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陶瓷粉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粉末,陶瓷,激光,稀土,压实,涂层。
纳米陶瓷粉末论文文献综述
曾阳,王烈林,谢华,王文文,胡登超[1](2018)在《PLZT纳米陶瓷粉末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溶胶喷雾热解法合成PLZT(10/65/35)陶瓷粉末,通过热分析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前驱体经过900~1 000℃的烧结能得到单一的PLZT晶体;当烧结温度超过1 100℃,PLZT陶瓷发生相变,分解为ZrO_2和Pb_(0.64)La_(0.206)Ti_(0.949)O_(2.846);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PLZT粉末样品颗粒饱满、粒径均匀,为纳米晶体;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表明PLZT晶粒呈现球状,晶粒为多晶结构。(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8年07期)
李任伟[2](2014)在《纳米陶瓷团聚体粉末在等离子弧中的熔化行为及其对涂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采用纳米ZrO2-8wt.%Y2O3团聚粉末(YSZ)和在纳米ZrO2-8wt.%Y2O3中掺杂25%的纳米Ce02的团聚粉末(CSZ)作为隔热层材料,采用NiCrAlY微米级粉末作为粘结层材料。分析了纳米团聚体粉末在等离子弧中的熔化特点,同时对两种团聚粉末的压缩块体进行抗烧结试验以及研究了温度对晶粒长大的影响。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GH30高温合金钢基体上制备了纳米YSZ和纳米CSZ涂层进行性能对比实验。通过实验比较了它们的性能差异,揭示了纳米热障涂层的形成机理;通过热震实验、高温熔盐腐蚀实验,研究了YSZ和CSZ涂层的高温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通过纳米团聚体粉末在等离子弧中的熔化实验,揭示了等离子弧处理后的团聚粉末只是表层熔化了5um左右,内部仍然保持着纳米结构。将YSZ和CSZ块体进行烧结试验,每个相同时间段,CSZ的烧结程度都高于YSZ。进行1300°C热处理3小时,结果YSZ和CSZ均已烧结,YSZ与CSZ烧结前后体积分别缩小到原来的65%与55%,主要原因是高温时块体内气体受热溢出,其次当温度超过1170°C会发生m-ZrO2相→t-ZrO2相转变,并伴随体积收缩,然而当温度下降时稳定剂Y203和Ce02抑制了t相→m相体积膨胀的转变,CSZ体积膨胀要小于YSZ,这说明是Y203和Ce02的共同稳定高温t相的作用要强于单一Y203的作用。同时发现纳米CSZ晶粒尺寸随温度的升高而长大的规律,说明了温度是决定晶粒长大的主要原因。在热震实验中,YSZ涂层在第21次试验中失效,而CSZ涂层在第63次试验中失效,这充分说明了CSZ涂层的高温稳定性要强于YSZ涂层。在高温熔盐腐蚀实验中,重复实验腐蚀时间达到60h时,结果YSZ涂层大部分脱落,而CSZ涂层只有极少部分脱落,通过两种涂层截面腐蚀情况看,CSZ涂层抗高温熔盐腐蚀性能优于YSZ涂层。以上实验充分说明了掺杂纳米Ce02可以提高涂层的抗高温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米ZrO2-8wt.%Y2O3中掺杂一定量的纳米Ce02对于提高涂层的高温稳定性、耐蚀性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在航空工业中提升发动机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4-04-01)
何轶伦,龙安平,周伍喜,刘怀菲,李玉玺[3](2014)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Sc_2O_3-Y_2O_3-ZrO_2纳米陶瓷粉末及其高温相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ZrOCl2·8H2O、Y(NO3)3·6H2O和Sc2O3为原料,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YSZ(yttrium stabilized zirconia)(名义成分为4.5%Y2O3-ZrO2)与Sc-YSZ(名义成分为0.6%Sc2O3-YSZ)2种纳米复合陶瓷粉末(Y2O3和Sc2O3的含量均为摩尔分数),经过压制成形后在不同温度下烧结。通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粉末进行表征,研究其高温下相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前躯体粉末在600℃煅烧2 h后都呈单一的非平衡四方相结构。采用正向滴定法制备的0.6%Sc2O3-YSZ粉末粒径约为30 nm,粉末团聚严重,有许多大的团聚体,反向滴定法制备的0.6%Sc2O3-YSZ粉末粒径约20 nm,粉末团聚少。YSZ在1 200℃烧结100 h后,呈平衡四方相,并有立方相产生在1 300℃烧结100 h后,平衡四方相不稳定,产生立方相和少量单斜相;在1 400℃烧结100 h后,四方相全部转变为单斜相和立方相。而Sc-YSZ粉体在1 200、1 300和1 400℃下烧结100 h后都始终保持单一的非平衡四方相结构。因此在YSZ中添加少量Sc2O3可提高其相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4年01期)
何轶伦,周伍喜,李松林,刘怀菲,赖天苗[4](2011)在《La_2O_3-Y_2O_3-ZrO_2纳米陶瓷粉末的制备及高温相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4.5%Y_2O_3-ZrO_2(YSZ)和0.6%La_2O_3-YSZ、0.8%La_2O_3-YSZ、1.2%La_2O_3-YSZ(0.6La、0.8La、1.2La)(摩尔分数)纳米复合陶瓷粉末,研究了四组粉末的高温相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正向滴淀方法制备的0.6La粉末(粒径~50 nm)团聚严重,而用反向滴淀方法制备的0.6La粉末(粒径~20 nm),粉末团聚少;各组前躯体粉末在600℃煅烧2 h后都呈单一四方相结构;在1200℃烧结100 h后0.6La、0.8La坯体呈单一四方相结构,无相变,YSZ和1.2La坯体都有立方相且1.2La坯体有锆酸镧相生成;在1300℃烧结100 h后0.6La,0.8La,1.2La坯体呈四方相和立方相结构,其中1.2La坯体有锆酸镧相生成,在相同条件下烧结的YSZ坯体有少量(~1.5%)单斜相产生;在1400℃烧结100 h后各组份中四方相已不能保持稳定,转化为单斜相和立方相,0.6La、0.8La、1.2La、YSZ坯体单斜相含量分别为30.5%,32%,35%,46.0%。在YSZ中添加少量La_2O_3在1300℃烧结能有效改善其高温相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张越举,李晓杰,闫鸿浩,王小红,陶玉雄[5](2009)在《冷爆炸压实中纳米陶瓷粉末摩擦传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纳米陶瓷颗粒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受力特点进行了分析,利用准静态弹性力学方法研究了颗粒间的冲击摩擦力大小,并利用热传导的尺寸效应和冲击摩擦的强瞬态性(忽略传热的边界散射影响),研究了摩擦引起的颗粒内部温度变化和温度场分布.ITO纳米陶瓷粉末参数的计算分析表明,冷爆炸压实中纳米陶瓷粉末颗粒间很难形成摩擦焊接.要提高纳米陶瓷粉末爆炸压实后的结合强度,必须加强陶瓷颗粒在压实过程中的烧结行为,建议在纳米陶瓷粉末的爆炸压实中采取预热爆炸压实的工艺路线.(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艺》期刊2009年04期)
沈理达,田宗军,黄因慧,刘志东,花国然[6](2007)在《激光烧结PSZ纳米陶瓷团聚体粉末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激光烧结技术,以重构的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PSZ)纳米陶瓷团聚体粉末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纳米结构陶瓷小块体制备的探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样品内部存在特有的两相复合的微观结构,即未熔化和熔化区域。通过对不同激光功率下制备所得的试样的内部微观结构对比,分析样件微观结构和激光功率的关系,并通过显微硬度测试进一步分析了两相复合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关系,理论上给出了这种两相复合结构可能存在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应用激光》期刊2007年05期)
方建筠,栗卓新,史耀武,蒋建敏[7](2007)在《微纳米陶瓷粉末对粒子行为及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微纳米材料应用于热喷涂制备高耐磨、耐蚀的涂层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作者测量了微纳米陶瓷粉末对电弧喷涂中飞行粒子熔化程度、飞行速度及雾化粒子尺寸的影响,观察了喷涂铁基TiB2/Cr3C2/Al2O3粒子的变形过程,分析微纳米陶瓷粉末对粒子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对涂层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微纳米粒子增加了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结合强度,改善涂层的韧性,对涂层的耐磨粒磨损性能影响不大,但明显提高涂层的耐冲蚀性能。最后对微纳米陶瓷粉末在喷涂过程中的作用、对粒子行为及涂层性能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07年07期)
张越举,李晓杰,闫鸿浩,曲艳东,陶玉雄[8](2007)在《纳米陶瓷粉末在爆炸压实过程中的破碎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爆炸压实过程中,纳米颗粒所受冲击载荷发生显着变化的时间远远大于应力波传过颗粒特征长度所用时间;同时,陶瓷颗粒在爆炸冲击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脆性。基于以上两个事实提出了弹性假设,推导了颗粒在压实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回顾了判断脆性材料破坏的叁个准则,即Hugonoit弹性极限、动态屈服强度和理论剪切强度,并从这叁种判据的交集值出发来判断爆炸压实过程中陶瓷颗粒是否有发生破碎的可能。通过具体计算得出颗粒内存在两个最大剪应力的位置:一个位置发生在距颗粒接触面0.5 nm范围以内,此处剪应力最大;另一个位置发生在距接触面较远处。这一结果为解释陶瓷粉末颗粒在爆炸压实过程中存在塑性行为和破碎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张越举[9](2006)在《爆炸压实烧结纳米陶瓷粉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爆炸粉末烧结是利用炸药爆轰产生的能量,以激波的形式作用于金属或非金属粉末,使其在瞬态、高温和高压下发生烧结的一种材料加工或合成的新技术,实质上是多孔材料在激波绝热压缩下发生高温压实原理的应用,是爆炸加工领域的第叁代研究对象。陶瓷粉末的爆炸压实研究,无论是在实验上还是在理论上,一直以来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随着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纳米级陶瓷粉末大量制备出来,而烧结纳米块体的技术却还在探索研究之中。爆炸压实作为特殊的粉末烧结工艺,在压实烧结粉末材料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前人在爆炸压实烧结陶瓷粉末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但涉及纳米尺度的研究还很少。本论文的研究以纳米尺度的陶瓷粉末为主,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从陶瓷材料的固有脆性特点出发,以弹性假设为前提,研究了爆炸冲击条件下纳米陶瓷粉末颗粒之间的摩擦传热行为。通过研究发现,纳米陶瓷粉末颗粒在爆炸压实的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由于摩擦导致焊接的烧结行为,从而为爆炸压实烧结纳米陶瓷粉末的理论进行了澄清。2.陶瓷粉末颗粒尺寸无论多小,其脆性都是由其化学键的特性决定的。因此,纳米陶瓷粉末颗粒在爆炸压实的不平衡动高压条件下存在着破碎行为。借助弹性假设,在二维平面内,利用弹性力学知识对陶瓷颗粒间的作用力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陶瓷颗粒内存在两个最大剪应力及其对应位置。对比脆性破坏的叁个判断标准,确定了陶瓷粉末颗粒在爆炸冲击状态下存在破碎的可能,并解释了随着冲击压力的提高,颗粒破碎后均匀程度也随之提高的现象。另外,在较低冲击压力条件下,由于两个最大剪应力中一个处在颗粒接触面以下0.5nm范围内,而晶界(界面)的厚度一般处在这一尺度内,由此解释了颗粒存在剪切塑性流动的可能。3.在实验方面,针对ITO陶瓷材料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提出了冷爆炸压实+后续烧结的工艺,所谓冷爆炸压实,是为区别与预热爆炸压实而提出的,指爆炸压实前不对压实试件进行加热处理,试件在常温下进行的压实过程。通过调整爆炸参数和烧结工艺,获得了比较致密,晶粒在亚微米范围内的良好烧结体。预热爆炸烧结陶瓷粉末材料是解决压实烧结体中存在大量宏微观裂纹的有效途径。本文参考Prijmmer提出的预热爆炸压实烧结装置,改造了5kgTNT当量爆炸合成釜,用于预热爆炸压实的防护结构和支撑结构。在改造的装置中,设计了能够保护多次使用部件的试件导入结构。该结构能够使得预热试件准确落入炸药中间,且制造成本低廉,加工简单。为了远程操作,在预热爆炸压实装置上安装了信号系统,从而能够保证远程操作时确定试件已经落入炸药中间,并能保证及时引爆炸药。利用自制的预热爆炸压实装置,通过调整压实结构、预热温度和爆炸冲击压力获得了致密的ITO烧结体。烧结体的晶粒尺度在亚微米范围内。4.对纳米γ-Al_2O_3和α-Al_2O_3粉末进行了预热爆炸压实的初步探索,获得了γ-Al_2O_3纳米陶瓷粉末得到良好爆炸压实烧结且转化为α-Al_2O_3晶型的实验参数。纳米α-Al_2O_3粉末的预热爆炸压实在预热温度达到0.5Tm附近、爆炸冲击压力达到18.4GPa时,能够得到致密压实,但在此爆炸冲击压力条件下,烧结体的晶粒对预热温度的敏感度较高。(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6-11-01)
任雨松,花国然,罗新华,田宗军,黄因慧[10](2006)在《SiC纳米陶瓷粉末激光烧结成形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型技术,利用CO2激光对纳米S iC粉体材料进行了激光烧结成型的试验。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了烧结层中纳米S iC的显微组织,同时对激光烧结过程及工艺参数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参数,可以实现S iC陶瓷块体的烧结成型,烧结件内部组织保持纳米结构,材料晶粒尺寸基本不长大。烧结过程中S iC有分解反应,产生纳米S i和C。(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06年04期)
纳米陶瓷粉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分别采用纳米ZrO2-8wt.%Y2O3团聚粉末(YSZ)和在纳米ZrO2-8wt.%Y2O3中掺杂25%的纳米Ce02的团聚粉末(CSZ)作为隔热层材料,采用NiCrAlY微米级粉末作为粘结层材料。分析了纳米团聚体粉末在等离子弧中的熔化特点,同时对两种团聚粉末的压缩块体进行抗烧结试验以及研究了温度对晶粒长大的影响。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GH30高温合金钢基体上制备了纳米YSZ和纳米CSZ涂层进行性能对比实验。通过实验比较了它们的性能差异,揭示了纳米热障涂层的形成机理;通过热震实验、高温熔盐腐蚀实验,研究了YSZ和CSZ涂层的高温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通过纳米团聚体粉末在等离子弧中的熔化实验,揭示了等离子弧处理后的团聚粉末只是表层熔化了5um左右,内部仍然保持着纳米结构。将YSZ和CSZ块体进行烧结试验,每个相同时间段,CSZ的烧结程度都高于YSZ。进行1300°C热处理3小时,结果YSZ和CSZ均已烧结,YSZ与CSZ烧结前后体积分别缩小到原来的65%与55%,主要原因是高温时块体内气体受热溢出,其次当温度超过1170°C会发生m-ZrO2相→t-ZrO2相转变,并伴随体积收缩,然而当温度下降时稳定剂Y203和Ce02抑制了t相→m相体积膨胀的转变,CSZ体积膨胀要小于YSZ,这说明是Y203和Ce02的共同稳定高温t相的作用要强于单一Y203的作用。同时发现纳米CSZ晶粒尺寸随温度的升高而长大的规律,说明了温度是决定晶粒长大的主要原因。在热震实验中,YSZ涂层在第21次试验中失效,而CSZ涂层在第63次试验中失效,这充分说明了CSZ涂层的高温稳定性要强于YSZ涂层。在高温熔盐腐蚀实验中,重复实验腐蚀时间达到60h时,结果YSZ涂层大部分脱落,而CSZ涂层只有极少部分脱落,通过两种涂层截面腐蚀情况看,CSZ涂层抗高温熔盐腐蚀性能优于YSZ涂层。以上实验充分说明了掺杂纳米Ce02可以提高涂层的抗高温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米ZrO2-8wt.%Y2O3中掺杂一定量的纳米Ce02对于提高涂层的高温稳定性、耐蚀性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在航空工业中提升发动机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陶瓷粉末论文参考文献
[1].曾阳,王烈林,谢华,王文文,胡登超.PLZT纳米陶瓷粉末的合成及表征[J].功能材料.2018
[2].李任伟.纳米陶瓷团聚体粉末在等离子弧中的熔化行为及其对涂层性能的影响[D].长春工业大学.2014
[3].何轶伦,龙安平,周伍喜,刘怀菲,李玉玺.化学共沉淀法制备Sc_2O_3-Y_2O_3-ZrO_2纳米陶瓷粉末及其高温相稳定性[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
[4].何轶伦,周伍喜,李松林,刘怀菲,赖天苗.La_2O_3-Y_2O_3-ZrO_2纳米陶瓷粉末的制备及高温相稳定性[J].材料研究学报.2011
[5].张越举,李晓杰,闫鸿浩,王小红,陶玉雄.冷爆炸压实中纳米陶瓷粉末摩擦传热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9
[6].沈理达,田宗军,黄因慧,刘志东,花国然.激光烧结PSZ纳米陶瓷团聚体粉末的试验研究[J].应用激光.2007
[7].方建筠,栗卓新,史耀武,蒋建敏.微纳米陶瓷粉末对粒子行为及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J].焊接学报.2007
[8].张越举,李晓杰,闫鸿浩,曲艳东,陶玉雄.纳米陶瓷粉末在爆炸压实过程中的破碎行为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07
[9].张越举.爆炸压实烧结纳米陶瓷粉末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10].任雨松,花国然,罗新华,田宗军,黄因慧.SiC纳米陶瓷粉末激光烧结成形试验研究[J].激光技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