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载传递规律论文_赵国堂,张鲁顺,赵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荷载传递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荷载,规律,现场,阻力,直径,拱圈,布拉格。

荷载传递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赵国堂,张鲁顺,赵磊[1](2019)在《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车辆荷载横向传递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取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底部荷载横向传递规律,通过实车试验并建立多车-无砟轨道-路基空间耦合分析模型开展研究,对不同行车速度下扣件支点反力和复合板与底座板下荷载横向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分析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现场行车荷载效应.行车速度对扣件支反力和板下荷载横向分布影响较小;建议轮轴作用点处扣件荷载承担比例选取为40%,与其相邻的两个扣件由近及远依次取为25%和5%;实测复合板底部荷载在横向上呈典型的双峰型分布,峰值处压应力最大为149.5kPa;实测底座板底部荷载在横向上呈M型分布,峰值处压应力最大为16.2kPa;既有规范在无砟轨道底部荷载取值时缺乏对扣件支反力影响范围、不同无砟轨道厚度及结构特征、基础刚度、各动车组参数等影响因素的考虑,建议开展针对性研究,完善无砟轨道设计参数体系.(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允士[2](2019)在《交通荷载影响下土体振动传递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缓解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交通压力,城市的交通网变得越来越密集。为此,交通环境振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准确地预测运行车辆引起的目标建筑物的振动响应,提早规避振动结构本身以及人体、精密仪器等带来的潜在危害尤为重要。目前对于交通荷载影响下的临近建筑物的振动响应,多是建立振源一土体一目标建筑物的综合模型来预测,但是准确程度无法验证。本文从振源特性、振动波在自由场地中的振动传递规律、建筑物振动响应分别在理论及试验上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之上,将各部分整合,建立了交通荷载作用下结构物振动响应预测模型。建立预测模型的目的就是避免复杂的含有车一桥一自由场地一目标建筑物的复杂系统模型,避免建立复杂的车辆一交通结构一线桥隧路基础的振源模型,避免建立复杂参数的土体模型,避免建立结构形式复杂的目标结构物的有限元模型,避免大规模复杂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实现交通荷载作用下临近建筑物振动响应的快速预报。主要工作及创新之处如下:(1)不同荷载作用下2D/3D土体振动理论研究通过理论推导,求解了不同荷载形式作用下2D/3D土体振动响应,并建立相应的土体有限元模型,进行相互验证。分析简谐荷载作用下2D/3D土体振动传播特性,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简谐荷载作用下2D/3D土体振动响应的稳态幅值响应空间分布;2、简谐荷载作用下2D/3D土体各点稳态响应幅值之比的空间分布;3、简谐荷载作用下2D/3D土体振动响应的幅值之比随荷载幅值变化的规律,为下一步进行现场试验及以后的振动预测方法服务。(2)运行列车引起周围土体振动现场试验及预测通过现场试验,探寻运行列车引起的振动信号在自由场地中的振动传播规律,在某高铁线路桥梁段开展现场试验,多工况分析高速列车桥梁段,运行列车引起的周围土体振动信号的传播及衰减特性,阐述了振动放大区的原理,对测试采集的加速度信号进行分频处理,总结每一单频信号的振动传播规律,给出了各单频信号的振动传递函数,提出一种运行列车引起的周围土体振动响应的振动预测方法,并与现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准确性。(3)交通荷载影响下建筑物基底振动响应研究基于现场实测,提出了一种运行列车引起的临近建筑物的振动响应预测方法,并结合现场试验对所提振动预测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构物振动响应预测模型主要分为以下部分:1、首先通过分析现场测试数据来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2、基于结构模态参数建立结构物的修正有限元模型:3、基于现场实测建筑基底的振动响应结合所建的有限元模型来计算整个结构的振动响应。在此基础之上,针对交通环境振动往往受到人群、电信号等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测量数据失真的情况,从能量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去除本底振动干扰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模拟的振动信号的处理结果的对比及试验验证,遵循能量守恒原则,采用基于能量的本底振动排除方法,可以有效的排除本底振动对实测振动测试信号的干扰,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4)交通荷载作用下古建筑木结构振动响应预测方法研究首先,基于简谐荷载作用下线性系统中各自由度稳态解的理论推导,总结了单频简谐波在线性系统中的振动传递规律;其次,根据频域内的单频振动信号的振动传递函数并结合古建筑木结构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完整的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古建筑木结构的振动响应的预测体系;最后,将所提出的预测模型应用到实际的两座古木建筑结构中,将预测值和实际测量值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预测体系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3-01)

贾强,黄坤,王家奇,张鑫[3](2019)在《桩周土开挖状态下桩基础荷载传递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桩周土的开挖和桩身的暴露会导致桩承载力和稳定性的降低,严重时会影响建筑物安全;揭示桩周土开挖时桩基础荷载传递规律,可以为既有建筑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文章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一座框架结构建筑物桩周土开挖过程中的桩身轴力、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以及桩基础的沉降变化规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托换桩桩周土开挖深度的增大,建筑物荷载通过侧阻传入土体比例减小,端阻和侧阻力作用充分发挥,最终桩基承载力达到极限状态,桩基沉降量会增大;增大桩长、桩径、桩数量和桩土间摩擦系数等措施可以增加桩身承载力,也可减小桩基沉降,而且增大桩身长度对提高桩基承载力效果最好,增大桩径和桩数量对减小桩基沉降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黄荣宾[4](2018)在《考虑黄土蠕变作用的隧道衬砌结构荷载传递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作为地下永久性建筑,除了要保证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还要求能够抵抗围岩长期蠕变所带来的附加作用力。在工程实际中,部分黄土隧道在受到围岩蠕变作用出现变形过大、衬砌开裂等现象,对结构长期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从力学角度深入分析黄土蠕变条件下荷载传递规律及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点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论文基于室内试验得到黄土蠕变模型,并引入围岩加固体概念建立力学模型,推导得出考虑黄土蠕变条件下的荷载传递规律,同时建立合理计算模型对衬砌内力计算,实现衬砌稳定性分析。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分析唐家塬Q3黄土在不同应力和含水量状态下的蠕变特性,根据试验结果选择Burgers模型作为黄土蠕变模型进行分析,同时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模型参数及其随含水量变化的规律;通过对比研究,验证蠕变模型合理性。(2)引入围岩加固体概念建立力学模型,同时考虑围岩剪胀作用对隧道进行粘弹塑性分析,得到围岩蠕变过程中隧道应力变形及支护结构荷载传递规律。上述研究过程中首先根据剪切滑移理论确定围岩加固体厚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及粘聚力等基本力学参数,然后基于修正的Burgers模型,得出考虑围岩蠕变条件下荷载传递规律及围岩变形破坏规律。(3)以椭圆作为拱形隧道衬砌断面的拟合曲线,利用荷载-结构法进行衬砌内力计算。分析过程中基于迭代法对弹性抗力分布形式及范围进行求解,同时引入迭代传递系数,以简化迭代过程,实现衬砌内力的准确且快速计算。依据内力计算结果,得到衬砌稳定的最不利位置,据此为衬砌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4)以唐家塬隧道为工程背景,分析隧道围岩蠕变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分析隧道支护结构长期受力特点,应用本文理论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同时对现有支护条件下的隧道长期稳定性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论文通过对黄土蠕变条件下支护结构荷载传递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在软弱地层中,初期支护保证施工阶段隧道安全,并与二次衬砌共同承担围岩蠕变引起的附加应力作用,保证隧道运营全周期内支护结构稳定·,同时重视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支护强度协调配置”的支护设计理念。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田甜,雷洋,齐法琳,黎国清[5](2018)在《不同时速列车振动荷载下衬砌拱圈振动响应传递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高速铁路隧道衬砌振动响应的现场试验,发现隧道衬砌拱圈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其振动加速度幅值随车速的增大而增大,且拱圈横向振动与竖向振动呈现不同的传递规律。文中开展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建立ABAQUS有限元平面模型,采用动力隐式算法对不同车速列车荷载作用下的隧道衬砌拱圈振动响应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以下结果: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可用作对实际测量数据的补充与预测;隧道振动响应随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呈现增大趋势;不同车速引起的衬砌振动加速度响应传递规律一致;不同车速引起的衬砌竖向振动加速度幅值在拱顶位置较小,且随列车时速增大而变化不明显;衬砌拱顶横向振动明显随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但不同车速引起的衬砌横向振动在隧道圆心水平位置(即0°与180°)随列车时速变化不明显,且振动幅值较低;拟合了不同时速列车引起的隧道衬砌横向与竖向振动加速度的经验公式。(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8年05期)

朱波[6](2018)在《大轴重作用下重载铁路路基结构荷载传递规律及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载铁路运输因其运能大、效率高、能耗及运输成本低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已被国际公认为铁路大宗货物运输发展的方向。实现货运重载的主要手段是提高货运车辆的轴重,提高轴重可以显着提升铁路运输效率。然而,随着轴重的不断提高,轨道-路基相互作用将更加突出。重载车辆轴重的提高使得路基面动应力幅值明显增大;轴间距的减小使得动应力迭加效应显着,作用深度显着增加;编组增加使得路基承受的连续作用次数增加。以上效应均加快路基结构破坏,加速既有路基病害发展,造成轨道结构状态恶化,进而影响线路正常使用及养护维修。因此,重载铁路路基结构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应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抗变形能力和长期动力稳定性。针对我国重载铁路路基结构荷载传递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不足、基床结构型式单一、基床厚度和填料要求确定方面经验性倾向比较明显等突出问题,开展大轴重作用下重载铁路路基结构荷载传递规律及设计方法研究。基于车辆-轨道-路基系统动力学理论,在对我国单线重载铁路几何尺寸和填料力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轴重荷载作用特征,确定有限元模型几何尺寸,选取填料力学参数,建立单线重载铁路轨道-路基一体化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轨道结构荷载传递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理论计算方面,基于荷载分担Gauss函数法,分别计算单轴作用于轨枕正上方和两轨枕之间时的轨枕分担比;数值计算方面,基于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的单线重载铁路轨道-路基一体化有限元模型,计算单轴、双轴和四轴作用下轨枕分担轮轨力的范围和大小;分析单轴作用下,不同轴重、轨道参数(轨枕间距、扣件刚度、道床弹性模量)和路基参数(基床表层弹性模量、基床底层弹性模量、地基弹性模量)对轨枕荷载分担比的影响规律。基于单线重载铁路轨道-路基一体化有限元模型,计算路基结构各层动应力,分析路基结构内部应力沿横向、纵向的分布规律和竖向衰减规律;探讨不同轴重、轨道参数(扣件刚度、道床弹性模量)和路基参数(基床表层弹性模量、基床底层弹性模量、地基弹性模量)对动应力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揭示路基结构的耗能机制。以大轴重作用下重载铁路基床结构长期累计变形逐渐稳定的变形演化状态控制为目的,基于大轴重重载列车荷载作用特征,建立以动强度、支承刚度和长期稳定性叁因素为控制指标的大轴重作用下重载铁路基床结构设计控制准则和计算方法。结合《重载铁路设计规范》(TB10625-2017)中对基床结构设计的要求,针对45t大轴重荷载下的基床结构,给出2种建议方案。研究成果将为我国重载铁路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付明琴[7](2017)在《大直径储煤筒仓混凝土锥壳施工荷载的传递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混凝土锥壳施工支撑脚手架模型,以大直径筒仓工程为对象,通过连续施加与独立施加荷载,结合2种不同荷载模拟结果和实际测试结果,对施工支撑脚手架杆件内力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今后施工支撑脚手架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施胜挺,李俊才,陆忠,邓亚光[8](2017)在《管桩水泥土复合基桩抗拔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管桩水泥土复合基桩在竖向上拔荷载作用下桩身荷载传递规律,结合现场荷载试验及桩身光纤光栅应力测试,研究各级荷载下桩身轴力、侧摩阻力及变形量的变化特征。经分析得出:管桩水泥土复合桩荷载-上拔量(P-S)曲线变化较缓;管桩主要承担竖向抗拔荷载,在端部上拔荷载作用下,桩身轴力在桩端最大,沿桩身向上逐渐减小,管桩主要依靠桩身下部和中部承担上拔荷载。(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高星江,贾沼霖[9](2017)在《劲性搅拌桩竖向荷载传递规律理论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一种劲性搅拌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规律进行理论分析,提出该桩型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芯桩的置入提高了水泥搅拌桩的桩身刚度和截面承载力,使极限状态下的水泥土的侧摩阻力和桩身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得以充分发挥,劲性搅拌桩兼有水泥土搅拌桩和预制桩的优点,具有承载力高、沉降小、造价低和侧摩阻力大的优势,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桩型。(本文来源于《海河水利》期刊2017年05期)

李永辉,朱翔,陈陆杰,周同和[10](2017)在《基于试桩实测规律的大直径钻孔桩荷载传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适合黄河中下游以中密~密实粉土、粉细砂及可塑~硬塑粉质黏土为主要冲积地层条件的大直径钻孔桩承载变形计算分析方法,基于郑州市叁环快速路工程6个场地18根试桩现场试验结果,在分析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随桩土相对位移和桩端位移发挥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大直径钻孔桩桩侧荷载传递模型和桩端承载模型,并给出计算参数取值;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分析验证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改变桩径、桩长等参数,进一步计算分析该场地条件下大直径钻孔桩承载及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大直径钻孔桩桩径越大,Q-s曲线拐点越明显;荷载较小时,增加桩径对提高大直径钻孔桩承载变形性能的影响更显着;大直径钻孔桩承载性能的提高幅度随桩长增大明显减小,通过增加桩长来提高大直径钻孔桩承载性能存在有效性之问题;未注浆大直径钻孔桩呈现较明显的刺入破坏模式,桩径越大,桩长越小,发生刺入破坏时桩顶沉降变形越小;桩端后注浆可提高大直径钻孔桩有效桩长,随桩长及桩径增大,提高单桩极限承载力量值越大。(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7年09期)

荷载传递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缓解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交通压力,城市的交通网变得越来越密集。为此,交通环境振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准确地预测运行车辆引起的目标建筑物的振动响应,提早规避振动结构本身以及人体、精密仪器等带来的潜在危害尤为重要。目前对于交通荷载影响下的临近建筑物的振动响应,多是建立振源一土体一目标建筑物的综合模型来预测,但是准确程度无法验证。本文从振源特性、振动波在自由场地中的振动传递规律、建筑物振动响应分别在理论及试验上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之上,将各部分整合,建立了交通荷载作用下结构物振动响应预测模型。建立预测模型的目的就是避免复杂的含有车一桥一自由场地一目标建筑物的复杂系统模型,避免建立复杂的车辆一交通结构一线桥隧路基础的振源模型,避免建立复杂参数的土体模型,避免建立结构形式复杂的目标结构物的有限元模型,避免大规模复杂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实现交通荷载作用下临近建筑物振动响应的快速预报。主要工作及创新之处如下:(1)不同荷载作用下2D/3D土体振动理论研究通过理论推导,求解了不同荷载形式作用下2D/3D土体振动响应,并建立相应的土体有限元模型,进行相互验证。分析简谐荷载作用下2D/3D土体振动传播特性,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简谐荷载作用下2D/3D土体振动响应的稳态幅值响应空间分布;2、简谐荷载作用下2D/3D土体各点稳态响应幅值之比的空间分布;3、简谐荷载作用下2D/3D土体振动响应的幅值之比随荷载幅值变化的规律,为下一步进行现场试验及以后的振动预测方法服务。(2)运行列车引起周围土体振动现场试验及预测通过现场试验,探寻运行列车引起的振动信号在自由场地中的振动传播规律,在某高铁线路桥梁段开展现场试验,多工况分析高速列车桥梁段,运行列车引起的周围土体振动信号的传播及衰减特性,阐述了振动放大区的原理,对测试采集的加速度信号进行分频处理,总结每一单频信号的振动传播规律,给出了各单频信号的振动传递函数,提出一种运行列车引起的周围土体振动响应的振动预测方法,并与现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准确性。(3)交通荷载影响下建筑物基底振动响应研究基于现场实测,提出了一种运行列车引起的临近建筑物的振动响应预测方法,并结合现场试验对所提振动预测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构物振动响应预测模型主要分为以下部分:1、首先通过分析现场测试数据来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2、基于结构模态参数建立结构物的修正有限元模型:3、基于现场实测建筑基底的振动响应结合所建的有限元模型来计算整个结构的振动响应。在此基础之上,针对交通环境振动往往受到人群、电信号等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测量数据失真的情况,从能量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去除本底振动干扰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模拟的振动信号的处理结果的对比及试验验证,遵循能量守恒原则,采用基于能量的本底振动排除方法,可以有效的排除本底振动对实测振动测试信号的干扰,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4)交通荷载作用下古建筑木结构振动响应预测方法研究首先,基于简谐荷载作用下线性系统中各自由度稳态解的理论推导,总结了单频简谐波在线性系统中的振动传递规律;其次,根据频域内的单频振动信号的振动传递函数并结合古建筑木结构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完整的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古建筑木结构的振动响应的预测体系;最后,将所提出的预测模型应用到实际的两座古木建筑结构中,将预测值和实际测量值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预测体系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荷载传递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赵国堂,张鲁顺,赵磊.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车辆荷载横向传递规律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9

[2].张允士.交通荷载影响下土体振动传递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3].贾强,黄坤,王家奇,张鑫.桩周土开挖状态下桩基础荷载传递规律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9

[4].黄荣宾.考虑黄土蠕变作用的隧道衬砌结构荷载传递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

[5].田甜,雷洋,齐法琳,黎国清.不同时速列车振动荷载下衬砌拱圈振动响应传递规律[J].工程力学.2018

[6].朱波.大轴重作用下重载铁路路基结构荷载传递规律及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7].付明琴.大直径储煤筒仓混凝土锥壳施工荷载的传递规律[J].煤炭技术.2017

[8].施胜挺,李俊才,陆忠,邓亚光.管桩水泥土复合基桩抗拔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高星江,贾沼霖.劲性搅拌桩竖向荷载传递规律理论计算[J].海河水利.2017

[10].李永辉,朱翔,陈陆杰,周同和.基于试桩实测规律的大直径钻孔桩荷载传递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7

论文知识图

锚固段荷载传递规律的数值模拟研...抛物线拱桥拱圈荷载传递规律2....圆弧拱拱坝水平拱圈荷载传递规律土拱效应及荷载传递规律上拔荷载Q-s图Fig.12Pileverticaldis...

标签:;  ;  ;  ;  ;  ;  ;  

荷载传递规律论文_赵国堂,张鲁顺,赵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