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基因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组,基因,孟德尔,模式,叶绿体,通量,家族。
全基因组论文文献综述
牟奕,肖恒怡,董碧蓉[1](2019)在《精准医学: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在药物基因组学中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医学一直遵循精准理念,不断融入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以提高临床实践的准确性和客观性[1],比如CT、磁共振成像、染色体诊断等技术。精准理念克服传统医疗的盲目性,减少漏诊和误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是现代医学进步的推动力。在世界范围内,精准医学被研究者广泛接受[1,2]。精准用药是精准医学的重要分支;在美国,叁分之一的处方药被认为无效,每年浪费约7 126亿元人民币(1 000亿美元);对患者健康不仅无益,反而具有潜在危险性[3]。药(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李明曲[2](2019)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抗脓毒症感染中的精准应用及集束化护理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抗脓毒症感染中的精准应用,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90例脓毒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全基因测序技术及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反应指标及动脉血乳酸(LAC)等组织灌注指标。比较两组病人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病人ICU住院时间。[结果]入住ICU第1天,两组病人WBC、PCT、CRP及LA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第3天及第7天,干预组病人WBC、PCT、CRP及LAC等各项指标比对照组均明显好转(P<0.05)。入住ICU第1天,两组病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第3天,干预组病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病人ICU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能够精准诊断脓毒症,为科学制定治疗护理方案提供参考。集束化护理为脓毒症病人提供了优化的护理服务,有效地控制感染,加速病人康复。(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33期)
颜君,苏培森,李雯,肖桂连,赵炎[3](2019)在《小麦和粗山羊草Ⅲ类过氧化物酶(PRX)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s)是通过将过氧化氢还原为水来催化许多底物氧化的酶。它们可分为两大类:血红素过氧化物酶和非血红素过氧化物酶。血红素过氧化物酶可进一步分为两大类:动物过氧化物酶和非动物过氧化物酶。非动物过氧化物酶包括叁类过氧化物酶,即Ⅰ类、Ⅱ类和Ⅲ类过氧化物酶。Ⅲ类过氧化物酶(PRX)基因家族是过氧化物酶超家族的一个植物特有的成员,与细胞增长和细胞壁松弛、木质化和木栓化、水果生长和成熟、植物衰老、非生物胁迫应答、生物胁迫应答等多种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然而,在小麦和粗山羊草中,其分类、进化历史、基因表达模式尚不清楚。[材料与方法]普通小麦等11种植物的PR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隐性马尔科夫模型(HMM)和邻接树(NJ)进行分类。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图由Perl和R脚本自动生成。MCScanX鉴定了普通小麦PRX的串联复制和全基因组复制事件。RMAexpress和Mev4.9,研究GEO公共基因芯片的普通小麦PRXs的压力应答表达模式;qRT-PCR验证干旱、激素处理、赤霉病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网站预测(WoLF PSORT和TargetP)和共焦显微镜研究亚细胞定位。网站预测(PlantCARE42)和启动子测序研究激素应答元件。用"苏麦3号"实验验证。[结果与分析]我们鉴定了普通小麦、乌拉图小麦、粗山羊草的PRXs,分别是374个、159个和169个。结合其他8种植物PRXs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18个亚家族。在V~ⅩⅧ亚家族中,在PRX结构域发现了一个外显子相位组合为"001"的保守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个系统发育模型来推断PRX亚家族的外显子-内含子结构的进化历史。比较基因组分析表明,Ⅶ亚家族可能是最古老的亚家族,且起源于绿藻。进一步综合分析普通小麦PRX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和共线性关系表明,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和串联复制事件均对小麦进化过程中普通小麦PRXs的扩增起了促进作用。为了验证这些PRX基因在调节各种生理过程中的功能,利用公共基因芯片数据研究了普通小麦PRXs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不同组织间的PRXs表达模式不同,PRXs可能参与了小麦的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应答。采用qRT-PCR对干旱、植物激素处理、禾谷镰刀菌感染的样品进行检测,验证了基因芯片普通小麦PRXs表达模式的预测效果。部分TaePRXs亚细胞定位的预测结果与共聚焦显微镜结果一致。我们预测一些TaePRXs的启动子区域具有激素应答的顺式作用元件,并通过测序启动子验证了这些预测的顺式作用元件。[结论]本文对小麦及相关植物的Ⅲ类过氧化物酶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分类、进化、表达模式的研究。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小麦PRXs的进化和分子机制提供信息。(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9)
赵小波,苑翠玲,孙全喜,闫彩霞,王娟[4](2019)在《基于全基因组花生VAMP基因鉴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囊泡结合膜蛋白(VAMP)是植物定位在囊泡上的囊泡运输基因,其在植物发育以及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花生VAMP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并对它们在22个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生VAMP基因家族有62个成员,其中二倍体野生种花生A.duranensis基因组有18个,A.ipaensis基因组有21个,栽培种有41个。表达模式分析表明AdVAMP17与AiVAMP1在大部分组织中均有表达,AdVAMP18与AiVAMP21在花与雌蕊中表达量最高,可能有特异性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该家族成员,并深入探讨其在花生的生物学功能和进化模式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9)
曾建斌[5](2019)在《大麦耐碱种质的发掘及碱胁迫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土壤盐碱化是作物生产上面临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严重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粮食安全。全球近8.3亿公顷的土地受到盐碱胁迫的影响,其中4.34亿公顷是碱化土壤。对作物来说,碱性盐胁迫(碱胁迫)与中性盐胁迫(盐胁迫)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非生物胁迫。由碱性盐(NaHCO_3和Na_2CO_3)主导的胁迫效应比中性盐(NaCl和Na_2SO_4)对作物造成的危害更大。作物的耐盐性研究已非常广泛和深入,而碱胁迫对作物生长和发育的相关研究却相对匮乏。因此,开展作物的耐碱生理与分子机理研究,培育耐碱作物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315份大麦种质为材料,利用水培体系,开展耐碱性评价,设置对照组(正常营养液培养)和处理组(碱胁迫,40 mM)。碱性盐组成和配比分别为:NaHCO_3:Na_2CO_3=49:1,pH=8.5~9.0。处理10d后,获取根系主要表型指标,结合这315份大麦材料的群体遗传结构及分子标记信息,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结果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碱胁迫处理抑制大麦根系的生长,根长平均下降超过一半(约56%),敏感的品种根长可下降大约75%,而耐性品种可维持约90%的相对根长比例,品种间差异较大。对照下根长(CK-R)、处理下根长(T-R)和相对根长(T/CK-R)的频次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可用于GWAS分析。其中,与CK-R指标关联的分子标记共有5个,分布在大麦5H和7H染色体上;与T-R相关联的标记仅为1个,位于大麦6H染色体上;与T/CK-R相关联的标记共有8个,分别分布在5条不同的染色体上,其中位于4H染色体上的叁个标记之间的遗传距离非常近,且其中两个标记的效应值最大,可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5.55%和5.32%。碱胁迫下,相对根长(T/CK-R)可作为衡量品种耐性的重要指标。因此,进一步对T/CK-R关联到的位点对应的候选区间(4 Mb跨度)进行候选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通过比对大麦基因组数据库信息,上述区间内共含有59个候选基因,包括了转录因子、蛋白激酶、钙调蛋白和转运体等一些重要的基因,如响应生长素和GA信号的基因,乙烯响应类转录因子,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RR类蛋白激酶等。通过分析,这些基因不仅参与逆境胁迫响应中信号传导过程,亦与根系的生长发育、离子转运等相关。[结论]本研究筛选到一批典型的耐碱和碱敏感的大麦种质,并鉴定到耐碱相关的遗传位点及候选基因,为揭示大麦的耐碱机理,培育大麦耐碱品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9)
左文明,曾阳,杨春芳,李美雎,李锦萍[6](2019)在《基于高通量技术的唐古特大黄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野生唐古特大黄叶绿体全基因组信息特征,并对相关物种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了唐古特大黄叶绿体全基因组图谱。结果唐古特大黄基因组大小为161 054 bp,大(LSC)、小(SSC)单拷贝区大小分别为86 441 bp和12 745 bp,反向互补重复区(IR)大小为30 934 bp,共注释叶绿体基因132个,包括88个蛋白编码基因,36个转运RNA基因和8个核糖体RNA基因,其中每个IR区19个。结论选取唐古特大黄在内的7个蓼科物种、4个其他科物种构建系统发育树,形态极其相似的唐古特大黄与掌叶大黄在分子上亲缘关系也最近,但rpl32等基因存在差异位点,对有效区分近缘物种提供新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2期)
邓雯文,李才武,赵思越,李仁贵,何永果[7](2019)在《大熊猫源致病大肠杆菌CCHTP全基因组测序及耐药和毒力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动物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本研究对泌尿生殖道感染出现潜血的大熊猫尿液中分离的一株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CCHTP)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检测其中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的情况,同时对基因岛上耐药和毒力基因及其基因环境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大肠杆菌CCHTP中存在多种类型的耐药基因,其中外排泵系统基因数量最多,包括mdf A、emr E和mdt N等介导多重耐药外排泵的基因。此外,该菌还携带166种毒力因子及563个相关毒力基因,其中属于黏附与侵袭类的毒力因子及相关基因数量最多。对19个基因岛分析发现,基因岛GIs011和GIs017中各有一段包含耐药和毒力基因的序列,两侧与可移动遗传元件(转座酶和插入序列)相连,这些结构可能介导耐药及毒力基因水平转移。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了大熊猫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存在的耐药及毒力基因情况,对大熊猫相关疾病的科学治疗、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19年12期)
刘玥,陈守坤,王成微,李家伟,李海峰[8](2019)在《水稻MYB-MYC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系统进化和表达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挖掘水稻MYB-MYC基因的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水稻MYB-MYC基因家族进行基因组水平的鉴定,并对其系统进化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本研究在水稻中鉴定到17个MYB-MYC基因,根据系统进化树将它们划分为2个亚家族,不同亚组具有特异的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通过对水稻MYB-MYC基因复制事件的分析发现水稻MYB-MYC基因共产生6个基因复制。此外,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水稻MYB-MYC基因在不同组织都存在表达且响应不同非生物胁迫。本试验为水稻MYB-MYC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胡德荣[9](2019)在《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变异数据库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胡德荣)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团队新近建立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变异数据库(PGG.SNV),收集了超过20万个基因组,涵盖了800多个现存人类族群和来源于古DNA研究的100多个已消亡人类族群,有助于更深入(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9-11-26)
晓工[10](2019)在《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变异数据库发布:涵盖近千个现存和古人族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中国科学院—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团队2019年10月22日在《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上以"PGG.SNV:理解人类单核苷酸变异在不同人群中的进化和医学意义"为题,在线发表基于20万个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变异数据库PGG.SNV。该库收录的基因组数据涵盖800多个现存人类族群和源于古DNA研究的100多个已消亡人类族群,总计超过20万人基因组;代表性人群数量和(本文来源于《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全基因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抗脓毒症感染中的精准应用,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90例脓毒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全基因测序技术及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反应指标及动脉血乳酸(LAC)等组织灌注指标。比较两组病人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病人ICU住院时间。[结果]入住ICU第1天,两组病人WBC、PCT、CRP及LA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第3天及第7天,干预组病人WBC、PCT、CRP及LAC等各项指标比对照组均明显好转(P<0.05)。入住ICU第1天,两组病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第3天,干预组病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病人ICU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能够精准诊断脓毒症,为科学制定治疗护理方案提供参考。集束化护理为脓毒症病人提供了优化的护理服务,有效地控制感染,加速病人康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基因组论文参考文献
[1].牟奕,肖恒怡,董碧蓉.精准医学: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在药物基因组学中的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李明曲.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抗脓毒症感染中的精准应用及集束化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9
[3].颜君,苏培森,李雯,肖桂连,赵炎.小麦和粗山羊草Ⅲ类过氧化物酶(PRX)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C].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赵小波,苑翠玲,孙全喜,闫彩霞,王娟.基于全基因组花生VAMP基因鉴定与分析[C].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曾建斌.大麦耐碱种质的发掘及碱胁迫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C].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6].左文明,曾阳,杨春芳,李美雎,李锦萍.基于高通量技术的唐古特大黄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及应用研究[J].中草药.2019
[7].邓雯文,李才武,赵思越,李仁贵,何永果.大熊猫源致病大肠杆菌CCHTP全基因组测序及耐药和毒力基因分析[J].遗传.2019
[8].刘玥,陈守坤,王成微,李家伟,李海峰.水稻MYB-MYC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系统进化和表达模式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9
[9].胡德荣.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变异数据库建立[N].健康报.2019
[10].晓工.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变异数据库发布:涵盖近千个现存和古人族群[J].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