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

吴定祥[1]2012年在《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文中研究说明厄纳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位享有崇高地位的文学巨匠,他以自己独特的创作实践成为对后世影响力最为深远的作家之一。海明威的小说历来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他们在文献研究,作家生平研究,影响研究,作品的整体研究以及单个作品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关于他的短篇小说的研究,一直以来却缺乏应有的规模和深度。短篇小说是海明威的创作整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他的中长篇相比,这些短篇在叙事手法上更加灵活多样,也更能代表海明威在叙事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海明威的作品不仅有着众人所知的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画面感强等卓越的叙事技巧,同时还有其独特的文本形态和生成方式。本文主要立足于海明威短篇小说的文本基础,以叙事理论为指导,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叁个方面切入,深入分析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并重点阐述了其叙事艺术所引发的审美效果。论文第一章论述海明威短篇小说多样化的叙事结构,结合《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等文本,分析了简洁明了的单线结构,充满张力的环式线性结构和错综交织的复线性结构在小说中的具体应用;第二章论述叙事视角在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运用,对外聚焦、内聚焦和各种视角的灵活切换进行了分析;第叁章论述有关叙事时间的两个具体问题:叙述时间定点延伸和逆时序;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论述海明威应用各种叙事艺术所引发的审美效果,包括:叙述空白及其审美效果、“冰山”理论及其追求的含蓄深远意境、复调手法的应用及其审美效果等。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力图进一步拓展海明威研究的范围,更系统、更全面加强对海明威短篇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由此增强对海明威的全面了解,并希望可以有所突破。

贾薇[2]2019年在《以《丧钟为谁而鸣》为例探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文中研究表明美国是一个盛产作家的国家,出现了许多影响世界的文学大家。在20世纪,要说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非海明威莫属。海明威也是我们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美国现代作家,尤其是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吸引了众多的中国读者。学术界对海明威作品的叙事艺术的研究比较少。海明威是一个叙事艺术的高手,他精通于现叙事艺术,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而且具有独特的叙事艺术。本文以《丧钟为谁而鸣》为例,分析了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

郑美香[3]2013年在《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的转换和多重叙事视角》文中提出作为叙事艺术大师,海明威在其小说中运用了各种不同的叙事策略。他通过叙事视角的转换来调动读者的鉴赏能动性,使叙事视角呈现出由第叁人称全知叙事向人物叙事转换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两种视角功能各不相同,小说的主题呈现方式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转移。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的另一大特色是多重可变叙事视角,即在一般全知全能叙事的同时,使用戏剧式全知叙事和人物叙事,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呈现出对事件的不同理解。

全红霞[4]2016年在《《永别了,武器》在中国的译介》文中提出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是20世纪着名的美国小说家,其早期代表作《永别了,武器》以特有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迷惘的一代”的最高成就,和美国现代文学的典范之作。小说在中国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本论文将在译介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小说八十多年来在中国的出版、发行、研究和评论情况进行系统地梳理和阐释,以求从宏观上认识《永别了,武器》在中国的译介历程和研究现状。本论文主要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是1976年文革结束前小说在中国的译介情况。这一部分又可细分为叁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抗战前对小说的译介,第二阶段是抗战开始到新中国成立,第叁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第二部分是1977年以来《永别了,武器》在中国的译介状况,这也是本论文的重点论述对象。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开始全面发展,国外的文学理论也开始传入中国,《永别了,武器》终于迎来了春天,部分旧译本再版,新译本层出不穷,学术论文逐年增加,这说明中国学术界对该小说的译介与研究正在不断地发展。笔者将围绕人物形象研究、小说思想研究、小说的艺术特色研究、译本研究以及相关的电影影评五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此外,笔者在相应章节下也会引入美国对该小说的相关研究作为补充,并对一些异同和侧重点做出解释。第叁部分是运用相关的翻译理论对小说在中国的传播史进行分析。笔者从当时的政治语境出发,运用埃文·佐哈尔(Even 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和勒费弗尔(Andre Lefevere)的操纵理论,从政治、意识形态、语言、文学、翻译等多角度考察,深入探究特定时期内操纵《永别了,武器》译介的各种因素,对小说译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文化层面的分析,以期对该小说的译介情况及背后原因作更系统的研究。能从这一个案中,可以看出译入语文化体系内的诸多因素到底是如何对文学作品的译介产生影响的。从整体的研究状况来看,文革结束后,学者们越来越多地从多元视角展开研究,极大地开拓了《永别了,武器》的研究范围。成绩应该肯定,但问题也不容忽视。国内关于小说的研究论文“扎堆儿”现象严重,同时,对照中西方对《永别了,武器》的相关研究内容及发表时间,我们不难发现,国内不少论文是照着西方的路子在研究,学术界对该小说的研究深度和创新性都有待加强。

张薇[5]2003年在《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文中提出关于美国二十世纪小说家海明威,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已具相当规模,论述得相当深透,但尚有很多空缺的方面,譬如1954年海明威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得奖理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遗憾的是:对海明威这个最主要的文学贡献,国内外研究得较少,只有零敲碎打的小文章。本论文抓住这一精髓,从叙事学的角度详细地剖析海明威的小说,挖掘出海明威运用叙事模式、叙事时间、叙事情境、叙事声音的精湛技巧。笔者认为海明威的小说采用了两种叙事模式:在硬汉小说中,它的模式是:主人公要实现一个愿望,可有个障碍物妨碍愿望的实现,他努力要跨越这个障碍,但失败了,或即使跨越了,他却死了,然而他的精神没有被打败。在非硬汉小说中,它的模式是:主人公生活不如意,想有所改变,但没有积极的行动,听之任之,保持着平庸的现状。在体现这两个模式时,海明威运用了五种叙事结构:因果式线性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交织式对应结构、意识流心理型结构,他在结构的艺术之宫中如鱼得水,自如地遨游。海明威深谙叙事时间对叙述所产生的微妙影响,他合理地调配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关系,运用顺叙、内倒叙、外倒叙、部分倒叙、完整倒叙、直接预叙、间接预叙等手法,使叙事时序千变万化,并利用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的非等时关系,建构出省略、概要、场景和停顿四种时距状态,用改变叙述频率来形成叙事节奏,时急时缓,张弛有致,谱写出迷人的小说乐章。海明威与其他作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尽量多用“展示”,少用“讲述”来表述人生的故事,竭力淡化主观色彩,保持客观的叙述风格。为了使叙述手法多样化,他变换着作者叙事情境,第一人称叙事情境和人物叙事情境,将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相交合,形成一种多角度的透视网。海明威小说的叙事声音时而单一,时而多声部,它混合着现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人物等多重声音,他根据作品的需要统筹安排叙述声音的强与弱。由于海明威追求客观的叙述效果,因此对声音的控制偏向于人物的声音,而弱化叙述者的声音,尤其是意识流小说和以对话为主的小说这种倾向性更为明显,要突出人物的声音,海明威采用的方式是在文本中大量运用缺席叙述,但在另一些作品中海明威又采用元叙事的公开叙述突出作者的声音,以表达自己的艺术见解和人生态度。 在文学的长河中,海明威的叙事艺术超越了美国前辈作家,大大增强了美国本土的特色,并较早地启用了现代主义的某些手法,同时也领先于同辈的作家。面对强大的欧洲小说传统,海明威勇于挑战,推陈出新,重铸整合,改变了欧洲传统小说冗长沉闷,节奏缓慢,手法单一的叙事模式,他变革了小说的叙述技巧、叙述节奏和叙述文风,对欧洲小说作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他少用全知叙事情境,多用人物叙事情境和内聚焦,少用铺陈,多用省略,少写典型环境,直写人与事,叙述更为自由、直接,富有变化,创造了一种极简朴刚劲的小说艺术。海明威的叙事艺术己辐射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无数的作家在学习他、模仿他,他无愧于一代小说宗师。本论文对以往海明威研究的突破之处在于:一是以往的海明威研究理论性不够强,而且缺乏理论的统一性,东鳞西爪,而本文通篇用叙事学理论来系统地解读海明威,这在国内尚属先例。二是采用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研究的方法,将文本细读和理论探讨相结合,并辅以一些直观的展示图,力求阐述充分而清晰。叁是全文自始至终用同一个话语系统来表述,显得集中、和谐。四是对海明威一些不为人注意的小说给予了应有的关注和挖掘,弥补了广度方面的缺憾,使海明威研究更全面。五是对国内外蒸蒸日上的叙事学研究提供了文本分析的佐证。

黄旦华[6]2016年在《以《老人与海》为例探析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文中研究指明海明威是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品。本人以《老人与海》为例,对海明威小说的叙事风格进行探讨。对各种叙事风格的熟练应用,海明威构建了一个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的小说世界,被誉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作家。本文主要探讨了其小说的叙事方式、叙事聚焦和叙事人称。

邵舟同[7]2014年在《论海明威小说的文体风格和叙事艺术》文中指出厄内斯特.海明威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美国作家,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世上一位极具声望的巨匠。在1954年,海明威因为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而正是由于海明威对于现代叙事艺术的精确运用,也使得海明威能开创一代电报体文风,使他的作品被深深地烙上了海明威的风格。而海明威的创作风格,也影响了后来的许许多多的作家。对于海明威的研究在中国已经不算是一个很新的话题了,近年来,国内出版了大量的海明威作品的译本,有关海明威本人以及作品的研究论文也到处可见。海明威以及他的作品在中国读者群体和学术界中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和兴趣,这种现象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研究的专题。海明威是位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艺术家,是一个具有强烈创作意识的写作大师。他的“冰山理论”影响深远,含蓄深厚,具有多重寓意和象征色彩,几乎所有的文学评论家们一提到海明威就会很自然地谈论到他的这一创作原则,而这一创作原则也使得海明威的作品都被深深地打上了海明威式的烙印,海明威作品独特的文体风格,也使得他声名远扬。本文力求从海明威的独特的叙事艺术的角度、以及他与现代小说之间的关系出发,来探究海明威小说的文体风格。笔者认为,海明威的小说的叙事结构模式、叙事时间、叙事情境和叙事声音,都具有海明威独特的风格在里面,通过对于各种叙事因素的精炼地运用,以此来使得小说达到一种简洁、精炼、明朗的风格特点。而这种纯净的风格也是建立在海明威充分实践他的“冰山”创作原则之上的。无论是通过敏锐地调配叙述时间和文本的关系,还是充分地挖掘出不同观察角度的内在特质,这些都使得海明威的小说给人一种叙述者仿佛远远地置身于故事的背后的效果。海明威是一个手握着一把锋利板斧的作家,他用手中的斧子,砍尽了一切英语小说中的叙事上的浮华、花哨和罗嗦,追求一种作品和读者之间的直接的沟通。所以,海明威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理论和原则,从小说的写景、叙述和结构等诸多方面,完全地净化了小说的文体风格。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海明威的文体主张,他开创一代文体风格的主、客观因素以及海明威的作品的表现手法,来分析海明威的文体风格与现代小说之间的联系,以此来总结海明威的纯净、深刻的文体风格。第二部分,主要是以海明威的小说中的叙事手法为基点,从叙事的结构、声音、情境以及时序等方面来探讨海明威的叙事艺术对于他的作品的文体风格的影响。

黎旋[8]2015年在《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作为美国20世纪泰斗级文学家,为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海明威文风简练,充满“硬汉”风采;菲茨杰拉德文笔优美,以“诗人”气质闻名世界。虽然两人呈现一“刚”一“柔”的不同写作风格,但是其审美艺术价值却有着比较研究的意义。从接受战争洗礼的人生经历,到探索战后美国社会现象的创作主题,再到对传统写作模式的反叛,两人都有相似的走向,特别是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两位作家的创作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反映战后物质高度繁荣、精神极度空虚的美国社会,揭示了被战争破坏的生活和人们重拾往日生活的艰难。本论文试结合叙事学理论,从情节模式、叙事情景、叙事声音叁方面对两位作家的创作进行比较研究,析论其不同的叙事艺术特点,尽可能把握不同叙事特点所具备的审美价值和意义。论文第一章首先分析了海明威小说中常见的两种情节模式,即“硬汉模式”和“非硬汉模式”,其次从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中梳理出“寻找的情节模式”,结合文本两相比较,与海明威的简洁含蓄相比,菲茨杰拉德行文更诗意化,强调对梦想的追求。两位作家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在情节模式上创作的不同,但相同点是反映了当时美国文化中共同的迷惘体验和生活意义的追求,小说中的情节架构都是在迷惘中寻找与争斗,揭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第二部分从叙事情景对两位作家的小说文本进行分析,从叙事人称、叙事聚焦、叙事方式叁方面阐释了两位作家的叙事特点,海明威小说的叙事情境给人以简单、直接、干练的感觉,而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叙事情境则是浓厚的诗人气息以及像在看一场音乐剧的感觉。第叁部分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声音。通过先分析个人,再对比的方式,从公开的叙述、缺席的叙述和隐蔽的叙述叁方面分析小说文本,海明威推崇的冰山理论使得他更擅长运用缺席的叙述,而菲茨杰拉德更喜欢声音清晰的公开叙述。最后一部分探索了两位大师不同叙事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意义。海明威从传统的叙事模式中逃离,崇尚简洁明了、以少胜多的叙事风格,在有限叙事情境下,通过简洁明快的叙事声音,达成了以少数语言构建无垠意境的审美效果。相比较而言,菲茨杰拉德身上则保留着较多的传统基因,但在表现时代情绪方面又能领风气之先、大胆开拓,叙事技巧上刻意求新与大胆探索。作为当时文学界的两位标志性人物,两位大师通过各自手中的笔共同勾画了当时美国文坛“迷惘的一代”的状态,但是其作品的审美意义绝不是让人继续迷惘和消沉,而是让人明白出生活中真正的本质,抛开幻想,脚踏实地,奋勇前行。

刘志成[9]2013年在《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探索》文中指出海明威不愧是叙事艺术的高手,通过对他小说中叙事人称、叙事聚焦和叙事方式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他小说的精湛和高明之处。当然,叙事情景中的人称、聚焦和方式是可以相互交织的,比如,叙述者可以采用第一人称内聚焦的方式客观叙述,也可以采用第叁人称外聚焦的方式客观叙述,海明威的作品都是对这几种方式结合使用,同时不停变化的。比如由内聚焦可以转变为外聚焦,第一人称可以转化为第叁人称,一般间接引语可以变成自由直接引语。通过对叙事情景的演绎,海明威构筑了一个个变化莫测的瑰丽的小说世界,同时也导演了一场场精彩的人生戏剧,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是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确是实至名归。

谢秋恩, 贺敏[10]2012年在《穿越时空的艺术——谈海明威小说的叙事风格》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叙事学开始盛行。研究者和专家受这一风潮的影响,也开始运用叙事学的套路和理论来解读海明威的小说文本。除了分析海明威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之外,对于叙事技巧和文体风格也做了相当深入、细致的研究。如詹姆斯.费伦(2002)主张专门从

参考文献:

[1].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D]. 吴定祥.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 以《丧钟为谁而鸣》为例探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J]. 贾薇. 智库时代. 2019

[3]. 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的转换和多重叙事视角[J]. 郑美香.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3

[4]. 《永别了,武器》在中国的译介[D]. 全红霞.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

[5].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D]. 张薇. 苏州大学. 2003

[6]. 以《老人与海》为例探析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J]. 黄旦华. 语文建设. 2016

[7]. 论海明威小说的文体风格和叙事艺术[D]. 邵舟同.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8]. 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D]. 黎旋. 陕西理工学院. 2015

[9].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探索[J]. 刘志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10]. 穿越时空的艺术——谈海明威小说的叙事风格[J]. 谢秋恩, 贺敏. 长城. 2012

标签:;  ;  ;  ;  ;  ;  ;  ;  ;  ;  ;  ;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