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的术中护理张烨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的术中护理张烨

张烨

扬州东方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的术中护理。方法:于2015年2月到2018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180例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按照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两组患者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术中护理。总结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之痛以及住院年时间方面数据差异突出,实验组数据优势突出,统计学结果达到意义标准(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的术中护理重要性较高,借助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效益,优化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护理;临床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常见疾病,属于我国高发病率疾病,同时也是导致下腰部疼痛的主要病理因素[1]。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因为部分患者在手术之后存在瘢痕组织、硬膜周围纤维化等改变,从而导致局部发生滑动受限、神经根粘连、硬膜囊受压等症状,从而再次导致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导致手术治疗效果下降[2]。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手术效益,本文以对比分析方式探讨术中护理的方法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5年2月到2018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180例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按照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90例。常规组患者总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46例,患者年龄最小44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46.5±3.1)岁;实验组患者总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47例,患者最小43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47.5±3.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腰椎创伤史;2、影像学显示存在肿瘤、结合等腰椎骨质变化患者;3、合并心血管、脑肿瘤等疾病患者;4、怀孕或哺乳期妇女;5、不愿意参与本研究或者在中途退出、失访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在C臂机透视之下明确病变椎间隙的体表投影,并采取病变椎间盘水平线,在脊柱后正中线旁约14cm位置进针并标记。在常规消毒铺巾,术中应用局部麻醉加基础麻醉,并采用尖刀切开皮肤留7mm小口,穿刺定位针保持与躯体10°倾斜,从切口通过纤维环处,穿刺针到位之后根据穿刺针从细到粗的逐级插入套管,并将套管插入到纤维环4cm位置,插入椎间孔镜后钳取蓝染的退变髓核组织,手术中适当调整通道斜口的位置与方向,反复冲洗检查是否存在残留的髓核组织,逐层缝合并采用无菌方式辅料包裹。

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方式,主要是以健康宣教、体位训练为主。

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术中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访视。手术之前由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一同为患者提供访视服务,为患者提供疾病知识,并列举近期案例,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问题,获得患者信任的同时建立治疗信心,缓解心理负担促使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手术;2、术前护理。术前做好各项检查措施,例如术前备皮。建立常规静脉通道,配备常规药物以及生理盐水、庆大霉素、肾上腺素;3、术中护理。手术中改善手术室环境,严格控制温度与湿度,在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之后及时提供保暖帮助,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术中采用氟比洛芬,右美托咪腚泵入用药。另外需要保障静脉通路的通畅性,关注生命体征,规避静脉通路受压问题。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理压力,对于异常患者及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

1.3评判标准

总结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基于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均是方式表达,采用±的标准差形式描述,数据之间采用P值进行检验,在P值<0.05时说明数据差异突出。

2.结果

2.1术中、术后情况对比

实验组与常规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之痛以及住院年时间方面数据差异突出,实验组数据优势突出,统计学结果达到意义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影响中老年人群腰腿酸痛的主要因素之一,近些年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发生率不断提升[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难度较高,同时治疗后的复发可能性较高,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形成严重的影响。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主要是在椎间孔内进行操作,实现对脱垂的髓核、增生的骨质进行解除环节神经根压力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4]。在手术创伤方面只有7mm左右的微小切口,出血量并不多,相对于传统开刀手术而言,可以规避大损伤、大出血以及昂贵材料等问题,所以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5]。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常规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之痛以及住院年时间方面数据差异突出,实验组数据优势突出。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在手术中配合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效益,对于患者术后预后有明显改善作用,应当在手术中提高对护理措施的重视度,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的术中护理重要性较高,借助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效益,优化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梅,乐珊珊,刘开燕,等.侧卧位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3):248-250.

[2]黄伟敏,于秀淳,宋若先,等.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前100例临床经验[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7,14(2):21-25.

[3]曹正霖,禤天航,于淼,等.自制辅助定位穿刺装置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17,39(9):1320-1324.

[4]夏海珍.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J].上海护理,2016,16(8):233-234.

[5]郑振阳,孙兆忠,郑建民,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3):2188-2191.

标签:;  ;  ;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的术中护理张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