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半关节置换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双极半关节置换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甘肃省人民医院骨科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比较并分析不稳定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经双极半关节置换手术及内固定手术两种不同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经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甘肃省人民医院采用双极半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各5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82.6±11.2)分明显高于(73.2±10.2)分,疼痛评分(12.9±10.1)明显少于对照组(21.3±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8.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32.00%显著高于观察组,统计学上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率0.00%少于对照组1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手术的风险性较低,且可显著改善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钢板内固定;双极半关节置换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150-03

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以老年患者为主,受年龄因素影响多伴有骨质疏松,故骨折类型多为粉碎性骨折[1]。目前两种常用的治疗手段为钢板内固定治疗及双极半关节置换治疗。本次我院为探究分析经双极半关节置换手术及内固定手术两种不同方式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院诊治的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组对比,最终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临床资料

经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甘肃省人民医院采用双极半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各5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27例和23例,年龄(70~86)岁,平均年龄(75.3±4.2)岁,其中跌倒伤及车祸伤患者分别32例和18例;观察组50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26例和24例,年龄(71~88)岁,平均年龄(76.6±6.1)岁,其中跌倒伤及车祸伤患者分别29例和21例。

1.1.2入选及排除标准

以上所有患者均符合如下入选标准:(1)患者的年龄在70岁以上;(2)经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3)非合并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非髋关节发育不患者,骨折后未出现继发肿瘤;(4)所有患者之间可比较,在性别、年龄等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满足如下排除标准:(1)患者年龄小于70岁;(2)骨折类型为稳定型;(3)合并严重髋关节疾病(4)伤前伴有严重内科疾病,长期卧床者(5)患有糖尿病,影响手术伤口愈合者(6)不同意临床治疗观察或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手术方式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麻生效后,患者取健侧卧位,并使用前后挡板固定患者。常规消毒、铺单,选择后外侧入路,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臀大肌,并T形切开髋关节关节囊,显露骨折端及髋关节囊,于小转子上方1.0~1.5cm处截骨,取出股骨头和小的骨折块并测量。注意保留股骨粗隆间剩余大骨质及连接肌肉骨膜的完整性,保护股骨上端的骨筋膜,尽量恢复大转子解剖位置后用细小钢丝环形捆绑固定骨折块。用髓腔锉扩髓致合适的大小后,选择与扩髓型号所匹配的加长柄假体(髓腔锉的选择应比假体略大,这样有利于骨水泥的填充)。因患者骨质疏松,扩髓时应避免使用暴力,以免产生新的骨折。扩髓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髓腔,冲洗髓腔内的骨屑、血凝块及脂肪等组织。用聚乙烯髓腔栓子塞住髓腔,其位置应位于假体末端远侧1~2cm处。用纱布填塞止血几分钟,并且将髓腔吸干。将骨水泥枪伸入到髓腔内,注入骨水泥,边退边注入。假体柄插入股骨近端骨髓腔时要保持15度前倾角,骨水泥完全凝固后安装人工股骨头,骨水泥在凝固过程中,注意观查病人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复位人工关节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发生原骨折部位移位或其他部位骨折等。髋关节复位后被动活动髋关节,检查髋关节稳定性无常表现后反复冲洗切开,缝合关节囊,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

LCP固定:患者取仰卧位,腰硬联合麻醉生效后,患侧臀部垫高约20~25度,常规消毒、铺巾后取外侧切口入路,以大粗隆顶端向远端切开约12cm长切口,按解剖层次钝性分开股中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充分显露股骨大粗隆及部分股骨干上段,小心探查骨折断端并先纵行牵拉手法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见骨折复位满意后将相应大小的解剖锁定钢板贴附于股骨大粗隆下0.5~1.0cm处,近端利用螺钉导向套筒向股骨颈钻入3枚克氏针,确保克氏针前端在关节面下1.5~2cm,同时注意不能钻破股骨头,然后钢板远端使用一枚螺钉加以固定。骨折端先用一枚拉力螺钉固定后将两枚锁定螺钉打入头颈方向,然后将拉力螺钉换成锁定钉,钢板远端依次拧入锁定螺钉,C型臂X线透视机确保螺钉在股骨头颈内位置满意后,放置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并根据自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其髋关节疼痛评分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4]。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软件选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x-±s,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结果显示P<0.05则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髋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采用采用Harris法评分,疗效标准: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髋关节功能评分(82.6±11.2)分明显高于(73.2±10.2)分,疼痛评分(12.9±10.1)明显少于对照组(21.3±11.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一直以来,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都备受争议,既要保证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又要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舒适度,导致治疗的难度大大增加[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全部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疼痛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8.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32.00%显著高于观察组,统计学上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率0.00%少于对照组1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了使用双极半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疗效具有优越性,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有利于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双极半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主要优势有:(1)双极半关节置换手术的操作相对更加简单,手术的创伤性小;(2)手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功能锻炼和负重,因此可降低由于长时间卧床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肌肉萎缩、皮疹等并发症;(3)手术固定牢靠,稳定性高,因此能够很好的避免由于不良固定而出现畸形愈合或者骨不连情况;(4)手术结束后对于患者的生活限制要求较少,所以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断钉与骨的不相连,其治疗的失败率仍大约在10%,即仍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术后恢复,保证了全面良好的护理,增强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双极半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能降低手术的风险性,改善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童伟,朱勇军,杨军,等.人工双极双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8):865-866.

[2]阿吉木?克热木,单平联,玉素甫阿吉?麦麦提热夏提,等.带股距加长柄半髋置换治疗老年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8):1816-1819.

[3]王传学,杜秀藩.双极人工股骨头与PFNA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4):492-496.

[4]何军雷,莫南文,李勤勇,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J].海南医学,2011,22(11):87-88.

[5]谭平先,任绍东,叶淦湖,等.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手术策略的探讨[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6):412-414.

[6]李保林,杨冰,韩红卫,等.半髋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2):138-139.

[7]王世魁,周全,陈燕才,等.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加长柄关节置换治疗[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5):520-522.

[8]高文.双极半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3,53(48):47-49.

标签:;  ;  ;  

双极半关节置换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