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荧光双标法论文_陈萌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荧光双标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荧光,神经元,免疫,标记,干细胞,表皮。

免疫荧光双标法论文文献综述

陈萌[1](2011)在《免疫荧光双标法应用于小鼠表皮干细胞分子标记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它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损伤后修复能力,其关键就在于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 ESCs)的存在。此外,已有研究证明表皮干细胞对肿瘤的发生起始和基因治疗有着靶向作用,并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关键。因此,表皮干细胞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而如何从皮肤组织中将表皮干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是进行表皮干细胞研究的最基本条件。目前学术界仍没有公认的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因此其表面分子标记物的确定是一个必要而且关键的研究环节。标记滞留细胞(label retaining cell, LRCs)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鉴定成体干细胞及其定位的方法:其原理就是选取5-溴,2-脱氧尿嘧啶(5-bromodeoxyuridine, BrdU)作为示踪剂,利用其可与内源性胸腺嘧啶核苷竞争掺入S期(DNA合成期)单链DNA核苷酸序列中的特点,通过皮下或腹腔注射的方法,引入外源性特异抗原BrdU,在组织增殖期将BrdU标记到细胞中。由于成体干细胞有慢细胞周期、半保留复制以及不对称分裂等特点,通过利用特异性的抗BrdU抗体,检测到的BrdU阳性细胞就是标记滞留细胞。有研究已经证实,这些标记滞留细胞就是表皮干细胞。目的:用标记滞留细胞(LRCs)以及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进行小鼠表皮干细胞(ESCs)可靠分子标记的筛选,为进一步分离和研究表皮干细胞提供线索和基础。方法:1、选择出生5d的昆明小乳鼠进行腹腔注射5-溴,2-脱氧尿嘧啶(5-bromodeoxyuridine,BrdU),隔日注射,连续7d。2、于注射后7d、30d、60d、90d杀死小鼠并褪毛,取下老鼠背部皮肤,保存于液氮罐中。3、将标本制成冰冻切片及石蜡切片。4、在注射后7d、30d、60d、90d的石蜡切片上进行BrdU染色。5、选取注射后第90天的冰冻切片,分别进行BrdU与整合素β1、P63和CD34的双重免疫荧光标记,观察这些标记物与BrdU的符合度。6、在荧光显微镜下(200×)随机选取视野,观察每组标本中的随机10个视野并计数其中的阳性细胞数,最后计算出每组标本平均阳性细胞数目及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1、随着注射BrdU时间的延长,石蜡切片中BrdU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但减少到90天后就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不再减少。90天后的石蜡切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有少数阳性细胞存在于小鼠皮肤上皮细胞中,这些阳性细胞主要位于毛囊的隆突部位,皮肤基底层中也有少数阳性细胞散落。2、免疫荧光双标的结果显示:Brdu与整合素β1双标阳性的细胞占所有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的81%,占所有Brdu阳性细胞的94%; Brdu与P63双标阳性的细胞占所有P63阳性细胞的65%,占所有Brdu阳性细胞的86%; Brdu与CD34双标阳性的细胞占所有CD34阳性细胞的30%,占所有Brdu阳性细胞的62%。结论:整合素β1与BrdU的符合率最高,P63其次,CD34最低。因此整合素β1和P63是这些分子标记物中筛选干细胞较好的指标。可以通过整合素β1和P63双重标记实现对表皮干细胞的初步筛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1-05-10)

郑道城,常树霞,黄莉宁,陈文静,邱苗芳[2](2011)在《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银屑病皮损中Th17细胞》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银屑病皮损中Th17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用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及正常人皮肤组织中Th17细胞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有一定量Th17细胞的浸润(4.66%±2.65%),主要集中在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而正常皮肤组织中未见Th17细胞,仅有微量CD4+T细胞表达。结论: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成功的检测到银屑病皮损中Th17细胞高表达,为今后量子点在皮肤病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陈萌,任宁,刘文君,秦晓敏,李劲松[3](2011)在《免疫荧光双标法在小鼠表皮干细胞分子标记筛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标记滞留细胞(LRCs)及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进行小鼠表皮干细胞可靠分子标记的筛选。方法选择出生5 d的昆明小乳鼠进行腹腔注射5-溴,2-脱氧尿嘧啶(5-bromodeoxyuridine,BrdU),隔日注射,连续7 d。于注射后第90天进行取材,在冰冻切片上分别进行BrdU与整合素β1、P63和CD34的双重免疫荧光标记,观察这些标记物与BrdU的符合度。结果 90 d后小鼠皮肤上皮细胞中仍有少数阳性细胞,主要存在于毛囊的隆突部位,另有少数阳性细胞散落在基底层。免疫荧光双标的结果示,Brdu与整合素β1双标阳性的细胞占所有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的81%,占所有Brdu阳性细胞的94%;Brdu与P63双标阳性的细胞占所有P63阳性细胞的65%,占所有Brdu阳性细胞的86%;Brdu与CD34双标阳性的细胞占所有CD34阳性细胞的30%,占所有Brdu阳性细胞的62%。结论整合素β1与BrdU的符合率最高,P63其次。β1和P63是这些分子标记物中筛选干细胞最好的指标。(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朱家媛[4](1998)在《大鼠松果腺内VIP阳性纤维的来源研究——荧光金顺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双标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荧光金(FG)为顺行示踪剂,经大鼠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注射后72h,断头取松果腺(浅部)冰冻切片(片厚40μm)。应用抗血管活性肠多肽(VIP)血清及荧光抗血清作免疫荧光组化双重标记,Nikon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1)FG标记纤维广泛分布于松果腺浅部各区域,以被膜及血管周间隙更为明显。(2)VIP单标纤维也较丰富,占FG单标纤维的66%,也以被膜为多。(3)FG/VIP双标纤维却很少,仅占VIP单标纤维的7%。以上结果提示:松果腺内的神经纤维主要来自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但VIP纤维则主要来自于颈上交感神经节以外的区域(本文来源于《川北医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马玉琼,王蕾,张军,陈文玉,操高原[5](1998)在《病毒跨神经元追踪、免疫荧光双标法和免疫组化ABC法在视交叉上核(SCN)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nucleus,SCN)的生物钟功能.依赖于其内部以及与视网膜节细胞之间存在的复杂的神经联系.但以往对脑内神经元间联系的研究所采用的示踪物,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植物凝集素、各种荧光染料等,只能在某一级神经元内部被顺(本文来源于《四川解剖学杂志》期刊1998年01期)

张军,欧可群,吴良芳,陈文玉,操高原[6](1997)在《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AVP样神经元间联系的研究──假狂犬病毒顺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双标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是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的主要超搏器,由视网膜节细胞(RGC)轴突构成的视网膜下丘脑束可投射至SCN。本室既往研究发现RGC轴突终末可紧密附着于SCN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样神经元的脑体上。为进一步证实之一,本文选用SD大鼠20只,单侧眼球内注射假狂犬病毒(PRV,4μI,5×108pfu/ml)。动物分别存活48、56、72、96h(每组5只)后灌注固定、取材、恒冷箱冠状切片(片厚40μm)。切片入羊抗PRV(l:200)和兔抗AVP(l:2000)混合血清,室温孵育24h,然后转入合驴抗羊IgG-FITC和驴抗免IgG-TexasRed的溶液中(二抗为Jac-son产品)室温孵育l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SCN神经元被病毒感染的时间始于56h,并随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2)呈绿色荧光的病毒感染神经元见于双侧SCN,注射对侧占优,主要位于SCN的腹外侧和嘴侧份,个别散在于H者之外:(3)SCN由个别病毒感染的神经元可同时呈AVP的红色荧光,此类双标神经元系病毒由视网膜节细胞顺行运输并跨突触传给了SCN的AVP神经元所致。表明视网膜节细胞与SCN的AVP神经元间有直接的突触性联系。该结果为AVP神经元对SCN节律的机能调控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线索。(本文来源于《四川解剖学杂志》期刊1997年01期)

马玉琼,欧可群,操高原,陈文玉,王蕾[7](1997)在《病毒跨神经元追踪、免疫荧光双标法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探讨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终末与视交叉上核(SCN)内VIP和AVP能神经元间的联系,采用假狂犬病毒(PRV)跨神经元顺行追踪及免疫荧光双标法。对成年大鼠单侧眼球内缓慢注入PRV(Bartha株、5X108PFU/ml)3PI,留针10分钟。动物分别存活56、72和96小时。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经左心左灌注生理盐水(每100ml含肝素100单位)持续5分钟,流速30—40ml/分钟,冷固定液(含4%多聚甲醛、15%苦味酸,用0IM/L磷酸缓冲液配制、PH7‘4),开始流速为朋~40ml分钟,持续5~7分钟,然后降慢到10ml/分钟,维持半小时。开颅取材、修块、入上述固定液后固定一小时,再转入ZO%蔗糖磷酸缓冲液过夜、恒冷箱切片,片厚30Pm。免疫荧光双标法:含03%Triton、2%驴血清(NDS)的001PBS(pH7.4)稀释混合两种一抗,羊抗PRV1:2000,兔抗VIP或AVP1:2000,室温24~48h。二抗分别为驴抗羊IgG(IRITC标记)1:100,驴抗兔IgG(FITC标记)1:50,用2%NDS的0.01MPBS稀释,室温1.sh。以上各步间均用0.01MPBS漂洗10’X3.裱片,PBS甘油封片。免疫荧光双标操作在暗室里进行。结果;被PRV标记的细胞呈现出,绿色荧光,含VIP或AVP能神经元呈现出红色荧光,既含PRV又含VIP或AVP的神经元即双标细胞呈现出桔黄色荧光?(本文来源于《四川解剖学杂志》期刊1997年01期)

免疫荧光双标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银屑病皮损中Th17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用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及正常人皮肤组织中Th17细胞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有一定量Th17细胞的浸润(4.66%±2.65%),主要集中在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而正常皮肤组织中未见Th17细胞,仅有微量CD4+T细胞表达。结论: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成功的检测到银屑病皮损中Th17细胞高表达,为今后量子点在皮肤病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荧光双标法论文参考文献

[1].陈萌.免疫荧光双标法应用于小鼠表皮干细胞分子标记的筛选[D].山东大学.2011

[2].郑道城,常树霞,黄莉宁,陈文静,邱苗芳.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银屑病皮损中Th17细胞[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

[3].陈萌,任宁,刘文君,秦晓敏,李劲松.免疫荧光双标法在小鼠表皮干细胞分子标记筛选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

[4].朱家媛.大鼠松果腺内VIP阳性纤维的来源研究——荧光金顺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双标法[J].川北医学院学报.1998

[5].马玉琼,王蕾,张军,陈文玉,操高原.病毒跨神经元追踪、免疫荧光双标法和免疫组化ABC法在视交叉上核(SCN)研究中的应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8

[6].张军,欧可群,吴良芳,陈文玉,操高原.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AVP样神经元间联系的研究──假狂犬病毒顺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双标法[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7

[7].马玉琼,欧可群,操高原,陈文玉,王蕾.病毒跨神经元追踪、免疫荧光双标法的应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7

论文知识图

基于硅壳荧光纳米颗粒的免疫荧光双基于硅壳荧光纳米颗粒的免疫荧光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前列腺癌类...免疫荧光双标法研究Fra-1与活化的...α、PKC在EAE大鼠脑干的表达(免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两组大鼠胰...

标签:;  ;  ;  ;  ;  ;  ;  

免疫荧光双标法论文_陈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