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供体角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角膜,供体,引物,病毒,疱疹,器官,玻璃体。
供体角膜论文文献综述
梁毓琳,李兰,李云川,曹倩[1](2019)在《58例DCD供体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病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角膜病是目前全世界第二大致盲眼病,我国约有400万角膜病盲人,角膜移植成为很多患者实现社会价值新的希望,面对大量急需做角膜移植的患者,扩大角膜材料的来源是我国移植事业面临的瓶颈问题~([1])。而心脏死亡捐献(DCD)正是为缓解这一矛盾而建立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捐献(本文来源于《云南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周李,樊映川,鲁齐[2](2017)在《飞秒激光深基质切削供体角膜基质面的规则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飞秒激光深基质切削角膜供体的精准性及基质面光滑程度。方法:FS200型飞秒激光对眼库中期保存的供体角膜5只做深基质切削,将同一供体角膜分割为板层植片和内皮植片,预留后板层厚度大于150μm。激光频率200k Hz,激光能量基质切削选择1.2μJ,边切能量1.2μJ。观察指标:角膜内皮瓣厚度、切割后的角膜组织学变化(HE染色)、电镜下角膜基质面规则程度评级。结果:供体角膜平均厚度为534±24μm。预设角膜后板层厚度为199±7μm,获得后板层厚度在196±40μm(Z=-0.13,P=0.89)。角膜组织HE染色显示切削面略有不光滑。扫描电镜下,前板层基质面规则程度评分1.2±0.4分,角膜后板层基质规则程度评分为2.4±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P=0.03)。结论:FS200飞秒激光深基质切削精准性良好。FS200飞秒激光制备供体角膜的前板层较后板层基质面光滑。(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徐溧婕,潘玲,李惠敏,雷英[3](2016)在《脑死亡患者无偿器官捐献供体角膜损伤不同护理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死亡供体角膜损伤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2015年3月52例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供体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角膜的护理;实验组应用改良护理方法,对供体加强眼部的定时清洁,加强湿润,定时用药护理,积极预防医源的角膜损伤。比较2种不同方案下角膜损伤情况。结果与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角膜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改良法护理能降低供体结膜的损害(P<0.05),提高了供体角膜捐献成功率(P<0.05)。结论改良法护理能有效提高脑死亡角膜捐献成功率及其利用率、缓解目前角膜器官捐献短缺现状,使眼角膜病盲患者重见光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中旬刊)》期刊2016年06期)
廖聪玲[4](2013)在《应用国外捐献的供体角膜组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前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缓解我国供体角膜材料资源匮乏的状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捐献供体角膜组织被引入我国,但关于其疗效及安全性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我院引进的国外捐献供体角膜组织应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国外捐献供体角膜组织在我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需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患者按术前有相同的原发病及相似的年龄和病情配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配对患者随机分入应用国外捐献供体角膜组织组和应用国内捐献供体角膜组织组,按术前病人所患疾病是否为感染性疾病,再次分为感染性角膜移植亚组(简称感染组)和非感染性角膜移植亚组(简称非感染组)。于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共纳入108例(108眼)。术后最长随访24月,中位数随访时间为384天。比较两组间及亚组间术后感染性角膜病控制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厚度、透明角膜植片存活率、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继发青光眼和继发感染发生率。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透明角膜植片存活率用生存函数估计(Kaplan-Meier),log-rank检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比(χ~2=0.710,P=0.399)、年龄(t=0.157,P=0.876)、术前疾病种类分布(U=-0.01,P=1.000)、BCVA(t=0.456,P=0.650)和新生血管化程度(U=0.15,P=0.879)均没有显着性差异。但国外组供者平均年龄(66.3±8.7岁)比国内组大(27.8±11.3岁)(t=14.021,P=0.000)。国外组保存至手术时间(POT)(125.4±36.7小时)较国内组(23.6±8.9小时)明显长(t=14.007, P=0.000)。术后3、6及12月国外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比国内组低(1309±219vs.1860±265cell/mm~2;1098±221vs.1573±216cell/mm~2;1025±147vs.1508±192cell/mm~2)(P<0.05)。国外组、国内组治疗感染性角膜病的有效率分别是89.7%、86.2%,两组间无差异(χ~2=0.16,P=0.687)。末次随访时两组术后BCVA(t=0.057,P=0.955)及新生血管化程度(U=0.24,P=0.811)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但非感染组术后BCVA较感染组好(t=3.225,P=0.003),新生血管程度化也较轻(U=2.44,P=0.015)。在随访期内国外、内两组透明角膜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534.671±36.317天、506.755±38.954天,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χ~2=0.179,P=0.672,log-rank检验)。两组术后发生原发性角膜植片失败(χ~2=2.04,P=0.153)、排斥反应(χ~2=0.98,P=0.322)和继发青光眼(χ~2=0.20,P=0.653)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角膜植片上皮异常,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χ~2=4.74,P=0.03)。结论: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应用国外捐献供体角膜组织可使角膜盲患者复明,术后可以获得与应用国内捐献供体角膜组织类似的视力和治疗结果。应用国外捐献供体角膜组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是安全和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3-04-01)
吴护平,董诺,李程,李学治,谢素贞[5](2011)在《同一供体角膜分别用于全板层角膜移植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同一供体角膜分别应用于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严重陈旧性眼表烧伤及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8例严重陈旧性眼表烧伤患者行全板层角膜移植术,8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进行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术后随访6~20个月,观察角膜移植片贴附、生长情况,对手术前后的视力进行比较,检查移植片透明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8例严重陈旧性眼表烧伤患者术后5眼角膜基本恢复透明,3眼角膜均有不同程度细小新生血管侵入层间。8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术后移植片与自体内皮面始终贴附良好,移植片均透明,其中7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术后视力同术前患者为眼外伤造成的视神经萎缩;8例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患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780±352)个/mm2。结论全板层角膜移植及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技术使同一供体角膜分别治疗严重眼表烧伤和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成为可行,且临床疗效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1年01期)
张蓓,姚玉峰[6](2008)在《冰冻供体角膜板层移植治疗重症Mooren's溃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冰冻供体角膜板层移植治疗重症Mooren's溃疡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从2000年至2008年期间,采用-20°低温冰冻角膜供体进行周边板层或全板层角膜移植的重症Mooren's溃疡21例21眼,随访期间观察角膜植片、视力恢复及溃疡复发的情况。21例患者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42.1±14.6岁,发病前有眼部外伤或手术史9例,双眼同时发病5例,(本文来源于《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10-01)
叶波,周文天,吴蓉[7](2007)在《婴幼儿供体角膜及人工角膜在眼前并眼后段病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应用临时人工角膜及婴幼儿供体角膜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眼后节手术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复杂性眼球穿通伤所致角膜混浊同时伴有玻璃体视网膜病变8例患者8眼,施行临时人工角膜下的经睫状体平坦部的闭合式玻璃体切除、球内异物取出、视网膜复位、硅油充填、穿透性角膜移植等联合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月~2年,6眼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2眼矫正视力>0.1,4眼矫正视力0.02~0.1,2眼视力无提高。角膜移植片7眼透明,1眼角膜产生排斥反应。视网膜脱离6眼中,4眼复位,2眼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应用临时人工角膜及婴幼儿供体角膜进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严重眼前后节受伤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07年12期)
张岩[8](2007)在《多引物PCR检测供体角膜疱疹病毒及角膜移植术后病毒传播途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叁部分研究,探讨多引物PCR方法在疱疹病毒感染临床诊断及眼库供体检测方面的应用;建立动物模型探讨角膜移植术后病毒传播途径。结果表明,适宜反应条件下多引物PCR中4对引物均衡作用,可以从一份标本同时检测HSV-1、HSV-2、CMV和VZV四种眼部常见的病毒感染。除CMV外,多引物PCR和单引物PCR具有相同的敏感性,是适合供体角膜特点的快速精确的诊断方法,证实供体角膜存在HSV潜伏感染,提示移植术后PGF以及不典型病变可能与HSV有关。动物实验表明叁叉神经节和角膜都是疱疹病毒潜伏的重要部位,潜伏病毒可以被肾上腺素激活,沿再生神经末梢和/或角膜细胞发生供体-受体或受体-供体途径传播。除HSV-1外,VZV也可能是移植术后PGF致病因素。(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6-01)
孙士营,刘梦阳,史伟云,臧新杰[9](2007)在《供体角膜两种抗菌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供体角膜消毒方法,观察抗生素和消毒剂两种处理技术的效果,预防角膜移植术后感染。方法用定性培养法和稀释法,对抗生素和消毒剂处理角膜的抗菌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用1000单位的妥布霉素和含有效碘5000 mg/L聚维酮碘分别对供体角膜浸泡处理30 min和5 min,手术时对其保存液及剩余的角巩膜环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妥布霉素处理组细菌检出阳性率为15.38%;聚维酮碘处理组细菌检出阳性率为5.13%。结论用有效碘5000 mg/L聚维酮碘或1000单位妥布霉素浸泡处理供体角膜,均显示出比较好的抗菌效果;聚维酮碘抗菌效果效果好于妥布霉素。(本文来源于《中国消毒学杂志》期刊2007年03期)
张岩,张显峰,李勤,郝继龙,张晓光[10](2007)在《新型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诊断眼库供体角膜病毒感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多引物PCR方法快速诊断眼库供体角膜疱疹病毒感染,探讨角膜移植术后移植衰竭和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60例眼库供体角膜,54例拟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病人,术前应用多引物PCR方法同时检测HSV-I、HSV-II、CMV、VZV。结果2例供体角膜(3.3%2/60)为HSV-I阳性,3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病人2例查到HSV-I(3.7%2/54),1例为VZV阳性(1.9%1/54)。结论多引物PCR方法是适合供体角膜特点的快速精确的诊断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07年01期)
供体角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深基质切削角膜供体的精准性及基质面光滑程度。方法:FS200型飞秒激光对眼库中期保存的供体角膜5只做深基质切削,将同一供体角膜分割为板层植片和内皮植片,预留后板层厚度大于150μm。激光频率200k Hz,激光能量基质切削选择1.2μJ,边切能量1.2μJ。观察指标:角膜内皮瓣厚度、切割后的角膜组织学变化(HE染色)、电镜下角膜基质面规则程度评级。结果:供体角膜平均厚度为534±24μm。预设角膜后板层厚度为199±7μm,获得后板层厚度在196±40μm(Z=-0.13,P=0.89)。角膜组织HE染色显示切削面略有不光滑。扫描电镜下,前板层基质面规则程度评分1.2±0.4分,角膜后板层基质规则程度评分为2.4±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P=0.03)。结论:FS200飞秒激光深基质切削精准性良好。FS200飞秒激光制备供体角膜的前板层较后板层基质面光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供体角膜论文参考文献
[1].梁毓琳,李兰,李云川,曹倩.58例DCD供体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病因分析[J].云南医药.2019
[2].周李,樊映川,鲁齐.飞秒激光深基质切削供体角膜基质面的规则性评估[J].国际眼科杂志.2017
[3].徐溧婕,潘玲,李惠敏,雷英.脑死亡患者无偿器官捐献供体角膜损伤不同护理方法的比较[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
[4].廖聪玲.应用国外捐献的供体角膜组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前瞻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
[5].吴护平,董诺,李程,李学治,谢素贞.同一供体角膜分别用于全板层角膜移植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的临床研究[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1
[6].张蓓,姚玉峰.冰冻供体角膜板层移植治疗重症Mooren's溃疡[C].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7].叶波,周文天,吴蓉.婴幼儿供体角膜及人工角膜在眼前并眼后段病变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07
[8].张岩.多引物PCR检测供体角膜疱疹病毒及角膜移植术后病毒传播途径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
[9].孙士营,刘梦阳,史伟云,臧新杰.供体角膜两种抗菌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
[10].张岩,张显峰,李勤,郝继龙,张晓光.新型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诊断眼库供体角膜病毒感染[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