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级配砾质土论文_史新,庞康,李旭,王新奇

导读:本文包含了宽级配砾质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防渗,含水率,强度,密度,曲线,特征,最优。

宽级配砾质土论文文献综述

史新,庞康,李旭,王新奇[1](2018)在《宽级配砾质土防渗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宽级配砾质土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防渗料,然而土体的细粒含量、细粒物理特性、击实功以及颗粒级配等多种因素均对其渗透系数有很大的影响。针对以上因素对宽级配土的渗透系数影响因素展开试验研究。采用不同细粒含量、不同种类细粒部分以及不同级配的宽级配砾质土进行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探究这些因素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宽级配砾质土的渗透系数随着细粒含量的升高先迅速降低后趋于平稳;随着细粒料液限和塑性指数的增加,宽级配砾质土的渗透系数逐渐降低;以粉质黏土和黏土为细粒料的宽级配砾质土的渗透系数均随击实功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形式下降;粗粒料级配连续性越好,宽级配砾质土渗透系数越低。根据大坝心墙渗透系数小于1×10~(-5) cm/s的防渗要求,提出了以界限含水率和细粒料百分比为控制指标的宽级配土防渗料的控制标准。(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朱涛,李方振[2](2017)在《宽级配砾质土击实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宽级配砾质土的压实特性,通过室内试验,对影响宽级配砾质土压实效果的因素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宽级配砾质土击实时干密度和含水率关系曲线呈上凸的抛物线型,具有一个最优含水率。击实后试样的最大干密度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迅速增大,之后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宽级配砾质土的最优含水率先逐渐减小,之后基本稳定。(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甄雪[3](2016)在《宽级配砾质土的非饱和抗剪强度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北地区的填埋场大多位于山谷丘陵地带,地下水位变幅较大,所以在这些地域建造的垃圾填埋场封场的复合防渗衬垫难免会受到干-湿与冻-融交替循环的影响。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采用粘土作为防渗材料,存在各种工程缺陷问题,故很多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替代材料作为GCL防渗层的保护层。已有的工程实践表明,砾质土具有压缩性小,承载力大,能够适应干-湿与冻-融的环境等显着特性。因此本文针对这种砾质土,进行了以下一系列的室内试验,一方面对前人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另一面更加详细深入地探索了宽级配砾质土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土-水特征曲线的变化规律以及在各级吸力下抗剪强度的变化特性,最后验证各预测公式能否代替其试验值的可行性。本文以作为垃圾填埋场防渗衬垫保护层的宽级配砾质土为研究对象,根据前人的研究结论,优选出5组渗透系数小于1×10-5cm/s的颗粒级配,开展了颗粒分析试验、击实试验、变水头渗透试验、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直剪试验的研究,建立了土-水特征曲线数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一步分析处理,最后将抗剪强度试验值与各公式预测值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1)对级配1、级配3、级配5分别进行1、2、3、4次干湿循环后,再对其进行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的结果为:基质吸力约小于50kpa时,宽级配砾质土1次干湿循环的曲线明显低于2次干湿循环的曲线,当基质吸力在50-500kpa区间时,对于一定的基质吸力,含水率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2)通过对1次干湿循环后的级配5进行直剪试验,结果为:在各级基质吸力下,剪应力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基本一致,且在某个特定的基质吸力下,剪应力也会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基质吸力小于400kpa时,表观内摩擦角、表观粘聚力随基质吸力的增加呈现非线性的增加;基质吸力等于400kpa左右时,表观粘聚力达到最大值,随后表观内摩擦角随基质吸力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并缓慢趋于稳定值,而表观粘聚力则会出现一定的减小的幅度。(3)将抗剪强度试验值与预测值进行对比可以发现:Oberg公式的误差较小,Vanapalli公式的误差较大,Bishop公式的误差相对最大,但3个公式预测的抗剪强度值总体来说相差并不是很大;而且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大,Oberg公式、Vanapalli公式和Bishop公式预测的误差值总体上也在逐渐增加。(4)预测抗剪强度时,在0-500kpa的基质吸力范围内,Oberg公式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值最小且此公式使用简单预测精度高。(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6-05-01)

朱洁,王红雨[4](2016)在《冻融循环条件下GCL防渗垫与宽级配砾质土接触面抗剪强度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季节性冻土区垃圾填埋场封场复合防渗系统会受到冻融环境的影响。在冻融循环条件下,作为复合防渗系统保护层的宽级配砾石土与GCL(土工合成材料膨润土垫)接触面的抗剪强度性状至关重要。文中采用直剪仪测定了经室内不同冻融循环作用的复合防渗系统的防渗垫GCL与宽级配砾石土(保护层)之间的抗剪强度,分析了二者接触面抗剪强度与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宽级配砾质土与GCL接触面的抗剪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相同冻融温度条件下,GCL质量含水率对接触面的抗剪强度的影响比较显着,接触面的抗剪强度随GCL质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接触面的粘聚力逐渐下降,内摩擦角有减小趋势,但降幅较小;宽级配砾质土与GCL接触面强度大于粘土与GCL接触面强度。(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6年04期)

李方振,柳侃,陈志波[5](2016)在《宽级配砾质土叁轴渗透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宽级配砾质土的渗透特性,对不同砾石含量的宽级配砾质土进行了一系列的叁轴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宽级配砾质土的结构分别为悬浮-密实、密实-骨架、骨架-空隙3种形式;随砾石含量的增大,渗透系数呈现出先略微减小然后逐渐增大、最后迅速增大的变化规律;含水率、干密度均对宽级配砾质土的渗透系数有较大的影响;在最优含水率左右,渗透系数有明显的差异,施工中应注意对含水率控制。(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6年01期)

王红雨,唐少容,邢毓航,张学科[6](2015)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宽级配砾质土的渗透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西北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砾质土料源丰富的实际情况,提出采用宽级配砾质土代替黏土作为土工合成材料膨润土垫(GCls)的保护层共同构成垃圾填埋场复合防渗系统的构想。文中选取宁夏银川地区冲-洪积作用形成的天然砾质土料,经人工掺和制配成满足规范对GCls防渗垫保护层渗透系数要求的宽级配砾质土样,在实验室对该土样进行了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渗透性能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冻融次数的逐渐增加,土样的冻胀率逐渐变大,渗透系数也相应增大,经过12次冻融循环后,渗透系数约增大1~2个数量级;冻融循环初期,冻融作用对土样的影响最为剧烈,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以及时间的延续,土样性状逐渐趋于稳定。由于宽级配砾质土对冻融循环作用的敏感性小于粉质黏性土,故采用宽级配砾质土作为Cls/GM的保护层共同组成填埋场复合防渗系统是值得期待的。(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李小泉,李建国,罗欣[7](2015)在《瀑布沟宽级配砾质土防渗料的突出特点及工程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土质心墙堆石坝的设计中,防渗料的选择和适宜性是关键问题之一。采用砾质土作为防渗料已成为世界高坝发展的趋势,其优点为国内外工程实践经验所证实。瀑布沟水电站大坝,属国内首次将宽级配砾质土用作心墙防渗料于深厚覆盖层上修建高土石坝,在中国坝工史上有着里程碑般的意义。本文通过将瀑布沟宽级配砾质土防渗料与国内外诸多高坝工程防渗料的对比,揭示了瀑布沟防渗土料的突出特点;通过施工期的检测与复核,验证了应用效果的可靠性,并归纳了其成功应用的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水电站设计》期刊2015年02期)

庞康[8](2015)在《宽级配砾质土压实性和渗透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宽级配砾质土具有成本低廉、填筑密度大、抗剪强度高、沉陷变形小、不易收缩开裂、防渗性能优异等优点,近年来已经展现出取代粘土、土工布等传统防渗材料的趋势。目前,宽级配土已经应用于土石坝心墙防渗、路基隔水层、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河道的防渗层等工程实践中。国内外学者已经对砾质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有关砾质土压实特性和渗透特性的理论并不成熟,尚无法对宽级配土防渗层的可靠性、防渗能力做出准确的评判,一定程度的阻碍了砾质土防渗层的推广和应用。为挖掘宽级配土防渗层的防渗潜能,建立宽级配土防渗层的级配控制、压实、防渗设计标准,本文首先针对宽级配砾质土开展试验研究。在试验中,人工配置具有不同细粒含量的宽级配土,通过颗分试验、击实试验和渗透试验研究了宽级配土的压实和渗透特性,另外,本文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宽级配土用于土石坝心墙防渗、垃圾填埋场衬垫层中的可行性。基于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本文针对工程中的防渗需求,给出了相应的宽级配土设计标准。通过试验、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本文取得了以下主要的成果和结论:(1)由于细粒的附着效应,常规干筛法颗分试验误差很大,应采用湿筛法测量宽级配砾质土的级配;(2)基于大量的压实试验结果,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回归,给出了砾质土最优含水率的预测模型;(3)基于压实和渗透试验结果,给出了砾质土防渗层的级配控制标准(上下限);(4)对水泥改良砾质土和膨润土改良砾质土进行了渗透系数量测,给出了水泥和膨润土掺入量的建议值;(5)基于数值模拟结果,论证了砾质土可以用于垃圾填埋场衬垫层,并给出具体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完善了砾质土压实特性和渗透特性的理论。本文给出的级配控制标准和最优含水率计算公式可以指导工程实践;水泥和膨润土改良砾质土能够进一步挖掘砾质土的防渗潜能,对于防渗规格要求较高的工程(例如垃圾填埋场的垫层),可以根据防渗要求选用外掺剂的种类和掺入量。(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6-01)

王红雨,朱洁,李雨佳,杨燕伟[9](2015)在《宽级配砾质土作为GCls防渗垫保护层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化后的土工织物黏土垫层(GCls)是良好的复合防渗材料,但同时表现出较低的抗剪强度特性。为改善水化后的GCls抗剪强度低的缺陷,拟采用取自天然并经人工调配的宽级配砾质土料代替黏土作为GCls防渗垫的保护层,共同构成复合防渗系统。文中利用TGH直剪摩擦拉伸仪对筛选出的宽级配砾质土及其与不同水化条件下的GCL接触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宽级配砾质土样及其与质量含水率分别为50%和完全水化的GCL接触面的抗剪强度试验数据并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宽级配砾质土样的抗剪强度大于其与不同水化条件下的GCL接触面的抗剪强度,且宽级配砾质土与GCL接触面的抗剪强度随GCL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可以根据外荷载作用下土中应力会发生扩散的原理,利用抗剪强度高和压缩性低的砾质土来承担部分甚至全部荷载,以弥补水化后的GCls抗剪强度低的缺陷。(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雨佳,王红雨,唐少容,张学科[10](2014)在《压实宽级配砾质土干-湿循环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宽级配砾质土作为垃圾填埋场复合防渗系统中土工织物黏土垫和土工膜(GCLs/GM)防渗衬垫的保护层时其水力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压力膜仪测试了土样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土-水特征曲线参数,并借助van Genuchte方程和Fredlund 3参数方程拟合了0~3次干-湿循环的压实宽级配砾质土样的4条脱湿土-水特征曲线。结果显示: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在0~100kPa的低吸力区间内逐渐变陡,含水率随吸力增加而逐渐减小,在位于400 kPa附近趋于平缓;干-湿循环过程中,试样的饱和含水率存在峰值,而残余含水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两种模型拟合的宽级配砾质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差异不大,van Genuchte模型略优于Fredlund 3参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试验结果与已有文献中干-湿循环条件下的黏性土以及膨润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比较,表明作为防渗垫保护层的宽级配砾质土更有利于GCLs的吸湿与水化。(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4年S2期)

宽级配砾质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分析宽级配砾质土的压实特性,通过室内试验,对影响宽级配砾质土压实效果的因素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宽级配砾质土击实时干密度和含水率关系曲线呈上凸的抛物线型,具有一个最优含水率。击实后试样的最大干密度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迅速增大,之后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宽级配砾质土的最优含水率先逐渐减小,之后基本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宽级配砾质土论文参考文献

[1].史新,庞康,李旭,王新奇.宽级配砾质土防渗性能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

[2].朱涛,李方振.宽级配砾质土击实特性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

[3].甄雪.宽级配砾质土的非饱和抗剪强度试验研究[D].宁夏大学.2016

[4].朱洁,王红雨.冻融循环条件下GCL防渗垫与宽级配砾质土接触面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6

[5].李方振,柳侃,陈志波.宽级配砾质土叁轴渗透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6

[6].王红雨,唐少容,邢毓航,张学科.冻融循环作用下宽级配砾质土的渗透特性[J].工程地质学报.2015

[7].李小泉,李建国,罗欣.瀑布沟宽级配砾质土防渗料的突出特点及工程意义[J].水电站设计.2015

[8].庞康.宽级配砾质土压实性和渗透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9].王红雨,朱洁,李雨佳,杨燕伟.宽级配砾质土作为GCls防渗垫保护层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5

[10].李雨佳,王红雨,唐少容,张学科.压实宽级配砾质土干-湿循环效应研究[J].岩土力学.2014

论文知识图

4 本文宽级配砾质土(a)与文献[1...宽级配砾质土初始泊松比与围压...宽级配砾质土叁轴固结排水剪试...2 粒径含量与最大干密度 ρ

标签:;  ;  ;  ;  ;  ;  ;  

宽级配砾质土论文_史新,庞康,李旭,王新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