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乙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烯,蔗渣,顺式,钼酸,水貂,吸附剂,酚醛树脂。
二乙烯论文文献综述
陈子超[1](2019)在《二乙烯叁胺溶液在填料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常压下,对二乙烯叁胺溶液在填料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定了二乙烯叁胺溶液浓度为0.05~0.35 mol/L、流量为0.2~0.6 L/min时二氧化碳脱除效率的变化情况,表明随着二乙烯叁胺溶液浓度和流量的增大,二氧化碳的脱除效率提高;而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和混合气体流量的增大,二氧化碳的脱除效率降低。在试验中,对二乙烯叁胺与乙醇胺的吸收性能进行了对比,确认二乙烯叁胺是一种高效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本文来源于《上海电气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吴子健,范宝安,王黎[2](2019)在《二乙烯叁胺改性膨胀石墨吸附溶液中MoO_4~(2-)》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乙烯叁胺(DETA)为改性剂,对羧基化膨胀石墨(EG-COOH)进行表面修饰,制备了一种对MoO_4~(2-)具有选择性吸附能力的吸附剂EG-DETA。FTIR分析表明,膨胀石墨(EG)表面成功接枝上了二乙烯叁胺(DETA)。考察了p H、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外加电场对EG-DETA吸附MoO_4~(2-)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吸附条件为:1. 2 V的外加电场,初始浓度为450 mg/L,p H=4,吸附时间240 min。此时EG-DETA对MoO_4~(2-)的饱和吸附量为1 090 mg/g,洗脱率为64%。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受扩散控制;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属于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王潜龙,惠学志,艾健强[3](2019)在《二乙烯叁胺酚醛树脂凝胶调剖体系研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驱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通常需要开展调剖堵水作业来实现控水增油。调剖堵水所用的化学药剂体系性能对调剖堵水成功至关重要,文章针对常规调剖体系存在温度,矿化度的耐受能力弱、体系稳定性差、有效期短等不足,研制出一种新型的二乙烯叁胺酚醛交联剂树脂凝胶调剖体系。该体系性能优异,成胶适用温度范围为60℃~120℃,可耐受钠离子浓度250 000 mg/L、钙离子5 000 mg/L及p H为5~10的地层环境。恒温箱中120 d后,70℃环境下凝胶黏度保留率约为98%以上,90℃~120℃环境下凝胶黏度保留率约为94. 7%以上。矿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型交联剂树脂凝胶调剖体系,井组日增油2. 0 t,累增油1 200 t,相比于常规酚醛树脂凝胶调剖体系具有更广阔的适用性和更大的经济价值。(本文来源于《钻采工艺》期刊2019年01期)
刘妮,朱红祥,王双飞,蒋林伶,薛天利[4](2019)在《二乙烯叁胺基蔗渣碱木质素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乙烯叁胺和甲醛对蔗渣碱木质素进行改性,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温度80℃,时间4 h,m(木质素)∶m(二乙烯叁胺)=1∶1. 5,n(二乙烯叁胺)∶n(甲醛)=1∶3,含氮量最大为7. 1%,二乙烯叁胺和甲醛的物质的量之比对含氮量的影响显着。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能谱仪的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亚甲基和胺基被引入木质素结构中,表面形貌由球状变为块状。(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易建春,余滔[5](2018)在《土壤8种有效态元素的测定(铜)二乙烯叁胺五乙酸浸提-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土壤8种有效态元素二乙烯叁胺五乙酸浸提-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有效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对测量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不确定引入包括样品的称样、工作曲线拟合、试样体积及测量重复性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出各个分量的不确定度,通过合成得到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及测试结果。(本文来源于《矿产综合利用》期刊2018年06期)
邓剑如,余方源,江维胜,刘芳波[6](2018)在《五羟乙基二乙烯叁胺合成工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乙烯叁胺与2-氯乙醇为主要原料合成五羟乙基二乙烯叁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对原料配比及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最佳配比为:二乙烯叁胺与2-氯乙醇的摩尔比为1∶6.5;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5 h,收率达到了98.76%,并用羟值测定、胺值测定、FT-IR、1H-NMR及ES-MS等方法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温恺嘉,王小妹,钟鸣,李菁,李咏华[7](2018)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二乙烯苯的残留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二乙烯苯残留量的方法。方法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HP-5)的非极性石英毛细管柱,柱温为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160℃,火焰离子检测器温度为200℃,氮气流速为1.0 m L·min~(-1),顶空平衡温度为90℃,平衡时间为15min,进样量为1 mL。结果本方法中二乙烯苯在0.24~7.6μg·m 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2.332 7X+0.806 3(r=0.997 9),回收率、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均<1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二乙烯苯的残留量。(本文来源于《今日药学》期刊2018年11期)
罗国良,王振军,冯二凯,易立,郭利[8](2018)在《二乙烯亚胺对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灭活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二乙烯亚胺(BEI)对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的灭活效果,采用BEI终浓度为0.003mol/L、0.002mol/L、0.001mol/L、0.0005mol/L,灭活温度为30℃,灭活时间为24h、48h、72h条件下,对水貂肠炎细小病毒进行灭活试验。通过F81细胞传代观察细胞病变和血凝试验检测灭活效果;用水貂检验BEI灭活水貂肠炎细小病毒所制疫苗的安全性,通过检测接种水貂的血凝抑制抗体,评价BEI灭活细小病毒所制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与甲醛灭活的疫苗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表明,BEI终浓度0.002mol/L、30℃24h是灭活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的适宜参数,BEI灭活工艺制备的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BEI灭活工艺与甲醛灭活工艺的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本研究为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灭活工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特产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包建民,闫志英,李优鑫[9](2018)在《微米级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米级多孔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是目前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微球粒径通常在1μm至数百微米,干燥状态下内部有几埃甚至几千埃的孔隙,具有球形度好、比表面积大、骨架密度低、吸附性强、力学强度高、与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兼容性好等诸多优点,在生物医学、分析化学、环境保护、催化剂载体以及电子产品等领域中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除了具有高分子微球的一般特点外,还有物理及化学稳定性好、热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工业应用前景广等优点,同时微球的苯环反应活性高,易于进行一系列的功能化反应,从而扩大其应用领域。基于上述优点,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多孔聚合物微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使得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制备和功能化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逐渐出现了多种微球制备方法。悬浮聚合法是制备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传统方法,其操作简单,产物后处理方便,但是得到的微球粒径呈多分散性。种子溶胀法被普遍认为是制备单分散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较好的方法,该方法在制备表面功能化、单分散大粒径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沉淀聚合法也可以用来制备单分散的微球,但是该方法制备的微球交联度低、产量低,而且不易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功能性微球。近几年利用微工程乳化技术制备微球的报道越来越多,包括微孔膜/微通道乳化法和微流控技术。这类方法制备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单分散性良好,粒径、孔径等重现性好,为制备多孔聚合物微球开辟了新的方向。与此同时很多研究者致力于功能性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开发,通过在微球上引入各种功能基团改善微球的疏水性、溶解性和生物亲和性等,制得的不同特性的微球可应用于高效色谱填料、催化剂载体、生物医学、吸附剂等领域。本文首次详尽地分析和综述了微米级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制备方法和改性方法,讨论了影响微球孔径及孔分布的重要因素,并总结了该类微球近几年的应用研究状况,最后对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17期)
康静静[10](2018)在《聚(氯甲基苯乙烯-co-二乙烯苯)纳米纤维的改性及其硼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硼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应用从传统工业领域不断向现代工业领域扩展,硼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硼矿开采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国盐湖资源丰富,其中含有的硼资源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因此开发利用液态硼资源来弥补当前的硼矿资源短缺状况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另外,从减少环境污染,维持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角度来说,液态提硼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吸附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液态提硼方法,相比于其它提硼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吸附量大,选择性高等优点而倍受关注。本文通过阳离子聚合的方法得到一种一维聚合物纳米纤维,该一维聚合物纳米纤维具有制备过程简单、交联度可控,可批量生产等特点,为硼吸附剂的制备打下了有利的基础。我们以这种聚合物纳米纤维为基质,通过接枝N-甲基-D-葡甲胺(NMDG)、氨基丙二醇(APD)和叁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叁种功能基团,制备出叁种不同的硼吸附剂。同时,又对葡甲胺类吸附剂进赋磁,得到的硼吸附剂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能够进行有效的分离。具体工作如下:1.以氯甲基苯乙烯(VBC)和二乙烯苯(DVB)为原料采用一步阳离子聚合的方法批量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尺寸的聚合物纳米纤维。以该聚合物纳米纤维作为基质,NMDG为功能基团对其进行改性,得到硼吸附剂Poly(n/m)-NMDG,通过红外(FT-IR)、元素分析(EA)、扫描电镜图(SEM)、吸附和循环稳定性测试筛选出最佳比例的聚合物纳米纤维Poly(5/1)作为基质。通过探讨外界因素(溶液pH、浓度、时间等)对吸附剂Poly(5/1)-NMDG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当溶液pH为9时,吸附剂的吸附效果最佳;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吸附剂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8.29 mg/g,与实验结果(18.15 mg/g)一致;动力学吸附实验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钠、钙、镁等阳离子,对吸附剂的选择性具有干扰作用。除此之外,我们对Poly(2/1)进行赋磁,制备出磁性吸附剂Poly(2/1)@Fe_3O_4-NMDG,硼吸附量为5.4 mg/g,外加磁场作用下可实现吸附剂的有效分离,为吸附剂的分离和回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2.以Poly(5/1)为基质,APD为功能基团,制备了Poly(5/1)-APD吸附剂。通过FT-IR、EA及SEM表征,证明聚合物成功接枝上了功能基团APD。通过探讨外界因素(溶液pH、浓度、时间等)对Poly(5/1)-APD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当溶液pH为8时,吸附剂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达8.9 mg/g;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吸附剂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7.68 mg/g,与实验结果(8.00 mg/g)一致;动力学吸附曲线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循环吸附四次之后,其吸附量仍能保持在85%左右;吸附剂Poly(5/1)-APD对溶液中硼的吸附性能受钠、钙、镁等干扰离子的影响明显。3.以Poly(5/1)为基质,TRIS为功能基团,制备了吸附剂Poly(5/1)-TRIS。通过FT-IR、EA及SEM表征,证明TRIS功能基团被成功接枝到聚合物基质上。同样通过探讨外界因素(pH、浓度、时间等)对吸附剂Poly(5/1)-TRIS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当溶液为中性时,Poly(5/1)-TRIS对硼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达9.7 mg/g;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吸附剂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0.13 mg/g,与实验结果(9.80 mg/g)一致;动力学吸附曲线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循环吸附四次之后,其吸附量保持在87%左右。当溶液中钠、钙、镁干扰离子的浓度很低时,对吸附剂的选择性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6-30)
二乙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二乙烯叁胺(DETA)为改性剂,对羧基化膨胀石墨(EG-COOH)进行表面修饰,制备了一种对MoO_4~(2-)具有选择性吸附能力的吸附剂EG-DETA。FTIR分析表明,膨胀石墨(EG)表面成功接枝上了二乙烯叁胺(DETA)。考察了p H、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外加电场对EG-DETA吸附MoO_4~(2-)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吸附条件为:1. 2 V的外加电场,初始浓度为450 mg/L,p H=4,吸附时间240 min。此时EG-DETA对MoO_4~(2-)的饱和吸附量为1 090 mg/g,洗脱率为64%。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受扩散控制;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属于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乙烯论文参考文献
[1].陈子超.二乙烯叁胺溶液在填料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试验研究[J].上海电气技术.2019
[2].吴子健,范宝安,王黎.二乙烯叁胺改性膨胀石墨吸附溶液中MoO_4~(2-)[J].应用化工.2019
[3].王潜龙,惠学志,艾健强.二乙烯叁胺酚醛树脂凝胶调剖体系研制及应用[J].钻采工艺.2019
[4].刘妮,朱红祥,王双飞,蒋林伶,薛天利.二乙烯叁胺基蔗渣碱木质素的制备[J].应用化工.2019
[5].易建春,余滔.土壤8种有效态元素的测定(铜)二乙烯叁胺五乙酸浸提-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不确定度评定[J].矿产综合利用.2018
[6].邓剑如,余方源,江维胜,刘芳波.五羟乙基二乙烯叁胺合成工艺优化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温恺嘉,王小妹,钟鸣,李菁,李咏华.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二乙烯苯的残留量[J].今日药学.2018
[8].罗国良,王振军,冯二凯,易立,郭利.二乙烯亚胺对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灭活效果的研究[J].特产研究.2018
[9].包建民,闫志英,李优鑫.微米级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综述[J].材料导报.2018
[10].康静静.聚(氯甲基苯乙烯-co-二乙烯苯)纳米纤维的改性及其硼吸附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