩散系数,分析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单掺和双掺条件下粉煤灰及矿渣粉掺量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再生混凝土抗氯盐侵蚀能力弱于天然混凝土,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降低;(2)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能有效增强再生混凝土的抗氯盐侵蚀能力,总掺量30%条件下,双掺优于单掺。(4)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再生混凝土抗冻性受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单掺和双掺条件下粉煤灰及矿渣粉的掺量、冻融循环次数影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再生粗骨料不利于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其取代率越大,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越差;(2)单掺粉煤灰、矿渣粉能有效增强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二者均存在最优掺量。当掺量为30%时,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的增强效果最为明显;(3)双掺粉煤灰、矿渣粉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的增强效果优于单掺。在总掺量30%的前提下,粉煤灰与矿渣粉1:1掺入效果最佳。(5)基于COMSOL的氯离子侵蚀混凝土的数值模拟研究。本文运用COMSOL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氯离子侵蚀混凝土模型,分析了侵蚀时间、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粉煤灰掺量、渗透深度对氯离子在混凝土内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OMSOL能较好地模拟氯离子侵蚀混凝土的过程,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所得结论基本一致。氯离子侵蚀深度随侵蚀时间而增加,再生粗骨料不利于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而粉煤灰能有效增强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本文共有图60幅,表26个,参考文献127篇。

陈士龙[8](2020)在《氯离子在混凝土裂缝中的传输行为研究》文中认为氯离子侵蚀引起的钢筋锈蚀是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混凝土结构通常是带裂缝服役,裂缝为氯离子提供了快速传输的通道,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理论上而言,氯离子在混凝土裂缝中的传输过程主要受裂缝形貌和裂缝中溶液组成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了裂缝形貌和裂缝溶液组成对氯离子在裂缝中传输过程的影响,并基于菲克第二定律模拟了氯离子在裂缝中的传输过程。研究结果可以为预测氯盐环境中开裂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裂缝宽度对氯离子在平直裂缝中的扩散系数有较大影响。保证其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大,氯离子扩散系数也增大。当裂缝宽度小于317μm时,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大,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增大;当裂缝宽度大于317μm时,裂缝中氯离子扩散系数随宽度增大而提高,但是提高程度趋缓。(2)裂缝宽度相同时,随着Na Cl溶液浓度的提高,裂缝中氯离子扩散系数逐渐增大。人工海水和真实海水中离子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溶液组成对平直裂缝中氯离子扩散系数影响不大。(3)裂缝侧壁的材质对裂缝中氯离子扩散系数影响较小。氯离子在净浆试件中平直裂缝和有机玻璃平直裂缝中传输速率存在着细微的差异。裂缝宽度小于300μm时,净浆裂缝中的氯离子扩散系数略低于有机玻璃裂缝中;当裂缝大于300μm时,两者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比较接近。(4)当裂缝宽度小于150μm时,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大,氯离子在真实裂缝中的扩散系数增大,而当裂缝宽度大于150μm时,氯离子在真实裂缝中的扩散系数趋于稳定。在相近裂缝宽度条件下,氯离子在C30裂缝中的扩散系数最低,C50次之,C80最高。主要是由于:C30试件混凝土裂缝的曲折度最大,C80试件混凝土裂缝的曲折度最小,而C50的裂缝曲折度介于两者之间。(5)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对流影响时,裂缝宽度对平直裂缝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没有影响。裂缝宽度对于折线形裂缝的氯离子扩散有较大影响。在保持裂缝曲折程度不变的条件下,氯离子扩散系数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保持裂缝宽度一致的条件下,折线形裂缝的曲折度越大,氯离子扩散系数越小。通过对比数值模拟得到的平直裂缝中氯离子扩散系数和实验结果,反演对流对氯离在裂缝中传输速率的影响。当裂缝宽度小于100μm时,对流对氯离子传输影响较小,当裂缝宽度大于100μm时,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大对流影响逐渐增强。模拟氯离子在真实裂缝中传输过程时,折线型裂缝能较好的表征真实裂缝,在考虑对流作用的影响的条件下,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

秦毓雯[9](2020)在《玄武岩纤维混凝土高温后耐久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玄武岩纤维混凝土作为适用于海底隧道衬砌结构的高性能混凝土,明确其高温后的力学性能、抗碳化和抗离子渗透能力等材料性能,是确定结构火灾后耐久性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常温和高温后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试验,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碳化性能和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的改善作用,并推导了高温后碳化发展模型和氯离子扩散系数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有:测试不同掺量(0、0.05%0.3%)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发现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着掺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微观扫描发现,适量玄武岩纤维能够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承担部分荷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而过多的玄武岩纤维会集聚重叠,导致混凝土基质与纤维粘结不充分,出现初始缺陷。测试不同高温(常温、100℃600℃)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发现玄武岩纤维的掺入显着提高了混凝土高温后的抗压和抗拉强度。通过微观分析揭示了玄武岩纤维与混凝土基质协同作用机理在不同温度下的演变规律。通过对不同高温(常温、100℃600℃)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碳化试验研究发现:混凝土的高温烧损层深度随受热温度上升显着增大;高温后混凝土碳化深度随受热温度上升呈线性增大,应重视高温对混凝土碳化发展的加速效果;玄武岩纤维混凝土高温烧损层和碳化深度始终小于普通混凝土,抗碳化性能优越。提出了高温后混凝土碳化发展深度预测模型,对新服役即受火灾的海底隧道衬砌结构进行100年内碳化深度预测,并预测了结构服役寿命。通过对不同高温(常温、200℃、400℃、600℃)后和不同压应力水平(0、0.1、0.2、0.3)下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氯离子侵蚀试验研究发现:混凝土内氯离子含量随着受热温度上升呈线性增大;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抗渗性优于普通混凝土;常温和200℃后压应力能够抑制氯离子进入混凝土,400℃后混凝土内氯离子含量随压应力增长先减小后增大,即压应力阈值应力在0.10.2之间,600℃后压应力对混凝土的抗渗性均产生负面影响;考虑受热温度、压应力比和侵蚀时间等参数的影响,提出高温后环境-荷载耦合侵蚀下的氯离子扩散系数计算模型。该论文有图100幅,表42个,参考文献108篇。

谢小利[10](2020)在《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和分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氯离子扩散进入混凝土中并引起钢筋的锈蚀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最主要的问题,研究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和分布规律,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状况评价及高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了自然浸泡和电场加速两种方式来实现氯离子向混凝土中的扩散,研究不同扩散方式对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行为和分布规律的影响,进而研究氯离子进入混凝土后各种存在形态的氯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不同条件(水胶比、矿物掺合料及掺量、龄期、碳化)对氯离子扩散和分布规律的影响,并基于粉体颗粒RRB(Rosin-Rammler-Bennet)分布原理及四棱台骨料人为的设定界面过渡区ITZ(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来进一步研究孔隙结构及ITZ特性对氯离子扩散行为和分布的影响,为高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制备、施工和维护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结论有:(1)通过对比自然浸泡和电场加速两种氯离子扩散方式,研究电场对不同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行为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基本上没有改变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分布,特别是总氯离子与自由氯离子及固化氯离子之间的关系;此外,总氯离子是影响自由氯离子和固化氯离子的最重要因素,而水胶比、矿物掺合料及掺量、龄期等因素,主要是通过改变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来改变进入混凝土中的总氯离子,从而改变自由氯离子和固化氯离子;基于线性等温吸附原理和化学反应平衡原理建立了各种存在形态的氯离子(自由氯离子、固化氯离子、物理吸附氯离子、化学固化氯离子和有害氯离子)和总氯离子之间的关系模型,其中物理吸附氯离子和化学固化氯离子分别占固化氯离子的29%和71%,通过简单测定总氯离子浓度,可通过模型计算出其它各种存在形态的氯离子浓度,为各种存在形态的氯离子浓度的确定提供了便捷的计算方法。(2)采用电场来实现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加速扩散,用于研究不同碳化程度的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行为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早期碳化促进了混凝土孔隙的细化并提高了对氯离子的固化能力,从而降低了进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且提高了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的能力;相反,碳化后期则导致混凝土孔隙粗化和氯离子固化能力的降低,从而提高了进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且降低了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能力;在碳化后期但未完全碳化的混凝土内部,存在完全碳化区、早期碳化区和非碳化区三个区域,使得在完全碳化区和早期碳化区之间形成一个孔隙结构完全不同的界面,而界面早期碳化区一侧孔隙结构较完全碳化区密实,使氯离子在界面处的扩散受阻,且在界面的早期碳化区一侧由于毛细孔吸附和氯离子固化能力的提高,使氯离子在扩散路径上出现了浓度峰值。(3)通过不同水胶比、矿物掺合料和龄期来调控混凝土的孔结构,从而研究孔结构分布对氯离子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的活性越高,孔隙的细化程度越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能力越高,且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的孔径分布均可采用改进的粉体颗粒RRB模型进行拟合,获得的孔径分布模型参数并结合孔隙率、孔表面分形维数和孔轴线分形维数建立的孔结构参数模型,与氯离子扩散系数具有很好的指数关系,揭示了混凝土孔结构参数与氯离子扩散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4)通过不同活性的矿物掺合料来调控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速率,以产生不同的ITZ特性和孔结构,并通过四棱台骨料来人为的设定ITZ作为氯离子扩散的快速通道,从而定量研究各混凝土的ITZ特性及其对氯离子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决定了ITZ的特性,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不同活性的矿物掺合料,活性越高,水化反应程度越大,孔隙结构越密实,ITZ的氢氧化钙晶体取向性指数及ITZ厚度越小,且ITZ孔隙结构和氯离子扩散系数越接近于砂浆内部;ITZ厚度在20~42μm之间,其氯离子扩散速率是砂浆基体的30~70倍,为氯离子的扩散提供了快速通道,但ITZ所占的体积远远小于砂浆基体,因此仍是较大体积分数的砂浆基体决定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速率,所以改善砂浆基体孔隙结构是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性能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扩散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扩散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重载铁路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渗透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性能混凝土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铁路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3.2 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渗透性研究
        1.3.3 高性能混凝土渗透性试验方法
    1.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重载铁路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 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矿物掺合料
        2.1.3 细骨料
        2.1.4 粗骨料
        2.1.5 减水剂
        2.1.6 拌合水
    2.2 试验方法
        2.2.1 试件的成型与养护
        2.2.2 抗压强度试验
        2.2.3 电通量法
        2.2.4 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RCM法)
    2.3 基于全计算法重载铁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3.1 全计算法原理及步骤
        2.3.4 C60 重载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配合比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混凝土电阻率测试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3.1 四电极法测试混凝土电阻率原理
    3.2 电阻率测试方法
    3.3 试验配合比及测试结果
    3.4 水胶比对混凝土电阻率的影响
    3.5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电阻率的影响
        3.5.1 单掺粉煤灰对混凝土电阻的影响
        3.5.2 单掺矿粉对混凝土电阻的影响
        3.5.3 双掺粉煤灰和矿粉对混凝土电阻的影响
    3.6 混凝土电阻率演化模型建立
    3.7 混凝土电阻率细观数值模拟
        3.7.1 电阻率形状修正系数
        3.7.2 三维随机骨料模型建立
        3.7.3 骨料含量对混凝土电阻率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电阻率铁路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
    4.1 矿物掺合料对重载铁路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4.1.1 单掺粉煤灰对渗透性的影响
        4.1.2 单掺矿粉对渗透性的影响
        4.1.3 双掺粉煤灰和矿粉对渗透性的影响
    4.2 电阻率法与抗氯离子渗透性测试方法相关性研究
        4.2.1 电阻率与RCM法的相关性
        4.2.2 电阻率法与电通量法的相关性
    4.3 基于电阻率法铁路混凝土抗渗评价标准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双掺粉煤灰矿渣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改性对氯离子渗透的影响
        1.2.2 混凝土中氯离子测试技术
        1.2.3 多因素影响下的氯离子渗透研究
        1.2.4 氯离子渗透模型
        1.2.5 矿物掺合料掺量对结合氯离子的影响
    1.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粉煤灰
        2.1.2 矿渣
        2.1.3 水泥
        2.1.4 碱渣
        2.1.5 骨料
        2.1.6 减水剂
        2.1.7 拌合用水
    2.2 配合比设计
    2.3 实验方法
        2.3.1 粒度分布测试
        2.3.2 净浆流动度实验
        2.3.3 试件制备及养护
        2.3.4 取样方法
        2.3.5 氯离子浓度测试
        2.3.6 微观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研究
    3.1 混凝土工作性
        3.1.1 净浆流动度
        3.1.2 坍落度和扩展度
    3.2 氯离子浓度测试结果
        3.2.1 水胶比
        3.2.2 矿物掺合料总量
        3.2.3 掺合料粒径匹配
        3.2.4 养护龄期
    3.3 基于灰色关联的混凝土渗透性模型
        3.3.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3.3.2 确定参考数据列
        3.3.3 指标数据无量纲化
        3.3.4 计算关联系数
        3.3.5 计算关联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
    4.1 水化产物微观形貌分析
        4.1.1 水胶比
        4.1.2 养护龄期
        4.1.3 粉煤灰矿渣总掺量
        4.1.4 粉灰矿渣粒径匹配度
        4.1.5 Ca(OH)_2晶体SEM图像
    4.2 水化产物XRD分析
    4.3 水化产物能谱分析(EDS)
    4.4 差示扫描量热-热重(DSC-TG)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矿物掺合料掺量对结合氯离子的影响
    5.1 配合比设计和氯离子结合率
    5.2 水化产物微观分析
        5.2.1 XRD
        5.2.2 SEM-EDS
        5.2.3 DSC-TG
        5.2.4 晶体结构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3)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碳酸钙晶须陶粒混凝土抗氯盐侵蚀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碳酸钙晶须研究现状
        1.2.2 陶粒混凝土研究现状
        1.2.3 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迁移规律研究
        1.2.4 荷载作用下氯离子侵蚀性的研究
        1.2.5 温度作用下氯离子侵蚀性的研究
        1.2.6 混凝土电阻率与氯离子侵蚀性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碳酸钙晶须增强陶粒混凝土配合比优选设计
    2.1 原材料
    2.2 水泥砂浆配合比试验
        2.2.1 因素水平设计
        2.2.2 各因素对水泥砂浆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
        2.2.3 极差分析法
    2.3 碳酸钙晶须增强陶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4 陶粒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
        2.4.1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2.4.2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碳酸钙晶须陶粒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与电阻率研究
    3.1 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研究
        3.1.1 试验方案
        3.1.2 氯离子迁移系数的计算
        3.1.3 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的机理分析
    3.2 基于二极法的混凝土电阻率与氯离子侵蚀性研究
        3.2.1 试验方案
        3.2.2 电阻率测量结果及分析
        3.2.3 氯离子迁移系数与电阻率的相关关系研究
    3.3 基于高密度电法的混凝土电阻率与氯离子侵蚀性研究
        3.3.1 试验方案
        3.3.2 视电阻率测量结果及分析
        3.3.3 视电阻率变化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陶粒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研究
    4.1 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氯离子侵蚀性试验
        4.1.1 试块制作
        4.1.2 试验设计
        4.1.3 氯离子渗透深度测量及分析
    4.2 温度及荷载作用对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的影响研究
        4.2.1 温度对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的影响机理
        4.2.2 荷载对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的影响机理
    4.3 基于COMSOL模拟的混凝土氯离子侵蚀规律研究
    4.4 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氯离子渗透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
致谢

(4)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细骨料混凝土碳化及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垃圾焚烧灰渣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现状
        1.3.1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研究现状
        1.3.2 混凝土碳化的研究现状
    1.4 混凝土孔结构的研究现状
        1.4.1 混凝土孔结构的测试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课题来源
第二章 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细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2.1 原材料
        2.2.2 配合比设计
    2.3 快速氯离子渗透试验
        2.3.1 试验简介
        2.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2.1 水胶比对垃圾焚烧灰渣细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2.3.2.2 代砂率对垃圾焚烧灰渣细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2.3.2.3 龄期对垃圾焚烧灰渣细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2.4 毛细吸水试验
        2.4.1 试验简介
        2.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5 SEM-EDS测试
        2.5.1 试验简介
        2.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细骨料混凝土碳化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简介
        3.2.1 细骨料的PH测试
        3.2.2 碳化试验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PH测试结果及分析
        3.3.2 碳化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细骨料混凝土孔结构与氯离子渗透关系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简介
        4.2.1 光学法孔结构测试
        4.2.2 核磁共振孔结构测试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混凝土孔结构的分形理论
        4.3.2 光学法孔结构测试结果及分析
        4.3.3 核磁共振孔结构测试结果及分析
    4.4 孔结构参数与抗氯离子渗透性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5)不同蒸养制度下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在国内外应用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性能分析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矿渣
        2.1.4 硅灰
        2.1.5 偏高岭土
        2.1.6 骨料
        2.1.7 拌合水
        2.1.8 减水剂
    2.2 试验配合比
    2.3 养护制度
    2.4 试验测试方法
        2.4.1 力学性能测试
        2.4.2 抗氯离子渗透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蒸汽养护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3.1 矿物掺合料对蒸养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3.2 水泥品种对蒸养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蒸养参数对蒸养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3.3.1 静停时间
        3.3.2 升温速度
        3.3.3 恒温时间
        3.3.4 恒温温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蒸汽养护混凝土的抗渗性研究
    4.1 氯离子渗透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
    4.2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影响
    4.3 蒸养制度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影响
        4.3.1 静停时间
        4.3.2 升温速度
        4.3.3 恒温时间
        4.3.4 恒温温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蒸汽养护混凝土的微观性能研究
    5.1 蒸养混凝土的XRD产物分析
        5.1.1 XRD试验仪器及方法
        5.1.2 XRD试验结果与分析
    5.2 蒸养混凝土的SEM试验
        5.2.1 SEM试验仪器及方法
        5.2.2 SEM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蒸养混凝土的孔结构分析
        5.3.1 压汞法介绍
        5.3.2 孔结构试验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盐冻环境下聚合物改性掺合料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聚合物改性掺合料混凝土材料
        1.2.1 聚合物改性水泥材料发展历程
        1.2.2 聚合物改性水泥材料发展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研究方法
第2章 试验基本设计
    2.1 试验所需原材料
    2.2 试验配合比设计
    2.3 试件的制作与养护过程
    2.4 试验内容及试验方法
        2.4.1 混凝土强度试验
        2.4.2 混凝土盐冻试验
        2.4.3 氯离子电通量试验
        2.4.4 混凝土动弹性模量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研究
    3.1 概述
    3.2 混凝土工作性能实验
    3.3 抗压强度试验
    3.4 不同盐冻次数下的抗压强度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合物掺合料改性混凝土抗盐冻性能研究
    4.1 概述
        4.1.1 混凝土冻融损伤机理
        4.1.2 混凝土盐冻研究现状
    4.2 外观损伤变化分析
    4.3 质量损失变化分析
        4.3.1 试验方法过程
        4.3.2 试验数据分析
    4.4 相对动弹模量试验
        4.4.1 试验方法过程
        4.4.2 试验数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聚合物掺合料改性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
    5.1 抗氯离子渗透性理论概述
    5.2 电通量试验
    5.3 混凝土内部结构研究
        5.3.1 不同聚灰比混凝土构造变化
        5.3.2 不同盐冻次数下的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构造变化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6.1 概述
    6.2 经济效益分析
    6.3 社会效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抗氯盐侵蚀及抗冻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3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影响的研究现状
    1.4 基于COMSOL的混凝土耐久性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1.5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6 本文研究内容
2 再生混凝土制备及配合比设计
    2.1 再生粗骨料制备
    2.2 天然粗骨料及再生粗骨料基本性能的研究
    2.3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的研究
    3.1 试验方案
    3.2 试验现象及结果
    3.3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的研究
    3.4 单掺粉煤灰、矿渣粉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的研究
    3.5 双掺粉煤灰、矿渣粉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的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抗氯盐侵蚀影响的研究
    4.1 氯离子侵蚀混凝土的作用机理
    4.2 试验方案
    4.3 再生粗骨料对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4.4 单掺粉煤灰、矿渣粉对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4.5 双掺粉煤灰、矿渣粉对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影响的研究
    5.1 再生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
    5.2 试验方案
    5.3 再生混凝土冻融后的表观分析
    5.4 再生混凝土冻融后的质量损失分析
    5.5 再生混凝土冻融后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COMSOL的氯离子侵蚀混凝土数值模拟
    6.1 软件简介
    6.2 模块选择及参数设置
    6.3 数值模拟结果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氯离子在混凝土裂缝中的传输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行为
        1.2.2 氯离子在混凝土裂缝中传输的实验研究
        1.2.3 氯离子在混凝土裂缝中传输的数值模拟研究
        1.2.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原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原材料
    2.2 混凝土配合比及试件制备
    2.3 裂缝的预制
    2.4 氯离子稳态扩散实验
        2.4.1 理论基础
        2.4.2 实验原理及装置
        2.4.3 实验步骤
        2.4.4 实验结果计算
第三章 氯离子在平直裂缝中传输行为的实验研究
    3.1 裂缝宽度对氯离子在平直裂缝中传输行为的影响
    3.2 溶液浓度对氯离子在平直裂缝中传输行为的影响
    3.3 氯离子扩散达到稳态所需要的时间
    3.4 溶液组成对氯离子在平直裂缝中传输行为的影响
        3.4.1 溶液离子成分
        3.4.2 人工海水与真实海水对氯离子传输的影响
    3.5 裂缝表面材质对氯离子传输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氯离子在混凝土裂缝中传输行为的实验研究
    4.1 裂缝宽度对氯离子在混凝土裂缝中传输行为的影响
    4.2 混凝土强度对氯离子在裂缝中传输行为的影响
    4.3 氯离子扩散达到稳态所需时间
    4.4 裂缝曲折度的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氯离子在裂缝中传输行为的数值模拟
    5.1 理论基础及参数设置
    5.2 裂缝宽度对氯离子在裂缝传输行为的影响
    5.3 裂缝形貌对氯离子在裂缝传输行为的影响
    5.4 数值模拟结果验证
    5.5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玄武岩纤维混凝土高温后耐久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来源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纤维掺量确定试验
    2.1 引言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现象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5 不同掺量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性能微观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高温损伤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设计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高温后微观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高温后碳化发展规律研究
    4.1 引言
    4.2 高温后碳化试验设计
    4.3 高温后碳化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高温后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的确定
    4.5 典型海底隧道环境下新服役衬砌混凝土结构碳化深度及寿命预测
    4.6 本章小结
5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高温后环境-荷载耦合侵蚀下氯离子传输规律研究
    5.1 引言
    5.2 高温后轴压作用下混凝土氯离子侵蚀试验设计
    5.3 高温后轴压作用下混凝土氯离子侵蚀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高温后环境-荷载耦合侵蚀下BFRC氯离子扩散系数计算模型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和分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现状
        1.1.2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传输机理
    1.2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与分布的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的试验方法
        1.2.2 氯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扩散特性及其相互作用
        1.2.3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特性及分布规律
    1.3 氯离子扩散和分布与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关系现状
        1.3.1 氯离子扩散和分布行为与混凝土孔径的关系
        1.3.2 混凝土孔径分布模型研究
    1.4 氯离子扩散和分布与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特性关系现状
    1.5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意义
        1.5.3 技术路线
        1.5.4 主要研究内容
        1.5.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电场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及分布行为
    2.1 引言
    2.2 原材料
        2.2.1 水泥
        2.2.2 矿物掺合料
        2.2.3 细骨料
        2.2.4 粗骨料
        2.2.5 拌和用水
    2.3 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制备
        2.3.1 配合比
        2.3.2 含四棱台骨料的混凝土的制备
    2.4 实验方法
        2.4.1 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实验
        2.4.2 混凝土样品的提取及保存
        2.4.3 氯离子浓度测定
        2.4.4 压汞实验
        2.4.5 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
        2.4.6 X-射线衍射分析
        2.4.7 热重实验
    2.5 外加电场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规律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2.5.1 不同扩散方式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分布
        2.5.2 外加电场对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特性的影响
        2.5.3 外加电场对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影响
        2.5.4 电场对混凝土中水化产物的影响
    2.6 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及分布规律
    3.1 引言
    3.2 原材料
        3.2.1 水泥
        3.2.2 矿物掺合料
        3.2.3 细骨料
        3.2.4 粗骨料
        3.2.5 拌合用水
        3.2.6 减水剂
    3.3 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制备
        3.3.1 配合比
        3.3.2 混凝土的制备
    3.4 实验方法
    3.5 混凝土中各种存在形态的氯离子之间的分布
        3.5.1 混凝土中总氯离子与自由氯离子及固化氯离子的关系
        3.5.2 自由氯离子及物理吸附氯离子与化学固化氯离子之间的反应平衡关系
    3.6 小结
第四章 碳化条件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行为及分布规律
    4.1 引言
    4.2 原材料和配合比
    4.3 混凝土的制备及实验方法
        4.3.1 混凝土的制备
        4.3.2 混凝土碳化实验及碳化深度测试
        4.3.3 氯离子的扩散和浓度测定
        4.3.4 热分析
        4.3.5 压汞实验
    4.4 不同碳化程度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行为和分布规律
        4.4.1 各配合比下混凝土的强度
        4.4.2 各配合比下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4.4.3 碳化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影响
        4.4.4 碳化对混凝土中总氯离子分布的影响
        4.4.5 碳化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固化能力的影响
        4.4.6 碳化混凝土中氢氧化钙含量分布
        4.4.7 碳化和非碳化混凝土的孔隙分布
    4.5 小结
第五章 氯离子扩散行为与混凝土孔径分布的关系
    5.1 引言
    5.2 原材料和配合比
        5.2.1 原材料
        5.2.2 配合比
    5.3 混凝土的制备和实验方法
        5.3.1 混凝土的制备
        5.3.2 实验方法
    5.4 各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行为
        5.4.1 各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浓度分布
        5.4.2 各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5.5 混凝土的孔结构特性
        5.5.1 混凝土的孔径分布微分曲线
        5.5.2 混凝土的孔隙率
        5.5.3 混凝土的孔径连续分布模型
        5.5.4 混凝土孔表面分形维数和孔轴线分形维数
    5.6 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混凝土孔结构参数的关系
        5.6.1 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混凝土孔结构参数的关系建立
        5.6.2 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混凝土孔结构参数的关系的验证
        5.6.3 自然浸泡条件下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混凝土孔结构参数的关系
    5.7 小结
第六章 氯离子扩散行为与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特性的关系
    6.1 引言
    6.2 原材料和配合比
    6.3 实验方法
    6.4 界面过渡区特性分析
        6.4.1 界面过渡区CH晶体取向性
        6.4.2 界面过渡区形貌及孔结构分析
        6.4.3 界面过渡区厚度
    6.5 界面过渡区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分析
        6.5.1 界面过渡区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
        6.5.2 界面过渡区特性对氯离子扩散行为的影响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扩散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重载铁路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渗透性研究[D]. 赵庞远.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双掺粉煤灰矿渣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D]. 安强. 燕山大学, 2021(01)
  • [3]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碳酸钙晶须陶粒混凝土抗氯盐侵蚀性能研究[D]. 金光淋. 吉林大学, 2021(01)
  • [4]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细骨料混凝土碳化及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D]. 林书宇.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
  • [5]不同蒸养制度下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D]. 于一鸣.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6]盐冻环境下聚合物改性掺合料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 李奥然.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0(01)
  • [7]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抗氯盐侵蚀及抗冻性能影响的研究[D]. 韦胜怀.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氯离子在混凝土裂缝中的传输行为研究[D]. 陈士龙.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9]玄武岩纤维混凝土高温后耐久性能研究[D]. 秦毓雯.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10]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和分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谢小利. 广西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混凝土中抗氯离子渗透扩散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