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对脑血管意外假性球麻痹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针药结合对脑血管意外假性球麻痹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高慧1韩淑凯2(通讯作者)宗雪娇3郝海燕3尤江丽4王越5

(1保定市第三医院河北保定071000)(2望都县中医院河北望都072450)

(3涞水县医院河北涞水074100)(4唐县中医院河北唐县072350)

(5唐县人民医院河北唐县072350)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脑血管意外假性球麻痹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血管意外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75例给予自拟加味止痉散配合口针疗法,对照组75例给予脑复康。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同时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3%,对照组为78.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药结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关键词】针药结合;脑血管意外;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生活质量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其中约89%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假性球麻痹(Pseudobulbarparalysis,PBP)是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7%~78%,其中假性球麻痹占绝大多数[1-2],现代医学尚无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自拟加味止痉散配合口针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假性球麻痹,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保定市第三医院及望都县中医院脑病科住院患者,均在脑血管意外病情稳定之后,接受相应治疗。共15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男41例,女34例;年龄40~81岁,平均(52.7±2.2)岁;其中脑出血29例,脑梗死46例。对照组75例,男45例,女30例;年龄41~81岁,平均(51.5±2.7)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9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脑卒中诊断标准依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标准[3],结合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确诊。

假性球麻痹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63]:①发音及语言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②软腭、舌肌、面肌运动障碍;③咽反射减弱或消失,软腭反射极弱;④锥体束征或表情淡漠、痴呆。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及假性球麻痹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40~81岁;③病程为发病后2周以上,8个月以内,患者意识清醒,能配合检查和治疗。

1.4排除标准

①真性球麻痹;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者;③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它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④证实由脑炎、脑缺氧后遗症、慢性乙醇中毒引起者;⑤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衰、各种癌症、传染病、恶性高血压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及重型抑郁症的患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治疗组给予自拟加味止痉散配合口针疗法治疗。方药组成:全蝎、桃仁、僵蚕、当归、白芍各10g,蜈蚣3条,黄芪、生地黄各15g。上药研碎成细粉,混匀,过筛备用。每次10g,每天2次,开水冲服,不能口服者给予鼻饲;口针疗法:取神经区(位于上颌中切牙间齿龈上方口腔前庭粘膜处)、头部区(位于下颌中切牙齿龈下方口腔前庭粘膜处)。选用0.5—1.5寸毫针,患者正坐,半张口,用纱布垫在患者上、下唇,以手指将两唇拉开,一般针尖与口腔粘膜呈15°—30°角,刺入1寸左右,行轻微捻转手法,待患者感觉局部酸胀后两嘴轻轻合拢,留针10~15分钟。拔针时,一手用纱布裹捏住唇部,另一手拔针,以防疼痛、出血。口针针刺要严格消毒,防止口腔粘膜感染,进针动作宜较缓,防止出血。10次为1疗程,周六、周日不休息,疗程间休息3天,再行下一疗程。上述两种治法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脑复康注射液4g,入5%GS3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同治疗组。

3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的测评:①研究工具: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4]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它全面概括了生理心理功能和主观感受等内容,共有36条目,分8个维度和1个健康变化自评,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基本公式:换算得分=(实际得分-该方面可能的最低得分)/(该方面的可能的最高得分-最低得分)×100。②研究方法:一对一地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填表前与受试者进行面谈,说明此研究的目的,消除其顾虑,然后采用统一指导语,并请他们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独立填写,而对于文化程度较低者,则由护士以中性的、不带任何偏向和暗示的方式,逐个项目读给患者听,然后由患者做出回答。

4疗效标准及结果

4.1疗效评定标准[5]

根据患者饮水试验评定及吞咽障碍改善情况,对吞咽功能康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痊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显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好转:吞咽障碍稍有改善,饮水试验评定3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4.2两组患者临床比较见表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3%,对照组为78.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3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②P<0.01

5讨论

假性球麻痹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疑难重症,现代医学尚无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以对症处理、康复训练及改善全身状况等,如鼻饲、促进吞咽反射手法、冷刺激等,药物治疗包括抑制唾液分泌的药物如安坦等,缩短触发吞咽与食团通过的延迟时间的药物,如硝苯地平。手术治疗包括气管切开、环咽肌切开术、会厌重塑等,由于对服用者的精神和胃肠存在一定的副反应,患者往往难以坚持,手术创伤较大且技术要求较高,限制了临床的广泛应用。因此,探索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治疗脑血管意外假性球麻痹的必然趋势。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中风”、“痉风”等范畴。《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载:“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据其临床表现,我们将脑血管意外假性球麻痹的病机辨为痰血互结,瘀阻络脉,蒙蔽心窍。络脉的病机又有“易滞易瘀”、“易入难出”的特点,“络以通为用”,故治疗宜采取补气通络,活血化瘀,祛风化痰法。加味止痉散方以全蝎、蜈蚣祛风止痉、通络化痰,《本草求真》:“全蝎,专入肝祛风……口眼?斜,语言謇涩……皆内外风客,无不用之”;僵蚕味咸辛,归肝、肺经,既能止痉熄风,又善化痰除湿;配伍当归、桃仁养血活血、化瘀通络;辅以黄芪、生地黄补气养阴,同时可以避免化燥伤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6],全蝎、蜈蚣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恢复病损脑组织血液供应;改善脑电活动,激活脑言语功能。同时,我们配合口针疗法,因口为五脏六腑贯通之处,五脏六腑病变可通过口腔反映出来,通过针刺口腔粘膜上特定穴位,可以激发人体经气,疏通经络,收到祛风除痰、活血化瘀的疗效。另外,神经区和头部区位于口腔上、下齿龈处,分别归属于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通过针刺,可以调节胃肠功能,改善舌、软腭、咽喉、颜面咀嚼肌麻痹,增加组织器官对药物的吸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现代学者亦认为,通过针刺口腔特定穴位,可以兴奋交感神经纤维和脑动脉壁上的β受体,导致血管舒张,因而使脑内循环功能改善,提高了氧分压,同时针刺口腔特定穴位也可以对胃收缩力及频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药结合治疗脑血管意外假性球麻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两者配合使用,具有疗效叠加的作用,患者及医生对病情的总体评价也优于对照组,目前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针药结合治疗脑血管意外假性球麻痹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基金项目:保定市科学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编号:12ZF096

参考文献

[1]朱海暴,周黎,张冠文,等.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及卒中后肺炎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2012,18(11):1016-1018.

[2]孙建华,陆军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的优化方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1):1037-1038.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4]绵绵,骆翠娥,林美华.中文版SF-36量表对冠心病患者康复治疗的评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5):369-370.

[5]张雪梅,郭占非,赵建森.会厌逐瘀解语汤治疗脑梗塞后假性球麻痹临床观察[J].中成药,2013,35(11):2360-2363.

[6]方文贤.医用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35

标签:;  ;  ;  

针药结合对脑血管意外假性球麻痹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