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飞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济南250101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高职学生存在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效率低、眼界较低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学长制就是一种管理模式,现以山东职业学院西校区经济管理学院为例,分析学长制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助推效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学长制高职学生管理和谐校园
高职院校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在学生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学长制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众多高校陆续实行了这一管理体制。山东职业学院西校区经济管理学院自2009年开始在全院范围内推行学长制,也称协管制,形成了“班主任——辅导员——学长”的立体式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长制的由来及含义
学长制于15世纪的时候出现在英国,之后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高校也普遍采用。学长制是指挑选成绩优异、有学生干部经验、政治觉悟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对新生开展帮助和教育,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一种高校管理模式。
二、学长制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助推效应
1.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入学的新生年龄较小,在入学之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会出现多种心理矛盾,学长作为新生的同龄人,在学习、生活和情感方面都可以给他们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渡过适应期。
2.是老师和大一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目前高校的班主任、辅导员与新生之间有巨大的年龄差,许多学生遇到困难都不愿意找老师交流,而是愿意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学长进行沟通。学长更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可以深入地了解新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惑,将获得的信息再传递给老师,在新生和老师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3.有利于老生和新生的共同成长。在学长的帮助下,大一学生可以熟悉大学生活,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真正地成为大学生。而学长本人在帮助新生的同时,也提高了与他人交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责任感和自信心。
4.对建设和谐校园有积极意义。学长制让学生去帮助、管理学生,由于年龄、生理、心理的相似,这种管理模式更容易获得被管理学生的认同感,让新同学更好地适应大学环境,融入大学生活,学长与新同学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学校的管理者、老师和学生之间介入了第三方——学长,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师生关系,对建设和谐校园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学长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机制不完善。学长制的机制主要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选拔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
就山东职业学院西校区经济管理学院为例,整个学长机制并不完善,在新生入学的半年甚至一年时间内,学长们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学院领导和老师没有制定配套的激励机制,没有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他们支持,随着时间的增加,学长们的热情慢慢消退,责任心也随之下降,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2.学长本身能力不足。高职院校的部分学长会存在自身能力不足甚至思想偏激的问题,在工作中掺杂个人感情;也有些学长为了自己的学习不受影响,不愿意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学长工作中,导致管理工作受到影响。
3.未得到学校、老师的重视。个别班主任或辅导员在工作中对学长只重视使用,缺乏培训和引导,忽视了对学长工作的跟进;没有及时与学长进行沟通,让学长感到没有工作动力、没有信心。
四、学长制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改进措施
1.完善机制。完善选拔机制和培训机制:学长制工作应该从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始准备,根据学院下学期的专业和招生计划,每年5月份从大一学生中选拔相应数量的学长人选,并对这些候选人进行集中培训。
2.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学长本身也是学生,学习是主要任务,所以作为学长一定要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为新生做好榜样。学长处理好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新生就会从心底对学长产生敬佩之情,更会认同学长的管理工作。
3.明确学长的工作职责。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学长的职权。这些学长的首要身份是学生,所以不要让他们负担过多的管理工作,在职责范围上,最好清晰明确,便于他们开展工作。
4.确保学长制与团总支、学生会在工作中“一条线”。把学长制的管理机构纳入到团总支、学生会中,确保工作中的“一条线”,给予其一定的学校地位,赋予学长相应的管理权利,有利于学长工作的开展。
总之,学长制的实行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但是在现在的高职教育中,学长制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完善机制,建设和谐的高职校园。
参考文献
[1]唐艳高校“学长制”管理模式探究[J].经济师,2010,(5)。
[2]宋延生和谐校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吕绪华游涵赟创新性实践教学中多层次学长制激励机制设计[J].当代经济,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