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力水土保持监管新举措

信息化助力水土保持监管新举措

杨莲花

陕西省旬阳县水利执法大队陕西安康725700

摘要: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保护优先的方针,按照国务院深化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精神,从注重行政审批“关口管理”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创新监管方式与手段,严格执法,全面监管,坚决防止破坏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关键词:信息化;水土保持;监管;新举措

引言

水土保持是一门多学科、多尺度、多部门相互联系、综合、全面的系统科学,其工作重点是防止水土流失,通过保护、改善及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达到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目前,网络技术已成为新兴的数据管理与应用模式,在各领域行业的运用日趋广泛。传统的水土保持工作通常采用人工计算和简易设备监测等方式,与“互联网+”时代下的要求相比,无论在数据采集、传递、储存及共享等环节都有明显的差异,数据的可信度、有效性和精确度无法得到保障,难以满足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水土保持发展要求。

1新时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就水利工作而言,党和国家要求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地推进发展,为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的创造力,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为贯彻落实新战略,水利部门积极响应中央就放管服的具体要求,出台了一系列优化服务、简政放权的具体行业措施和政策。依照水利工程强监督、补短板的工作基调,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正确地运用放管服的新政策,全面履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职责,与新时代的工作要求相适应。这也是当前水土保持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信息化水土保持监管现状

2.1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各地区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程度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基层地区基础设备仍旧较落后,同时缺乏长期有效的信息采集体系,大部分水土保持信息工作仍需要人工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效率较低,采集的数据精度不高。

2.2水土保持信息化技术力量薄弱

现阶段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受到经济条件限制,各级管理部门和技术2人员能力水平不一,部分基层地区缺乏专业的技术力量,在水土保持相关工作中,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不能很好地得到应用。

2.3信息资源整合及共享程度低

水土保持信息化的关键问题是资源的整合与数据共享,现阶段水土保持信息化进程整体化程度低,信息化应用建设较分散,各个区域之间可供数据共享的接口不足,各部门之间工作交流和联系较少,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较多的重复性工作。

3新时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信息化需求

3.1水土保持站点数据库建设的需求

现有水土保持监测站点涉及流域控制站、坡面径流场和综合观测站。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监测指标较多,涉及降雨、流量、径流量、流速、含沙量、气温、大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风速、风向和蒸发量等,为统一监测数据的管理,并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入库,急需建设一套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管理平台。

3.2水土保持监测数据比测校正需求

为适应新时期水土保持监测改革的需要,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应用是水土保持站点监测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关键环节,但由于新设备尚处于试验和试用阶段,没有通过权威部门的检测认定,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作进一步检验,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协助完成比测校正工作。

3.3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可视化管理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视频监控、倾斜摄影等技术可提高监测站点的管理水平,采取直观、立体的可视化交互方式大大提高了操作体验。同时,小流域下垫面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主要有降雨、土壤、植被、水土保持措施等,通过矢量或栅格图件可以清晰明了地展现。

3.4水土保持整编资料审核和存储需求

《径流小区和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手册》和《水土保持监测资料整编规范》规定了水土保持资料整编的10多种表格,为在资料整编过程中实现数据的调用、在线整编,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资料的在线审查、复审等工作,都需要构建资料整编模块,模块的建立可以标准化格式,满足特征值自动统计分析、数据查错等功能。

4信息化助力水土保持监管新举措

4.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矢量化技术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是项目建设单位依法开展水保“三同时”应承担水土流失防治义务的区域,也是各类建设施工活动和扰动影响严格限定的范围且不允许超出的范围。对于历年批复的生产建设项目,开展防治责任范围图矢量化工作,获取防治责任范围的地理空间位置和分布。

4.2扰动图斑与解译标志建立

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的方法,对监管区域内的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进行识别提取。结合现场实景照片,从色、形、位等方面描述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在遥感影像上的视觉特征,建立各类生产建设项目与其遥感成像间的直观联系,为解译者后续判断遥感影像提供支撑。

4.3扰动合规性分析与现场复核取证

利用GIS技术,将生产建设项目扰动状况矢量数据,与水保方案防治责任范围红线图、遥感影像进行叠加分析,依据扰动状况是否超出红线范围,初步判定扰动图斑是否合规。对于判定为“未批先建”“超出防治责任范围”“建设地点变更”的扰动图斑及水土流失敏感点,进行现场复核,从而协助监管部门及时发现违法行为,为违法项目的取证提供基础数据。

4.4基于无人机的生产建设项目水保调查技术

相对于传统现场人工调查、记录的水保调查技术,采用无人机的水保调查技术,数据成果更加科学、客观、直观,效率更高,不容易受到调查现场的环境、人为等因素干扰。无人机航拍影像可满足生产建设项目现场核查的指标要求,水保调查技术手段与常规的传统方式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4.5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现场调查技术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与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管智能移动终端APP,可以大幅度提高地表扰动图斑合规性核查的效率和质量。用户可以通过该软件获取上级安排的核查任务,下载涉及的扰动图斑数据,在现场直接采集各图斑的合规性信息、解译标志信息以及图斑编辑标注信息等,同时可以将现场新发现的项目以及扰动图斑直接在软件上进行勾绘和记录。

4.6开发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消长检测功能

监测系统目前可以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影响因子和水土流失状况的数据发布工作,并可以实现动态变化消长的实时对照展示功能,可进一步开发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消长检测功能,开展动态监测消长的实时提取和展示,实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消长状况的真正落地,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提供工作方向和依据遵循。

5提升水土保持监管措施研究

5.1统筹规划,促进流域可持续性发展

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才能够促进水利健康发展。从全面规划以及统筹协调方面出发,坚持保护优先以及综合防治原则,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相互统一。另外,注意治理和开发相互结合,合理把握兴利与除害之间的关系,兼顾个人、集体以及国家利益,将流域水资源向着可持续性利用方面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需要。

5.2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水土保持意识

水土保持监督工作的开展具有群众性、综合性和社会性特点,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领导层面的高度重视,同时还离不开广大群众以及各行各业的支持。因此,可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价值,做好水土保持的宣传。积极开展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水土保持教育普及,建立科技示范园等,做好生态警示教育以及技术方面培训,促进人民群众水土保持意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崇尚生态文明,营造良好的水土保持工作氛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全民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社会舆论监督等方式,将水土保持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饮水安全等工作相互结合,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满足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性发展需要,维护生态系统稳定。

5.3落实信息化技术在基层水土保持建设中的应用

为县级及以下组织提供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水土保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应提高对水利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和约束力,在推广过程中,加强同其他部门的协同,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有针对性地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工作,使信息系统得到更好地应用和普及。

5.4关注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复合型人才是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主力军,水土保持信息化涉及到GPS技术、GIS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这对人才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应建立相关技术培训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并定期考查业务能力,培养具有高水平、高执行力的人才队伍,为中国将来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5.5完善信息网络,以技术提效率

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是重要的趋势。我国信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在于技术提升,在水土保持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现代化、科学化,以信息化管理替代原有的粗放式管理,进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在此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智能网信息库,有效收集水土保持项目中的规划资料、监督监测内容,并与办公自动化结合,整合信息资源,加强信息流通,实现监管工作全覆盖无死角,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5.6加强物联网技术融合

物联网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仍然是空白,但由于其已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为物联网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运用提供了有利参考和依据。总的来说,物联网的应用,必须强化水土监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深化水土监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坚持公共服务与业务应用协同发展,加强立体化监测、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和便捷化服务能力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针对重点流域、工程项目进行精细化监测。重点流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迫切需要信息获取手段从点监测发展为点面相结合的监测,手动监测发展为手动和自动相结合的监测,静态监测发展为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监测,地面监测发展为天地一体化监测。因此,要将物联网与监测相结合,利用物联网具有的覆盖空间广、灵活性强及多路传感器采集等特点,以推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现质的发。②充分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最新的硬软件。物联网的应用,能带动一系列新技术设备的产生及软硬件的开发。③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重视公众参与。物联网能连接各种终端设备,这就为公众的有效参与提供了方式。

结束语

依据水利部对全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的部署精神,积极推进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动态监管。充分利用遥感影像、航片信息技术,提高对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对各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情况实时动态监督管理,对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违规项目进行追踪监测,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为实施行政执法检查提供有力依据和证据。对纳入水保监管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监管,对未按水保方案落实防治责任范围的项目,及时督办落实整改。

参考文献

[1]普一然.浅析新时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重点和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21):270-271.

[2]张怡.太湖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支撑和服务水土保持强监管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9(07):14-16.

[3]刘宗滨.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9(10):170-172.

[4]张永东.浅析新时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重点和措施[J].南方农机,2019,50(07):61.

[5]胡玉杰,屈创.无人机遥感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应用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9(04):57-61+69.

[6]陈发先.关于新时期辽宁省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工作的思考[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8(03):42-43.

[7]姚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8(11):188.

[8]蒲朝勇.推动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工作的思路与要求[J].中国水土保持,2017(05):1-4.

[9].松辽流域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开展水土保持监管成效显著[J].中国水土保持,2016(12):79.

[10]王伟,吕涛.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应实现的三个转变[J].中国水土保持,2016(10):31-33.

标签:;  ;  ;  

信息化助力水土保持监管新举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